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锤炼思考力:第一步,别信自己的大脑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qianzhan.com/daka/detail/220115-60cb00e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锤炼思考力:第一步,别信自己的大脑

 刘润 • 2022-01-16 09:00:36 来源:刘润 E4302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刘润  来源|刘润(ID:runliu-pub)

前段时间,进化岛有同学提问,

互联网的兴起,信息泛滥。移动互联网之后,精准滴灌。

信息随处可得,如何才能提取有用信息?

该怎么思考?

这个问题,很有共性。

互联网带来了爆炸式增长的信息量,带来了雨后春笋的平台,带来了争先恐后的信息投喂。

或许作为被投喂者,你感到被支配的恐惧。你看到“雄辩胜于事实”的无力。

片面,失实,喧哗,噪音。你好像被裹挟,被动接受着,难辨真伪,难分对错。

但是,世界一定是复杂的、变化的,信息一定会如洪水般,咆哮而来。

如何孑然独立?

你必须掌握一项稀缺能力。思考力。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本分享来源于进化岛社群日常分享)

— 1 —

认识你自己:

大脑比你想象中更容易出错

我之前在进化岛中,给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如何独立思考》。 

作者是耶鲁大学博士,史蒂文·诺韦拉。 

这本书,核心观点就是,大脑比你想象中的更容易出错。 

每个人都应该认识自己,继而,怀疑自己。

用史蒂文的原话说, 

大脑,更加偏爱简单明了、让人安心的解释,而且我们的记忆其实也是一团糟,我们的思维中存在许多先入为主的偏见。 

因此,我们不能轻信那些众口相传的故事、传统思想和人生信仰。 

无论是信口开河,还是有理有据,无论是魅力非凡的人物,还是我们本身的记忆,都不见得那么可靠。 

相反,对任何自称是真知灼见的说法,我们都应该做一个评估。 

抽离出来,再审视你的大脑。 

你才发现,原来它常常在偷懒,常常在骗你。 

书中举了几个,扎心又常见的例子。

比如,视盲。 

1999年,丹尼尔·西蒙斯和克里斯托弗·查 布利斯拍了一段视频,做了个测试。 

视频里,有一群穿白T恤和黑T恤的人,在互相传球。 

你的任务是,统计身穿白T恤的人,传球的次数。 

现在开始看。 

好,结束了。 我问你,画面里,一共有几只猩猩? 

据说有40%的人,都没有注意到猩猩。

明明在眼皮底下出现的一只猩猩,你就是视而不见。 

1

(图片来源:网络)

这就是视盲。

当你脑子里,只装着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忽略眼前的大多数画面。 

大脑,欺骗了你。 

比如,过度自信。 

我们总会错误高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明明头脑敏捷、办事效率极高。 

实际上,一天的任务表,排的满满,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大脑,欺骗了你。 

比如,记忆偏差。 

大脑不是摄像机,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改写自己的记忆,而浑然不知。

当你信口开河,回忆起一件往事的时候,其实,你的同伴正在满脸狐疑,不忍戳穿你。

除此之外,大脑犯的错,还有很多很多。诉诸权威。不当推论。错误归因。非黑即白。诉诸伪善。错误类比。 

等等等等。 

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大脑,其实比想象中更容易出错。 

可是,可是,我们还是要继续和平共处下去,可是,可是,我们的行为还是要听它的指令,怎么办? 

认清现实,然后找一个工具,反复磨炼。 

史蒂文给的建议是,养成科学思维,掌握批判性思维技巧。 

科学不是万能的,但是,它客观、它自我纠错,它能让我们越来越逼近真相。

尽力求真。 

看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说, 

人的大脑天生抵抗思考。

能不动脑,就不动脑,是天性。

保持好奇,尽力求真,是反天性。 

欲成大事,有时需要有点对抗天性的孤勇。

— 2 —

多问为什么:

永远保持好奇

我之前在进化岛中,和同学们分享过一段话。

英国有一个科幻作家,叫道格拉斯。

他说,人在15岁之前,会觉得我见到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来帮助我改变这个世界的。这时候,最适合面对变化。

到了35岁左右的时候,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完整,逻辑闭环也形成了。

从此,他就很难很难,再去适应变化,理解新生事物了。

但是,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25岁,就已经进入了闭环。

而有的人,到了70岁,还在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所以,想要进化,想要创新。最需要的是,保持永远的好奇。

遇到不解,总爱问个为什么,这就是好奇。

比如,孩子总爱缠着大人问,

为什么天空是蓝的?

为什么草是绿的,花是五彩的?

可是,等到我们长大后,对很多事情习以为常,好奇心会慢慢消失。

曾经有一部电影,女主角从黑白电影里,穿越出来。

在她原来的世界中,没有色彩。所以,她对黄色的雨伞、七色的彩虹、紫色的藤萝、红色的枫叶,一切一切都充满好奇,充满欣喜。

而,这份欣喜在男主角看来,却稀松平常,甚至无法理解。

他会说,雨伞就是这个颜色。彩虹就是七彩的。藤萝本就是紫色,枫叶一到秋天就会变红啊。

没什么特别的。

没什么特别的,是一句特别可怕的咒语。

它封印了你的好奇心,宣告了你的求真之路,就此结束。

两百多年前,达尔文登上距离南美洲大陆1000多公里的小火山岛,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那里有一种雀。长得都差不多,只有喙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

好奇心促使他探索下去,发现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选择,最终写成了《物种起源》,震惊世人。

如果达尔文当初说了,没什么特别的,不就是雀吗?或许人类的求知进程,将被改写。

好奇心,不但会带来伟大的发现。

好奇心,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切实的问题。

去年夏天我去打疫苗。

打完,医生叮嘱说,今天不要洗澡。

我没忍住,问了句,为什么?

医生一愣,可能大部分人都是直接照做吧,没想到还会有人问他。

他说,虽然你肉眼看不到,但打针的地方会留下伤口。如果没有愈合的时候就沾水,有可能会滋生细菌,诱发炎症。

我又接着问,那如果要洗澡怎么办?

他说,你可以贴个防水贴。

一个为什么,不但解决了困惑,还帮我找了办法。

所以,多问“为什么”很重要。

只有对知识充满好奇,才有可能基于同样的原理,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用好奇心,逼着自己的大脑转起来。

用好奇心,对抗与日俱增的惰性。

— 3 —

狠狠按下静音键:

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前段时间,进化岛有同学提问,

最近元宇宙很火,网上的讨论也很多,到底应该怎么看?有哪些机会参与?

最近碳中和概念很火,如何快速熟悉这个领域,如何选择投资呢?

确实,元宇宙、碳中和,很重要,甚至关乎着未来。

确实,元宇宙、碳中和,很火,无数篇文章都在谈论。

那到底什么是元宇宙?什么是碳中和?

你仿佛站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中央,耳朵里充斥着吆喝、争论、高喊声。

此起彼伏,纷扰而嘈杂。

你努力寻找理性的、科学的分析、探讨。但是,无奈地发现它们已经被隐藏、被埋没。

渐渐地,你已经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伪。

我想到了卡尼曼教授的新书《噪声》中的一句话,

噪声,才是影响我们判断的黑洞。

如果在宇宙中遇到黑洞,唯一办法就是避开它。

可是,在信息宇宙中,噪音无处不在。

躲不掉,那就主动按下静音吧。

我给你准备了4个工具,帮你一起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1)停止刷,主动搜。 

戒掉投喂平台。戒掉以流量为唯一目的的自媒体。

今天我们看一些资讯、短视频平台,它会根据你的偏好推送内容。 

沉浸其中,我们就像一只填鸭,无声地被投喂着。

更何况,平台中还存在着一些为了赚取流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媒体。

前段时间,有一部日剧,叫做《真凶标签》中,就讽刺了一个为了博取眼球,杜撰事实,挑拨情绪的博主。 

停止刷,主动搜索。

给自己设定一个信息过滤基准,选择相对信源较高的平台、媒体。

聚焦真正值得关注的人。 

把自己浸泡这样的环境中,提高判断力。 

(2)远离“为什么+观点”的问句。 

为什么+观点,是一支可怕的注射器。 

为什么处女座的人都很轴? 

为什么胖的人都很懒?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还是找不到工作?

为什么年轻人都没责任心?

所以,处女座的人真的都很轴吗?胖的人都懒吗?读书多的人,都找不到工作吗?年轻人都没有责任心吗?

当然不是。

但是,只要“为什么”三个字出现,你的注意力,就全被夺走了。

你开始不自觉地想答案,甚至都没有怀疑,背后的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观点,是支可怕的注射器。 

保持怀疑心,主动远离它。

(3)多沟通,多聊天。

柏拉图说,

只有在不断的讨论中,我们才能趋向真理。

探寻真理,是一场苦修。

需要在和他人的不断联系中,渐渐习得。

如果你对某件事情,困惑不已。不妨试着找不同的人,问问他们的看法。

在进化岛里,每天就有不少同学,分享自己的问题,解答他人的疑惑,在思维碰撞中,一起成长。

(4)锻炼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是万千方法中,最底层的那一个。

没有结构,所有的方法,都变成一盘散沙。

那么,结构化怎么训练?

有三点:清晰定义问题。遵循MECE法则。有逻辑的沟通。

清晰定义问题,就是在一大堆what、how之前,先找到why。

你打算下个月启动一个项目。

于是,你列了一系列问题。项目周期是多久?分几个阶段?需要请哪些人支持?

可是,可是,打断一下,为什么要启动它呢?它和别的策划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效果?

不断追问,才能找到真正的目标。

遵循MECE法则。就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不多不少,刚刚好。就像拼拼图,如果拼的正确,最后一定一张不多,一张不少。你的思维全景,完全尽收眼底。

有逻辑地沟通。就是,我说的话,你都能听懂。你说的,我都能明白。

比如,你在和老板汇报工作的时候,不妨试试结构化表达。

交代背景、抓住矛盾点、抛出问题、给出答案。

结构化思维,帮你抓住重点,找到破解问题的关键。

这是基本功,不然你永远只能在一片混沌中打转。

最后的话

今天我和你聊了如何独立思考。

最首要的就是,认识你自己与生俱来的缺陷,然后对抗它。

接受世界的复杂、多变,保持好奇,保持热情。

主动按下静音键。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

在信息洪流中,锤炼思考力。

记住,你不是孤军奋战。共勉。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作者: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

本文来源刘润,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