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实战复盘:做了2年低成本获客后,我总结出4点流量获取方法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83066-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实战复盘:做了2年低成本获客后,我总结出4点流量获取方法_用户运营_鸟哥笔记
首页 > 用户运营 > 实战复盘:做了2年低成本获客后,我总结出4点流量获取方法
实战复盘:做了2年低成本获客后,我总结出4点流量获取方法
2021-11-20

大家好,我是Kosan,之前在北京互联网大厂,2年前回到长沙,从事职业教育方面的创业。过去2年,我一直专注在流量和训练营这块,我和我的团队,通过低成本获客,拿到了百万精准客资。这次应生财的邀请,正好也复盘一下过去2年的流量经历。

文章较长,讲故事前,先分享一个干货,吊着大家能继续看下去。一般教育企业,引流分2种号:老师/机构号、资料号,但其实,还有一个场景大家都没怎么留意,或者是觉得它不能规模化,那就是学员间的交流学习。在我的团队长期探索下,我们第一次把这“学员号”这个引流方式给SOP化了。下面我分享的这张图,一共有307条回复,大家也可以猜一猜,引流到微信大概是多少人。

鸟哥笔记,用户运营,Kosan,私域流量,SOP,用户思维,用户思维

1. 背景-北京互联网出身的我,被长沙流量玩法惊呆了

我是2019年5月回到的长沙,第二天旋即创业,那时候,自以为是天之骄子,长沙这些土包子,做运营、搞流量都不如我,创业做了不到2个月,以花了60多W买个教训结束。创业失败后痛定思痛,开始接触到长沙的圈子。

在陆续聊了长沙40多个本土的投资人、创业者后,有一天,我忽然聊到一个人说,他们工作室搞流量很厉害。我是北京互联网大厂出身,在当时的我眼里,什么样的搞流量能厉害过我?然后他镇定地拿出手机,给我示范怎么在社交平台上撸男粉,然后另外一台,再一台,再一台...我当即惊呆,我从来没见到过这样的玩法,在我的思维里面,线上获客,还停留在裂变、投放顶多再加个短视频引流。

当时,我进入了第二段 、也就是现在的公考创业的项目,正愁不知道该怎么打开流量局面,于是在2个月内,我陆续聊了很多搞流量的同学,我把他们大致总结为2个流派:技术流、人海流、IP流。

技术流的意思是,通过找到平台的某个漏洞,不断去私信用户,引流到微信。比如说,抖音某个版本比较好私信,那段时间就有团队跑脚本疯狂去私信用户;又比如说,我知道一些创业者,在全民K歌导粉,每天买500个账号,疯狂私信给人导流,只要引流效果高于封号成本,ROI还可以,那就干。

人海流,顾名思义,就是堆人,搞流量团队,通过堆人来解决流量规模化问题。这里面需要解决的是:首先,堆人是否能做到流量规模化?答案肯定是能,我们想想,传统线下教育公司,不就是靠扫楼,扫街等等拉过来的客户吗?而这些企业只不过是把这种方式,放到线上来了而已;第二,人海流的流量效率问题,投放毫无疑问是非常快的,但是堆人不同,它的产能是需要熬的,也就是说,你得等团队成熟了之后,才会有产出,前期得养,这是最痛苦的,怎么压缩工期,让新人尽快熟悉引流方法,就先得特别重要,也特别考验企业的功力;第三,转化率问题,毫无疑问,SEM和信息流投放转化周期是非常快的,转化率在各个渠道是比较OK的,但人海流的转化率就不一定差,只要你控制好前端的引流渠道和SOP话术,你还是可以引过来非常精准的流量,而且,项目越垂直,流量就越精准,再辅以私域运营,从长期来看,效果甚至比投放好。

第三,IP流,IP流需要企业有强大的IP名师,通过这个IP,老老实实做内容,进而形成转化,这种很适合考研等具备名师特性的行业,而考公因为没有全国性有说服力的名师,打造起来难度偏大。

 2. 偷师-我把潭州和潭州系聊了个遍:从基层、中层、到高层

在梳理完这3个流派之后,我就初步确定了我们的获客战略,前期人海流,后期人海流+IP流。技术流找平台技术漏洞,一方面是我们认为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这种东西平台堵住了,公司就会很难受,且平台一定是特别厌烦这样的方式的。

既然是人海流,那肯定是找行业最牛逼的团队学习,挖行业最牛逼的人,所有的目标都指向——潭州教育!可能大家对潭州不太熟悉,这是一个特别神奇的公司,创始人之前做过传销,所以整个公司都很有传销气质,特别打鸡血(这几年好些了);做兴趣教育,能把一插画这么小一个品类做到单月2000W营收(最近数据);这家企业影响了整个长沙的在线教育,可以说是“黄埔军校”,从里面出来一个小team,4个人,就能成立一个公司,最多的时候,长沙差不多有800多家潭州系企业;这家企业免费获客团队曾高达数千人,几乎长沙所有人才市场的人都收到过它的面试通知;这家企业的人,出来收入至少翻倍...

我是怎么找潭州的人的呢?总的来说就是,勤快,像投资人一样聊,把能聊的都聊了。

基层当然是通过面试,直接在boss上扔炸弹, 招聘“新媒体运营”或者“网络推广”,但不能写“流量运营”等专业性词汇太高的,因为他们真的会不知道这个岗位是干嘛的。大部分潭州的基层员工,其实是不可以聊的。因为他们被潭州洗脑得比较深,我一开始聊的时候,完全是不知所云,完全聊不到一块去。他只懂潭州这种玩法,他很认潭州里面某个牛逼的人物。所以在多聊了几个人之后,我直接说,我是潭州某某(潭州系比较认的一个人)的好朋友,我前几天和她刚吃过饭云云,这样他们才会和你聊起来。

鸟哥笔记,用户运营,Kosan,私域流量,SOP,用户思维,用户思维

中层不能通过面试了,得通过熟人介绍。因为他们的简历来不及流通到市场上,人就被抢光了。这个时候,我在前段时间聊的40多个长沙本地创投圈的朋友就产生了作用。直接找他们推荐,没想到还真找到了几个,然后,拔出萝卜带出泥,攻破了一个,基本上就能攻破他的整个圈子。当然,真正实践的时候,还是出现了问题。因为中层要么出来自己开公司,要么出来加入一个公司任合伙人,他真的是不缺机会。我曾拿3W月薪,想一把砸死一个20岁小伙子,让他来我们公司,结果拒绝了。因为他创业能收入更多。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就只好说自己是投资人,想看看他们项目,想投他们。才真正攻破这道线。

至于高层, 就必须得是朋友介绍了。幸好那段时间,认识了一个朋友,他正好认识潭州原来的2号人物,马上请客吃饭,当场请教。然后又通过她,进入了这个圈子。

偷师完了,肯定是招人,于是我花了大价钱,在潭州找了2个操盘手过来(都是推荐过来的),其中一个,来自潭州赫赫有名的黄埔。

3. 被疫情所迫去置换流量,结果我们吃了知乎的第一波红利

但好景不长,在刚确定完流量团队负责人人选,公司刚融完Pre-A后,疫情来了。我们的战略部署马上被打乱。本来决定20年后,马上大规模招人,走人海流,但公司都不让进了,必须在家办公,而我们核心的几个人员,则租了一栋民宿办公。但是公司盘子已经推起来了,再没流量进来,公司生死都成问题。没办法,到处找流量。

然后那段时间,正巧通过一个渠道知道,知乎在放量,开通了教育行业的合作通道。于是就满朋友圈找知乎的人,结果还真给找到了。于是马上推进合作,要分润30%?好,没问题,要先进知乎的账?好,没问题!要有ROI考核?好,没问题,知乎要求的,通通答应。实在不是我们一开始有先见之明,而是垂死挣扎,快要溺死的人了,哪管那么多,先抱跟大腿再说!

鸟哥笔记,用户运营,Kosan,私域流量,SOP,用户思维,用户思维

上图就是那段时间知乎给我们推的部分资源截图。那段时间也是我们最爽的一段时间,知乎给过我们全量push,知乎站内一搜“公考”、“省考”、“国考”最先出来的就是我们的课程,我们每次直播,知乎都通站内资源推、甚至是我们的账号的文章,都会单独给我们加量。

一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流量有多大,只想抱大腿,结果真的一推,根本忙不过来,知乎的流量滚滚而来,前期我们有大量的流量浪费,因为销售团队那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搭建,是我和老师在转化!这也给我们另一个教训,前后端一定要协调发展,特别是教育公司,流量一多,没办法转,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

此后,我们也把和知乎的合作方式用到了和b站的合作上,于是我们又成了第一个和b站合作的公考机构。

 4. 被业务推着走,抖音信息流投放的爱恨情仇与不成功尝试

随着业务进展,单个渠道已经不能满足我们了。我们在20年2月份就开启了抖音信息流投放。那时候我对信息流,一窍不通,完全交给山东直营中心在打理。但是好在疫情期间,投放的同行很少,导致表单获客成本并不高,当时我们的表单成本,是不超过30的。

但是因为例子消化不完的缘故,3月份我们并没有做大启动。随着销售团队的扩大,不得已又开启了投放。结果到后面,越来越贵。我不断问人,问代运营,问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其实一直到最后,我都没有特别解决好这个问题。

倒是因为投鲁班,让我第一次感觉到钱哗哗出。那次我们是投了鲁班的9元课,然后不到半天,一下子爆单了,直接烧了10W,例子呼呼呼进来,就见销售不断地和我说,打不完了打不完了。结果还是来不及了,那些例子我们花了一周才消化完,而且,鲁班来的例子质量确实差很远。不过从这里面,我们倒是总结出了一条诀窍,广告就是要吸引眼球,这是第一要义。我们代运营方当天推这个视频,做了一个特别魔性、沙雕的视频,就是不断地重复重复,还配合搔首弄姿的舞蹈。在之后,我们做广告投放,就都是这条路子,我自己特地搞了一个短视频团队,专门拍这些沙雕视频做投放素材,然后很多视频都上了抖音的行业热门素材。当然,这是后话了。因为在这期间,我们又发现了新的投放玩法。

因为我们的课程是49元打卡7天全退的,但是在信息流平台,你没法一下子说清楚这个事情,但是假如说,我们找一个中间的信任节点,也就是在用户那有信任度,在我们这也有信任度的KOL/KOC,让他去和用户讲这个事情,这个效果就非常不错。于是我们就尝试跑了几个B站UP主和公众号个人属性很强的博主,没想到效果还非常好。当然,可规模化的属性就差很多。一方面,得选个人IP属性非常强大的号,另外一方面,每个广告主都告诉你我的用户是忠诚的,可靠的,对选号的要求非常高。

纵观我们整个信息流投放的过程,都没有特别成功,我一开始因为疫情期间便宜,我以为之后都会很便宜,没想到越到后面,表单成本一骑绝尘,已经到我们难以忍受的地步。最终让我断了再投抖音信息流的是两点,一是我有一次找来我们一个代理商,让他直接给我看竞品后台,结果我以为我们做得已经很便宜了,人家一个表单最高才18,我一问代运营,为什么他们这么便宜,代运营说不出所以然,我觉得这里面是个玄学,我不太可能一下子搞清楚;另外一块是随着我们后来免费流量的跑通,我们对信息流就没那么大依赖度了,后来慢慢也停掉了。

5. 找回擅长处,惊险一跃,终于开启引流获客的人海战术,ROI真的高到吓人

 差不多与抖音投放同期,我们开启了养流量团队之路,也就是通过新媒体获量。到了3月份,随着疫情缓和,终于可以开始在办公室办公。我们把在线上办公的两个潭州来的操盘手,拉来公司,正式开始招人。

当然,一开始真是抓瞎,首先是入职第二天,另外一个操盘手就走了,人创业去了...所以到后面只剩下1个;然后另外一个同学她只做过韩语品类,对于公职考试,她也不知道流量该怎么做。没办法,身为老大,只能自己带着小伙伴先探索。

然后是不知道从哪儿开始,一开始做各种号,头条号、抖音号、西瓜视频、B站都做,做了之后发现不起量,然后才开始养号;有了阅读量播放量之后,发现引不来流量,然后才发现,方向搞错了,有些内容只是量大,但引不来流量;然后发现不同的钩子,引流效率差别极大;还有就是用户来了之后不会不知道怎么把用户拉到训练营中来...

不过终于,在养了团队差不过3个月左右,量开始批量化出来了,团队的平均每天加微,能到30个左右了,并且很快,我发现虽然每天加微在涨,但我都不需要考核加V了,我直接考核训练营的转化数量。一开始的批量化产能,它来自一个很垂直的平台,叫做QZZN。不过很快陷入瓶颈,因为它太垂直了,团队人超过3个去做,就会出现流量重复。于是,我们开启了主流平台的征伐之路。

- 如何一个月打透虎扑、豆瓣

虎扑和豆瓣并不是我们一开始着重打的平台,甚至我一开始都没看他们。因为觉得平台很垂直,量应该很小。直到后来,我们的账号在微博上被限制得很厉害,我随口和团队说了一句,你们关注下豆瓣虎扑这样的平台,去试试。然后真有几个小伙伴去试了,他们用的方法,也就是我最开始说的那三种:机构号/老师号、资料号和学员号。这其中,最快的是学员号,最难的是老师号。因为虎扑和豆瓣的社区属性都特别强,所以找同好也变成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组团备考互相监督"。

可能很多人有疑问,学员号魅力当然大,但你引流过来之后,微信号作为一个传播中心节点,你是需要对你的信誉负责的。怎么解决学员的信任问题呢?其实很简单,我一开始的流量团队成员就是在备考公务员的人,所以他们是真的需要备考,需要一起学习一起监督,他们只不过是刚好在我们机构工作或者是兼职,他们可以推荐自己喜欢的我们机构的老师,也可以推荐别的机构的老师。不然,我们也发现不了学员号这块这么强大的流量,只有你自己是用户,你才会发现这块有这么大的流量。还有就是,来了的流量,我们绝对不会对学员过度骚扰,我们拿出来做训练营的老师,真的是行业里面排名前几的名师,学员听了之后,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教研质量过硬,你给他推荐的,真的就是好东西。

我们在一开始做虎扑和豆瓣的时候,就是不到4个人上去了。但第一波人吃到红利之后,团队其他人几乎就不用我说,全部扑上去了。因为每个人都有任务,都想拿提成,那要拿提成,他就得去找流量。所以基本上跑通不到半个月,我40多人的团队就全跑到上面去了。搞了不到1个月,因为平台小的原因,又出现了流量重复问题,还因为引流过于生猛,让平台封了我们很多账号。

一开始我是这么看流量重复问题的,小平台,我们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把平台内我这个品类80%的内容都做了,也就是说,在这个平台,你只要搜我的品类关键词,80%的内容都是我出的,从而达到饱和攻击的效果。我把它称之为"品类占领"。

当然,你骤然上那么多人,平台肯定是会采取措施的。他的流量就那么点,全被你搞没了,他还怎么卖广告?所以我现在也在修正我的品类占领的决策,小平台它只能接受那么多人,那我就只放那么多人,以免平台突然出整顿政策,或者流量大规模重复,从而影响用户体验和转化率。

- 如何一个月打透小红书

不过,到了小红书这,我又换了种玩法。因为到了今年5月份,我们原有主流平台的流量,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必须要去突破新平台了。我看了下周遭,能快速出效果的,只剩下小红书了,于是决定,压20个人下去铺小红书,差不过50多个账号。

一开始也是吭哧吭哧做了好多账号。因为我也不知道什么方向会火,所以我干脆所有方向都做。做了半个月,跑出来一批账号,我们差不多知道玩法了。于是就集中去跑那几个领域的账号。小红书的玩法和虎扑豆瓣又不同,我们到目前为止,是没跑通学员号的,不过把资料号给跑通了,我们把公考知识做成美美的图片分享出来,20个人每天发的图片上,文字内容都是一样的(知识都是来自老师整理),文案会各自去拟写。然后总能火那么差不多一半左右,而且有些账号,非常莫名其妙但是又非常规律的,每周末爆一篇,我们唯一能从里面得出来的结论是,官方拉出来"鞭尸"了。

当然,在小红书,丑是原罪,数据是不可能起来的。这点,务必留意。

- B站和知乎的爆款引流逻辑

B站和知乎,是我倾注非常多心力的两个平台。b站我前后大概布了接近50个up主上去,知乎更是铺了不计其数的账号。

我们这个品类,除了名师免费课程外,在b站最容易火,最容易带流量的内容是学长/学姐经验分享视频。我们甚至出现一条视频从去年火到今年,带来1000多加微的情况。

鸟哥笔记,用户运营,Kosan,私域流量,SOP,用户思维,用户思维

当然,在此我们我们得解决2点:一是怎么做爆款;二是怎么引流。我先讲引流:b站引流其实并没有多少诀窍,我们主要是通过视频内嵌入式口播或者通过资料截图贴片的方式,另外就是被关注之后的评论回复以及评论区置顶;而知乎我们之前玩的是引导用户关注同名公众号,或者谐音词、图片、石墨链接换着法子私信用户,现在玩的则是通过知+引导用户加微信。

我重点讲讲我们怎么做爆款。因为引流方式其实都差不多,最重要的差别在于你的视频/文章爆不爆。首先我们得有敏感度,说实话,搞流量的都得有点敏感度,包括这几个方面的敏感度:

1. 热点敏锐度,包括时间节点热点,行业热点,热点来了就得上,不要犹豫;

2. 平台敏锐度,平台规则一直在变,像知乎这样变得慢的比较少,所以,团队老大得自己去摸索,去亲身实践;

3.  项目敏锐度,项目节点很重要,项目节点一来,流量哗哗来,得提前有方案,能兜住。

其次,不管什么热点,一定要和行业相结合,一定是热点+行业,不然,即便是火了也没有什么意义。比如说粉丝看到刘昊然考编,是舔他的颜值,而我们看到刘昊然考编,就想去分析编制有什么好处。

最后,如果上面都太难,没关系,还有一招,一定可以学会。那就是,一个热点诞生后,它是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去感染的。所以你大可以把微博热搜的热点,跑到知乎去,提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回答,然后再邀请其他人来回答,这样子的问题大概率在知乎也会火爆起来,至少这个问题的第一波流量,都是被你所吃。当然还有一个就是,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热点,这个热点,平台不一定知道,他就知道某天怎么流量忽然涨了,但是作为行业从业者,你一定是知道的。你可以提前预设好问题和回答,然后等行业热点以来,就马上左手提问,右手回答,下一秒再邀请知乎全站人去答。

举个例子,每年国考公告出来,一定是会上微博热搜,也是一定会上知乎热门的。国考的公告时间公布不确定,但肯定每年都会公布一次。于是我每年就提前1个月准备好一个问题+一个回答。等国考公告一公布,我就马上去知乎提问+第一个回答。我的提问都特别简单,每年都是"如何看待20**年国考公告",然后我就把早就准备好的文章更上去,然后就去邀请全站人回答,就可以了。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竟然这么容易,但它就是这么容易,而且,至少在过去2年,我们整个行业,就我一个人在干这事。这个事情,第一年给我带来了2万+精准客资,第二年也给我带来超过8k+精准客资,之所以第二年少了,是因为我在嵌入小程序图片的时候,当时我们的小程序忘了开裂变,如果开了裂变,那估计又能有几万的客资。

鸟哥笔记,用户运营,Kosan,私域流量,SOP,用户思维,用户思维

- 有了私域+裂变,我可以一天包装一个小V

我们在沉淀了很多微信号之后,有一天忽然想,这些用户沉淀在微信上,每天只做做做转化有点浪费,没发挥流量一定是流起来的特性。于是就想试试,我要是把沉淀在微信号里面的学员导到公众号去,那岂不是触达次数又多了?之前光顾着导微信号去了,原来做的流量有巨大浪费,何不试试?当然也有忧虑,要是用户没导过去,反而把我们给删除了,那就得不偿失了。不过可以小规模试试,于是我们就拿出来了20w粉来试,一开始就找名师设计好引流物料,再提前大约10天搭建公众号内容(公众号主打名师个人IP),结果发现,当然就导了1w粉过去,用户删除私域的也在可控范围,最重要的是,在公众号推送了名师训练营之后,转化率明显提升!

- 怎么管理人数庞大的流量团队

一直有很多朋友问我,管这么多人,怎么管,管得来啊?说实话,它在我这一开始都不是个问题,我甚至从来没想过。我的团队现在有40+(最多时候70+),目前直接管理的是7个人左右,但团队很多事情,我都是亲力亲为的。我是今年才开始思考管理这块的问题的。

首先,选人真的很重要。我的团队,我只要应届生或者刚毕业不久的,平均年龄21岁,有经验的有自己的固有思维,反而搞不起来;我不要本科毕业的,只要≤专科的,因为很多本科生事儿逼还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我们的作息是单休,每天晚上10点下班,所以,不能接受的直接别来。我的这群小朋友,能干,耐操,不墨迹。这是我喜欢的团队。

其次,培训很重要,因为是白纸,必须强培训,培训培3个东西:企业文化;业务流程;未来规划,给以未来期许。并且,必须是老大培训,其他人一定不行,我在最开始吃过这上面的亏。交给操盘手去培训,然后发现入职10个人,到1个月后,可能5个人都留不下来,甚至会出现留存率只有20%的情况,后来我自己接管了培训,每天给小伙伴们先讲故事,讲未来,然后再讲业务,他对我认同感强了,对团队、对公司认同感也就强了,也就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事情,处于什么位置了。

第三,一定要以身作则。团队一定是,上之所好下必随之,老大怎么样,他就怎么样。当我每周周末都准时过来加班,给他们开站会,培训,讲故事的时候,团队其他人都没啥话说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分好钱!我的团队试用期基本薪资2500,转正后3500,在长沙这样的地方,优势并不明显,所以我们在提成方案,特别是超额完成目标后的提成方案就特别刺激。最开始,我为了让流量跑通,甚至出现过只要拉200个注册就给7000块奖金奖给小伙伴的情况。我的小伙伴,说实话家庭出身都不算太好,但他一毕业,他就能知道,他只要付出,他就能得到丰厚的也是他应得的报酬,那他的积极性当然很足了。

自从用上流量团队的人海战术后,我们的流量焦虑症终于减缓一点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流量团队的工资成本比花在投放上的成本,实在是小太多了。而加上私域运营与训练营服务之后,我们的转化率并没有减少,反而有一定提升。

6. 我的流量方法论-4链路模型:做流量、买流量、换流量、裂变和转介绍

我在过去2年,差不多把线上的获客方式都摸了一遍,经验教训都非常多。总结下来,基本上就这4块:

1. 做流量,通过新媒体等渠道获客。这里面最难受的是最前面的几个月,因为流量团队生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假如你想通过人工做量来获客,那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前几个月,是必须要走一些弯路,积淀一些东西的;另外就是,通过人来获得增长,是没办法指数增长的,增长一定是线性的,因为你不可能指数级找人。当然,只要跑通了之后,获利也是非常丰厚的,我们算了一下,我的流量团队获客成本,只有我们做投放时的八分之一左右。

2. 换流量,异业合作,换流量的玩法适用于有专长且在流量平台有人脉的小企业,比如说我这样的北京互联网出身的。我在各个大企业都有人脉,我只要朋友圈吆喝一声很多情况就能找到对应项目的负责人。而我又有大企业没有的专业性内容,流量平台有流量,我上去卖低价课就好了,只有分成,没有流量购买费用,甚至这个低价课营收流量平台全部拿走都没关系,我只要客资。

3. 买流量,即投放,我去年花了数百万在这上面,最终总结出来我认为比较核心的一点:投放,一定要投关键信任节点(当然,这个我的引流课是付费的有关系),也就是说,用户A不信任机构C,那么好,找一个A和C都信任的节点B,我们和用户在节点B相逢相知,这可以节省很多成本,且有利于后端转化。然而这种投放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有很小的适用范围。当然这里多一句嘴,目前很多教育公司,包括职业教育公司,靠投放来获客,说实话,这是饮鸩止渴。因为大家都知道,投放永远是今天最便宜,但事实上,投放没有便宜的;另外,职业教育和K12不同,K12首单不赚钱,逻辑是是成立的,逻辑是它最长可以服务用户12年,但职教不同,职教甚至很多品类都没有复购,比如说考研、公务员,它考上没考上都不会再找你了,你首单不赚钱,那你怎么赚钱?妄想通过转介绍赚钱?那你倒是做好教研呀!

4. 裂变和转介绍,好口碑自有万钧之力,做强服务端,总有人相信你的坚持。不过,口碑是能做出来的,这点,需要慢慢体会。

以上,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叫做“4链路模型”。在初步跑出这个模型之后,我发现,似乎它已经囊括了市面上大部分的获客形态,所以,在这之后,我的团队,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个模型在扩展,在做纵深。目前我的流量形态是,做流量为主,另外就是换流量和转介绍,不做投放。当然,做教育,获客的终极形态,一定是裂变和转介绍,也就是基于教研口碑的老带新。这一点,在任何职业教育企业,都任重道远。

-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