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痕迹抹除计划 - idealclover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idealclover.top/archives/56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痕迹抹除计划

2019.05.28 | 随便扯扯 | 3976 浏览 | 2 赞 | 9 条评论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909 天前,最后修改于 909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时。

我应该是不太会发微博了,自己的牢骚都会偷偷发在自己的网站上,各个平台中的痕迹包括点赞也会定期尽可能删除。

我发现我已经陷入到一种对数据近乎偏执的掌控感。

一些公众人物会被网友扒出几年前的帖子,言论甚至是点赞,被拿着显微镜的网友曝出各种不太 “正确” 的言论。

而更可怕的是,在某起网友曝某知名朋友贴吧言论的过程中,即使是账号被删除,网友依旧能找到其在多年前的蛛丝马迹。

一个显而易见的真相是,互联网公司永远不会把你的信息彻底删除,尤其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而其中一些好的会让别人访问不到被删除的信息,而一些坏的甚至会拿这些信息卖钱。

所以我宁愿为这些互联网公司提供最少的数据,也不希望我丧失对自己某些过去的删除的权力,对,删除权。

能够自建的功能,比如笔记,个人心情墙,密码库,自己都会选择自建;如果无法自建的,也会尽可能选择遵循欧盟 GDPR 的网站或公司所提供的服务。

当然,这样也并不意味着我所删除的数据就真的被删除了。至少我的云服务提供商那里会有一份我的数据;但自建意味着如果想要提取我的资料,需要额外付出更高的代价,而非在公司的数据库中检索一下就可以批量地找到。

因为我的网站关闭了 Web Archive 的爬虫,Web Archive 也不会对我的网站进行存档。这也就意味着并不会有可靠的 “我一定在这个网站上说过些什么” 的痕迹,我也不应当为漫长时间前幼稚的自己所付出代价,如果有,也应当是我可以 delete 掉的。

在自己的天地里,数据都是由自己掌控的,而我喜欢这种掌控感。

本文链接:https://idealclover.top/archives/566/

本作品由 idealclover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 非商业性使用 - 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delete, Web, 数据库 , 平台 , 网站 , 公众 , 信息 , 密码 , 删除 , 掌控感 , archive, 言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