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为什么百度ANP上车难?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49109249868519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什么百度ANP上车难?

赛博汽车·18分钟前
百度自动驾驶技术上车可能还需要补课。

11月15日,长安汽车旗下高端品牌阿维塔正式发布,这是华为HI品牌官宣的第二个车企合作伙伴。

按照此前透露的信息,广汽将是华为第三个采取此合作模式的客户。

不仅如此,长城旗下高端品牌沙龙汽车也在近期宣布,其首款车型智能驾驶方案将采用华为的MDC平台。

华为HI品牌于2020年10月30日正式发布,回顾一年的成绩单,加上赛力斯,华为已经拿下5个汽车品牌。

在华为HI品牌发布一个月后,2020年12月8日,百度在Apollo生态大会上,也发布了一个重大决策。

百度Apollo重新对自己的业务进行了梳理,并发布面向量产乘用车市场的ANP(百度领航驾驶辅助系统)产品。

几乎是相同的时间维度,而百度围绕ANP产品,能对外公开品牌的合作伙伴,却始终只有威马汽车一家,后者还是其投资持股企业。

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同样作为科技巨头跨界汽车产业,为什么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如此顺利,而百度则显得有些困难呢?

在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智能驾驶渗透率越来越高、智能驾驶能力追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当前ADAS市场格局是什么样?以及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趋势?

v2_2e5bce2d50f341efbf7cee73ac88c743_img_000

百度是国内自动驾驶赛道的元老级玩家,自2013年开始投入这一赛道已经有8年时间,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

2020年12月8日,百度 Apollo 生态大会在广州举行,百度 Apollo 重新对自己的业务进行了梳理,将产品划分为4大系列:智驾、智舱、智图、智云,并称之为乐高式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

相比智能座舱的进展,智能驾驶业务可谓举步维艰。

根据百度今年4月公布的数据,在智能座舱业务上,已经与超过70家车企600款车型,小度车载OS前装量产超过100万辆。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百度仅表示与广汽、威马、长城等品牌在AVP(自主泊车系统)开展量产合作,而实现ANP上车的仅有威马W6

到目前为止,威马W6也仅能实现AVP功能,ANP功能则一直未开放,用户尚无法体验这一功能效果如何。

百度属于自动驾驶赛道上第一梯队玩家,按照正常逻辑,由其L4自动驾驶技术降维而来的ANP产品,应该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为什么车企都不买账?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ANP功能,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被翻译成百度领航辅助驾驶,指的是在高速道路、城市道路的特定场景下可以开启的自动驾驶能力。

如果按照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这一功能可以被称为L3级自动驾驶,即在有限条件下可实现自动驾驶,同时要求人类驾驶员保持随时接管。

但不论在法规监管上,还是技术功能实现上,L3都属于敏感地带,因此国内自动驾驶赛道玩家们心照不宣,纷纷回避开了L3这一说法,将领航辅助驾驶称为L2++产品

目前来看,宣称能够实现这样能力的车型,主要有特斯拉Model 3、小鹏P7、蔚来ET7、智已IM、以及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等。

v2_83b85109cd964f78969b3bb0b0e03b19_img_000

关于百度自动驾驶上车难,业内一直有一种推测,就是车企对于互联网巨头们的防备心理。车企担心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互联网巨头拿走造车的“灵魂”。

有关这种声音,其实在百度Apollo计划发布之初就一直存在。行业普遍认为,没有哪家车企会真诚的与百度进行合作,百度必然要走上自己造车这条路。

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华为这两年在汽车产业频频亮剑,明显火力更猛。如果华为都能被车企接受,为什么百度不行。

也就是说,担心百度太强,车企出于防备不愿与之合作的说法不太站得住。

这就指向了另一种说法,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量产上车可能还不过关。

一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创业公司CEO曾向赛博汽车谈到,车企在选择供应商时,非常看重量产落地经验。

互联网巨头确实有资源和资本优势,用钱来砸技术,能够做到在技术研发阶段的领先性,但量产上车考验的是产品化能力,技术能力只是一个基础门槛。

能够进入主机厂供应链,不仅要技术过硬,还要保证够强的工程化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流水线总装效率,以及产品的安全性、功耗情况、成本控制等综合考量。

他认为,ADAS企业有先发优势,当把L1到L2的产品逐渐交付给车企,规模交付和量产经验已经积累很多。而且产品经过大批量装配、使用过后,安全可靠性已被验证,这些能力都不是能靠烧钱堆出来的。

一家车企背景的产投负责人也认为,多数主机厂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烈的防范意识,不与百度合作,并不是认为担心百度太强,可能就是因为技术本身不过关。

他提到一个现象,百度花大价钱从车企挖人做商务,希望打通车企的供应链体系,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也有人认为,是企业机制问题,称百度越来越像是体制繁重的国企。

相比之下,华为有着效率极高的反应机制。一家与华为有过合作的供应商向赛博汽车谈到,一个需求反馈出来,不论什么时间,基本在5分钟内,相关工作人员就会坐在电脑面前,来解决问题。

百度遇到阻力的这一市场,正是当下自动驾驶玩家角逐最激烈的市场之一。

如果说缺乏量产经验、技术打磨不够成熟、企业机制繁重是内部原因,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则是百度ANP上车难的外部原因

智能驾驶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中新的增长点,随着商用车ADAS市场格局逐渐稳定,乘用车ADAS市场已经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竞争的焦点。

如果按照背景粗略划分,ADAS市场主要玩家可以分成四类:Global零部件供应商,如大陆、博世;跨界科技公司,如华为、百度;本土零部件巨头,如东软集团、德赛西威;以及一众创新创业公司如福瑞泰克、Momenta等。

v2_392d230ec5054029a19af219aef6989e_img_000

目前来看,Global零部件供应商依旧占据ADAS市场的主体,尤其是在合资、豪华品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这些企业延续了深度配套主机厂的优势,包括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以及系统集成和功能安全等经验优势。

但Global零部件供应商给主机厂提供的产品往往都是整包交付,业内也称为黑盒交付。

黑盒交付可能带来的弊端是整车匹配效果不好,功能达不到预期,评估问题较难,以及发现问题后的功能改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与此同时,Global零部件供应商也往往机制更复杂,反馈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国内市场的节奏。

“主机厂长期以来依靠Tier 1,以软硬件整包的方式进行强交付。带来的是交付周期漫长、交付成本高昂,以及无法完全自主可控的痛点”,国汽智控副总裁杨柯曾在访谈中向赛博汽车谈到。

车企对于产品自研的意识正在越来越强烈,有实力的车企想更多的介入底层技术开发。

杨柯介绍,车企的参与不仅局限在规划草案上,而是要深刻参与到具体功能场景规划和设计上、核心代码的实现上,以及对软件升级的掌握上。

因此,总的来看,面向国产乘用车客户,Global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力正在减弱,这给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们带来机会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看,比亚迪最早ADAS功能的供应商主要是博世,可以实现一些L1级ADAS功能。

可能是双方的合作没有那么符合预期,比亚迪后续将供应商更换为维宁尔。在维宁尔的配套下,比亚迪的新车可以达到L2级ADAS水平。

但维宁尔似乎依然不能完全满足比亚迪需求。目前,比亚迪正在考虑联手国内自动驾驶供应商Momenta,以及国内芯片龙头企业地平线,一同打造下一代的自动驾驶系统。与此同时,比亚迪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自动驾驶团队。

比亚迪的动作,代表了自主品牌在自动驾驶业务布局上的普遍方向。长远来看,以车企为主导的自动驾驶全栈自研,一定是有能力车企追求的目标。

而全栈自研需要巨大的投入,为了跟的上市场节奏,车企前期往往会选择和供应商合作,思路是把技术都打散,先从自己能搞的搞起来,再慢慢补全。

再举一个例子,理想ONE 2021版所搭载ADAS技术方案,就是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宏景智驾合作开发。

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曾谈到,理想汽车的下一代车会自己开发中央域控制器,在此基础上自己做软件。

他解释称,理想汽车布局自动驾驶的逻辑是,首先掌握硬件的能力、再掌握操作系统的能力,之后才有可能去做一个好的芯片,芯片要根据应用层及操作系统进行优化,理想会沿着这个路径去准备和布局。

v2_220414373cb44b62be7587dae1c9db48_img_000

目前,可以看到,主机厂布局自动驾驶主要三种模式:

其一:Tier1与芯片商合作,做整合方案打包出售给主机厂。

其二:部分实力强的主机厂软硬件全栈自研,包括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域控制器等核心软硬件。

其三:主机厂与Tier1分工合作,前者负责自动驾驶软件部分,后者负责硬件生产、中间层以及芯片方案整合。

第一种正是Global Tier1提供的模式,但目前来看,主机厂已经越来越难接受这种合作模式。

第二种则是目前少数车企走的路线,以特斯拉、小鹏为代表,这种模式优势突出,有利于控制产品功能、提高研发效率,以及更高的安全保障,但同时投入也是巨大的,未来应该会有一小部分实力企业走这一路线。

第三种模式或许能成为主要的合作模式,车企来控制能够带来用户体验差异化的部分,基础的软硬件开发工作则交给供应商来做。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向集中化演进,从ECU升级到DCU,DCU升级到中央计算器,再到云化计算、协同计算。从车企布局来看,下一代产品普遍进入到域控制阶段。

技术的不断演进将为创新公司带来机会,国内零部件巨头正在受益于自动驾驶业务发展。

翻阅德赛西威、均胜电子中科创达、东软集团等上市公司2021年半年报可以发现,这些企业的智能驾驶业务相关板块都有大幅增长。

v2_d28ab60961324e7bbd255200ad104087_img_000

目前来看,我国ADAS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预计未来几年,会继续大幅度增长。ADAS功能的市场接受度,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验证。

根据赛博汽车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产业发展月度观察报告》,2021年9月,搭载L2级智能驾驶的新能源车汽车上险量为136732辆,渗透率达42.17%。

面对涨势良好的市场,玩家们应该如何把握机会呢?

对于创新创业公司来讲,跟随技术演进方向做前瞻性布局,同时深度绑定主机厂磨练好技术的落地能力,不贪多贪快,但求稳健扎实。

对于传统供应商巨头来讲,想要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可能要在技术可靠的基础上,模式更加灵活、反馈更加敏捷。

简而言之就是:技术要硬,身段要软

而这两点或许正是百度所缺少的东西。从进展来看,百度自动驾驶技术上车似乎还需要补课。

就像行业此前判断的那样,百度必然要走上自己造车的道路。今年年初,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集度汽车,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通过集度汽车的打造,能够帮助百度打通技术的任督二脉吗?我们先保持期待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赛博汽车”(ID:Cyber-car),作者:肖莹 Andy,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