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导航的七种设计模式,你都掌握了吗?
source link: http://www.androidchina.net/394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根据产品层级的深度和广度,选择适合的导航模式,是产品设计中的关键一环。与大家共勉。
写在前面:看了很多总结导航的文章,其实都基本雷同,但是都觉得不够细致,也不是从我们常用的产品去分析的,因此用自己的思路重新分析了一遍,某些段落来自 引用,比如拇指热区,某些来自我读过的文章,但大部分的分析来自我的原创。这篇文章应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己的一些浅见。
任何APP的组织信息都需要以某种导航框架固定起来,就像是建筑工人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样,地基非常重要,之后你想要盖多少层楼、每层楼有多少间房,都在地基的基础上构成。而一个新的产品也是这样,合适的导航框架,决定了产品之后的延伸和扩展。
不同的产品需求和商业目标决定了不同的导航框架的设计模式。而交互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决定导航的框架设计,框架确定后,才能开始逐渐丰富血肉。
首 先,我们要为组织信息分层,在这一步骤,一定要做好信息层级的扁平化,不能把所有的组织信息都铺出来,这样做只会让用户心烦意乱找不到想要的重要操作,也 不能把层级做的很深,用户没有那么多耐心跟你玩躲猫猫。一定要将做核心、最稳固、最根本的功能要素放在第一层页面,其他得内容收在第二层、第三层、甚至更 深。
之后,根据层级的深度和广度来确定导航的设计模式。不要觉得这有多难,移动端的屏幕尺寸就这么大,操作方式也无非就是点击、滑动、长按这些。因此导航模式一般也就分为以下7种(当然你可以在这七种的基础上互相组合)接下来我们可以具体分析一下这七种导航模式。
一、标签式导航
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tab式导航,是移动应用中最普遍、最常用的导航模式,适合在相关的几类信息中间频繁的调转。这类信息优先级较高、用户使用频繁,彼此之 间相互独立,通过标签式导航的引导,用户可以迅速的实现页面之间的切换且不会迷失方向,简单而高效。需要注意的是标签式导航根据逻辑和重要性控制在5个以 内,多余5个用户难以记忆而且容易迷失。
而标签式导航还细分为底部tab式导航、顶部tab式导航、底部tab的扩展导航这三种。
1、底部tab式导航
如果此时你观察一下自己手机中常用的APP你就会发现QQ、微信、淘宝、微博、美团、京东等全部都是底部tab式导航
这是符合拇指热区操作的一种导航模式,那么什么是拇指热区呢?当你走在路上、单手持握手机并操作;站在公交车上,一手拉扶手,另一只手操作等等这些场景时,你最常用的操作就是右手单手持握并操作手机,因此,对于手机来说,为触摸进行交互设计,主要针对的就是拇指。
但在手机操作中,拇指的可控范围有限,缺乏灵活度。尤其是在如今的大屏手机上,拇指的可控范围还不到整个屏幕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屏幕底部、与拇指相对的另外一边。当用右手持握手机的时候(左撇子毕竟是少数,我们还是要为主流用户设计,拇指的热区如下图所示)

将导航放置在屏幕底部也不仅仅关乎到拇指操作的舒适性,还关系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放在上面,用手指操作时,会挡住阅读的视线。如果控件在底部,不管手怎么移动,至少不会挡住主要内容,从而给予清晰的视角。呈递内容的屏幕在上方,控制按键在下方。
这也是为什么我是个果粉的原因,iPhone把一个需要按压的home键放在手机底部比Android手机将三个触摸式物理按键放在底部高明多了,这些接近 屏幕边缘的物理按键挤在一起,手指非常不便于操作。(华为甚至直接将3个物理按键放在了屏幕里),尤其是在我玩游戏的时候总会误触发这3个物理按键,造成 无意退出,非常不爽。如果再将导航也放置在底部,只能对舒适性说拜拜了(市面上的主流Android手机)

Android的物理按键已经放在底部了,为了不产生堆叠,很多Android应用运用了顶部tab式导航,这是一种妥协下的行为。(下图为微信Android和iOS图)




l 某项功能必须固定在底部,那么其他tab只能固定在顶部,但为了方便操作,顶部tab导航最好支持手势操作,即滑动即可切换;
l 该APP是沉浸式体验,如新闻、小说等,为了带给用户更好的阅读体验,可以将tab放在顶部。
3、底部tab式导航的扩展形式
在有些情况下,简单的底部tab式导航难以满足更多的操作功能,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扩展形式来满足需求。如微博和QQ空间、闲鱼都做了这种扩展,也因此给设计增加了一些个性化的亮点(如图)



标签导航总结:
实际上,底部Tab模式导航在iOS和Android上一直是最安全的一种导航模式,他不怎么出彩,但是绝对不会犯错。在大屏幕时代,底部Tab模式的导航更能适应,也更好设计。
适用于:入口分类数目不多,可以控制在5个以内,且用户需要在入口间频繁切换来执行多个任务
需要注意:结构太过复杂而且不稳定的应用不适合标签式导航
二、抽屉式导航
经 常和底部tab式导航结合使用的抽屉式导航,我们可以称之为优雅的隐喻。抽屉式导航将部分信息内容进行隐藏,突出了应用的核心功能。设想你的产品信息层级 有非常多的页面和内容,难以在一屏内显示全部内容,那么你一定首先会想到去设计一个底部或顶部的tab导航,但导航太多无疑显得臃肿,而且使用户难以点 击,那么这个时候,抽屉式导航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抽屉栏式导航有两大缺陷
1、在大屏幕手机上,单手持握时处于操作盲区,难以点击
我们看到随着iPhone6和iPhone6 plus的推出,到今年6S的持续推进,大屏幕手机时代就这么不可阻挡的来了,而屏幕顶部左上角的抽屉栏位置,一个需要被经常操作的入口,现在,处在了操作盲区。(如下图)

抽屉栏为页面带来干净的设计的同时,也让用户忽视隐藏的信息,既然你第一眼看不到这些入口,那么你也就会时常忘记它们在哪儿。这也导致了隐藏在抽屉栏内的信息内容用户点击率下降,参与感降低。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时候适合用侧导航呢?
我们总结一下:
l 如果应用主要的功能和内容都在一个页面里面。只是一些用户设置这类低频操作内容需要显示在其他页面里。为了让主页面看上去干净美观,可以把这些辅助功能放在抽屉栏里。
l 如果你的应用有不同的视图,且他们是平级的,需要用户同等地对待,抽屉栏将会浪费掉大多数的用户对于侧边栏中入口的潜在参与度和交互程度。
l 在大屏时代使用抽屉栏,手势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从屏幕边缘唤出抽屉栏是个不错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用户有一定参与的信息层级,最好不好放置在抽屉栏
三、列表式导航
如果说标签式导航是APP中最普遍的导航方式,那么列表式导航就是最必不可少的一种信息承载模式,这种导航结构简单清晰、易于理解、冷静高效,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对应内容。在APP中的应用也分为两种
1、 作为主导航使用
如果该APP主要表达的信息层级较为单一,且并不会在入口间频繁且反复跳转,那么将列表式导航作为主导航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杂志Elle,作为一个杂志APP,他以文字、图片表达为主,层级浅且内容评级,用列表式导航作为主导航来构架内容,简单而直接。(如下图)

你 几乎在所以APP中都能看到它的应用,作为信息梳理条目,列表数量尽量保持在一屏以内,超过一屏最好再分一级,而且按照人一次只能记住4项事物的心理法则 最重要的内容归纳在前4个列表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如果不同种类的内容放在同一页面,那么要注意为这些内容分类,比如微信的设置页面,用留白的方式来区分内 容的不同(如下图)

列表式导航大多作为辅助导航来展示二级甚至更深层次的内容,若要作为主导航,必须满足层级浅且内容平级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
l 列表式导航的数量保持在一屏以内,超过一屏最好再分一级,
l 将最终要的内容归纳在前4个列表更容易被人们记住
l 要注意为列表内容分类。
四、平铺式导航
当 你的信息足够扁平,可以尝试平铺式导航。这种导航方式很容易带来高大上的视觉体验,最大程度的保证了页面的简洁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且一般都会结合滑动切换 的手势,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PChouse是一个家居杂志的APP,杂志休闲随意的特质,非常适合平铺式导航,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图片的完整性。(如下 图)



轮播式导航比较适用于足够扁平化的内容和随意浏览的阅读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无法跳转至费相邻页面,如果入口间需要反复跳转,则不适合这种模式
五、宫格式导航
这种导航模式非常常见,但是却不常用。
常见是因为,无论你用的是Android还是iOS,每天一打开手机,宫格式导航就会对你说hello了(就是下图啦)

但是为什么不常用呢,大家可以翻一下手机里的APP,看看哪个APP的主导航用了宫格式导航?你可能只能找到一个最常用的,尤其是爱自拍的亲们-美图秀秀(如下图)

但是美图秀秀给我的实际模型却是这样的:进入美图秀秀-打开一张图片-进入人像美容-祛斑祛痘、放大眼睛、瘦个脸-保存图片-再进入美化图片-加个特效-再次保存。这样做的结果是流程复杂,而且我多存了一张没用的照片,还要到照片里进行删除。
这就是宫格式导航的缺陷,信息互斥,无法相互通达,只能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操作步骤。
总价一下:
宫格式导航适合入口相互独立互斥,且不需要交叉使用的信息归类
一旦入口需要有所交集,必然导致更多的操作负累,这个时候只能根据产品特性做出权衡,如果不适合,建议果断拒绝这种方式。
六、悬浮icon导航
悬浮icon导航,是将导航页面分层,无论你到达APP的哪个页面,悬浮icon永远悬浮在上面,你依靠悬浮层随时可以去想要去的地方,同时,为了让悬浮icon不遮挡某个页面的操作,通常悬浮的icon都可以在屏幕边缘自由移动。
iOS系统就运用了这种导航模式-Assistive Touch, Assistive Touch是在iOS5出现之后搭载的新的辅助功能,知乎上很多人吐槽这个悬浮方块非常碍事,还有很多人说这是因为home键质量不佳而且官方并没有明确 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AssistiveTouch是曲线救国,此处应有笑声…我最早的一部4S用了2年,摔碎屏2次,home键都依然坚挺,撇开 home键不谈,单说悬浮icon在大屏幕时代发挥的作用,当你单手持握手机,拇指在手机中部浏览,你想回到主屏幕,但是手指却难以到达屏幕底部,悬浮方 块在这个时候就能为你提供快捷操作。

Assistive Touch从iOS5一直活到iOS9,真不是一个鸡肋的功能,关键看你怎么用。
在Android的Material Design中,同样提出了悬浮icon的设计概念。

悬浮式icon是一个非常便捷的操作入口,也适应大屏幕时代。
但需要注意的是
l 悬浮式icon会遮挡某些页面的操作,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进去,比如无论在那个页面永远为悬浮icon留有位置。
l 在某些信息层级繁多且复杂的APP,让用户自主决定是否需要调出悬浮式icon,或者让用户自定义菜单会更加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
七、更多自由
我总结的导航其实只有6种,但大家一定不能被现有的导航模式所束缚,未来会有新的导航模式,新的操作手势…,设计的心应该是自由的,若你羽翼未丰,就在规则的天空中飞行,可能不会出彩但不至于犯错;若你已成雄鹰,便可自由飞翔,突破规则,甚至建立自己的规则。
最后总结一下:
标签式导航:最常用、最不易出错,请第一时间考虑它
抽屉式导航:如果你的信息层级繁多,可以考虑将辅助类内容放在抽屉中
列表式导航:作为辅助导航来展示二级甚至更深层级的内容,每个APP必不可少,但请注意数量与分类
平铺式导航:如果你的内容是随意浏览,无需来回跳转的,可以考虑它。
宫格式导航:不建议在APP中作为主导航使用,如果非使用不可,请增加跳转的关联性
悬浮式导航:更适应大屏的导航模式,不妨试一试,但注意不要让它遮挡住某些页面的操作
最后,根据产品层级的深度和广度,选择适合的导航模式,是产品设计中的关键一环。与大家共勉。吐血总结了这么多,如果觉得对你还有所帮助,点个赞呗!如果有争议,在评论区讨论一下,我会不断修改。O(∩_∩)O
作者:elainezhu。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来源:UI中国
转载请注明:Android开发中文站 » 移动端导航的七种设计模式,你都掌握了吗?
Recommend
-
33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移动为中心」的理念和战略也不断渗透,互联网的「短、平、快」往往使设计师们无法长时间停下来思考可用性设计,快速找到最佳的设计方式是对我们一大挑战。「移动端界面设计模式」是基于大量设计师的智慧和尝试总结下来的可实施的解...
-
20
ECMAScript 2020 是 ECMAScript 语言规范的第11版。自1997年出版第一版以来,ECMAScript 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通用编程语言之一。 ES2020(ES11) 引入了以下新特性: String 的 matchAll 方法 动态导入语句 impo...
-
15
Mybatis使用的9种设计模式,这些你都知道吗?真是太有用了 - 程序员白楠楠的个人空间 - OSCHINA - 中文开源技术交流社区 1、
-
7
8种移动APP导航设计模式大对比 – Android开发中文站当我们确定了移动APP的设计需求和APP产品设计流程之后,开始着手设计APP界面UI或是APP原型图啦。这个时候我们都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信息以最优的方式组合起来? 也许我们对比和了解了其他一些...
-
9
这七种活动主视觉设计的技巧你掌握了几个?(1)...
-
1
关闭
-
10
关闭
-
12
APP 的顶部导航栏(以下简称“导航栏”)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是 UI 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几乎每一个页面都会使用到。虽然看起来很简单,感觉不...
-
1
ProGAN、StyleGAN、Diffusion GAN…你都掌握了吗?一文总结图像生成必备经典模型 作者:机器之心SOTA模型 2022-10-24 10:18:04 本文将逐一盘点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下的常见任务,并对在这些任务上取得过...
-
6
移动端弹框什么时候需要设计关闭按钮?弹框关闭时的交互设计,又需注意哪些方面?关于这些问题,或许不少人都会感到疑惑。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就总结梳理了移动端弹框关闭的七种交互方式,或许会帮助屏幕前的你更好地理解移动端弹框关闭交互。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