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腾讯 to B 的横与纵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iutoushe.com/7367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腾讯 to B 的横与纵

图片

周效敬

责任编辑|燕子  排版编辑|加盐

全文 6872 字


“数实融合”正在从“选答题”,变成每个行业都要面对的“必答题”。

这两天在武汉举行的“2021 腾讯数字生态大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CEO 汤道生作出如上论断。

腾讯深谙数字技术和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性,这是其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也据此进行布局。

目前,腾讯产业互联网已经在 30 多个行业,与 9000 家合作伙伴打造了超过 400 个行业解决方案,腾讯大转型以来,在 to B 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未来,腾讯还将打造用户、技术、安全和生态四大引擎,在生态引擎方面,未来三年,腾讯将投入超过 200 亿资源,培育超过 1000 家年收入突破 1000 万的伙伴企业。

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腾讯在 to B 领域的高投入力度和愈发清晰的战略路径。此前,腾讯做 to B 是不被看好的,理由多是腾讯缺少这方面的基因。而如果我们深入「解剖」这家公司,就会发现它 to B 的足迹只是被 to C 的光芒掩盖了而已。

如果用几个词来评价腾讯 to B 的话,那就是成绩可见、挑战并存、未来可期。

01 重返 to B 战场:腾讯的必由之路

2018 年 9 月 30 日,腾讯进行了公司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对原有的七大事业群(BG)重组整合,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是为“9.30 变革”。

CSIG 的主要部分脱胎于原 SNG 旗下的腾讯云业务,也包括原 SNG 的音视频团队、优图 AI 实验室团队,以及原 CDG 的智慧零售,原 MIG 的地图、安全、孵化器的互联网+业务。

这是腾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完全 to B 的大业务单元,分散在各事业群下面的 to B 业务获得了统一的接口,以更加聚合、高效的方式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

实际上,腾讯作为国内头部的科技公司,并非 to B 的新手。早在公司创立初期,它就埋下了 to B 的种子,这颗种子慢慢发芽,被掩盖在腾讯庞大的 to C 生态里。

2000 年 8 月 15 日,在生死边缘挣扎的腾讯与深圳移动签订了“即时通——移动 OICQ”业务的试运行协议,几个月后,中国移动全面拷贝这种“i-mode”模式,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中国移动向社会征召电信增值业务合作伙伴,腾讯是首批签约的三家合作商之一。

“i-mode”模式最早是日本电信运营商的经营手法,腾讯与移动的操作方式为,拥有手机的 OICQ(QQ)用户通过短信的方式进行注册,开通“移动 OICQ”,这样就可以把电脑与手机打通,实现双向交流,腾讯可以把用户引导到手机上去,产生内容,然后与移动运营商分成。

图片

早期主打“移动梦网”的移动充值卡

后来腾讯还推出了短信服务、铃声服务、网络游戏等业务,到 2003 年,腾讯的纯利润已超 3 亿,而这些利润主要来自移动的增值服务。腾讯成为移动梦网竞赛中最大的黑马,腾讯也通过这种合作模式赚到了第一桶金。

在这种合作中,腾讯实际上就是移动梦网的供应商,一个十足的 to B 角色。当然,后来移动自以为大局已定,开始有计划地驱逐第三方供应商,这是后话了。

2003 年 7 月,腾讯正式启用 RTX(腾讯通)品牌,它的前身为BQQ(Business QQ)。RTX 是企业级即时通信平台,人们可通过文本消息、文件传输、直接语音会话或视频的形式满足不同办公环境下的沟通需求。 

图片

古早味的 RTX 官网

RTX 一度占领大量的市场份额,目前已不再更新,官网版本停留在 2015 年。

腾讯 to B 还有一些故事。

比如早在 2006 年,杭州当地的一家纸媒为了和读者互动并获取信源,把 QQ 号码印在报纸上,每天都有市民加它爆料,或请求帮助解决民生类问题。这家媒体刚开始还应对自如,后来加它的人爆炸性增长,七八百人同时在线聊天,QQ 完全打不开,电脑随后也崩溃了。

这家媒体就联系到腾讯,希望后者帮它解决这个问题,腾讯 QQ 团队就将 QQ 的 IM 系统打造为一个客服系统,让更多的接待人员使用这个号码,与它所服务的市民沟通。后来腾讯发现这种需求很普遍,觉得自己应该提供传统呼叫之外的客服产品,就做了对标电话的在线电话号码“400”、“800”,当初做的应用市场已有生态伙伴入驻。

这恰恰也为腾讯 To B 埋下了一颗种子,经过 15 年成长,成就了腾讯企点这款 SaaS 产品。

产业互联网战略升级以后,腾讯将大量来自微软、SAP、Oracle 等 to B 巨头的人员纳入麾下,最近两年又把自己的全链路价值链条,从咨询、解决方案、产研,延伸到交付、客户成功、市场 PR 等领域。腾讯的 to B 业务进一步强化。

以上是腾讯 to B 的早期背景,实际上众多互联网巨头也都看到了下半场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寻求新的增长点,还是卡位竞争,to B 都是腾讯的必由之路。

02 纵与横:腾讯 to B 显现清晰格局

腾讯的 to B 布局非常清晰,可以概括为在数字基座之上划了“一纵一横”——“纵”指的是腾讯会议、腾讯企点、企业微信等腾讯自研的产品矩阵;“横”就是致力于打造 SaaS 生态的“千帆计划”。

1. 数字基座

先看数字基座,这是腾讯 to B 乃至其整个业务运行的底层基础设施,包括芯片、服务器、数据库、操作系统等。

在今年的生态大会上,腾讯首次公布三款自研芯片,它们分别是针对 AI 计算的紫霄,用于视频处理的沧海,以及面向高性能网络的玄灵。 

据了解,紫霄 AI 推理芯片通过多种手段对芯片架构进行了优化,打破了制约芯片算力发挥的瓶颈点;沧海视频转码芯片在算法上完整实现了所有主流编码工具,能够有效满足业务高吞吐、低时延和实时的要求;玄灵智能网卡芯片则定位于云主机的性能加速,实现了主 CPU 的 0 占用。

芯片是被卡过脖子的一个领域,在国内硬科技意识开始觉醒的背景下,腾讯在芯片领域动作频频。此前,腾讯投资了云端 AI 芯片企业燧原科技,目前,该公司已发布第二代 AI 芯片并预计今年底量产。腾讯 2020 年还成立了专注芯片研发的蓬莱实验室,旨在实现芯片端到端设计和验证全覆盖。

腾讯方面表示,芯片是硬件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基础设施,腾讯会一直积极探索并做长期投入。除此之外,腾讯也会一直寻求通过生态共建的模式,与国内外芯片企业保持深度战略合作。

服务器方面,腾讯云推出了国内首个规模应用 100G 超大网络的云服务器产品系列,其底层硬件支撑是腾讯与多家芯片企业合作推出的星星海服务器。过去一年,星星海规模增长高达 400 倍,成为业内上线后增长最快的服务器产品。

在腾讯数字生态大会现场,腾讯云首次正式对外公布分布式云战略,同时发布行业首家全域治理的云原生操作系统遨驰 Orca。同时,腾讯云数据库也进行了升级,并推出 TDSQL 免费版计划。

在这一数字基座之上,腾讯展开了 to B 布局。

2. 纵向布局

腾讯的纵向布局主要是疫情以来崛起的几款自家明星产品,比如“会开会”的腾讯会议,以“连接”为使命的企业微信,以及企业全渠道智能客户运营平台腾讯企点等。

腾讯会议是国内最大的云视频会议产品,目前形成了包括云会议、网络研讨会、腾讯会议 Rooms、会议连接器及开放平台在内的全栈式云视频会议解决方案。截至目前,腾讯会议的服务覆盖了全球范围内超过 220 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近 2 亿。过去一年,在疫情的催化之下,腾讯会议用户的参会次数超过 40 亿。

关于腾讯会议在腾讯云的内部生态中扮演何种角色,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榕接受采访时表示,腾讯会议长在云上,背靠腾讯云支撑了会议复杂通讯系统的运行,反过来看,腾讯会议是腾讯云技术实力的明证和稳定性的最好代言。腾讯会议依托腾讯云有了快速的发展,也在尽自己的力量反哺腾讯云。

如果说腾讯会议是腾讯云技术实力的代言,那么企业微信则可以看作腾讯产业互联网的“窗口”。

企业微信是腾讯微信团队打造的效率工具与办公应用,具有丰富的 OA 应用和连接微信生态的能力。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提出企业微信的产品理念——“人即服务”,他希望将其延伸到企业外部,把每一个员工看作是企业的服务窗口,通过被认证过的服务与消费市场直接交流,让服务更直接更有温度。

企业微信最近对外公布数据的时间是 2020 年年底,企业微信连接的真实企业数突破 550 万;活跃用户数突破 1.3 亿;触达微信用户 4 亿人。在伙伴生态方面,80000 家合作伙伴;企业接入系统总数 1191 万。

凭借微信庞大的流量,企业微信漂亮的连接和触达数据也在意料之中。进入 2021 年之后,企业微信也同样关心连接质量,例如更关心服务商整体能力和合作顺畅度的提升。在腾讯微信事业群副总裁、企业微信负责人黄铁鸣的大会演讲中,没有出现一个关于企业微信自身扩张现状的数字,全文都是围绕如何连接得更好而展开,当下的企微更加脚踏实地。

今年企微在连接微信方面有两大动作:一是打通了视频号,企业可以以官方身份通过视频号为用户提供服务和传播。二是联合微信开发出具有临时会话功能的客服号,不必加好友即可交谈,降低了陌生客户接受的心理门槛。这说明企微也更加细腻了。

黄铁鸣表示,过去 5 年里,企业微信一直都在做同一件事——“连接”。连接,让企业和组织不再是一座信息孤岛,而是成为整个社会价值网络当中的一员,成为企业和组织不断成长的力量。

在腾讯云,腾讯企点扮演着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将云端的能力通过 SaaS 层的应用,去直接帮助产业提升效率,升级企业的服务和营销体验。

腾讯企点作为智能客服市场的头部品牌,经历了 PC、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客服领域有着 15 年企业级 SaaS 服务经验,服务了超过 100 万家企业。

在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企点总经理张晔看来,之前企业和客户沟通,更多是单向生硬的广告。现在,企业和客户的沟通互动、服务会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从售前、售中、售后到复购增购。

今年上半年,腾讯企点先后推出微信客服、音视频客服和客户通,成为行业首家实现全通路融合的产品;下半年,腾讯企点又发布了新一代智慧客户服务,包括一个前台(连接智能)、两个中台(数据智能和运营智能),多维度提升企业的业务体验。

3. 横向布局

与纵向布局相对应,腾讯在 to B 领域的横向布局是以打造 SaaS 生态为使命的“千帆计划”。该计划发布于 2019 年 10 月,目前约有 500 家合作伙伴,覆盖近 70 个赛道。千帆计划的一个核心使命是满足企业更丰富多样的 SaaS 需求,让企业对SaaS的利用更高效。

早期千帆的生态主要是集中在通用赛道的头部厂商,之后也逐渐向垂直行业拓展,这类企业有很强的行业 know-how;还有一些创新型企业,它们以自己的技术实力来解决客户增量问题;最后一类是用友、金蝶等具备中大型企业服务能力的厂商。千帆会从产品能力、服务能力、市场地位、营收规模等不同的维度对合作伙伴进行评级,形成了动态的调整机制。

截至目前,腾讯千帆生态的 GMV 累计超过 10 亿,其中,近 100 家 SaaS 厂商的 GMV 超过百万。在产品层面,以连接为使命的企业应用连接器产品不断迭代。

目前已经构建起包括玉符账号连接器、鹊桥数据连接器、神笔应用连接器以及场景连接器在内的企业应用连接器矩阵,连接起数百家企业。借助企业应用连接器,企业打通不同 SaaS 应用的效率可以提升 5~10 倍,也大大降低了 SaaS 厂商交付和定制化的成本。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千帆业务负责人答治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云解决的是硬件层面“脏乱差”的问题,而软件层面的“脏乱差”仍亟需解决,中国缺少具有公共价值的 SaaS 基础设施。千帆希望去搭建具备这些价值的连接性产品,去做打通,为客户带来便利,让不同的软件形成共振,而千帆打造的企业应用连接器的使命就在于此。

03 边界何处:巨头建生态,最难是克制

客观说,SaaS 厂商在与腾讯合作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疑虑:巨头的手会伸多长?自己会不会沦为巨头的打工者?

因此,对于科技公司来说,克制才是一种美德,不做什么比什么都做更重要,在构建 to B 生态的过程中尤其如此。

在腾讯的 to B 体系中,出现最多的词就是集成/被集成、协同、合作等,腾讯没有把 to B 生态打造看成是自己一家的事情,它也清楚生态绝不是巨头的独角戏,也绝非巨头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实现的,所以把半条命交给了伙伴。

观察腾讯最近几年在 to B 领域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伙伴合作乃至商业化方面一直在保持克制、再克制。这一点在腾讯产业互联网的“窗口”企业微信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腾讯企业微信副总裁、生态合作负责人李致峰表示,企微的大逻辑是目前更关注价值创造而非加速发展,企微的第三方应用市场给出了目前业界最优的分成比例,会把非常大比例的收入分给开发者,以提高开发者的积极性。企微之所以如此慷慨,它的雄心是希望实现企业级的广域连接,降低企业的使用门槛,让更多企业使用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工具。一句话就是先做大。

企微并不想做一个万能型的产品,它坚持的生态理念是“价值共生”,只做自己该做的那一部分,把大量的空间留给生态、留给合作方。企微的产品团队和商业化团队一直保持着非常克制的状态,高层也没有要求团队去把某一个赛道立刻做闭环,目的也是希望连接更多的企业,连接更多的合作伙伴。这种克制于巨头而言尤为难得。

企业微信在连接企业和伙伴的过程中,一直在保持自己客观、中立的角色,不去做破坏企微生态平衡的事情。比如,企微手握大把流量,但它并没有去特意倾斜某个合作伙伴,这种心态恰恰为 to B 生态提供了天然的发展环境,让伙伴在规则下自由成长,让优秀者脱颖而出。

另一个典型是明星产品腾讯会议。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榕表示:“腾讯会议生于云、长于云上,在数字化的道路上需要汇聚更多的力量,我们希望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一起,携手探索数字化协同的新价值,连接更多人、产业以及生态,帮助企业适应数字化发展浪潮。”

关键词就是开放和连接,不管是腾讯内部的伙伴还是外部的厂商。

今年,腾讯会议将进一步与腾讯文档、企业微信等应用深度协同。在企业微信的下一个版本中,用户可以直接在企微的群聊中发起腾讯会议,同时企业微信和腾讯会议将深度协同,实现融合升级、体验一致。

而在外部,也离不开生态伙伴的力量,通过腾讯会议开放的音视频技术,已经联动超过 100 家合作伙伴,打造“软硬一体”的云视频会议解决方案。比如,腾讯会议与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IT 办公设备运营商小熊U租合作基于 DaaS 模式(设备即服务)重磅打造了云会议轻资产计划。

在本次生态大会的腾讯会议专场,小熊 U 租创始人、董事长胡祚雄对此作了详细介绍。据了解,这套轻资产化计划基于腾讯会议 Rooms 软件系统和 newline TC 系列会议屏,通过以租代建的方式,融合了小熊U租的会议屏硬件租赁服务和腾讯会议的软件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软硬一体”轻资产化解决方案。

企业用户通过订阅式的方式来按月付费,DaaS 为企业提供了另一种方式,让企业轻松获得腾讯会议 ROOMS “软硬一体”云会议解决方案。

据腾讯会议方面介绍,HR SaaS Moka 也使用了腾讯会议的 API 能力构建了自己的招聘平台,搞定面试过程中那些繁琐但又不可或缺的环节。

由于腾讯自家也在做一些 SaaS 产品,这就难免会与合作伙伴“撞车”,比如,腾讯企点本质上也是一款 CRM 产品,它与销售易等合作伙伴的区别在哪?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企点总经理张晔告诉媒体,企点关注的是客户的连接、通讯、沟通和 AI 这些能力,伙伴负责把自己擅长的垂直行业,比如电子元器件、汽配的 CRM 做好。

对于巨头的手会伸多长,最关心这个问题的要数千帆计划的合作伙伴了,腾讯与 SaaS 厂商的关系,实质上是平台与平台上的“租户”的关系,利润分成以及腾讯会否涉足具体产品,博弈双方的利益无外乎此消彼长。

在这方面,腾讯依然是克制的,价值理念依然是共赢。对于是否做某项业务,腾讯云副总裁、千帆业务负责人答治茜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话,他从整个市场运行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如果我们站在整个社会、整个科技和商业的高度去思考业务的布局问题,就不会简单作出对错是非的评论。

他认为,腾讯千帆如何衡量自己到底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最终要从生产效率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谁做这件事情效率最高,就应该由谁去做,生产效率是背后的根本性要素。如果一个赛道上的选手能力较弱,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市场的增长不能爆发,此时应该由更合适的人来做。

的确,腾讯在 to B 领域一直在围绕着自己的能力圈布局,比如腾讯会议、企微都是围绕着 IM、沟通等展开,能力之外则交给伙伴去做。没有谁是无所不能,只有聚焦才能走得更远。

最后,聊一聊腾讯在打造 to B 生态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比如,千帆计划在推广中发现,平台方需要与广大 SaaS 厂商在总体上达成共识,即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一个行业公用的“高速公路”,来加快整体 SaaS 行业的发展进程。

但分歧在于,SaaS 厂商可能从自身业绩快速增长的角度出发,选择更短平快的方式“单打独斗”。To B 生态平台与 SaaS 厂商只有达成共识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在整体上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如果不能形成意识的共振,整个 SaaS 行业可能会继续各自为战的局面。

具体来看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

1. 橫纵之间的互斥和平衡。生态为横,自研为纵。向前发展中,如何去平衡各自的发展、如何能与生态的伙伴达成共识携手向前需要智慧。

2. 纵的关键在于实现触达的深度,属于产品逻辑;而横的关键在于连接的广度,属于平台逻辑。腾讯要明确两种不同的逻辑,如何将两种逻辑在一个生态里面同时做到极致,这是一个挑战。

3. 从线性增长到指数性增长的挑战。根据“第二增长曲线理论”,企业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踏上的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在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后向下走,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到达第一条曲线顶端之前,走上一条新的增长曲线。To B 业务也是腾讯的第二增长曲线,在这个难打的战场,腾讯也面临着从线性增长到指数增长的挑战。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