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诺亦腾联合创始人戴若犁:元宇宙是数字化的终局,但它绝不会一蹴而就丨钛媒体T-EDGE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mtpost.com/593554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诺亦腾联合创始人戴若犁:元宇宙是数字化的终局,但它绝不会一蹴而就丨钛媒体T-EDGE

元宇宙虽然会是数字化的终局,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一家企业能够完成建构的。它是由物理世界打底,要历经需求分层、行业分工,像拼图一样拼成的完整的宏图。

戴若犁

诺亦腾联合创始人和CTO戴若犁博士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未来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写就《数字化生存》、尼尔·斯蒂芬森创作科幻小说《雪崩》开始,元宇宙世界的概念和雏形,就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逐渐形成。2003-2004年,游戏“第二人生”中的代币交易、模拟法庭,更是将未来学家脑海中的想象初步变成了现实。

因此,在诺亦腾联合创始人、CTO戴若犁博士看来,元宇宙——这个充满着光怪陆离感的、虚拟世界的概念,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它数字化技术的演进过程中不断发展而成它将是数字化的终局形态。

12月10日,在钛媒体集团联合大兴区产促中心、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共同主办的 2021 T-EDGE 全球创新大会上,戴若犁从元宇宙的“前身”,几十年来的数字化进程,以及一些反映这一进程的文艺作品,将其阐明数字化进程与元宇宙概念之间的关系、大众对元宇宙的常见认知误区和其对元宇宙发展的一些个人见解,谈了相关的观点。

戴若犁指出,当前大众对元宇宙的认知,容易陷入两个误区。第一是早期对它极度推崇、给予非常高的期望,这个太高的期望会带来失望,进而影响产业发展;第二是有一些人鄙视、污名化元宇宙的概念,认为元宇宙就是骗局多年以来的数字化进程,以及如今META以及字节和腾讯、红杉等机构真金白银投入元宇宙具有更大的置信区间因此,大众对于这个新概念应该有一种相对理性的期待。

最后,戴若犁还表示,无论是C端的娱乐、社交领域,还是B端的工业领域、医学领域、出行领域、军事领域,都需要稳扎稳打,才能逐步做好每个赛道的数字化,最终构建数字化的终局。

也就是说,元宇宙虽然会是数字化的终局,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家企业能够去完成建构的。它由物理世界打底,要历经需求分层、行业分工,像拼图一样才能拼成完整的宏图。

以下是诺亦腾联合创始人、CTO戴若博士带来的演讲,经钛媒体编辑整理:

戴若犁:我非常认同元宇宙,但我认为完整的元宇宙形态离我们非常遥远。大家好好锻炼身体,坚持到元宇宙到来的这一天,这个事情反而更重要。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公司叫做诺亦腾,是做动作捕捉、将人的动作数字化的。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行业,追踪人的动作,把人的动作数字化,也是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行业的基础。下一页可以看到一个关于动捕的演示视频。在人身上穿戴好传感器,辅助计算机视觉等方式方法,就可以让我们把人的动作数字化。接下来,数字化的人体动作数据可以用在许多领域,包括虚拟现实内容制作等等。

我们讲一下Metaverse。我觉得“元宇宙”这个翻译特别好。最早的时候国内讲到Metaverse这个概念,当时的翻译是“超元域”。对比之下,“元宇宙”这个词,翻译得是不是更好,是不是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举一个例子,我上高中就用3D打印,当时用的词翻译过来是“快速成型设备”( rapid prototyping machines),我们对比发现“3D打印”的翻译更加信达雅——可以把3D打印造出来的技术。这样可以给所有人讲明白。对于技术流动、资源流动和业务推进,不管是投融资还是业务端都非常有价值。

其实Metaverse的前缀“META”有超越的意思、元的意思,你翻译成超元域和元宇宙都合理,但后者能让所有人瞬间认识到这件事情是创造平行世界,是宇宙尺度的事情,有可能包罗万象。

之前谈论跟数字化相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相关,甚至跟影视特效制作跟数字化走比较近的行业,全部包罗到元宇宙的概念中来,这是不是蹭热点呢?我觉得不是,因为它们就是元宇宙一部分,所以我非常认可这个词的中文翻译。

首先跟大家回顾两本和“元宇宙”相关、很有名的书。我相信今天参与论坛的几位嘉宾也许有人提过至少其中一本。一本是《雪崩》(Snow Crash),而另一本,当我们谈论元宇宙话题应该回去看的,就是《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

这本书当年非常有名,作者尼葛洛庞帝是著名未来学家,他在《数字化生存》里讲过特别重要的概念,比如“数字化这件事情不光是关于计算,还是关于生活的”,这是非常有力量的话。他对于如今已经发生的数字化事件做了准确的预测。20周年再版时,他写了一句话放在中文版本封底:“过去我们认为是未来学科幻著作,但现在它是一本历史书”。

强调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当我们今天谈论元宇宙这件事情的时候,应该认识到这么一点:元宇宙是数字化终极形态,描述我们对于数字化这件事的想象最完整、最有可能到达的终极形态数字化这件事情不是突然发生的,它已经进行了好几十年,过去一直在发生,今天正在发生,将来还会发生,发展到终极形态有了Metaverse。

《雪崩》这本书大家很熟悉。我让我同事前几天帮我买十本,作为礼物送给来公司拜访的客人。他说所有网上平台都卖断货了,由于大家对于元宇宙概念的关注,元宇宙概念成为整个市场的热点,连这本书都卖断货了。

《雪崩》除了首次提出Metaverse这个词之外,还让Avatar化身,或者“阿凡达”的概念被公众了解,是非常早的普及者。有趣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尼尔·斯蒂芬森还曾作为首席未来学家在Magic Leap工作过。也正是因为《雪崩》创造的Metaverse本身跟AR、VR就有很多关联,所以后来做这个行业的人会认为请他帮助我们想象未来什么样是很重要的。

Metaverse发展到极致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后来出现了一些影视作品来描绘。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有两部,一部是《黑客帝国》,大家最近也重新开始关注它;另外一部电影是《头号玩家》。这部电影跟上映更早的《黑客帝国》相比非常不一样。

在《头号玩家》里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上百个人同时穿戴好设备,进入虚拟世界里去工作。每个人戴上耳机、头戴式显示器,背上背包电脑,站在全向跑步机上,然后进入虚拟世界,在其中移动。《头号玩家》极其务实,片中的设备几乎就是我们今天能买得到的,我们今天通过一系列类似的设备,也可以实现差不多的效果,虽然贵一点。

《黑客帝国》通过脑后插管进入虚幻世界,与之相比,《头号玩家》这样的想象简直太保守了,保守一百倍、一万倍。这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影视传媒领域对于科技的认知又向前发展了。

另一个角度是视觉风格。《黑客帝国》虚拟世界是真人实拍的,而《头号玩家》虚拟世界是大家一眼能看出来的CG场景,那里边人、物一眼看得出来是电脑合成的东西。这样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视效技术的进步,但这也是更加务实的选择,因为这就是我们能够在今天的互动娱乐中体验到的所能带给我们的。

好莱坞这些科技顾问都是各大高校的顶级科学家,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为什么和沃卓司基姐妹想象发生这么大差别,从极其超越到极其务实,让人看得到摸得到?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件事情近了,越是当科技觉得比较靠谱的时候,大家就会越比较保守,同时也意味着对于这项进程的乐观。

前面我们提到互动娱乐。我们讲Metaverse不能忽略网络社交或者网络游戏,我特别想提的是《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不知道线上听众有没有体验过。大概2003年、2004年左右,《第二人生》被看做非常接近元宇宙状态的产品:它的货币可以跟英镑美元兑换,线下法律机构曾经对《第二人生》中的线上性骚扰、霸凌等行为等进行宣判,代表国家法律、金融届对它的承认。此外也曾经有很多国家在上面开领事馆,这是国家权力机构对它的认可。

我讲了这么多,只是想跟大家说一个道理,对于元宇宙这件事情不用觉得是突如其来的,它是数字化的终局,而数字化已经发生了很久。目前大多数人对其的认知陷入了两个困境:

第一是早期对它极度推崇、给予非常高的期望,这个太高的期望会带来失望,陷入谷底的失望有可能影响产业发展;第二是有一些人鄙视、污名化元宇宙的概念,认为元宇宙就是骗局,我不认可这个说法。这么多有识之士,META以前有字节和腾讯、红杉大投资等机构,真金白银投入它,从概率上也不会是骗局。

所以,一方面不要对元宇宙有太高、太多的期望,另一方面不要污名化它。

2013年以来,各种头戴式显示器设备的发展,使得行业里好消息、坏消息层出不穷,有了低谷期,就也有了死灰复燃,这个过程完全符合现在的生活。

有两个关键要素是我想跟大家着重强调一下的:

第一,很有可能这一代人能够看到Metaverse不是纯虚拟现实的,而是物理世界打底的,这是非常重要的,构建了Metaverse的全真世界。人类会相当长时间在这个世界生活,需要的应用复杂度和功能要达到的完备度是恐怖级别的工作量。我觉得几乎无法想象,the matrix的状态下会有怎样的工作量。

如果Physical world打底,难度会大大降低。纯虚拟Metaverse是做VR,物理世界打底是AR形态。设备不重要,无论是VR设备实现See-through,还是光波导AR设备放在眼前尽可能去实现,都可以,因为现实世界的信息密度足够大。

第二,解决Metaverse这件事情一定跟需求相关分层的。跟需求相关分层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要做完整形态的Metaverse,难度非常大,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能做这样的事情的公司屈指可数,只有可能是META、字节、高通、微软等平台型的大公司来做。

而如果分层就不一样了。如果你的目标是娱乐,需要解决娱乐的事情,那么人机交互跟娱乐相关;需要做交流,就是做交流相关。对于规模没有这么大的公司来说,难度也降低了不少。物理世界打底和需求分层解决,可像拼图一样拼起Metaverse未来的宏图,这两件事情我很认可,我希望各位也能思考。

数字化这件事情大家已经all in了,比如工业数字化写入了国家国策,比如“工业4.0”相关的布局,领导是知道的、社会是知道的、群众是知道的。元宇宙大家觉得很懵,是不是大骗局?不是的,它只是用非常综合的方式把数字化终局给描述了。

元宇宙是纯数字化虚拟化吗?还是物理世界和数字化混合态?数字化终局需要把哪些东西数字化,是艺术品吗?是游戏、医学、出行各个行业应用吗?其实都是。我们要接受这件事情:各个行业、各个需求领域的数字化不可逆,现在做了很多,未来还会做下去。

至于最终走到什么状态,我不知道,现阶段来说,我觉得还看不到终局。

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按概率来说可能享受不到元宇宙。我今年42岁,我的听众大概20多岁,更有希望。所以我的标题包含大家好好锻炼身体——虽然看不到终局,但是会有中间性产品,中间的程碑式的产品。

在这一页我举了四个例子,分别是工业领域、医学领域、出行领域、军事领域,它们有可能拥抱全面数字化,以前叫提前现代化,按现在的说法,可能要叫“提前进入元宇宙”。

最后说一说关于我所在的企业,诺亦腾的事情。除了做动作捕捉的基础核心技术之外,我们最近还在拼另外一个图,做数字化骨科手术。我们用动态追踪技术,用可视化技术来帮助医生提高他们的水平。传统做骨科手术,比如骨盆骨折复位手术,要依赖高年资医生的经验,要在术中做大量X光拍摄才能够完成。

我们现在用CT建模配合动态追踪的混合现实技术,帮助医生长了一双“透视眼”,医生通过同步的定位追踪,通过看屏幕上可视化的真实骨骼模型,就可以完成手术,让手术过程少拍一些X光片,减少医生受到的伤害。传统做骨盆骨折复位手术需要五、六小时,上百张X光片,如今用这样一双“眼睛”为医生增效,很快就能完成。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临床实例,也拿到了医疗器械注册证。相信对于医生和患者都非常好。

我们传统做了动作捕捉,涉足数字媒体领域,如今我们在做医学、骨科手术的数字化。这仍然秉承我刚才讲的路线。我们在元宇宙中拼上我们的拼图,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们。

谢谢大家花时间听我讲,谢谢钛媒体给我这个机会,谢谢!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