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国君宏观:地产经济跌幅加深,数据“回暖”难言企稳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gelonghui.com/p/49632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国君宏观:地产经济跌幅加深,数据“回暖”难言企稳

3小时前

3,365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宏观董琦,作者:国君宏观董琦团队

高技术行业是相对看好的方向

导读

10月经济数据“回暖”与同比指标混乱、缺乏标杆有关,生产、消费回升与PMI指标、疫情等高频数据存在背离,数据回升成色略显不足,持续性大概率不强。往后看,在政策对冲明显发力、地产经济下行看到企稳迹象之前,经济运行可能都难言企稳。在此过程中,高技术行业是相对看好的方向。

摘要

1、生产:保供稳价带动采矿、公用提升,制造业整体持平,高技术生产突出。10月生产同比回升,小幅强于市场预期,工业生产强于市场预期,主要保供稳价持续推进情况下,采矿业和电热水大幅回升,制造业生产并没有明显改善。分行业来看,保供稳价效果显现,中上游表现分化,能源类生产有所修复,地产相关链条表现偏弱,出口、消费品产业链表现较好。高技术制造业整体较前月进一步提升,电气机械、电子设备表现突出。

2、投资:制造业复苏延续,房地产跌幅加深,基建发力反弹10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动能强于季节性,其中,制造业投资延续复苏,各链条景气度普遍回升,高技术链条如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运输设备、电器机械投资高位进一步提升,汽车链条复苏明显;房地产投资延续下行态势,核心在于商品房销售和新开工持续下行对投资的拖累;基建投资在经历三季度的低迷后开启反弹,基建反弹得益于财政支出进度加快,特别是三季度专项债发行提速所形成的实物工作量效应开始显现,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将延续温和反弹势头。

3、社零:促消费政策将发力,四季度亮点在可选消费。分大类来看,疫情趋缓餐饮继续爬坡,限上限下表现分化,可选复苏动能相对较强。分细项来看,必选消费表现分化,可选消费中亮点较多,通讯、石油、化妆品、地产后周期有所修复。往后看,随着汽车缺芯缓解、政策对可选消费支持、疫情边际减弱(长期)、K型分化的拐点到来(长期),未来我国消费的结构分化将逐步缓解。预计后续消费复苏的节奏大致为:前期可选消费托底经济,后期大众消费全面复苏。

4、10月经济似有回暖,但远未到企稳之时。数据回升主要是当前基数扰动较大,缺乏良好的标杆,仅从两年平均复合增速角度,无论生产还是需求,都有所回升,但我们并不认为经济就此企稳。在此过程中,亮点更多集中在新经济方向,如设备类、新能源等。

1)从生产端来看,生产回升与PMI生产大幅走弱相背离,主要贡献来自能源类保供稳价的纠偏,但反弹持续性和幅度不会太强,原因在于电力供应问题缓解后,控能耗、限产压力将对上游产生持续约束,并且需求端若持续走弱,也会对生产带来负面冲击;

2)需求端来看,一方面,消费两年平均增速有明显回升,但与19年同期低基数的扰动、价格的上涨都有一定关系,并且10月中下旬再度爆发疫情,也会对后续11月消费带来负面冲击。另一方面,地产下行仍处在前中段,投资、销售双双下行,尚无企稳迹象,而地产经济下行带动整个经济预期的走弱也会对消费、制造业投资带来负面冲击。

3)复盘过去三轮疫情影响,本轮疫情介于南京疫情和福建疫情之间,预计对全国四季度GDP拖累0.05%~0.09%,在疫情拖累、地产下行背景下,四季度GDP增长有较大破4风险。

正文

1.  生产:保供稳价带动采矿、公用提升,制造业整体持平

c46f4-cff6fad8-b6b0-4de4-a527-4dad295d658c.jpg

10月生产同比回升,小幅强于市场预期,与保供稳价推进导致采矿业和电热水大幅回升有关。10月工业增加值3.5%(前值3.1%),两年平均增速5.2%(前值5%)。从行业大类来看,采矿业生产上升至4.7%(前值2.7%),制造业小幅持平为5%(前值5%),电热水升至7.5%(前值7.1%)。工业生产强于市场预期,主要保供稳价持续推进情况下,采矿业和电热水大幅回升,制造业生产并没有明显改善。分行业来看,保供稳价效果显现,中上游表现分化,能源类生产有所修复,地产相关链条表现偏弱,出口、消费品产业链表现较好。

1f8b7-da4cf2ae-f052-4e2a-a007-0be7a5507b6c.png

从行业角度来看,下游消费品相关表现较好,中游分化反映外需仍强于内需的现状,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高景气。行业层面表现延续分化,下游表现相对较好,消费品相关产业链(食品、农副食品、纺织)有所回升。中游有所分化,高耗能行业中,黑色、有色、非金属制品、延续弱势,化工、金属制品则有所回升,反映内需和外需走势分化。中游设备类部分行业高位小幅回落,整体仍维持高景气,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4.7%,增速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

f7ee8-d66b5002-8d28-42eb-8e98-b58a69e3e721.png

从产品角度来看,中上游走势分化,能源类企稳回升,地产链走弱,下游出口、消费品产业链表现较好。保供稳价推进下,中上游表现分化,能源类企稳回升,发电设备从负增长跳升至20%增速,地产相关如水泥、平板玻璃则表现较弱。下游出口产业链、消费品表现较好,包括工业机器人、手机、汽车,均有所改善,主要受出口高景气带动。

bb22c-2d1b3aa8-601f-4578-b144-f11c7602048d.png

2、投资:制造业复苏延续,房地产跌幅加深,基建发力反弹

10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动能强于季节性,主因在制造业和基建投资的支撑。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3.4%,比上月提升0.6个百分点,环比增速强于季节性。其中,制造业投资延续复苏,除高技术链条外,其他行业也出现回暖;房地产投资延续下行态势,跌幅加大;基建投资在经历三季度的低迷后开启反弹。

e9620-3f754532-5784-4da8-b4dc-8e4c7ceed7de.png

cb87a-9371d6ea-8239-47a4-bce3-ee1595d2c3cd.png

我们认为,四季度到2022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的趋势逻辑将从总量复苏转向结构均衡。一方面,出口高增对设备类制造业投资的支撑已进入顶部区域,预计未来高技术链条高景气的持续性将变差;另一方面,四季度消费复苏和稳信用对下游制造业有所提振,汽车行业目前处于供给瓶颈最大的时期,预计后续在“缺芯”问题逐渐缓解的利好下也有望逐步回暖,这些因素均将使制造业投资的行业结构更加均衡。

房地产投资增速跌幅加深,环比动能大幅弱于季节性。10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5.5%,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3.0%,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延续下半年以来的下跌趋势,且增速下行幅度加大,环比动能明显弱于季节性,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拖累因素。

a59cf-e51cd542-afec-428b-907e-c02a28f8c4b7.png

46f24-f0a0e118-0e89-4ac5-9c24-25e0d9876132.png

房地产投资增速跌幅加大,核心在于商品房销售和新开工持续下行对投资的拖累。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两年平均增速-5.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降幅与上月相同;新开工面积两年平均增速-16.0%,比上月大幅下降8个百分点;仅竣工面积两年平均增速比上月小幅上行1.1个百分点,对投资的存在一定的支撑。

429ba-9521a54f-5f02-476c-a566-c114ac7a009e.png

房地产投资领先指标继续恶化,预示房地产投资下行趋势可能至少持续到2022年二季度。商品房销售对房地产投资具有3-6个月的领先性,销售恶化将影响房企回款、进而影响新开工和投资等。我们在前期报告《调控微松难抵地产投资下行》中指出,尽管近期各地出现调控政策的边际松动信号,但政策微调意在对执行层面进行纠偏,在房企去杠杆目标尚未完成、居民对房价预期出现逆转的背景下,即使调控政策边际放松,地产投资在短期依旧难有起色,预计地产投资下行趋势至少持续至2022年二季度。

基建投资在三季度持续低迷后出现反弹。10月狭义基建和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分别为-2.4%和-4.6%,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0.9%和1.1%,比上月分别提升2.7和1.1个百分点。走出三季度持续低迷后,基建投资出现明显的触底回升迹象,环比动能强于季节性。基建反弹得益于财政支出进度加快,特别是三季度专项债发行提速所形成的实物工作量效应开始显现,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将延续温和反弹势头。

78590-89ed96ef-7a42-46bb-8d70-ab00a7d06260.png

fb4cd-76c30a19-d6eb-4e8b-aa03-5a980048fd6b.png

从基建分项来看,电热水和公共设施增速回落,交通运输增速反弹。10月电热水投资同比增速-6.8%,比上月回落11.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6.9%,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公共设施投资同比增速-9.0%,比上月回落4.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1.9%,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投资同比增速1.6%,比上月大幅提高10.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1.9%,比上月提高4.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投资增速回升是支撑基建投资反弹的主要力量。

259c1-3fc6acc9-a8d3-42b8-87b3-f9013a23d12b.png

我们认为,基建投资已完成底部蓄力,四季度将迎来温和反弹。四季度地产投资持续拖累经济增长使基建托底经济的诉求提高;同时广义财政周期将迎来触底反弹,财政资金形成基建实物工作量的效应逐步显现,基建投资有望开启温和反弹,2022年上半年反弹力度有望进一步走强。

3.  消费:促消费政策将发力,四季度亮点在可选消费

疫情冲击尚未显现,可选消费表现较好。往后看,经济下行背景下居民收入预期减弱,促消费政策有望持续发力。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当月增速4.9%;两年同比4.6%,较9月继续修复0.8个百分点;季调后社零环比0.4%(前值0.3%),有所提升;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有所下降,但从两年平均角度,同比较9月提升0.8个百分点至3.2%。从结构来看,商品和餐饮全面恢复,疫情影响尚不明显;限上和限下表现分化,限上再次发力,限下则有所回落;汽车缺芯的制约依然存在。往后看,随着经济逐步下行,居民收入预期继续回落,近期促消费政策集中在可选领域,旨在对冲经济下行,因此短期内可选消费的边际动能相对较强,结构性亮点包括:新能源车、家电、家具。

d2bad-7f4ed3e0-1731-4e3e-a310-a21d2851d1b1.png

分大类来看,疫情趋缓餐饮继续爬坡,限上限下表现分化,可选复苏动能相对较强。从消费大类来看,商品零售提升0.7个百分点至5.0%,餐饮则继续爬坡升至1.4%,主要受益于疫情边际减弱;分企业规模看,限上限下表现分化,限额以上大幅提升1.8个点至5.8%,限额以下则回落1.1个点至3.3%,说明收入差距依然没有缓解;分商品品类来看,必选消费提升0.9个百分点至8.3%,在汽车消费依然疲弱的背景下,可选消费复苏动能较强,或受益于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正式落地;从消费模式来看,线上消费提升4.3个点至14.9%,是消费复苏的重要支撑,除去“双减”政策的短期扰动,疫后消费复苏在线上线下之间的跨部门替代逻辑较为清晰。

e0118-93bc8802-3cb8-4f02-80e1-c46a036592a8.jpg

分细项来看,必选消费表现分化,可选消费中亮点较多,通讯、石油、化妆品、地产后周期有所修复。必选消费表现分化,其中,服装、日用品、食品在前期被疫情压制的情况下有所修复,分别提升3.2/2.9/1.1个百分点至4.4%/7.8%/9.5%。可选消费的复苏动能强劲,其中,通讯大幅提升11.8个点至19.8%,增速达到了年内最高,或受益于苹果新品发布;化妆品和石油分别修复4.1/5.1个点至12.6%/6.7%,主要由于疫情边际减弱导致的出行频次提升;地产后周期(家电、装潢、家具)也普遍上行,一方面由于地产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地产后周期消费已经达到历史底部,另一方面在促消费政策的支持下,这些消费品类触底回升;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汽车缺芯问题依然制约汽车消费,未来可选消费的修复空间相对较大。

a3dfc-48a6d67a-84aa-4b36-9e86-92056dc75bb0.png

往后看,随着汽车缺芯的逐步缓解、政策对于可选消费的支持、疫情的边际减弱(长期)、K型分化的拐点到来(长期),未来我国消费的结构分化将逐步缓解。预计后续消费复苏的节奏大致为:前期可选消费托底经济,后期大众消费全面复苏。

1)短期来看,目前可选消费的增速仅为3.9%,仍有较大的恢复空间;随着经济逐步下行,居民收入预期继续回落,近期促消费政策集中在可选领域,旨在对冲经济下行,因此短期内可选消费的边际动能相对较强,结构性亮点包括:新能源车、家电、家具

2)长期来看,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升,疫情的扰动将逐步减弱,叠加K型分化的拐点到来,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有望加速修复。此外,在共同富裕的政策指导下,政府出台了一些系列促进农村消费的措施,未来农村消费模式和消费层级都有望实现大幅提升。因此,中长期来看,大众消费的复苏动能具备确定性,具体包括:服装、日用品、农副食品、餐饮、住宿、文旅。

b89e0-888dc21a-a425-488c-b019-f11056a70d35.png

98cb1-614c72ea-3158-463b-80c8-7488e230ee03.png

dc34b-b07cb7f1-2424-4222-9384-3cd621a8db11.png

24d6d-22f4b127-f765-4ec9-a473-9ecaee050432.png

4.  疫情冲击影响尚未显现,数据“回暖”经济难言企稳

10月经济似有回暖,但远未到企稳之时。数据回升主要是当前基数扰动较大,缺乏良好的标杆,仅从两年平均复合增速角度,无论生产还是需求,都有所回升,但我们并不认为经济就此企稳。从生产端来看,生产回升与PMI生产大幅走弱相背离,主要贡献来自能源类保供稳价的纠偏,但反弹持续性和幅度不会太强,原因在于电力供应问题缓解后,控能耗、限产压力将对上游产生持续约束,并且需求端若持续走弱,也会对生产带来负面冲击;需求端来看,一方面,消费两年平均增速有明显回升,但与19年同期低基数的扰动、价格的上涨都有一定关系,并且10月中下旬再度爆发疫情,也会对后续11月消费带来负面冲击。另一方面,地产下行仍处在前中段,投资、销售双双下行,尚无企稳迹象,而地产经济下行带动整个经济预期的走弱也会对消费、制造业投资带来负面冲击。

本轮疫情覆盖范围广、强度高、持续性强,使得短期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剧。自年初以来,我国一共出现六轮疫情反弹,从而导致消费修复的节奏不断延缓,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修复的节奏。10月份爆发的蒙甘疫情加剧了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本轮疫情具有覆盖范围广、绝对强度高、持续性强三大特征,大部分新增病例集中在甘肃、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四大省份,其余省份亦有零星病例,四大主要冲击省份占我国GDP比重约7.5%,对四季度GDP也会带来负面冲击。

a1a8e-76064a56-3564-4823-b471-938f0612984c.png

复盘过去三轮疫情影响,南京疫情的冲击强度最大,对江苏7~8月份的社零拖累达6%以上。广深、福建、南京三轮疫情的规模和持续时长均较强,因此我们重点考察这三轮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冲击程度,进而推断本轮疫情的拖累。由于三季度多个省份出现了大规模的限产,因此GDP的下行不仅包含了疫情的冲击,还存在限产制约,因此我们主要从消费分项的角度入手,采用往年社零的环比均值可得一个潜在的两年平均同比,将其与实际两年平均同比作差得到的数值,即可近似认为是疫情的冲击。根据测算结果,持续时间最长、绝对强度最大的南京疫情对于江苏三季度的社零增速拖累2.1%,即对7~8月份社零总计拖累6.3%,广东和福建疫情分别拖累当月社零3.5%和4.5%。

37a23-359066e5-a24c-4cbb-81d8-2684f4348ddd.jpg

74c1f-e688a416-8853-420a-9f46-f2cde1fd1209.png

de563-f43c765e-33de-4e96-b5ff-484ae9ca33b9.png

本轮疫情介于南京疫情和福建疫情之间,预计对全国四季度GDP拖累0.05%~0.09%。从绝对强度和持续性来看,本轮疫情可能介于南京和福建疫情之间,因此甘肃、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四大省份消费预计受到4.5%~6.3%左右的冲击,结合各省份在我国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情况来看,预计本轮疫情对我国10~11月份社零的冲击达到0.39%~0.55%左右。进一步,结合各地区的消费率和GDP占比来看,预计本轮疫情对我国四季度GDP拖累0.05%~0.09%。

b9165-afa9eab7-6e5d-4b16-805c-abdc072ceee1.jpg

5.  风险提示

全球疫情发生反复;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