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车企转折中的粉丝经济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11222-36630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车企转折中的粉丝经济

这场婚姻中,变的是品牌,不变的是狂热。

2021年12月18日,NIO Day 2021在苏州举行,或许由于疫情管控原因,本次活动时长被明显压缩,导致演出环节也不如往年丰富。

相比起2019年NIO Day用户“自黑”吐槽与2020年NIO Day的用户欢庆盛况,这一届NIO Day只能将主要精力聚焦于新车ET5发布,用户出镜变少。

对于很多用户而言,这显得有些意犹未尽,但是对于很多不了解蔚来的人,这场发布会终于变得更容易融入了。

每年随着NIO Day的开展,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便是“粉丝经济”。

上个世纪80年代,有着许冠杰、林子祥、陈百强、梅艳芳等巨星,中国香港乐坛百花齐放,群雄争霸,但舞台的中央往往还是要交给张国荣、谭咏麟二人,如同香港乐坛的双子星闪闪发光,谭张几乎包揽了80年代中后期香港乐坛大大小小的音乐奖项,“谭张争霸”一论也随之甚嚣尘上。

不过,谭张光辉的背后是粉丝的对立,两派歌迷为了支持偶像经常发生争论、骂战,甚至于肢体冲突。最终这场贯穿80年代中后期的谭张争霸,以谭咏麟不再领取竞争性奖项和张国荣退出乐坛而告终,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谭张的主动退出并未根治这一病灶,而粉丝之间的互相伤害也从未停止,例如去年并无交际的杨紫和迪丽热巴也因粉丝之间的斗争,一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中国,娱乐圈从来不缺粉丝,为了idol他们能私下组织大量志同道合之友,跨海打榜、购买代言产品,又或是涌向“敌人”的社交账号占领其评论区。像是古时集市卖艺之人,召集一群父老乡亲,有钱的便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当一个群体的数量越多时,展现出来的能力也越强,甚至可以左右历史的走向,比如攻占个监狱什么的。

同样,在男人为主的汽车圈也有着一群粉丝,分不同品牌有特粉、新奇军、鹏友等称号。其中又以迪粉(比亚迪粉丝)和京蔚军(蔚来粉丝)最为出名,为新旧两个势力的代表。

迪粉从2005年第一款比亚迪F3上市后便诞生,京蔚军也随着2017年蔚来的ES8上市而出现。虽然生于不同的时期,但都表现出同样的“热情”,对内对外皆是如此,因此他们引起的争议也同样不小。

在知乎上输入关键词“比亚迪粉丝”和“蔚来车主”,总能看见相似的提问。“比亚迪的脑残粉是传销么”,“为什么蔚来的车主好像都被洗脑了”。

如果说迪粉的诞生是国产汽车品牌与车主之间的初爱,那么至今也走过十六七个年头,按照民间说法这样的爱情已经可以称之为“水晶婚”。而这场婚姻中,变的是品牌,不变的是狂热。

"京蔚军”接棒“迪粉”

随着新能源的火热,近几年被汽车媒体和车圈津津乐道的话题有很多,例如前几年为梦想窒息的贾跃亭、左右手互导的知豆,近几年互联网企业、手机企业的入场,而其中蔚来的粉丝经济也一定是少不了的那一个。

蔚来粉丝是多久开始出圈已经无从考证,不过第一次大规模事件可以追溯到2018年。

这年末车评人38号发布了一条关于蔚来ES8和北汽新能源EX200/EU400 NEDC续航测试的微博,之后该微博下面不断列队出现许多“我终于知道谁在背后指使你了”的评论。事后发现,这些齐刷刷的评论由一个名为“京蔚军”的蔚来车友会组织。

38号与蔚来车主结下梁子,此后的互怼也越发激烈,某次38号对蔚来车主进行人身攻击还引来李斌亲自发文。

而这件事就像导火索,既引起了外界对蔚来的讨论,又激起了蔚来粉丝的团结。

2019年初,微博大V“王铜根”发表了一篇名为《蔚来ES8,百公里烧35-40L的电动车》,来讽刺蔚来用柴油车保障车主的“东北行”和板车运蔚来充电车的“新疆行”。蔚来的车主们同样也不甘示弱,组织起了“自卫反击战”。

蔚来粉丝像是非牛顿流体一般,外界越施压,内部越紧密。

不过不论对错,连续的几场事件让蔚来车主这一群体开始被群众知晓,而一些缺乏理性或者小范围的行为也让整个群体被打上了标签。

或许是由于网络的日渐发达,又或是时间太过久远,很多人以为蔚来粉丝是汽车界的独苗。

但仔细回想,蔚来粉和迪粉其实很相似,对内为品牌建设添砖加瓦,对外主动维护品牌声誉,必要时也会重拳出击。

早期的迪粉也有过几次大规模出击的战役。

2012年深圳发生一起酒驾逃逸事故,被撞车辆起火导致车内3人不幸去世,而被撞车辆正是一辆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当时报道此次事件的《汽车导报》副主编提出了造成此悲剧的两点原因,一是肇事司机酒驾飙车,二是比亚迪E6起火过快。

第一点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第二点的提出自然遭到迪粉的强烈围攻。其中有与汽车编辑掰扯技术的,也有单纯发泄愤怒的,当然网络上总是以后者居多,该编辑也十分无奈。

而如同在蔚来社区中有名的“七姐”“三哥”以及此前联合声明的发起者等用户,迪粉中也有一批核心人物,其中“布莱德舰长”算是早期最有影响力的粉丝之一。

2014年马斯克来到中国,亲自将特斯拉Model S的钥匙交给首批用户,马斯克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让押宝新能源的比亚迪也似乎有一丝慌张,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甚至说道:“如果家庭消费一旦启动,比亚迪分分钟就可以造出特斯拉。”

不过比亚迪还未真正出击,360倒是率先“发难”。同年360在其新浪微博上宣布,已经找到可以远程控制特斯拉Model S的办法,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远程开锁、鸣笛、控制头灯和天窗。

而布莱德舰长不知是否想借此想为品牌树立形象,在微博隔空喊话360,自称受比亚迪委托,邀请360安全工程师破解其最新车型上的安全系统。不过还未等360反应,布莱德舰长悄悄删除了微博,并澄清自己并非比亚迪员工。

对外主动积极担上公关任务,对内也与车企频繁互动,除了蔚来车主被人熟知的凌晨开车上高速见李斌、为斌哥写歌演唱、指导蔚来造车,迪粉在这方面也并不输蔚来粉丝。

在首届比亚迪迪粉大会上,一位名为“古道清风”的车主代表上台发言,讲诉了迪粉的追星行为。

有位迪粉晚上十点看到王传福的办公室灯还亮着,便蹲在大门口,拿着相机等了两个小时就为拍下一张王传福下班的照片;还有一位迪粉第一次去比亚迪总部,与A区一楼卫生间合了一张影,只因为他认为王传福一定用过这个卫生间。

作为迪粉代表,古道清风也表达过他对比亚迪的热爱:

“自从听说要让我来发个言,我就挺惶恐,一来觉得我个人没法代表迪粉,二来是我觉得我们这种发言水平,和王总的演讲差的太远,作为恨不得把王总每一次演讲都背下来的人,自然不得不惶恐。”

为什么是比亚迪和蔚来?

要解释为什么比亚迪和蔚来的粉丝如此忠诚其实很困难,企业文化、服务、个人魅力、先进技术、爱国情怀都可以成为用户喜欢的点。我们只能从比亚迪和蔚来两者的发展历程中找出共同点。

都知道蔚来的NIO Day、NIO House以及用户服务出名,如果做个对比或许比较像升级版的比亚迪式口碑。

2005年比亚迪第一款量产车型F3上市,不同于其余品牌“广撒网多捕鱼”的策略,比亚迪放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上市举办发布会,而是选择中部城市济南作为首发,之后又相继在全国十多个二线城市一站接一站地分站上市。

比亚迪会采集每个城市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并及时做出调整,以便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据媒体报道,当时比亚迪在每个城市的上市活动都变成了小型展销会。

时任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夏治冰将其称之为“精准营销”。这也让F3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市8个月时间就在已允许销售区域销量突破35000辆。

不过此时的比亚迪还并未有主动培养粉丝的概念,更多是在累积经验,逐个击破市场提升销量。由于国产车缺乏核心技术,如比亚迪F3 2005款的发动机就是来自三菱的4G18,以及缺乏经验做工较差,合资车还是更受群众喜欢。

有人喜欢合资车、进口车,有人就愿意支持国产车,虽然总有些毛病,但在同级别中往往性价比更高。当时的比亚迪F3也是首次将自动空调、真皮座椅、天窗和导航等配置带入10万元以下的三厢轿车上,而日后用性价比冲击手机市场的雷军此时还在为金山上市焦头烂额。

布莱德舰长在成为比亚迪F6车主后,就曾在论坛里写下了三十多条改进意见,没想到的是半年后得到比亚迪工作人员的回复,“你说的东西我们做得差不多了,有空到深圳看一下。”

而蔚来也有一个名为“三哥”的用户因为多次提意见,蔚来整车研发团队及老大Danilo还专程从上海总部飞到广州进行面对面交流。

车企的低姿态更激起了其他粉丝的激情,在易车网的采访中一位迪粉能够熟练地说出6DT25等比亚迪变速器代码,也可以毫无障碍地打电话与比亚迪技术部门就某一个细节进行交流。

不懂技术的迪粉则绞劲脑汁为营销部门写建议写方案,不管比亚迪用不用。只是事后心里暗骂一句,这帮人还不如我工作积极。

比亚迪粉丝的热爱,当时做汽车媒体的李斌也一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李斌喜欢参加各种车主活动,甚至邀请车主上市敲钟,而比亚迪在2013年就邀请了十余名迪粉参加比亚迪技术解析大会。得到了王传福的接见,迪粉也有了正规“编制”。

蔚来开发了App供车主交流,比亚迪在技术会后便开通了“迪粉会”App,也是比亚迪App的前身。蔚来NIO Day进展如火如荼,比亚迪在王传福授意下2015年举办了首届“迪粉大会”,迪粉古道清风还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演讲。如今蔚来车主帮忙站台讲解汽车的画面,在六年前的上海车展比亚迪展台也出现过。

其实对比两家粉丝的初心,都是为品牌崛起而战,同时对于国产品牌的崛起都有着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通常情况下他们对于品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时候也可能太过急躁用错了方法。

比如车主自发组织的活动或言论一旦引起争议,外界往往不会辨别其是否能够代表官方,从而对于这个品牌产生不好的印象。品牌调性和固有印象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都难以改变,加之外界与车主之间存在着“信息差”,外界看到的是质量差、无脑的形象,而车主看到的是品牌在不断变好,因此内外割裂的情况愈发严重。

开始回归理性?

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国产意识的崛起,不少曾经“高傲”的外资品牌都独自吃下了苦果,如加拿大鹅、HM等。国产品牌更懂消费者也更易亲近消费者,不过要将这张牌打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极氪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光子星球,其上司明确向他表示,蔚来在用户运营方面做的很好,非常值得学习。于是我们看到安聪慧化身“聪聪”,极氪线下门店化身极氪中心、极氪空间。

近期杭州极氪中心的用户沟通会,由于交付问题,现场有几个极氪用户甚至在席间不耐烦地插话“你们给自己的解释太多了”,留下一众高管在一旁努力微笑。

今年对于蔚来本该是低调和沉淀的一年,不像其余两家车企都有新车或者改款上市,蔚来今年依然靠着老款车型在带动销量。

不过蔚来不想出圈,却因粉丝多次出圈,先是年初参加NIO Day的车主高空蹦迪,后又有500名车主联合发表声明。

同样迪粉向360隔空下战书等事件,比亚迪也不得不出来澄清并非他意。

类似事件时隔多年重新上演,本质在于车企无法控制粉丝的走向。有迪粉就曾明确表示,他们不接受比亚迪汽车的官方指示。蔚来多次为粉丝“擦屁股”的行为,也显示出难以掌控车主的言行。

事实上,以粉丝起家的车企们都将面临抉择,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群体将越来越难以管理。

对内,一边是狂热粉丝要打着品牌的名字四处“征战”,一边是普通用户买车只为买车,不愿加入粉丝更不愿背上某某车主怎么样的评论。即使有好心提意见的车主,但也总会被扣上居心叵测的帽子。当“构陷他人”成风,主机厂辛辛苦苦颠覆的经销商模式也就没有意义了。

对外,由于车型丰富和价格区间的扩大,品牌之间竞争关系也愈发明显,各个品牌的粉丝也开始形成对立。去年,比亚迪汉的粉丝和小鹏P7的粉丝就因625芯片和820芯片谁“高人一等”进行过激烈争吵。

如同80年代的谭张争霸一般,确实造就了港乐的黄金时代,但没能控制住粉丝的热情演变成狂热,最终走向了衰落。

好在,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并不会重演。比如对蔚来和比亚迪而言,向好的变化在发生,其粉丝也终将逐渐回归理性。至少从车企自身来讲,他们可以继续选择聆听车主的意见以对产品进行改进,但是不太可能再花上比以往更多的时间与车主打成一片了。

在今年NIO Day结束的第二天,李斌在接受媒体提问时说,今年自己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内部产品研发上,虽然还是会去各地拜访车主,但是并不像以前那样每周末都去了。

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为此前用户的“狂热”和“饭圈化”降一降温。蔚来但凡想把汽车卖给更多的普通人,想让自己的品牌出圈,就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产品、服务、建渠道等核心业务环节上,而不是与车主的近距离社交。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