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下属执行力为什么弱?只因领导少做3件事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qianzhan.com/daka/detail/211117-1f251ed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下属执行力为什么弱?只因领导少做3件事

 管理的常识 • 2021-11-17 15:20:48 来源:管理的常识 E410G0

1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吉田幸弘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执行力,似乎是企业管理者们永恒的话题。

在谈论和抱怨的时候,却很少有人思考过:个别员工执行力差,有可能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但公司整体执行力差,还能全怪员工吗?

本文作者建议,当管理者抱怨下属执行力有问题时,首先应关注以下3个问题:

01

不要企图改变下属的意识

要改变下属的行为习惯

下面是发生在某销售分店的事。

这家分店虽然完成了销售目标,但在开发新客户上略显不足。分店长想:“如果不在开发新客户上多下功夫,下一年度就会干得十分费力。”

于是,他将课长们叫来,告诉他们让各自的下属全力开发新客户。

A课长立刻对下属进行意识改造。他不停向下属强调:“今后必须开发新客户 ,否则我们无法生存。”

下属听了答道“明白了,今后我会努力开发新客户”,然而迟迟没有行动。

A课长想,只要反复叮嘱,下属一定会改变。于是,他一有机会就强调“必须开发新客户”,希望下属将这句话刻在脑子里。

然而,三个月过去了,下属还是老样子,只去拜访有业绩的老客户,结果在10人的团队中,平均下来,每个人只开发了两个新客户。

终于,在一次会议上,A课长忍不住发了脾气,骂了下属。从那时起,团队成员的心离A课长越来越远,A课长变成了“孤家寡人”,更别提开发新客户了。

另一边,B课长首先思考的是如何改变下属的行为。

虽说需要行动,但猛然间让下属每天打20个电话邀约客户,他们必将受挫。

于是,B课长让下属利用每天晨会结束到出外勤之间的这段时间,每个人打三个电话邀约客户。这种工作对下属来说并不算难以负荷,因此他们都能坚持。

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月,最后在10个人的团队中,平均每个人开发了五个新客户。

要想做出结果,重点在于展开具体行动。

像A课长般一味强调“改变意识”,下属是不会改变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应该具体从哪里入手。

所以,花一些心思让行动变得不太困难,使人可以坚持下去,这一点也十分重要。

有两个小窍门分享给大家:

1.制定平时的例行动作

像刚才的例子,正因为晨会后大家一起做例行动作,才能坚持下去。

在开始做某事之时,制定一些类似的例行动作,换个说法,规定一些“仪式”,下属自然会产生“好!干起来”的感觉。

譬如,我在写东西之前,会先给自己冲一杯咖啡,意在告诉自己:“冲完咖啡就到写作时间了”,精神自然开始集中在写作上。

2.只做一点就停下

在领导者看来,下属不应该只做三件事,而应该做10件、20件事。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追求数量,下属很难持续下去,这叫作“稳态反应”(稳定性)。

生物具备自我恢复原状的机能。当生物的体温或血糖出现异常时,这种机能就会发挥作用。

同样的道理,一上来就让人长时间从事全新的活动,人体很快就会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吃饭不要吃得太饱,要让肚子保持八分饱的状态,这是保持健康的秘诀。

要让行动坚持下去,重点在于“消除零行动的日子”。就这个例子而言,如果下属早上工作太忙,挤不出时间打电话,那么可以规定“傍晚必须打一个电话或发一封邮件”作为弥补。

能干的领导者在改变下属的意识之前,会先推动下属迈出第一步,再开动脑筋,设法使下属将行为坚持下去。

02

不要只讲道理

信赖和热情也很重要

在以前,上司的命令、指示是绝对不可违背的。但在现代,职场中滥用权力等问题遭到人们非议,因此,用“职权”“地位”驱使他人的强权管理已经大为减少。

那么,在当下这个时代,应该怎样调动下属呢?

领导者A认为,在当下这个时代,只要自己能讲出充分的道理,下属就会行动。于是,他企图用无可争辩的正确逻辑,即通过讲道理说服下属。

然而这个方法并不奏效。在之前逻辑分析类书籍大行其道之时,出现了大量认为“只要自己讲得有道理,别人就会行动”的“逻辑迷”,而A就是这样的“逻辑迷”。

A的办法不奏效的原因,是他忽视了一点:比起“讲话的内容”,人们更在意“话是谁说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让他人行动起来有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是信赖、热情和道理。

只要三者缺一,或者不依照这个次序,那么无论你想告诉别人什么,都不会顺利。

换言之,在向对方讲“道理”之前,首先彼此之间要有“信赖”,这是基础,然后还需要有“热情”。

譬如,一位领导者对你说:“不完成本年度目标的话,分店或许会维持不下去,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度过这个危机。”

假如说这些话的领导者平时思想让人捉摸不定,说话语气冰冷生硬,做事只重视形式,你肯定不会产生“好好干”的想法。

要是我的话,我会想:“现在才说这些有什么用。”

但假如这位领导者平时与员工建立了信赖关系,说话也充满感情,下属自然会产生“无论如何也要克服困难”的想法,团队也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这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完全一致。

“道理”固然重要,但是,在讲道理之前若没有“信赖”与“热情”,人是不会行动的。

要想成为值得下属信赖的领导者,重点在于下面两点:

1.遵守承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诺言

上司比下属忙,有时尽管对下属做出承诺,却可能拖延,甚至没有行动。

那些往往是一些小小的承诺,但许诺的是你这个领导者,既然许诺了,就请遵守自己的诺言。

你遵守对客户和上司的承诺,却不太在意对下属的承诺。下属对你这种不上心的态度的留意程度,远超出你的想象。

所以,要么先兑现自己的承诺,哪怕拖延一下其他事;要么别随口客套,轻率地许下承诺。

2.言行一致

身为领导者,必须说到做到。

假设你是一位兼任管理工作的销售人员,在团队成员面前说过打算开发新客户,却因为工作太忙而做不到。这时候你在会议中说“大家要多开发新客户”,就会遭到反驳:

“领导自己也没有做到。”

“成天叫我们整理办公桌,自己的桌面却到处都是乱放的文件。”

“叫我们给文件加密,自己却总是不加密就发出去。”

下属时刻在留意领导者的一言一行,所以,领导者要注意言行一致。

03

不要只给最优方法

要一次提供多个,让下属自己选

某部门的领导者A每当希望下属改进时,只给出一个自认为最满意的修改方案。他认为,这样下属就不会困惑,并能按照意见好好行动。

例如,他给销售业绩不佳的下属如下建议。

上司:“今年只剩三个月了。业绩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你觉得最后冲刺一下的话,能完成多少?”

下属:“预计大概500万日元。”

上司:“是吗?你在开拓新业务上还是比较弱啊。”

下属:“是的。对不起。”

上司:“这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名单,你挨个联系一下试试看吧。”

下属:“……好的。”

另一个部门的领导者B在帮助下属改进时,即使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正确答案,也不会只给对方提供一个选择,而是提供2~3个改进方法,让下属从中自由挑选。

上司:“今年只剩三个月了,业绩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你觉得最后冲刺一下的话,能完成多少?”

下属:“预计大概500万日元。”

上司:“是吗?你可以多开发一些新客户,或者让老客户多下订单,又或者可以试试接触一下那些‘休眠’客户,你想怎么做?”

下属:“我想攻一攻新客户。”

上司:“我知道了。在现在这段时间,有可能下订单的新客户有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信用银行,你打算攻哪个?”

下属:“我想先接触一下房地产开发商。”

上面两段对话最后的结论虽然一样,但你觉得哪种方式会使团队成员表现得更好?

按照A的做法,下属只能被动接受上司的指示,没有其他选择,这叫作“说服”。

被“说服”产生的行动通常伴随着“不得不做”的无奈,带上“被迫”的色彩,难以产生好结果。

但凡是人,都有“不愿被说服”的心理,因为人人都希望表达自己的意见,决定自己的行为。

比起被别人指挥,自己选择的行动更容易令人产生“主人翁感”,让人有更高的积极性。

另外,一个人对自己决定的事也比较容易萌生责任感。

B的做法与人的心理需求相符,因此下属比较容易接受。

事实上,后来表现较好的确实是B的下属。

“说服”有“我让你明白”的味道,而“心服”来自“自己弄明白”。

被说服与主动接受,两者在行动上的积极性截然不同,行动的质量自然也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因此,领导者希望下属做某事时,与其告诉下属“你要这么做”,不如说“这么做与那么做,你选哪个”,让下属可以挑选。

即使之后下属干得不太顺利,按照B的做法,下属也会觉得“这是我自己选的,没办法”,从而坦然接受。但按照A的做法,下属不会将该工作当成“自己的事”,自然无法接受。

如果下属按照上司的吩咐行动,在事情不顺时还被上司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做不到”,就会对领导者产生不信任的感觉。

要想下属积极行动,不应说服,而应留意如何让对方“接受”工作。

关于作者:吉田幸弘,Refresh Communication法人代表,日本著名沟通设计师、人才培养顾问、高管教练。

本文为“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首发,摘编自《工作这么干 团队这样带》,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转载请与原公众号联系取得授权。

1

推荐语:作者在总结过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举办多场讲座及学习班的实践提出了43个反直觉的管理原则,其观点新颖,具有创新性,让人眼前一亮。68868

本文来源管理的常识,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