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展开想想 之二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arlmy.me/posts/DailyNote/DailyNoteArchives_00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展开想想 之二

Jan.1

晚上视频聊天五小时,丧,抒发情绪,感知身体,感知自我,随机生活,需要老师,需要无干扰不过分在意的存在,帮助自己感知自我
我讲了将演示脆弱,子午鸟讲到掐葱,掩饰脆弱,看不见的脆弱,似乎就是成年人的那层窗户纸似的
白天总觉得昏睡,中午吃饺子,醋吃的有些多
觉知,没有地图和开放,就没有觉知,沙盒游戏是个好的锻炼方式,一如我的拼图,不受限制,怎么拼都可以,从小块到完整的路线可以,从边缘向内的路线可以,中间还可以任意切换方式,只要有一点线索,就去做,最终达成完整图像
没有什么设计,没有什么规定,唯有结果大致已知
放空太重要,但这个年纪的放空,似乎总要依据routine,在健身,在瑜伽,在拼乐高,在冥想,要在一个时间段内保持不被打扰,又要依照辅助工具/流程牵扯身体和注意力,然后进入某种状态,我好像更习惯于被某件要思考的事情牵扯,然后忽然就会有突发的乐趣
我很在意这突发,没来由,没缘由的乐趣,似乎应该为自己设计一套流程,让自己能更快达到一种状态或临界点,以至可以更快放空

Jan.2

迷迷糊糊看完了soul,pixel什么时候变成了毒药?
再醒了,再睡,然后就开始想生活,做早餐,忽然算了算账,想了想记账表里的支出和收入,压力好像忽然就大起来。
生活不能用算账的方式过,因为精确很无聊,宽泛又带来压力,留有合适的冗余是生活的智慧
我不是一个善于给人正能量的家伙,甚至其实有点担心任何人对我有任何偏见,因此从不给自己贴标签,于是自己不会活得有压力,也不担心别人的评价(偶尔收到评价,才有感知自己的机会)
都不记得去年何时买了《技术大全》,然而到了就开始看起来,似乎对非虚构的文字总是很有信心,又翻出《不确定宣言》,叠加没读完的《双重时间》,一休息下来,就想给自己的思维一些压力似的
生命啊,生活啊,人类啊,文学啊,这些有趣的话题就又回到了脑子里,虽然从来没什么答案出现过,但这些无解的问题总是像一团运转中的能量(火焰、混沌、道),一直能从中感受到一些简单、纯粹的启示/指示

Jan.3

“文字/文学是一种习惯”,书写的习惯,生活的习惯,然后自然地沉淀了下来,变成了一些什么
如果可以用文字精准地表示,或许就不会被写下成为文字
“小说的诞生地就是处于孤独中的个体”
“从不厌烦的人,恐怕永远都成不了讲故事的人。但是,厌烦在这世界上没有了位置。跟厌烦隐秘而紧密相连的活动,都早已被废弃。”
真的,一点点的满足和宣泄,就是刚刚好的,不能过分,也不可禁止,但90%以上的空间都被占据着却是既成事实。两天闲余就可以恢复不少能量。这就是real life么,好像差不多就是这样,就应该如此普通。
看完了《东城梦魇》,每个人都有秘密,缘、孽缘、阴谋、小团体、家族、血缘……秘密的结盟,信任的隐秘传递,在充满孤独、拒绝和逃避的世界里无法被禁绝。
那个沉重的拥抱,确实是个很不错的结局,无奈的结局。
打了第三针。
乱七八糟的梦回来了。

Jan.4

不注意就到半夜,又被占满。会议、任务、压力不断挤压着灵感。
果然是很在意感知的人吧,失去了感知的途径,就会开始质疑自己/自我的存在。哪怕只是走十分钟的路(想起去年最后一天走路就卖报纸和杂志的二十分钟,空着,就只是走路,看到一位父亲微笑着看娃子拉好羽绒服的拉链,拉了好久,拉得好用力。看到四个阿姨在路边聊天,其中两人带着小狗,小狗在近旁转圈。
但凡一天里没有这样的经历,就好像没有在活着一样。

Jan.5

不讲究就只能凑合。
买到的很多东西都只是个壳子。模具,技术,功能,操作,便捷,都在扰乱正常的/自然的感知。不如买点外卖、水果、饮料,至少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可以跟自己切实产生反应和共鸣的,食物真是不可多得的(能量来源)。
谋杀,意外,纠葛,暧昧,走动,应激,反馈,才应是自然之物的本质。说来都是互动,哪怕只是试图认真地讲出一段个人历史,或者一段难忘的回忆/故事。
终究要完成闭环,依照个人历史,着眼手中的身边的,再转向死亡。这反而是一种伟大吧,并不如所谓思索/思辨中的渺小。
哦?所以这就是与年轻人/孩字互动,痛苦和快乐会同时存在的原因吧?他们都是小小的闭环,小,但完整。那可不可以参照他们的生活方式来活呢,小小的,简单地,波动、不稳定,但完整。
在此之外的世界,反而是让人被动缩小,被挤压地“极简”,被挤压地“断舍离”,被挤压地“精致”,被挤压地“狂欢”,被挤压地“孤独”,不能形成“小小的稳定”。
人们搜如此越活越小,私域公司会大发展吧?或许我更好奇的是——什么时候私域公司们可以再次链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新世界呢。不必在意宏观,不必在意对比,只是在小小的稳定中生存、老去,不过问世界,不过问宇宙。

Jan.6

分工那么重要吗?为什么要那么在意是否是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呢,为什么不能是可以做掉所有事?是效率在作祟吧?欲望是可笑的,自尊、自恋、自以为是更是,更何况,其实什么都还没有做呢。还不如就默默地做,还不如就去想想怎么做个网红,还不如,干一票就撤。我懒得让那么多人关注到我,恨不能每两年就网络失踪一次,不必找,忘记就好。
为什么人需要助理?不想遗忘或错过。
底力是怎么来的呢?或许就是厌烦、持久批判、审慎,同时满不在乎。没人点赞和没人留言的生活是美好的,只管在当时尽兴,没有利益,更没有奖赏。奖励越多,越容易犯错。
考虑周全,make a checklist,几个人会持续维护下去,并不断完善模型呢,我们不是所知甚多,而是所获太少,吃完就拉了,没吸收什么。十几年前的互联网,一点不比现在拉跨,反而更有效率。翻翻过去的饭否和微博,和现在没甚两样,那么人还是可以改变的么。
“新的做自己就是不做自己”
不如就不做承诺,不做选择,不如洒脱,不如荒诞,不如无厘头,maybe 就可以对抗越来越浓烈的空虚感。

Jan.7

《不可遗忘》S1,与命案和时代顽疾所关联的过去和记忆,会伴随一生,赎罪或痛苦,总之是一种负担,可以欺瞒世界,却无法欺瞒自己。总有一天要清算,总有一天要了结。
错误的选择,自然导致错误的结果,然而,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或者当真的反应过来时,还是否有勇气去补救或赎罪呢?怕是没有几个人可以,于是记忆便会成为隐痛。


CHANGLOG

  • 20220110 Arlmy 创建、整理
  • 20220110 Arlmy 发布
分享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