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为什么DAO将成为创作者经济的未来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jinse.com/blockchain/117374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什么DAO将成为创作者经济的未来

什么样的组织架构最适用于创作者经济?是传统公司架构?是 DAO?还是半去中心化组织?

每种组织架构都各有利弊。传统公司架构,分工合作让效率最大化,但资本推动的架构最终必定陷入以各方寻租为代价将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终局。反观 DAO,各方参与者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形式为共同目标一同前进,参与者与组织利益一致,并共享组织的增长红利,但产出协作效率及内容品控仍存在很大问题。

当下,我们尚处于创作者经济的初期阶段,创作者的变现与媒体流量平台无法解耦,这导致创作者所产出内容疲于应对平台算法,无法完全释放自我。大多创作者以零工形式参与其中。善用流量平台,并将变现途径剥离就成为创作者经济的重中之重!此时,社交代币就体现出了其无可比拟的价值。

社交代币作为创作者(个人或群体)与其社区的利益枢纽,不光解耦了流量与变现(可以以非平台提供的方式进行变现),并且大大提升了社区资源的可用性。在社交代币的帮助下,社区对于创作者的支持不再是一次性消费,而是以投资的形式获得资产权益,那些共建社区的参与者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空头或赏金)。在品控方面,TCR(Token Curated Registry)机制让优质内容得到更多的关注,并淘汰掉劣质内容。律动研究院后期将更加深入探讨关于社交代币、创作者经济,以及 DAO 的相关内容。

「我的存在是因为大家的存在」

这是非洲祖鲁语的一句老话,但它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这句话表明了社区的重要性,毕竟,没有人能真正靠自己实现一切。想想你最喜欢的创作者,如果你没有一个平台来发现他们,你甚至都不会知道他们是谁。反之,如果没有创作所需的工具,他们也无法创造出我们喜爱的内容。再者,好的内容往往需要多人协同合作,我们没有也不会看到 Netflix 出品由一个人完成的创作。不可否认,一个人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但一群人一起合作只会更好,这就需要一个好的方法来组织起一个创作者社区。公司这一形式在这里就有了用武之地,不过这却是一种极为低效且不公的形式。DAO 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生。

个人主义的困境

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奇怪的执念,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对个人的崇拜。我们倾向于欣赏一个带来伟大创新的领袖人物。譬如马克·扎克伯格,他是一名大学辍学者,却创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交媒体公司之一,几乎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人们甚至无法说出其他在 Facebook 工作过的人的名字。但事实是,Facebook 并不是扎克伯格一人打造的,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发明,或者没有互联网、没有编程语言,以及无数的投资者和程序员,Facebook 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在的样子。但我们往往会忘记沿途中的这些所有步骤。

个人主义文化在媒体行业当中最为明显,我们不妨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影视——我们只会欣赏主要演员或导演,而不是无数在幕后承担重要工作的人 

音乐——我们欣赏歌手胜过背景里的乐手、词曲作者,和音频编辑等其他重要创作者 

自媒体——我们喜爱频道的主要人物,但却忘记了他们背后依靠的大管理团队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个人是很难持续地创造出「家喻户晓」的内容的。即使是各自领域最顶端的创作者也无法做到稳定的发挥。以斯蒂芬·金为例,他最畅销的书《闪灵》售出超过一百万份,而他最差的作品《Rose Madder》甚至都不愿公开销售数据。如果连斯蒂芬·金都无法让每一部作品都大受欢迎,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就可以呢?

公司的金钱机器

当前创作者经济的问题,恰恰就在于它是鼓励个人创作者的。平台通过算法激励个人尽可能多地生产内容。但这些个体创作者很难做到持续的高质量输出,他们也有不在状态的时候,我们人脑的工作方式就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媒体机构比个人更具有竞争优势的原因。你永远无法创作出《纽约时报》那样的内容质量和体量,拥有大量创作者的组织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个人创作者却不行。这种趋势已经在 YouTube 上非常明显了。

PewDiePie 是一个瑞典游戏 Youtuber。他非常受欢迎,长期以来他一直是该平台上最大的创作者之一。几年前,他的 YouTube 频道还是全平台订阅量最大的,但如今他被一个名为 T-series 的 YouTube 频道超越了。这个频道不是一个人在创作,而是一家大型媒体公司,拥有大量人力和资源,他们有几十个人一起创建内容,如果今天一个人不在状态,他的内容就不会被发表,但其他创作者的内容仍可以确保频道的高质量。

一个创作者必须一直创造优质内容。但一旦他们状态下滑时,就会陷入一个两难境地。如果你不发布这些内容,就意味着:

无法满足平台算法的需求 

观众慢慢会忘记你,这就为更新更频繁的竞争对手留下了空间 

你赚的钱更少,因为你的收入与内容带来的流量直接相关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动态结构让媒体公司几乎总是能击败个人创作者。公司是一个强大的社会结构,它能够组织很多人来完成一个特定的目标,没有他们,我们的现代世界就无法运作。但毫无疑问,这种结构肯定有它自己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它对于所有者的偏爱。所有者通常不用参与公司任何的日常运作,但他们往往能获得公司的绝大部分好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业务本身。任何有利可图的企业都从可规模化的因素中赚钱:代码、劳动力、媒体、资本。

放眼看古今任何一个大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利用其中之一或它们的组合来创造财富。通常将这些因素结合的越多,业务往往就越有利可图。例如,亚马逊就利用了所有这些因素的优势,从而成就其今天的地位。

旧时的规模经济

在「软件吞噬世界」(Software Eat the World)这一潮流之前,赚钱的唯一途径是劳动力、资本和媒体的结合。正是因此,广告和娱乐业才得以发展成美国乃至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然而大多数公司都偏向于为股东争取权益,而不是那些创造价值的人。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天生就喜欢创造,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喜欢画画,创作音乐和编造故事,很多人后来试图把这些事情作为自己的职业,但却无法亲自创办媒体业务,所以他们不得不为他人工作。媒体企业知道很多人愿意将创作作为一种职业选择,于是他们便利用了这种情况:

不断挤压演员的薪酬,因为如果一个演员离开,就会有十个人想要这个角色 

使作家从自己的书中获得小部分资金成为一种常态 

窃取创作者的 IP 以大规模牟利

就是现在,世界某处的股东正在从弗兰克·辛纳屈、玛丽莲·梦露、帕西·克莱恩等人的作品中赚钱。世界上绝大多数优秀的创作者都没有从自己的作品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创作者获得的「可观报酬」与公司相比简直是微乎其微,这也是为什么公司可以比个体创造者活得更久的原因。

直到互联网的诞生,代码改变了一切。这是一种扩展创造力的全新方式,我们再次看到了创造者经济的兴起。

当今的商业模式

这是不可避免的,还是那句话,人们天生喜爱创造。那么今天的大公司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社交媒体和大型科技公司。原因很简单:他们结合了所有可规模化的因素,其商业模式基本上是这样运作的:

免费产品——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这就创造了一个自然的网络效应 

免费劳动力——用户通过内容创作为平台提供价值 

创收的能力——平台为创作者提供一个赚取部分来其自内容创作的收益

这种模式让创作者们成为了仓鼠轮上的仓鼠,为一个永远不可能承担日常支出的平台不断地创作内容。与此同时,平台却从创作者身上大把大把地盈利。但值得庆幸的是,DAO 为我们介绍了一种新的组织方式。

救世主 DAO

DAO 就好比一个公司,但却要比公司好很多,甚至可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取代公司。所有 DAO 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去中心化 非正式职位 每个人拥有同样的优势

这就是为什么媒体 DAO 将成为创造者经济的未来。当然,DAO 仍处于早期阶段。我们不知道 10 年后这项技术会走向何方,但是现在 DAO 已经引起了不可忽视的反响:有的试图购买宪法(Constitution DAO),有的试图筹集大量资金为人们提供比萨饼(Pizza DAO),有的专注于使互联网去中心化(Developer DAO)。

一个在创作者经济中的 DAO,可能是这样的:

实现创作者的 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

其实大多数创作者并不是为了钱,他们热爱创作,只是希望能从创作中获得可以支持生活的收入。DAO 将可以利用其资金为创作者提供帮助,这个数字能够达到每月 3000 至 5000 美元左右。作为回报,创作内容的部分利润则直接进入 DAO 的金库。在这个组织里,会有一些创作者比其他人赚得更多,但这些高绩效的创作者不会介意,因为 DAO 在他们开始创作之前就资助了他们,反之 DAO 也能从中得到好处。

入职培训

DAO 将有一个理事会来负责引入新的创作者。经过初步面试后,创作者将获得 3-6 个月的试用期。然后,理事会将决定他们是否可以留下来,这一决策不会基于财务上的成功,而是创造性上的成功,是以下因素的组合:

是否一直处于流畅的创作状态 是否能每天出勤 是否已转型为职业写手

不可否认,艺术行业很难获利。但这些创造者仅需要做到的,是证明他们正在尽自己所能地创造价值和改善世界。鉴于创作者们将完全控制自己的工作条件,他们几乎没有理由失败。而由于入职过程基本上不需要资金,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吸引来投机者,理事会的存在就是为了区分热情的创作者和这些牟取暴利的投机者。

问责机制

「写作部分并不难,难的是能专心坐下来写作。而让我们无法坐下来的是阻力。」

——史蒂文·普雷斯菲尔德

DAO 将创建某种形式的问责机制,创作者们每天都需要登录并工作 1 小时,以期使他们尽可能长久地保持流畅的创作状态。当然若这 1 小时的时间过了,创作者仍然在挣扎状态,那或许他今天就不适宜再创作了。在整个过程中,理事会可以考量创作者是否过度缺席,并在必要时将其从 DAO 中驱逐,但是驱逐的理由永远不会是和个人健康或家庭相关的因素,驱逐创作者只会是 DAO 在应对非常严重的局面时才会采取的手段。最关键的,还是要以尽可能少的压力给予创作者最大的自由。

DAO 将具有强大的飞轮效应(Fly Wheel Effect):加入的创作者越多,流入 DAO 金库的资金就越多。最终,创作者将能够追求自己的激情,而不是在这一过程中挨饿。如果他们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DAO 将能够帮助他们为下一代创作者创造更好的基础。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