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死月的二零二一总结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217359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死月的二零二一总结

浙江大学 软件工程硕士

说点题外话,自从自己编春联贴门口后,感觉都很灵。去年编的春联:

上联:夔牛水牛黄牛牛牛旺
下联:靓崽狗崽猫崽崽崽安
横批:码祥稿俊

结果今年的代码就一片祥和,生活上也应验多了点变化。于是今年决定再编一联。

上联:春趁其势以逮牛尾
下联:岁攀南风来迎虎喵
横批:双生时兮

不知道新的 2022 年会发生什么,拭目以待了。

今年关键字:触底反弹。

今年多了点变化,家里由原来的两口人添置了新丁。算是生命周期里面的一个转折点吧。毕竟老大不小了。也是由于这一点,今年基本上没有出去旅游过。在起名上,也是绞尽了脑汁,甚至为其攥了几句短句。

夫〇〇行过,皆留〇与〇。〇者,声也;〇者,形也。声形并茂,乃绘〇〇。
——死月 于公元二零二一年五月四日凌晨

这个改变后,好似以前很多事情都显得并不重要了,渐渐自己也看开了。反而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今年只有一次足迹。按习惯来讲,应该是一个 <li> 列表,但只有一项又显得矫情。

  • 武汉·Node 地下铁沙龙 #11 出品人

这甚至都不应该归为“生活”一栏,因为并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匆匆两天,一直在忙活。也是由于没有出去别的什么地方,这小节能发的照片也就只有一张了。

对,那个左下方背对着你们的就是我。

其实接近年底有例行的一些照片,不过都比较私人,就不放到公众平台了。

今年理想汽车车主浓度加一。

在商场附近发现一家比较好吃的小酒馆(尤其是黄金蒜风干鸡),在离职期间想约同事一起去的时候,发现他偏偏“每周一闭关”,算是一个小遗憾吧。

每周一休息

自从出游收敛以后,就开始转而向内生活转变了。游戏通关、云通关以及开坑了:

  • 《渡神纪》
  • 《对马岛之魂》
  • 《赛博朋克 2077》
  • 《双人成行》
  • 《天穗之咲稻姬》
  • 《轩辕剑柒》

以及入了一台 PS5——不过吃灰已久。与之对应的,就是新来的塑料小人们了。

还有年初入的宝儿姐没有入镜。下次来个几柜子的全家福。以及带着大小女儿参展了:

大小姐和二小姐

还有就是太久没唱歌了,那天心血来潮去录音棚录了首《赤伶》。好想去 K 歌。

↑ 点击试听,聒噪你的耳朵。得亏有调音师,不然更没法听了。

而今年的琴就练了首《游园设施》,但没拍视频。黑胶倒是入了一大把,颇有种“明明不是文化人,偏偏要装有文化”的感觉。

今年差点又翻车,又莫名其妙多个帖子。

一直也没时间和机会来谈这一点。这次就趁年终总结的机会来说说今年的工作吧。

自去年从蚂蚁转岗到淘宝后,其实一直挺开心的——毕竟做的事情比较契合自己的灵魂。既有足够的前沿度、又有足够的技术深度,并且还得到组织的认可。对我来说,这三样都能达标是非常珍贵的体验。

自 2017 年去蚂蚁体验技术部后,由于自身和团队方向的原因,导致做的事情并没有太大价值,至少在当时当下。但体验技术部是个非常好的团队,同事也非常 Nice。所以也就温温吞吞过了。但凡事可一可二不可三。后来在研发效能部做 CloudIDE 的时候,彻底迷失了自我。这里没有说 CloudIDE 产品本身不好的意思。产品是好的,不然我也不会主动想去这个方向做事。只是这个项目在当时太重前端轻后端了,我作为一个典型的后端 Node.js 工程师,足足写了好几个月的前端。一方面自己写得痛苦,另一方面又没有什么产出。最后在淘系前端找来的时候,我选择了和平分手,于团队于我都是正确的选择。

作为九零后的头趟水,已经从奔三变成奔四了——在身边都是优秀的小年轻的环境下,尽是小我五六岁的 P7、三四岁的 P8,而我仍然是万年老 6,无疑给我造成了巨大的焦虑,毕竟潜规则是整个互联网的,甚至是整个职场的,无关某一两个公司。好在去年年底和今年抓救命稻草似的抓住了今年的重点项目,算是缓过神来。既然已经追不上超不过了,就选择缩短与天才们的距离吧。

如果说去年转岗后做的事情是 PoC,那么今年就是将这些事情落地了。

首先是 Node.js PGO 极速启动方案上线,提升了改造项目们约 100% 的启动速度。又基于 V8 开发了 Serverless Worker(Shinki.js),目前已在内部双十一试验成功。对此感觉比较模糊的同学,可以对标一下 CloudFlare Worker、Deno Deploy 等等。值得说出来的一点是我们的 Worker 做到了亚毫秒级(<= 1ms)的启动,以及架构是高密度部署(理论上一个 Pod 可以部署几十上百个云函数)。关于这里的一些干货或者介绍,大家可以回味一下凌恒老师在 Node 地下铁沙龙 #12 北京场的分享《云原生时代的 Alinode》。

与神奇的同事们公事了一年后,感觉身边还是有那么多人坚守在技术深度的道路上,甚是欣慰——毕竟曾经一度我有一种“在大公司深钻没活路”的错觉。淘系一系列的改变也让纯粹的技术人重新燃起了些许希望。2021 年一整年,没有后续的跳槽,仍然是我在阿里巴巴集团最开心、如鱼得水的一年。

很感谢淘系前端 Node.js 架构团队给了我今年的机会去晋升。虽然结果出来了,不过我仍然还是期望自己对外一直是 P6,以此来警醒自己。

其实今年上半年就有猎头找我,说字节跳动互娱这边要找个能带 Node.js 的同学。以前也一直有猎头找我,我都没回,或者聊几句看看行情。

今年这次是被这个猎头的专业性打动了。大多数的猎头都是广撒网加人,加了之后直接丢一个职位列表,然后开始接触。甚至不是很清楚前端跟 Node.js 的关系与区别。毕竟不是技术出身的同学,我们也不能过多要求他们,大家也都是在很努力地为自己的职业而奋斗。只是今年找到我的这位猎头居然对圈子十分了解,而且是定点找我说需要能带 Node.js 的人,杭州想来想去就那么几个,这让我着实眼前一亮,于是萌生出了试试看的想法。当时只是决定试试看,毕竟我自身身价已经落后市场价太远了,也拿不到很好的结果。

有想认识这位猎头的同学可以私聊我。

而且事实上,第一次面试结果不是很理想,我把 Offer 拒了。而在同时,堂主也请我吃了几次饭,让我尤为感动的一点是玉北居然从上海跑过来一起吃饭,当天回。虽然我不知道当事人实际上怎么想的,我反正就是自恋地一厢情愿认为他来杭州也是一起吃饭和聊天。

WebInfra 也是需要一个 Node.js Infra 方向的负责人,在大家诚意的打动下,我开始了第二次的面试。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我从阿里巴巴离职,来了字节跳动。

不是说原淘系前端 Node 团队不好,只是站在职业规划的立场上,我认为这边的 Scope 更适合我。我依旧可以做前沿且深度的事,又有了足够的 Scope,与小伙伴们一起把这块基建搞起来。还有一点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好歹对冲一下。

于是,今年工作上最大的变动就是最终我从阿里的低级 IC 转变成了字节跳动一个小方向的负责人。顺便打各广告:

字节跳动 Web Infra - Node.js 基础架构招人中:分别招基础平台(全栈工程师)、基础生态(Node.js 工程师)以及底层技术(C++ / Node.js 工程师)。

目前还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联合了蚂蚁和蔚来,想着如何给国内的 Node.js 生态搞些活水,重新温热一下。目前正在做一套全新的框架规范,叫 China Open Node.js Framework(CONF)。明年可能想搞一个类似于 China Node.js Conf 的会议,大家敬请期待吧。

技术 & 社区

今年逐渐从之前的台前走到了幕后。

  • 出版了《JavaScript 悟道》,算是跟蝴蝶书作者有了交集吧;
  • 继续参与翻译审校了 OpenJS Node.js Certification Exams,并拿到了 Linux Foundation 颁发的 Exam Developer Badge;
  • 出品 Node 地下铁武汉专场;
  • 开源了 node-sfml,在用 Node.js 写桌面游戏的路上探索了一下;
  • 发起 CONF 社区,着力与 China Open Node.js Framework 及其 Spec。

比去年更开心的事是,今年写的代码落地了,产生价值了。

《JavaScript 悟道》终于出版。大家喜恶参半。道格拉斯的个人风格太鲜明,导致在翻译的时候老搞不清他到底是哪头的。在翻译的言辞上也是做了很多润色和本地化,不过有挺多因为一些和谐原因被编辑给毙了。

比如 Wat? 一章的标题,我个人认为最合理的翻译是【卧槽!】。还有一段讲的是英文中的 This 和代码中的 This 分不清,老讲来讲去像跟美国三四十年代的两个谐星一起结对编程一样(谐星名字我忘了)。我给翻译成:

它(This)是一个指示代词。在编程语言中使用它(this)会让其难以人类语言表述。老这么讲来讲去,你就会觉得自己是跟郭德纲与于谦结对编程一样。

结果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段话直接就整段没了。本来它是第 16 章的最后一段话——在【this 真是个坏家伙】之后。

还有个彩蛋是,当时出版社设计了两稿封面。其中落选的那稿用的是我妹花了几个小时在 iPad 上画的原图。以及这本书我最开始想到的中文译名是《JavaScript 异闻录》。

幕后:武汉 Node.js 地下铁 & Exam Developer Badge & CONF 社区

今年五月份的时候,作为出品人出品了武汉的 Node.js 地下铁。找了腾讯、淘宝、Wiredcraft、有赞和蚂蚁的工程师一起来分享。算是为我明年重搞 Node.js 生态热热身吧。总之期待明年可以把国内 Node.js 生态搞热吧,毕竟 Node.js 在国内沉寂太久了,大家逐渐忘了它居然还是可以写服务端应用的。

大家有兴趣可自行下载 Slide

做幕后还有个好处就是,万一哪天穷得叮当响出去面试了,人家问我有没有过 OpenJS Node.js 的开发者认证,我可以吹逼说题都是我审校的。就像这次字节的面试被问八股时间循环,我直接跟面试官讲了 Node.js 的事件循环是怎么实现的,我自己写的 V8 Serverless Worker 的事件循环是怎么实现的。这样哪怕我忘了里面的一些需要翻看八股的细节背书答案,我也可以借此把人唬住。

而 CONF 社区,目前也还在筹备阶段,所以大家进去也看不到什么太有价值的内容。

node-sfml

这个不在这里过多赘述了,十一月的时候我在知乎上发了篇文章,里面还附上一个用 Node.js 写的基于 OpenGL 的桌面版 NES 模拟器。

想用 Node.js 写桌面游戏吗?

至于为什么心血来潮要做这个项目——毕竟我小时候学编程的初衷可是想做一个自己的游戏小世界,让别人在这个世界里面跑来跑去呢。

这种心态有点像 SAO 中的茅场晶彦。

工作之后才莫名其妙在 Node.js 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二〇二〇的 Checklist

去年并没有给自己定 Checklist,算是放飞自我了吧。反而没有定 Checklist 之后,事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至少目前我认为是好的方向。

展望二〇二二

经历了这几年的职场波动之后,有些事情看开了。做事情反而有时候会抱着利他的心态。

  • 快速熟悉并上手今年的新角色——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
  • 团队的小伙伴尽可能多地培养成领域的有深度的专家;
  • 翻译并出版《软件开发珠玑》;
  • 过得开心。

剩下的,就随缘吧。

随缘箭法。

Ask me anything: https://github.com/xadillax/ama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