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别大小周,他们在学习如何过好双休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116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告别大小周,他们在学习如何过好双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0社(ID:quancaijing_20she),作者:赵小天、李贤焕,编辑:贾阳,原文标题:《告别大小周后,我在周末狂追人生KPI》,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某一个要加班的周日,我走出家门,阳光正好,看到街边有人在洗车。我就想起家里的衣服、被褥还没洗。要是能什么都不想,在家舒舒服服把这些事情做完了多好啊。”
这是小飞刚去字节的第一年,他说不清自己什么时候失去了对周末的期望,下班后的时间也消失了。“下班了天还是亮的”,都值得发一条朋友圈惊奇。如果有朋友约在工作日吃晚饭,即使约的是夜宵,他也会焦虑,因为“事情根本干不完”。
今年8月,字节宣布取消大小周。他从朋友圈中“活”过来了。去草原、去露营、去看夏日尾声的绿野,去看光,去看树,去看自由的尽情撒欢奔跑的动物。
互联网行业增长逐步放缓,从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存量竞争时代。随着加班带来的收益不再像曾经那么明显,今年6月开始,快手、字节等大厂先后宣布取消大小周,腾讯光子工作室也强制6点下班,奋斗了这么多年的互联网员工,迎来了陌生的周末时间。
然而从战车里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小飞一样能够轻松切换档位。有的人按照原来的收入预期安排了生活,不愿意失去“福报”的机会。有人习惯了以工作为中心的日程,无法高效利用时间令他们焦虑。当各个公司裁员的指标在这个冬天接连发出,大家更没法真正放松下来。
大厂人不得不寻找新的锚点。
被夺走的时间回来了。
“没多大差别。还不如大小周,没利用起来的时间,不如挣钱。”刚恢复双休的那一个周末,小南有些不知所措,蒙头睡一觉起来,也不知道能去哪儿。他刚从北京调回杭州,还没建立起社交圈,周末最常见的人是驾校教练。
小南还在北京时,家就在中关村附近的“节区房”,周围能接触的人几乎都是一套相同路径上来的。乖孩子,学习优异,竞赛拿奖,保研,实习,拿到好几个offer,和同学交流谁拿了“白菜包”,谁是ssp。这些被认为拥有中国最聪明头脑的年轻人,涌入了这个时代最具光环的互联网行业。“这是最好的选择,不是吗?”
这是一条确定性极强,回报率可见的道路。但身处其中的人不可抑制地感到疲倦。
“真的好没意思,不知道那么卷是为了什么。”小南之前在集团教培业务线,每天处于高速运转之中:白天要处理一堆研发需求,一到晚上,接连concall到12点后;回家稍微收拾一下,打打游戏,最大的反抗就是报复性熬夜一下,结果就到了四五点点,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心上工。
这样的“阴间作息”久了,周末就只是一个用来“躺尸”回血的日子。
“有一个必须要工作的预期在那里,周末就无法安排一些耗精力的活动,比如出游、social。”在这样的节奏下,个人生活被压缩到接近于无。
现在即使有了“正常”的双休,他还是无法从那根紧绷的弦上放松下来。
在跟20社的交流中,很多经历过大小周的人,都说不好生活节奏有什么明确变化。有的人,甚至还维持着周末“自觉加班”的惯性。
“算得上加班吗?也不算吧,这是我的爱好。”即使恢复了双休,27岁的大陈也无法停止工作。周末是不是名义上的休息日,都不影响他自己的节奏,身体力行做到了“always day one”。
“我自愿加班可以,但强迫我去公司坐一天,不一定能有直接反馈在工作上的什么成效。”对大陈这样的程序员来说,OKR的“O”,是对APP日增长的贡献。偏算法、架构类的工作,考察的是想法。业内人士都认同,只要你保持思考,最终会反映到工作成果上。
大陈也承认,周末主动研究工作的爱好也能带来一些顺理成章的收益,毕竟,“没有产出就不涨工资啊。”
互联网这些年的繁荣让从业者构建了一个预期:他们在共同铸就伟大的事业,并分享荣耀的果实。这是最快通往财务自由之路,即使抓不住一夜暴富的机会,工资收入也肯定是会持续上涨的。
大小周取消后,曾有一种试探性的声音在字节内部传递:公司也许会普调薪资吧?
现实是,小南的薪资一夜回到两年前。初入职场3年的小南还没有背上负债,“失落是肯定会失落,但你再让我回到大小周,不可能的。”
小南记得,当时内网对新工时投票,一大批人支持继续大小周,他们被骂成“工贼”、和“资本家”共情。但小南很能理解这批人,如果自己年纪再大点,也会遇到他们的困境。
小南身边的许多研发同事因此跳槽,“就差这每月百分之十几,家就养不活了,要还房贷、车贷什么的,都是有数的。”
相较传统工业,互联网企业执行的是一套更“高要求-低控制”的管理模式,不打卡、灵活工作制、随时提供的下午茶歇,氛围轻松、平等,都是吸引一波又一波年轻人入场的诱饵。但同时,难以完成的宏大目标就在眼前。
成功的诱惑是一颗精美的糖果,诱导人们甘愿以“自我提升”的名义去自我剥削。尤其是,在接连爆出大裁员的寒冬时节,谁也不想成为“降本增效”的过程中,被砍掉的“成本”。在这样的压力下,双休的到来也缓和不了太多的工作节奏。
“没太大差别,不换行业就都一样,因为业务不会停。”小南说。
业务不停,传送带上拆分给每个人的任务包也没按下过暂停键。周末也许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能让身处其中的人,竭力挤出一丝让自己喘息的缝隙。
一次周六凌晨,看到跨部门合作方的电话闪烁,Henry 故意把手机倒扣,等待铃声过去。第二天一大早,准备去野外露营的Henry 6点就起了床,边收拾行李,边以“昨晚睡了没看到”为由,持续打到对方接电话为止。
“这么做了一次,就没有人敢在周末打扰我。”
还在大小周时,Henry 总是用密集的行程安排,把难得的双休过成小长假。周五晚上从办公室出发,周日晚回北京,再直接去上班。这样做的人不在少数,包括最著名的每周末飞去日本的郭宇——当然,后来他也被证实是有意而为:去日本开温泉旅店,是他给自己人生寻找的第二曲线。
在北京这两年,喜爱露营的Henry 打卡遍了周边的户外目的地。地图App上的收藏星号连成一片,把北京这颗大星星围了一个满怀。相较职业成就,这张地图成了Henry 更热衷于向朋友们分享的“战绩”,代表着他持续不断争取对生活掌控感的勋章。“站在璀璨银河下,头顶上就是北斗七星”,让他有一种感觉,此刻我是属于自己的。

图源:受访者
这是他在系统逻辑下做出小小“反叛”,但也仅限于周末两天。正常节奏的工作日里,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近乎模糊。手机里藏着100个待办的事项,一个接一个要开的会议和等待填满的汇报文件。
等到周末真正回到自己手中,Henry 反而慢下来了。他可以允许自己睡一个大懒觉,一整天不出门。那种好像要跟谁争抢的焦虑,发作的频率少了一点。
某大厂国际业务的产品经理Tom也是在大小周结束后,慢慢意识到,自己要学会心安理得享受“周末不接电话”的自由。
“之前是我没想过这个道理,总觉得不管上司还是同事跟我交接的工作是正事,我现在干了肯定比不干好。但是现在想明白了,拉到长时段来看,我那个时间点有没有抢工完成,唯一的区别就是影响了我自己的休息,没影响其他任何事。”
说完这一“发现”,他就挠头叹气,这种工作想法也只有在今年这时候才是可行的。短视频赛道格局已定,自己负责的业务趋向稳定,作为头部玩家,早做一天跟晚做一天的差别不大。
在996、大小周开始退潮时,Tom从自身感受出发,总结出一个批判理论:对高流动性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大小周的本质目标并非提高效率,而是通过剥夺个体成长时间来达到整体的稳定,用来自我提升、拉开差距的空余时间被占满了,人员流动性就降低了。
Tom因此推断,“百分之百是监管的原因,没有政策风向,大小周就不可能停。”Tom和公司推行结束大小周的政策制定者聊过,“当所有人都以996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能力跟薪资的时候,你用855更低的薪资,是招不来人的。”他们都认为,只有当一个外界强力叫停时,所有人都停下,机器才会停。
在教培业务被骤然拉闸后,海明在震惊痛苦的同时,也舒了一口气,他长久的内心拉扯被快刀斩乱麻地终结了。海明此前是“辅导老师”,他告诉20社,原来工作的核心就是贩卖焦虑,如何绑定家长是辅导老师们最重要的KPI,在亲眼见识组长给家长打电话,步步引导她开通花呗购买课程后,“一开始也接受不了”,后来自己也为了教一位家长用花呗,给她打电话到晚上11点半。
“家长为了孩子,我为了业绩。”海明当时就只能让自己认可,这样的增长,这样的忙碌是好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大家都是在往“追求进步”的方向走,全社会都想要成功。
在很长一段时间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广义互联网行业,是最完美的成功学化身,对于增长的信仰是毋庸置疑的。竞争的对象很多时候甚至不是来自同行、同事,而是跟自己去对比。互联网企业追求几十个、几百个百分点的扩张速度,个人追求业绩增长、薪资职级的攀升,“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朝九晚五属于失败者。
但随着互联网公司已经足够庞大,庞大到看到增长边界,部分业务在反垄断的新趋势下不再代表先进和创新。“梦想、奋斗、利润”和日夜不息的工作之间的这种连接,开始弱化、断裂了。
1995年,小飞出生的那一年,“5天 x 8小时”工作制在全国范围运行开来。等到自己走上“打工人”岗位,人们还在为“是否支持大小周”争论不休。在他看来,自己这一代,是互联网的用户,也是建设者,同时也是幻灭和不安来得比前人更快的一代。这种不安感,让即使被工作“抢走”的时间回来了,大家也无法真正放松下来,将自己塞进了另一张密密麻麻的时间表里。
“这是时代病。”
人生KPI
没有工作的周末,也承载起另一层负重意味:一切都要有反馈,有价值,有意义。
夏珍理想中的周末是可以全然丢掉手机、切断外界连接的。现实是,“躺平最爽”的周末依旧被满满当当的日程安排:跳舞、见朋友、健身,还有约会。
“国企下班可以六点就去约会,我这平常都没空,周末还不利用起来?”
夏珍刚跳到快手,虽然快手已经没有了大小周,她还是觉得,“该卷的,一个不少”。
在她看来,快手没有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强有力的公司组织文化,滴滴的分析、百度的研发、腾讯的产品,都各有一派的工作风格。为了跟抖音抢时间,腾讯来的“想法很多”的产品经理,会不断提出需求,商业分析岗位的伙伴要能接住,把想法反馈回去。有时感觉努力得没有章法。
“本来如果不是快手取消大小周,我也不会考虑来。”夏珍同一时段也收到了多多买菜的电话,薪资涨幅能有80%,但对方暗示“12点下班是常态”,更别期望拥有正常的周末,她拒绝了。
这是为了完成更远观的人生KPI:28岁前结婚。
如果要完成这个自我设定的目标,这两年就得赶紧利用起来。她主动托周围姐妹给自己介绍对象,拉她进“互联网相亲群”,跟同样着急结婚、30+岁的男性见面。
夏珍可以算得上逻辑缜密的生活做题家。一步步倒推回去,牺牲周末是为了晚年幸福。
“没有北京户口的直接pass。”在所有硬性标准中,她最看中户口,因为她想要一个孩子,以后要能在北京接受教育。
“孩子,这是一个长期投资,是你四五十岁的时候,一个抗风险的东西。”夏珍说。她曾考虑过“不婚不育”,但仔细调研了国内养老院后,她认为都不靠谱。如果没有孩子,自己晚年生活没有保障——孩子,是人生的底线,也是心理和物质上的双重保障,“即使要去住养老院,孩子也能帮你出面,不受欺负。”
在强调高投入、高效率和高产出的互联网行业,会为适合的人送上丰厚的财富奖励,也会果断淘汰掉不合适的人。在这套体系里受过职业训练的夏珍深知这一点,甚至把结婚生子、未来生活这样的大事也可以设置成自己的OKR,熟练地拆解之后逐步推进。
至于感情,26岁的夏珍觉得没那么重要。“荷尔蒙散退后,都会变淡,最终是否能走到最后,关键还是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否在北京发展、买房这类的。”
她不觉得自己在周末有得到“真正休息”,也说不上是否享受dating的过程,“约会也挺累的,你要健身、护肤、打扮自己,保持精致,要想成功率高,也是得花心思也得努力。”
对夏珍来说,生活做题家的每一步都要踩中最佳时间节点。牺牲周末,也就有了意义。
被自由困住
如果周末变成了3天,甚至被再拉长一些,闲暇和愉悦就会必然到来吗?可能也不是。
就像考完高考后的第一天,多数人一觉醒来只有空虚和茫然。突如其来的自由时间,也会成为一种困扰。每一刻的迷茫和困扰都像是在拷问自己:工作是为了什么?休息又是为了什么?
墩墩结束大小周的方式是离开大厂——转行做了自己更向往的视频创作。逃离了互联网行业,工作量小了,更重要的是,她似乎找回了自己的时间主权。
除了每周开一次会,新工作不需要坐班,一个月做出4条视频就能交差。这个作息,大概是每天早上赶地铁、晚上加班后公司报销打车费的上班人理想中的时间表。
她自己没想到,自由时间太多也是一个不容易适应的过程。“工作带来的反馈感几乎消失了,我没办法清晰地感受到我到底在做什么,走到了哪个位置。而且朋友们平时都在公司上班,没办法跟他们社交。我甚至开始觉得自己很边缘。”
这是经过了职场训练后的惯性使然。如今的打工人不仅需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当下包括互联网公司在内的职场强调的Ownership,让人需要自我驱动地对公司负责。甚至在工作余做一些无关乎效率的事情时,也会不由地产生时间被浪费了的不安。
她开始怀念曾经互联网公司所代表的那套系统,那里有清晰的工作时间和目标,每天都有一份清晰的“待完成清单”,让墩墩加班加点一一完成。上一天班,完成一次清单,连续完成6天即迎来一个小周末,接着再完成5天获得一个大周末,每个月固定收获一笔薪资。那里有让人心安的确定感。
有一段时间,她被自由的工作时间困在了自己的房间里,好像要出门,但又不知道该去哪。
有一天,她终于憋不住,去了附近的一个公园,发现公园里全都是老人。“当时看到一个年轻人都让我很兴奋,心想终于见到和我一样无聊的人。但走近一看发现他在拍短视频,也是在工作。”
她甚至想过要不要再回流到大厂,反正空出来的时间也不会用,拿来换钱并不是一笔完全无法接受的交易。
这个念头被一个偶然打消了。在一个“无聊”的工作日,墩墩从朝阳一路骑车到了海淀,她到现在还记得一路上的“无聊”细节:“过了学院桥,你会进入到一片绿意充盈的地带,再骑行到海淀公园,周围的温度会快速下降,渗入你皮肤的毛孔。”她说,那是一种久违的真实在生活的感觉。
她停下车,给一位在海淀百度的朋友发了一条信息:看!太阳下山了。朋友的反应和墩墩在大厂时一模一样:不知道外面的天气如何,也说不清现在太阳的位置。
这种反差感让她确信,她想要的并不是那套系统。她曾经拒绝考公务员,现在也可以倾听内心真实的渴望,不需要走大众认为对的路。
墩墩仍在努力摸索这种平衡。过去两个月,她自己给自己定了OKR,在自由的时间里,把“个人”和“系统”的部分做一个平衡:她主动执行早9晚6的工作时间,早上起来先运动一个小时,再骑车半个小时到公司上班,用原来习得的工具帮助自己更好地规划现在的工作。
而在大家都能一起放假的周末,对墩墩来说是宝贵的两天,让她能以每隔5天的频率见到自己旧轨迹上的老朋友。
“我并不想回到那个系统里面去,只是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异类,需要看看系统里的‘正常人’在做什么,像是有一个标尺一样,会让我更安心,也更坚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0社(ID:quancaijing_20she),作者:赵小天、李贤焕
Recommend
-
28
随想 - @funlee - 过着现在的生活,仿佛看到了这一辈子的样子,我常常在思考人这一辈子到底应该怎么度过,V 友们对人这一辈子有何感悟,有没有思考人生相关的书籍推荐呢,我有点感伤人生。
-
14
数据洞察,商业万象 一半乡愁,一半憧憬,都在这顿年夜饭里。 ” 文|罗宁、廖羽
-
6
懂很多道理,就能过好这一生⋯⋯谁规定的?孤独大脑31分钟前道理越正确,越难以做到。本文只是些思想碎片, 并非结论,观点,也不是...
-
6
人生商业模式:如何过好这一生? 刘润 • 2021-08-29 10:00:50 来源:刘润 E4874G0...
-
8
美团:假期真好,更要过好 ...
-
8
笑对不确定性,坚持自己过好一生 – Tinyfool的个人网站 ...
-
5
这些设计细节让你过好第一个小长假-经验/观点-UICN用户体验设计平台 ...
-
6
天猫校园CLUB-流浪「学长」关爱计划:让校园小流浪过好这个冬天 作者:
-
6
为了让你过好这个年,大厂大模型疯狂整活儿 属于大模型的春节档。 今年过年,人工智能注定比人工更热闹。 腊月进入尾声,通义千问、智谱清言、文心一言等数款AI应用都上架了大量春节主题功能,具体类型包括不限于: 一键解决“...
-
7
年轻人就选性能机新标杆一加Ace 3!花小钱过好年 评论(3)...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