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读书,真能杀死Kindle?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it/528614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微信读书,真能杀死Kindle?
编辑导语:前几天,Kindle在各大平台缺货引起热议,它与微信读书的竞争又被网友提出来。微信读书在进行差异化定位的同时,也面临着与旗下网文平台边界越来越模糊、商业模式创新也越来越受到限制的尴尬之中。那么,它们真能“杀死”对方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近年,网文平台如雨后春笋,不过最终却天下归一,大部分被互联网巨头腾讯收入囊中。
首屈一指的阅文集团,腾讯持股超过50%,是其名副其实的大股东、幕后的掌权者。而阅文集团则占据了网文市场的超过半壁江山。
因此,腾讯在拓展阅读市场上也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猛进。
不过,作为主打出版书籍与传统书籍阅读的一款应用产品,微信读书却与阅文旗下众多网文平台是不一样的存在。
据了解,微信读书一直注重强社交性,可以分享与阅读读书笔记和感悟。
只是,同样作为腾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鹅厂阅读市场的一份子,微信读书在进行差异化定位的同时,也面临着与旗下网文平台边界越来越模糊、商业模式创新也越来越受到限制的尴尬之中。
一、Kindle或退场,微信读书将获利
前不久,关于“Kindle或退出中国市场”的话题冲上热搜,网传所谓的Kindle京东自营店、天猫 Kindle 旗舰店不约而同大面积缺货。
因此网友普遍认为,这是亚马逊电子书业务即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信号。
要知道,尽管亚马逊的自营电商业务在数年之前便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但是 Kindle 和跨境电商却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的两大业务。
根据亚马逊中国的官方报告,自 2016 年起,中国便已经成为了亚马逊Kindle设备销售的全球第一大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亚马逊Kindle真的会突然放弃中国市场吗?
期间也有媒体向官方客服求证,本次事件确实是Kindle缺货所致,甚至连亚马逊海外淘上面的大量Kindle产品目前也都普遍处于缺货状态。
这也意味着,Kindle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也不攻自破,热搜榜话题也不过是虚惊一场。
反观微信读书,其粉丝本以为如果Kindle退出中国市场,会让微信读书收益,更多人会选择用微信读书、读好书。
不过,微信读书粉丝一厢情愿的应援瞬间幻灭后,微信读书的尴尬地位也更加突出。仔细分析微信读书与Kindle的定位,也不难看出,二者之间似乎只差一个硬件阅读器。
于是乎,去年1月初,微信读书也发布了其硬件产品墨水屏阅读器,价格1499元,尽管比Kindle价格更低,但是网友却并不买账,甚至有人认为,微信读书的阅读器不过就是文石poke3的贴牌机。
据了解,其最具吸引力的是,首发的500台阅读器,微信读书直接送附赠一张无限卡年卡,这也意味着,只要购买微信读书阅读器就能免费阅读一年的电子书资源。
尽管这样的营销方式,对于一些书虫来说,确实有一些吸引力。但是要知道,读书体验逼近极致的Kindle,都被网友称为压泡面神器,买回家中基本吃灰。
微信读书是否就有远超Kindle的吸引力,让用户养成使用阅读器读书的好习惯?答案很明显的否定的,增加阅读器就能促进读书,恐怕也是一个伪命题。
因此,该款阅读器自发布后,也鲜有传播声量,销量如何,也显得十分神秘。
因此,业内人士倾向于认为,这不过是微信读书试图涉足硬件的一次试水,或许已浅尝辄止。
同时,根据其市场反馈不冷不热,也不难看出,即便Kindle退出中国市场,微信读书恐怕也很难靠这款阅读器逆袭。
二、与阅文集团亦敌亦友,尴尬无比
众所周知,腾讯投资的阅文集团,早已不再只是网文业务,可以称得上是一家文化产业集团。
据其官网介绍,阅文旗下囊括QQ阅读、起点中文网、新丽传媒等业界知名品牌,拥有 1450 万部作品储备,940 万名创作者,覆盖 200 多种内容品类,触达数亿用户,已成功输出包括《庆余年》《赘婿》《鬼吹灯》《琅琊榜》《全职高手》在内的动画、影视、游戏等领域的IP改编代表作。
图源:阅文集团官网
据了解,微信读书是2015年微信推出的产品,2017年开始用户大量增长,同年接入网络小说,2019年爆发式增长,据一些相关统计日活过亿,并且上面很多网络小说的热度也非常高。
但是无论是微信读书,还是更早推出的QQ浏览器免费阅读,都存在用户免费阅读创作者创作内容、平台却不支付渠道费的问题,因此也广遭网友诟病。
据查证,关于微信读书与阅文集团之间的利益如何分配,历年财报鲜有披露。
直到2019年年底,阅文集团也才首次公布了微信读书数据:微信读书累计注册用户已达2.1亿,其中纯出版类用户的日活跃量也已超过200万。
据其公布数据显示,其用户画像与出版类内容的目标人群高度重合。
与此同时,关于QQ浏览器和微信读书的商业模式,在阅文集团2019年年报中如是说:市场变化促使我们的战略变革的领域包括:推出免费阅读(广告变现)服务,先于腾讯的手机QQ及QQ浏览器App推出,再发佈独立的飞读App。加深我们与微信读书App的整合,并培养微信读书用户的付款习惯。
但是因为与阅文集团的关系,微信读书也不得不在商业模式上向其战略靠拢,与围绕手机QQ及QQ浏览器的QQ生态,更是需要进行差异化布局。
正因为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互之间的各种矛盾纷争,也接踵而至。
三、多方利益博弈,或暗藏猫腻
通过阅文集团的公司介绍及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阅文集团进行IP孵化已自成体系,从网文IP到影视剧本、游戏动漫改编都无不涉及。
因此,在与腾讯微信读书的关系上,也是错综复杂。
据分析,二者除了在商业层面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外,在内容分发、利益分配方面的关系,也可谓千丝万缕。
尽管阅文集团及微信读书双方对彼此的利益分配讳莫如深,但是微信读书作为阅文集团内容分发的重要入口之一,相互之间的利益纠葛,必然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此前据坊间传言,微信读书产生的利益60%-70%归属阅文,而这个说法虽然无官方申明,却与阅文集团年报中的部分内容,有不谋而合之处。
不过,根据财报分析推测,微信读书及阅文集团与网文创作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却与这个数据相差甚远。
例如,通过查看年度报告上18年和19年腾讯渠道的总体收益相比较17年减少了30%,但是反映在作者关心的稿费中的渠道收入,以QQ浏览器、手机QQ以及微信读书为主的腾讯渠道上,下降程度远超过年报上30%的比例。因此,也有网友揣测,其间可能有猫腻。
网文创作者对于免费模式的敏感度,通过阅文集团高层管理替换为腾讯团队时,网文圈的一场集体“造反”就可以窥见一斑。
2020年4月底,阅文集团官宣:管理团队调整,包括首席执行官吴文辉在内的几位高管“荣退”,辞任管理职位,接任的新CEO为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
彼时,网文圈的一篇《810万网文写手心态崩了》的文章,火爆朋友圈。
这篇文章指出,腾讯接管阅文后,大改合同,不仅要取消付费订阅模式,更要抢走作者的版权。
新官上任,阅文集团的新管理层就面临着一场信任危机。
对此,阅文集团快速作出回应,发布声明。声明针对舆论焦点,直接回应:
- 网传合同是去年9月的合同,并非2020年4月28日推出的新合同;
- 作家是阅文平台的根基,充分尊重作家原创;
- 会针对一系列批评与意见作出调整。
尽管该事件最终被确认,只是虚惊一场,但是却透露出,阅文集团与网文创作者之间的博弈,没有强弱之分。
厉害关系孰轻孰重,腾讯可谓了然于胸。而微信读书作为阅文集团内容分发的渠道之一,显然也需要遵守这样的博弈游戏规则,既要保持合作,也不能过于与阅文集团的网文矩阵产品形成直接性竞争。
因此,微信读书也无异于是被阅文集团和网文创作者裹挟着前进。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其背靠巨大的流量资源,却依然低调无比,甚至鲜有存在感了。
这或许也是导致其内容一旦免费,网文创作者便暴跳如雷的原因。
四、商业目标与用户体验难以取舍
实际上,微信读书被视为腾讯及阅文内容生态的战略性产品,早在2017年阅文集团首届生态大会上便现出端倪。
彼时,阅文集团称,未来将以微信和手机QQ做为两大超级入口,从而盘活两大亿级产品的C端用户,同时可以吸引无数创作者、初版方。
当时,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张蓉也表示,在QQ阅读和微信读书上,内容的差异化筛选和精准推送都相当重要。
但是,数年过去,即便其平台在不断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精确的分析用户的喜好,智能化推送,却依然避免不了定位模糊、内容彼此相互交叉的纠结。
众所周知,QQ的用户相对年轻,热衷关注个性化、娱乐化、互动性强的内容。
而微信读书的用户则相对成熟、年龄偏高。
因此,二者在产品设计上也各有侧重。不过,尽管阅文集团与腾讯合作的战略如此,在实际落地上,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很显然,对于阅文集团,微信读书被寄予厚望,原本被视为是助力阅文集团分拆盈利上市的“核武器”。
要知道,彼时的阅文集团,处于长年亏损的状态。
据了解,2014年、2015年分别亏损2113万元、3.54亿元;2016年扭亏为盈,净利润为3040万元,但利润率仅为1.17%。
情况至2017年11月,阅文集团如愿上市才得以改观。
彼时,阅文上市首日,市值即逼近千亿,而微信读书自然也功不可没。
不过,微信读书也因为其在用户数据上抓取过度、商业化上过于激进、内容尺度上边界模糊,而屡屡伤害用户体验,因此也成为用户吐槽、投诉的重灾区。
例如,微信读书自4.0.0版本引入「故事」模块,当时还邀请全网的产品经理在线吐槽、号称微信读书的产品经理在线接怼。
结果出人意料,该功能确实引来上万条吐槽。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故事里的内容都是市侩八卦,与安安静静阅读的环境不和谐,给人一种嘈杂无章之感。
更致命的是,数据驱动之下,标题党、碎片化、短暂快感成为这类信息流内容的特征,用户虽然禁不住去瞄几眼,但是微信的一些社交功能又让用户如同“裸奔”,隐私问题又给用户带来很多顾虑。
例如,很多网友直指「故事」模块的内容标题党大行其道,甚至内容有低俗之嫌。
尽管目前增加了很多用户个性化设置的功能。但是这段插曲,和当初支付宝上线“圈子”遭全网喊打如出一辙。
图源:微信读书(最新版)个人中心隐私设置界面截图
2020年7月底,一桩用户诉微信读书将微信好友之间的读书信息默认开放,涉嫌侵犯个人隐私案,尘埃落定。
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认定,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彼时,该事件也引发高度关注与全网热议。该案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后,体现民法典保护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典型案件。
而且,除了部分网络上已有免费资源的内容收费外,用户在阅读过程中还会出现广告倒计时、付费用户仍需观看广告等,依然严重伤害阅读体验。
很显然,这又是一场打造内容生态需要面对的硬仗,如何在各种矛盾中平衡取舍,也将决定微信读书是否具有持久生命力。
微信读书背靠微信的亿万流量,无异于含着金钥匙出身。
而且,在微信整个文化产业生态里,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使命。
不过遗憾的是,在阅文集团众多的网文产品矩阵之下,其不得不选择低调、匍匐前行,以免盖过其它产品的光芒。
或许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挖掘尚未进入腾讯内容生态的新用户,而不是在已有的用户资源里,你争我抢、拼个头破血流。
因此,在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微信读书的尴尬似乎从未远离。
正如网友所调侃的,BAT大厂要做的,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论可走。
如此来看,微信读书貌似就是那个“别人”。但是微信读书毕竟不是“别人”,所以其欠缺存在感,难免给人一种讽刺意味。
作者:于斌;公众号:于见专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hAO2aryvwu9Zg0mczeBw
本文由@于斌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commend
-
61
-
34
尽管瞬间移动看起来比柯克船长首次复活还要遥远,但科学家们仍在努力要让其成为实现。 《星际迷航》中有很多问题有待解答。这系列电影不满足于用移相器和曲速引...
-
74
智慧城市是人类进入知识文明的重要体现,其中无人驾驶作为 智慧城 市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纷纷布局无人汽车这个全新的价值高地,其中就包括中国互联网巨头BAT。201...
-
56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俊世太保(个人微信号:lijunhust) 今年可能是苹果水逆的一年,在市值历史性的突破1.1万亿美元之后...
-
47
问与答 - @Linko - 某群:花 1 万块买一个 2006 年左右的捷达春天,5 分钟加满油,随随便便就能跑五六百公里自己的钱,心痒痒,冬天骑车真的很冷,求各位指教能上路:至少有安全气囊吧、二手汽车。
-
17
来源:DrWhy酸甜苦辣咸这五味里面,Dr.Why最喜欢的是甜。生活很多时候已经够苦了,而酸和辣又不太合口味。至于咸……中国人吃盐太多都被《柳叶刀》点名好几次了[1-2],还是别做这个贡献了吧,吃出高血压不是闹着玩儿的。满足甜味控的方式,自
-
11
微信读书杀死Kindle Kindle终究还是错付中国了。 “盖泡面神器”Kindle,这次可能真的要快告别中国市场了。近期,京东上Kindle大面积缺货的现象引起热议,还有小道消息称,亚马逊电子书业务或于明年3月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虽然亚马...
-
7
读书|程序员如何传书到 Kindle 2023/09/16 Kindle 共 1378 字,约 4 分钟 ...
-
8
读书|通过 SSH & SFTP 管理 Kindle 上的文件 2023/09/18 Kindle 共 945 字,约 3 分钟
-
2
读书|通过 Git 管理 Kindle 屏保图片,一键自动同步 2023/09/17 Kindle 共 826 字,约 3 分钟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