7

美妆日化品牌排队赴港上市,港股何时诞生国产版“欧莱雅”?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tech.ikanchai.com/article/20220205/464948.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美妆日化品牌排队赴港上市,港股何时诞生国产版“欧莱雅”?

专栏号作者 港股研究社 / 砍柴网 / 2022-02-05 11:02

迈入2022年,企业赴港上市的步伐并没停下来。近期不少知名企业被媒体报道要赴港上市,其中包括途虎养车、京东科技、快够打车等等。除了一些互联网企业吸引外界的关注之外,一些传统行业比如美妆日妆公司也加快上市的进程。

去年,不论是A股还是港股、美股都有知名的美妆日化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近期也有像上美集团、薇美姿被媒体报道将要赴港上市。在美妆日化企业正在前赴后继前往香港上市背后,到底是有何考量?

美妆日化品牌冲刺港股

1月17日,韩束母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美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启动赴港上市申请,拟香港主板上市。其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中金公司和中信里昂。上美起源于2002年,其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如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等。

从招股书来看,2020年上美集团实现收益33.82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较2019年的28.74亿元同比增长17.6%;2021年前三季度的收益达到25.9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2.7%。此外,2019年、2020年上美集团经调整利润分别为1.14亿元和2.65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的经调整利润达到2.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3%。

除了上美之外,薇美姿实业(广东)股份有限公司或将择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冲击港股主板的“国货牙膏第一股”。该公司旗下拥有口腔护理品牌——“舒客”(Saky)、儿童口腔护理品牌——“舒客宝贝”(KakyKids)。目前舒客品牌产品线已经覆盖了包括牙膏、电动牙刷、漱口水、冲牙器等多品类,围绕口腔健康护理市场形成了完整布局。

近年来,从蓝月亮、朝云集团,到爱美客、上海上美,再到薇美姿,美妆日化企业纷纷前往香港上市。除了港股市场是不少美妆品牌公司上市的地点之外,A股与美股资本市场也吸引了一些头部玩家代表。

据了解,2017年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敲钟,成为A股“美妆行业第一股”;2019年,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在纽交所挂牌上市;2021年3月,敏感肌护理品牌“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在深交所敲钟上市。此外,杭州彩妆品牌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上交所主板首发通过。

同时据《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统计发现,2021年,美妆全产业链有12家公司上市,其中A股达到7家。上市企业覆盖原料商、包材商,以及品牌商、代运营商、零售商等产业全产业链条。

这几年,美妆日化公司开启一轮上市征程,为何这些玩家都在这个时机点筹划上市?

争先恐后上市原因为何?

根据启信宝发布的《2021全国化妆品产业区域研究报告》显示,近10年,我国化妆品企业新增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新增企业数量超过2.5万家,新增增速达到70%;市场规模上,202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达到3400亿元,2021年1~11月市场规模达3678亿元,增速达15.3%。

在化妆品企业数量增加背后,不少头部玩家脱颖而出,在计划上市背后,或许有这几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随着颜值经济的到来,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国内化妆品市场不断被开拓,成为全球化妆品行业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2015-2020年我国化妆品的消费规模从2049亿元增长到了3400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8.8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为3400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9.5%,2020年的疫情对整体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环境下我姑偶读化妆品零售仍能保持增长,尤其是年底“双十一”与“双十二”的推动,零售额将增长更快。

11ba5d36e2414db994d8d89fa8c4905atplv-tt-shrink6400.image_.jpg

其二,目前美妆日化品牌公司上市并非是融资的唯一方式,但却是最佳的融资方式之一,也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契机。现在市场对化妆品的关注度再次提升,一方面是因为消费升级,美妆行业的市场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彩妆行业,这也让以完美日记、花西子、薇诺娜等国产化妆品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另一方面,近年来线上渠道让更多美妆品牌有了快速获得消费者认可的计划,尤其是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渠道红利,加速了彩妆的增长。“短视频和直播可以很直白地给你展示妆前和妆后的明显区别,彩妆的产品形态非常适合这种新渠道的流量红利。随着90后成消费者的主流,对国货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国产美妆市场逐渐“升温”。

其三,受疫情影响,国货美妆品牌受电商利好。市场研究员桑德拉·韦斯说:“受疫情影响,一些线下零售渠道被关闭,中国的化妆品、美容和个人护理行业出现了销量下降。许多品牌开始发展在线渠道,进行数字化转型,并越来越多地依靠社交媒体和直播来推动电商销售。实体商店重新开张以来,线下消费普遍恢复,但网上销量仍然有增无减。”

无论是近段时间迎来的上市潮,还是去年美妆品牌的良好表现,其背后折射的是,本土美妆企业的竞争力正在加强,国货美妆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代,自然也就受到了资本家的青睐。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IPO能帮助企业募集资金,以促进公司规范运作以及资源整合,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港股资本市场何时诞生国产版“欧莱雅”?

经历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国货美妆品牌试图撕掉廉价、品质差的标签,尤其是在获得Z世代人群的认可后,国产品牌也开启了品牌高端化进程。登陆港股资本市场的玩家,也是想要借助融资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只是他们距离成为欧莱雅,在港股资本市场获得更大认可还欠缺什么?

从全球影响力来看,据美业新纬度报道: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黄军海教授曾表示,全球市场份额中,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和资生堂约占52.4%,市场规模前20的企业,外资企业占据了约80%,本土企业只占约20%。很明显,从市占率来看国内美妆日化品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此前,自然堂集团创始人郑春影看来,国内品牌只研究渠道不研究消费者,而外资品牌更多只研究消费者不研究渠道,就算国际品牌下沉也没什么威胁,因为底层市场太大了。

另外,在品牌认知度层面,要想在高端层面提升竞争力,研发还不足。目前,国内美妆公司的产品进行代工直接凸显出了国产美妆的无法走向高端与国际大牌抗衡的关键——研发与技术创新力与他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直以来,国外大牌很注重研发。比如欧莱雅创始人舒莱尔就是靠染发剂攒下了第一桶金,当时他创立公司的时候,公司只有两个房间,一间是演示厅,另一间就是实验室,他白天在发廊推销产品,晚上就废寝忘食的在实验室研发。

近几年,国货美妆品牌也在加大对于技术的投入,但相对于高额的营销费用来看还是有明显差距。比如完美日记背靠集团OpenLab开放型研发体系,联合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森馨科技等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也在共同研发产品,提升产品创新力。

从现有数据来看,逸仙电商确实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8年至2020年其研发费用占营收比分别为0.4%、0.8%和1.3%,最新2021年三季报披露,该季度这一数据增长至2.7%。但化妆品行业尤其是在高端产品上的研发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善解决的。

目前来看,国内美妆日化品牌逐渐提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消费者心中也形成了一些品牌认可,但同时也要看到的是国外大牌的美妆品牌对国内市场的了解足够深,并能根据市场趋势做出灵活调整,这也让他们在国内的销量表现仍处于前列。而要想成为欧莱雅,国产美妆品牌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本文由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原创,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meiganggu123。

声明: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email protected]
space_scan.png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