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广告技术老兵谈DSP的繁华和伤心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zmt.cn/m/view.php?aid=51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互联网广告技术老兵谈DSP的繁华和伤心
2017-08-01来源:woshizmt.cn 编辑:DSP投放浏览量:499
最近有朋友想投互联网广告,说DSP公司很火,问我能不能投。我不知道答案,DSP是一个繁华的行业,至少今天表象是这样,但这种暴发户式的繁荣却隐藏了不少看不见的伤心。
只要你有几个广告主,几个工程师,然后对接市面上的几个广告ADX,你就成功创立了一个DSP广告公司,然后你就可以宣传你对接了几亿几亿的互联网流量;有了流量后,然后,你再给DMP取一个酷炫的名字;而后,“大数据”,“精准定向”,”提升ROI“就可以成为你的口头禅了。不可否认,DSP行业里也有好些精耕细作的DSP公司,在广告创新和广告主服务方面走在领先的位置。我想说的是,这确实是一个龙蛇混杂的行业。
2016年3月,Facebook发表声明停止DSP的项目。由于翻译明显不当和标题党的问题,起初这条新闻给程序化购买行业带来不少震惊和恐慌。随着正确的解读报道,DSP风波才日渐平静。靠谱解读基本是这样的:Facebook由于流量质量原因,暂时退出了Liverail的DSP的研发工作,这其实是保护Facebook已有广告主的利益的,。
DSP是否已经开始下行了,褪去繁荣呢?一个行业的存在,毕竟有其存在的道理,一个行业的局部乱象也有其原因。今天简单分析一下DSP行业的存在原因和一些小观点。
1.什么是DSP?
我习惯从两个角度理解任何一个技术 1. 它解决什么问题 2. 它为谁服务。对于DSP来说,我认为DSP是解决广告主程序化购买的复杂性和ROI问题,它为广告主而生。如果把广告行业简化成:媒体(Supply),广告平台(ADX)和广告主(Demand)。DSP起的作用就是在程序化购买过程中,为广告主优化投放效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DSP是非常有前途的方向,它消除之前手工投放的很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护了广告主的利益,DSP的存在是”没毛病“的。
2.独立DSP的生存空间
单一角度看DSP可能会遗漏一些问题,有时候我们需要从更多的视角来观察DSP的生产空间。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把广告技术公司分为几类。
- 有媒体广告平台(ADX with own Supply)
- 无媒体广告平台(ADX without Supply)
- 独立DSP(Solo DSP)
2.1 有媒体广告平台:
这类公司会覆盖媒体,交易平台,和广告主。比如谷歌,Facebook和百度等。国内外Top100的App背后,几乎每一个App后面都有一个有媒体广告平台,只是有大有小而已。这一类公司的特点是多目标优化问题:既要服务好广告主,又要提升自己媒体变现能力/收入,也需要保护用户体验。在很多时候,提升广告主ROI和媒体变现最大化之间是对立的。这一类公司会将自己无法填满的,或者自己变现能力不佳的流量,对接外部的知名DSP,以达到媒体变现的最大化的目的。
2.2 无媒体广告平台:
这类广告平台尽力收编市面上无力投入广告平台建设的媒体,其中包括不少中大型传统媒体,有些媒体不愿意被Google和FB所垄断,愿意选择服务更好的SSP/ADX。美国AppNexus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交易平台,吸收了不少的优质媒体。它们会尽量保持一个公平的竞价环境,外接大量的DSP公司,同时自己也有广告投放平台,满足自己广告主的需求。
AppNexus是这一类公司的典型代表,WPP入股15%,微软也入股,估值已经达到12亿美元,据说阿里也入股了。它的盈利模式是从平台广告交易额中抽取 10%的分成。目前净营收约 2 亿美元,广告的总流水已经 20 亿美元,据说已经实现了盈利。
2.3 独立DSP公司:
独立DSP公司没有固定的媒体,没有自己的交易平台(ADX)。 这一类公司不用操心媒体的利益,可以全心全意为广告主服务,广告主开心就好,这种定位也是最纯粹的,高尚的。DSP类似于搜索时代的SEM,但DSP专注于非搜索的广告,适合图片和视频等。另外,SEM主要是通过很多多种方式改进广告(搜索词,出价等),广告主直接看效果的改进。而DSP主要是根据用户和情景进行出价。
一起比较这几种模式,每种模式都有为广告主服务的部分,简单比较一下:
- 有媒体广告平台:广告平台有自己的广告主,广告平台也代表了这些广告主的利益。由于广告主太多,作为广告平台,它只能制定一个公开的规则,广告主自由公平竞争。每个广告平台都有自己的玩法,营销效率提升往往需要传统的SEM/代理公司通过手工+工具方式来进行操作。这种平台虽然也会对接外部DSP,但是它自己广告主和外部DSP的广告主,依旧是两个沙盒(Sandbox),无法提供统一广告主服务工具。长期来看,广告平台更加希望DSP的广告主能够并入广告平台里面。
- 无媒体广告平台:这种模式下,广告交易平台也会对接一些广告主,这些自由广告主实际上也是一个DSP,参与广告平台的竞价活动。在竞价过程中,他们可能会享受第一选择权,如果内部和外部的出价相同,会优选自有广告主。从媒体角度来看,它并不在乎他们的广告从哪里来的。
- 独立DSP:这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模式,DSP可以比较灵活调整出价方案。初期可以试探性出价,了解竞价环境;在了解了竞价环境下,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策略调整,优化出价结果。有一部分工作需要算法分析师的投入,才能到达最好的效果。它满足广告主的利益同时,也可以尽量节省购买流量的成本。
3. DSP为什么会伤心?
说了这么多原理的事情,DSP看起来也是不错的技术,帮助广告主获得更好的ROI。那么它会有什么挑战呢,为什么Facebook会伤心的离开呢?
3.1.优质媒体对外提供DSP的流量规模有限,对DSP要求高。
优质媒体通常不愿引入过多的外部DSP,因为需要优先满足自有广告主的需求,它们的自有广告主常常通过自己销售或者代理引入。当然,也会有一部分流量会引入外部DSP,合作方式包括PDB, Prefer Deal和Private Auction为主,整个流程需要涉及到商务过程。DSP可以在这几种模式下发力,但是流量的规模有一定限制。
下面是一些模式的优先级。Header Tag是最年开始流行起来的一种轻量级的优秀媒体议价模型:网站直接和合作伙伴议价,议价发生在调用ADX的动作之前。其他集中模式DSP都有机会直接参与。
3.2 在开放的广告交易平台中,有大量虚假流量。
国外领先的交易平台AppNexus公司在去年提到,该公司流量中,有60%为虚假流量,这些流量会被平台截住,不参加广告主竞价,以保护广告主利益。
3月初,Facebook退出开放流量的DSP研发,新闻也被炒的沸沸扬扬,原因也是交易平台的流量质量不高。Facebook当时对接的流量是LiveRail,公开稿说到其中75%的流量质量不高。据说Facebook已经有超过相当规模(近100人)的团队在做反作弊相关的工作,因此这是一份高成本的工作。过多的投入虚假流量斗争是一个性价比低的工作,不是Facebook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优先问题。
因此,公开市场的竞价,如果没有火眼金睛,提早选择放弃。
4. 几个关于DSP的小观点
观点一:DSP远离公有ADX长尾流量
a) 世面上很多无媒体广告平台(ADX)都极力追求流量的规模,虽然有心控制流量的质量,但流量欺诈手法五花八门,很多ADX也力不从心。美国最大最出名的ADX有AppNexu和OpenX,一个媒体数量接近10万,一个接近100万,里面有水分的流量是个绝对的黑数据。AppNexus官方称65%是虚假流量,相比AppNexu,OpenX的网站更加长尾,低质量流量会超过80%。如果DSP不确定一个流量是否是低质量流量,那么拒绝是最好的对策。
观点二: 中长尾的效果广告主对DSP是强需求
中长尾广告主对于如何有效进行网络广告推广是缺少经验的,他们对于价格和效果也非常敏感,他们需要一些服务机构能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DSP就是代表着一种广告主的服务,它可以帮助效果广告主,在多个渠道进行自动投放,并且进行效果跟踪和提升。
品牌广告对于DSP的服务会更加挑剔,由于DSP对于媒体的把控能力较弱,很难形成品牌的传播能力,因此虽然有些品牌都在尝试DSP投放,长期来看品牌还是可能倾向与有媒体广告平台直接对接。
观点三: 移动流量的增长对DSP的机会和挑战
增长机会:移动变现模式越来越清楚,用户日渐习惯了包括信息流,开屏和视频前贴的变现模式。另外,移动产品也在尝试一些包括VR在内的创新交互体验的广告模式。移动广告流量增长迅速,形式也多样化。很多移动媒体的广告填充率都是不满的,因此它们需要引入更多的Demand参与填充,这给DSP不少机会。
流量挑战:优质流量永远是稀缺资源,目前来说,移动媒体的优质流量集中在有限的APP中,这些App的流量在接受外部独立DSP的程度也会有所不一,因此越来DSP在移动流量上将会受制于媒体放的限制。
以美国为例,大部分移动时间集中在各个移动巨头手中,而且集中性比当年的PC还要明显。独立DSP需要在广告平台巨头中挤出一片空间。
观点四: 独立DSP的机会在电商和服务
移动电商在推广营销方面有很大的需求,只要ROI的是正向的,可以说对于推广预算几乎没有限制。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归根到底都是把服务或产品卖给目标用户。移动电商的创新机会也非常多,很多DSP服务商能够和电商广告主联合创新(例如价值用户的挖掘),以覆盖更多的目标用户,提供更丰富广告形式。
另外,广告主服务是一个强需求,广告主的第一次预算通常是属于尝试性的投入。如果能够继续拿到同一广告主的多次预算投入,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服务业务。因此,DSP只有提供比通用平台更好的服务,广告主才有再次选择DSP的理由!
观点五:独立DSP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业务
数据源实际上是独立DSP的弱项,虽然很多DSP大力宣传这一点。DSP虽然有机会遇见很多长尾的移动流量,见过很多设备与人,但是数据的类型局限于广告展示和点击数据。无法对用户进行全面和深度的建模,缺少社交,搜索和电商的数据。因此,很多DSP都会引入第三方的数据源,提高用户的画像能力。
数据问题,其实是一个大问题,其复杂度比商业模式还复杂,有机会再单独讨论。
最后关于独立DSP:出生很单纯和美好,现实很残酷和浮躁,前景是冒险和回归初心。耐得住寂寞的,生存到最后的,跪着为广告主服务的,是真正的胜利者。
3月24是海子的诞辰,想起他的几句诗歌了,“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献给那些正在痛苦和幸福着的独立DSP朋友们。
作者简介:
欧阳辰,互联网广告技术老兵,小米广告架构师主管,负责广告平台架构和大数据,曾负责微软移动Contexual Ads广告平台,有空也会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互联居”中,分享一些互联网技术心得,订阅互联居公众号,与作者直接交流。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