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Nikola落寞了、Rivian要上市,“特斯拉劲敌们”有一战之力吗?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mtpost.com/585504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ikola落寞了、Rivian要上市,“特斯拉劲敌们”有一战之力吗?

都想抢特斯拉的蛋糕,但先解决产能和亏损问题才是关键。

!1400x569&ext=.png

文丨连线出行,作者丨周雄飞,编辑丨子夜

埃隆·马斯克最近的糟心事有点多。 

作为特斯拉的掌门人,虽然带领着特斯拉正在冲击巨头的位置,自己也再次成为世界首富,但“代价”很快也来了。不仅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呼吁捐赠部分财富,以缓解全球饥荒,与此同时,马斯克还面临着150亿美元的天价税单。 

除了这些,一家被称为“特斯拉劲敌”的公司也要上市了。 

今晚,美国电动汽车公司Rivian Automotive将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为“RIVN”。另据一位知情人士向新浪财经透露,Rivian或将IPO价格定为每股78美元,估值为665亿美元,计划融资近100亿美元的资金。

!1400x964&ext=.jpeg

截图自Rivian招股书 

对此,Rivian拒绝置评。据连线出行获悉,对于IPO的预期价格,Rivian已做过多次调整,从最早的57美元上调至上周的74美元,再到今天的78美元。如果今晚Rivian顺利登陆美股,其也将成为全美历史上第七大IPO的公司。

Rivian之所以被看做是特斯拉的劲敌,是因为其主要的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纯电动皮卡和纯电动SUV,虽然这一细分赛道上已有特斯拉Cybertruck和Model Y亮相,但在电动皮卡方面,Rivian却率先实现了量产交付,而特斯拉依旧在延期交付。 

电动皮卡赛道之外,在特斯拉主打的纯电动轿跑赛道上,也有一家公司正在向其发起挑战,它就是美国电动汽车公司Lucid Group。 

与Rivian不同的是,Lucid在今年7月底率先在纳斯达克上市,并且一开始就将特斯拉的Model S作为主要对标产品,并在2016年发布了首款纯电动产品——Lucid Air。

其最大的亮点就是拥有836.86公里的最大续航里程,不仅远超特斯拉Model S的最大续航里程,同时也成为目前行业内续航里程最长的车型。由此,Lucid也一度被外界称为特斯拉的劲敌。 

左有Lucid,右有Rivian,它们被外界寄予厚望,但想真正成为特斯拉的劲敌并不容易。 

其实,在Rivian和Lucid前面,一家名为尼古拉(Nikola)的车企,由于和通用合作推出了电动皮卡Badge,与特斯拉的Cybertruck不同,该车型使用轻燃料电池和电池的组合,在续航方面最高可达到1000公里,以至在该产品发布后,尼古拉就被外界称为了“特斯拉劲敌”。 

然而,经历了一年时间,尼古拉不仅没有实现车型的量产交付,还被做空机构沽空,由此其市值已从去年上市的340亿美元,跌落至目前的52亿美元左右,业内对它的关注度也大不如之前。 

尼古拉落寞后,如今Rivian和Lucid也被戴上了“特斯拉劲敌”的标签,它们的实力如何,能对特斯拉产生真正的威胁吗? 

1、它们凭什么被称为“特斯拉劲敌”? 

相比于上市,业内知晓Rivian,得益于其被看作是“特斯拉劲敌”。 

Rivian前身是于2009年成立的Avera,其创始人RJ Scaringe彼时刚大学毕业,按照自己的兴趣在汽车领域开始了创业。刚开始Avera主要的研发聚焦于混动跑车。 

但随着特斯拉于2010年登陆纳斯达克后,年轻的RJ Scaringe或许被特斯拉主打的纯电动技术所打动,以至于在特斯拉上市同年将公司战略从混动跑车转向专注于纯电动汽车路线。 

确定战略后,Rivian并没有急于在研发商投入精力,而是先将公司总部迁至密歇根州的利沃尼亚市,并且在2017年买下了伊利诺伊州在诺默尔市的三菱旧厂并进行改造,来为之后的量产做准备。 

完成这些后,RJ Scaringe或许认为一切就绪了。

2018年11月,Rivian发布旗下的两款首发产品——纯电动皮卡R1T和纯电动SUV车型R1S。据其官方介绍,这两款产品都是基于 Skateboard Platform(滑板平台)所打造,定位为 Electric Adventure Vehicle(电动探险车)。

!1400x416&ext=.png

Rivian R1T和R1S,图源Rivian官网 

这两款产品,在分别搭载 105 kWh、135 kWh、180 kWh三个版本的电池后,续航里程分别可达到230英里(约370公里)、300 英里、400 英里(约643公里),R1S比R1T在三个版本上续航里程各多出10英里。 

智能驾驶方面,两款车型都搭载了包括10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等27个传感器,并在一套名为 Driver+ 的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实现打灯变道等功能,之后会通过 OTA 升级到部分高速路的领航功能。 

就在Rivian发布R1T的次年,已凭借Model S和Model X小获成功的特斯拉也发布了旗下的首款电动皮卡——CyberTruck。按照其官网介绍,这款车型产品三个版本的续航分别为250英里、300英里和500英里,折合约为400-800公里的续航里程。 

售价方面,特斯拉CyberTruck为3.99- 6.99万美元(折合约为25.5-44.7万人民币),相比之下Rivian的R1T售价区间为6.75-7.30万美元(折合约为43.15-46.6万人民币),后者更贵一些。 

两相对比后,可以看到特斯拉CyberTruck无论在续航里程,还是在售价上都更占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CyberTruck由于供应链问题,又一次被延期至明年交付,而R1T已在上月开始交付。 

据Rivian提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该公司已交付了156辆R1T,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交付1000辆的目标。而R1S将于12月开始量产,其中25辆开往生产线,预计今年将交付15辆给客户。 

这就意味着,虽然R1T在产品方面不占多少优势,但在竞争激烈的电动皮卡赛道上,却可以通过率先量产占据先发优势。毕竟,特斯拉就是通过这一套玩法,站在了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最前面。 

除了R1T和R1S之外,Rivian也在研发和制造一款名为Prime Van的电动厢式货车。对于这一车型,马斯克在2018年也曾表示会与梅赛德斯-奔驰联合研发,但之后没了动静。

!1400x787&ext=.jpeg

Rivian Prime Van,图源Rivian官网 

而Rivian在这领域再次领先一步,其已在去年9月与亚马逊签订提供电动箱式货车Prime Van的协议,这就说明Rivian Prime Van的订单已经有了保证。基于这一切,Rivian被业内视为是特斯拉的最大劲敌。 

被看作是特斯拉劲敌的企业不只是Rivian一家,还有同是美国电动汽车企业的Lucid。 

与Rivian不同的是,在Lucid的创立过程中有着更多特斯拉的影子。2007年,特斯拉创始股东和董事Bernard Tse和甲骨文前高管Sam Weng联合创立了名为Atieva的公司,专门开发纯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 

这家公司成立之初,虽然没有特斯拉那么受人关注,但也是有些名声。这是因为Atieva从创始人到工程师,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都来自特斯拉,12位核心高管中有6位拥有特斯拉背景。 

以至于Atieva在2016年改名为Lucid后,这家公司被业内戏称为“特斯拉复仇者联盟”。或许正是在这样的标签下,Lucid在之后的产品方面,对于特斯拉的对标显露无疑。 

去年9月,Lucid发布了旗下的首款车型——Lucid Air。对于这款车型的介绍,Lucid官方表示其唯一对手就是特斯拉Model S。而Lucid Air的亮点在于续航里程。 

!1400x933&ext=.png

Lucid Air,图源Lucid官网 

据Lucid介绍,由于搭载了类似于Formula E赛车所使用的更大电池,可以让Lucid Air系列版本车型的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续航里程测试标准,最为接近实际情况的续航标准)续航里程区间为653-832公里,而对于特斯拉Mdoel S的EPA续航里程区间为628-652公里。 

Lucid Air由于有四款车型,在售价方面为7.74-16.9万美元(折合约为49.5-108万人民币);相比之下,据汽车之家数据,特斯拉Model S的售价为89-106万人民币。 

这就意味着,Lucid Air在续航里程和售价方面都比特斯拉Model S占优,以至于在前者发布后,一度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车型。而这款车型目前也已实现交付,据官方介绍,截至目前Lucid Air已经交付了520辆。 

对于Rivian和Lucid实现交付,《工商时报》将其评论为“这是这两家公司复制特斯拉成功模式的重要里程碑。”目前,虽然Rivian和Lucid已经被贴上了“特斯拉劲敌”的标签,但事实证明这个标签并不好戴。 

2、上一个“特斯拉劲敌”的高光和落寞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超过马斯克,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说出这句话的人名叫特雷弗·米尔顿,他在2014年之前曾担任一家天然气公司的CEO,而就在2014年他却突然创立了尼古拉(Nikola Motor),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是米尔顿有想要挑战特斯拉的野心。 

对于这点猜测可以从这家企业的命名中看出一些端倪。如果将尼古拉和马斯克的特斯拉放在一起组合,其实就是著名发明家、高频率交流电发明者尼古拉·特斯拉的全名。 

米尔顿创立尼古拉的初衷和马斯克、蔚来创始人李斌等新能源车企掌门人很相似,都是想通过新能源来改善空气质量。“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没有人愿意在路上慢跑时,吸入的是柴油尾气。”米尔顿曾这样公开表示。 

只不过,虽然同为清洁能源拥护者,与特斯拉、蔚来不同的是,尼古拉在成立之初就选择了氢燃料电池路线,而非锂电池动力路线。此外,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尼古拉做的是新能源商用车生意。 

对于这个选择,除了有想避开特斯拉发展的考虑之外,也是有相关背景支持。从2014年开始,美国逐步收紧了货运重卡的减排目标,2016年出台的新政要求2021-2027年的新车型排放继续缩减25%。 

政策红利的支持下,尼古拉开始了快速发展。 

在成立后的第二年,尼古拉推出了旗下第一款产品——Nikola One重卡,该车型主要的动力来源于一组燃料电池,该动力单元百公里消耗4.6kg氢气,氢气箱内在存储100kg氢燃料的情况下可以协助车辆前行1900公里,也可拖动18轮货箱。

!1400x778&ext=.png

Nikola One重卡亮相,图源Nikola官网 

除了动力系统之外,据尼古拉介绍,Nikola One还配备了一块智能仪表盘,能够为司机计算出效率最高的行驶路线,对于这款产品的交付时间,将于2020年正式交付。 

以至于,在彼时的发布会现场,米尔顿将此产品称作为“截至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半挂卡车”。 

随后的几年,尼古拉还基于Nikola One和博世、依维柯和菲亚特动力科技等企业联合研发推出了Nikola Two和Nikola TRE两款电动半挂卡车产品。不过,这些新产品与一代产品在动力模式上有所区别,在单纯氢动力的模式上还加入了辅助电池组,变成了一台混动产品。 

虽然推出了不少产品,但当时却没有多少人了解尼古拉这个品牌,对此米尔顿不惜使用“碰瓷”来博取眼球。 

2018年5月,尼古拉对特斯拉发起起诉,声称特斯拉于2017年11月发布的电动半挂卡车Semi,在设计上与自家的Nikola One过于相似,侵犯的设计元素包括环绕式挡风玻璃、驾驶室造型以及侧门的设计,尼古拉对上述设计均已申请专利,寻求20亿美元的赔偿。

作为被控诉的一方,特斯拉彼时很快做出回应,不仅表示该诉讼没有法律依据,并要求对尼古拉的侧门专利进行审查,但该申请被驳回。而到了去年,这场有关特斯拉和尼古拉的专利诉讼却有了反转。 

去年9月,特斯拉向法院提交了一份文件表示,其不可能从尼古拉那里窃取其电动卡车的设计,因为尼古拉自己首先从里克罗地亚利麦克公司那里窃取了设计。 

特斯拉还表示,尼古拉的创始人特雷弗·米尔顿在2014年底或2015年会见了利麦克的设计负责人,另外在一年后为其卡车设计申请专利之前就知道了利麦克公司的设计方案,由此尼古拉的专利主张是无效的。

时间到了今年,这场诉讼又有了新的进展。上月20日,美国法官詹姆斯·多纳托(James Donato)在尼古拉起诉特斯拉专利侵权一案中,给予尼古拉新的截止期限,至明年1月,如果尼古拉还没有做出回应,案件将被驳回。

截至目前,虽然这场诉讼截至目前还未有最终的判决,但尼古拉和特斯拉之间的“火药味”还在弥漫着。 

去年2月,尼古拉发布了新一款产品——电动皮卡Nikola Badge,这款产品在氢燃料电池之外,还配备了一组额外的电池组,整体工作下可为车辆带来将近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 

由于在四个月前,特斯拉刚发布了旗下的电动皮卡产品——CyberTruck,以至于在彼时业内看来,尼古拉的Nikola Badge就是对标特斯拉的CyberTruck。

!1400x368&ext=.png

尼古拉的Nikola Badge(左)和特斯拉CyberTruck,图源官网 

通过对特斯拉的这样一系列“碰瓷”下,尼古拉名声大噪。

截至去年6月,据公开数据显示,尼古拉已获得了超过14000辆卡车的订单,潜在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在这样的势头下,尼古拉在去年6月通过借壳顺利在纳斯达克上市, 

上市当日收盘,尼古拉创始人米尔顿的身价也达到81亿美元,成为全球氢燃料领域的第一人。5天后,尼古拉股价暴涨103%,市值逼近320亿美元,成为全美市值第三大车企,仅次于特斯拉、通用汽车。就这样,尼古拉一度被业内视为“特斯拉的最强劲敌”。 

但这样的高光时刻并不长久。 

去年9月10日,沽空机构Hindenburg Research发表了一份关于尼古拉的报告称,尼古拉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骗局”,米尔顿发表数十次关于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虚假陈述并与大型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事实上这些氢燃料电池技术他们从未拥有过。 

连线出行通过翻阅这封报告,可以看到该机构认为尼古拉发布的车型其实只是一个车模、测试车的视频也是假的,再加上所谓的订单也不存在,以至于该机构在报告中表示“我们收集了大量证据,包括电话录音、短信、私人邮件和幕后照片,我们从未见过一家上市公司这样行骗,尤其是如此规模的公司”。 

在这样的质疑下,米尔顿刚开始还在反驳,但随着其去年9月21日的辞职,进一步坐实了尼古拉造假的猜测。这消息导致当日Nikola在纳斯达克开市后股价重挫30%,收盘时虽稍微回升,但最终还是以暴跌19%收盘。

本月4日,尼古拉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根据财报,可见其营收为0,净亏损为2.68亿美元(约合为17.13亿人民币),环比上季度的1.43亿美元扩大了87.41%。

!1400x448&ext=.png

尼古拉2021年第三季度部分财报数据,截图自财报 

这也意味着,尼古拉已成立快7个年头了,但一直都没有实现量产交付,以至于被贴上了“PPT造车”的标签,其市值也从昔日上市的300亿美元跌至目前的50多亿美元,市值稀释幅度达到了80%以上。 

现在来看,上一个“特斯拉劲敌”尼古拉已从昔日的高光走向落寞, Rivian和Lucid又有与特斯拉一战的实力吗? 

3、Rivian和Lucid有实力成为“特斯拉劲敌”吗? 

虽然Rivian和Lucid目前都已迈过交付门槛,但处境并不比尼古拉好多少。 

据Rivian此前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其在2019-2020两年的净亏损分别为4.26亿美元、10.18亿美元,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为9.94亿美元,可见Rivian在亏损方面是逐年扩大的。

!1400x951&ext=.png

 Rivian2019-2021上半年部分财务数据,截图自招股书 

反观营收上,2018年至今均未有数据透露出来,Rivian在招股书中也坦承道,“目前为止尚未获得实质性收入,反而面临着巨额亏损。” 

Lucid虽然比Rivian率先上市,但在亏损方面,却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在Lucid提交的招股书中,它们这样这样写道“自成立以来,我们每年都产生净亏损,截至2021年6月30日,我们的累计净亏损约为44.958亿美元。我们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蒙受重大损失和增加费用。”营收方面,与Rivian一样并未有营收。 

由此看来,Rivian和Lucid双双处于入不敷出的困境之中。而对于它们所对标的特斯拉而言,现阶段已经实现盈利。 

上月底,特斯拉发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据数据显示其三季度实现总营收为137.57亿美元,同比增长57%;净利润实现为16.18亿美元,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389%。 

有这样的巨大差别,背后的原因还是要看交付后是否已形成规模优势。

据特斯拉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特斯拉交付量总计为24.13万辆,继上一季度已连续两个季度突破20万辆的门槛,有此基础,特斯拉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在今年年底总交付量应该能达到90万辆。 

对于Rivian和Lucid,目前仅做到了小规模交付,还远远没有达到销量10万辆的量产门槛,更不要说达到了特斯拉这样的规模。而在业内看来,这两家造车新秀想要在短期内达到特斯拉这样的规模,也并不容易。

首先是产品端的问题。Rivian 专注于电动皮卡和电动SUV,虽然在R1T车型上创新的设计了一个外置野餐工作台,但从前文得知,在续航里程和售价方面与特斯拉相比并不占优势。 

Lucid Air虽然在续航方面占据一些优势,但对于消费者所看重的外观并不突出,在业内看来该车型仿佛是小鹏P7和比亚迪汉的组合版。而据两家的介绍,目前各自旗下的车型在智能化方面均能做到,比如打灯变道这样最为基本的功能,更为高阶的功能还未实现。 

“Rivian和Lucid虽然被炒得很高,但从产品上来看,其实并没有做出太多的创新,换句话说,并没有达到当时特斯拉刚推出Model S时的那种创新感。”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连线出行表示。 

再来看供给端方面,也就是车企的产能。据公开数据,Rivian目前仅有一家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工厂,计划产能为15万台左右。而对于Lucid,目前也只有位于亚利桑那州的一所工厂。 

1400x840&ext=.jpeg

Rivian伊利诺伊州工厂,截图自招股书 

相比之下,特斯拉已在美国和中国分别拥有一所工厂,德国柏林和美国德州的工厂也将在今年底开始投入生产。或许是坐拥四所工厂的自信,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上调侃Rivian和Lucid“我建议先让他们的第一个工厂运转起来,以负担得起单位成本,实现批量生产是非常困难的。”  

面对未来产能不足的风险,Rivian和Lucid也在积极应对。    

Lucid曾在招股书中透露道,下一个挑战是增加工厂产出,以提升销售。为了应对这一挑战,Lucid在亚利桑那州的工厂二期正在建设中,此外其也计划在2021年底前生产约575辆电动车,在2022年将产量提升至2万辆。 

Rivian紧随其后,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将在美国建设第二座组装厂,从而扩大产能。其还表示,“预计2024年初,伊利诺伊州工厂年产量将达到150000辆,工厂扩建将使其能够到2023年生产200000辆电动汽车”。 

除了仍很缺钱和产能不足之外,Rivian和Lucid在掌门人影响力和品牌力上也是不足的。

众所周知,特斯拉之所以能有现在这样的规模,作为掌门人的马斯克为其在营销上面做出了诸多利好的影响。 

而对于Rivian和Lucid的创始人,也只有行业内的人熟知,并没有做到马斯克这样的出圈,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并不高。 

由于掌门人影响力不足,电动汽车品牌在还没有实现大规模量产的现状下,可想而知也很难被消费者所了解并且接受。

“蔚小理”发展至今,其实其创始人们,包括李斌、何小鹏和李想还未做到马斯克这样的个人影响力,但随着这三家旗下产品的大规模交付后,消费者也在慢慢了解并接受这些品牌。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就是特斯拉能有目前这样的销量,在业内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市场和中国工厂的表现。“整个第三季度,中国仍然是我们主要的出口中心。”特斯拉也曾在三季度财报中这样表示。 

对于这一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Rivian和Lucid同样不会放弃。 

Rivian曾在招股书中透露,计划在2022年推出紧凑型SUV,进军中国市场。虽然Lucid现阶段还未提出进军中国的计划,但在业内看来其进军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也会很大。虽然有这样的野心,但恐怕很难能像特斯拉那样很快打开市场。 

在张翔看来,特斯拉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花了七年时间才做到了目前的销量水平和市场认知度,而这背后还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支持。而Rivian和Lucid假若进入中国市场,政府是否还会给与支持是一个未知数,同时要形成品牌力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毕竟国内市场已不是七年前的那个环境。 

1400x1050&ext=.jpeg

图源特斯拉官微 

“由于Rivian背后有亚马逊的支持,目前市场给其的估值很高,Lucid的市值也不低,但无论从产能和产品系列这些硬指标上,还是掌门人影响力和品牌力这些软指标上来看,Rivian和Lucid还没有多少全面的体系实力能与特斯拉抗衡,至少都还没大卖。”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这样对连线出行表示。

即使如此,Rivian和Lucid或许并不想摘掉“特斯拉劲敌”的标签,毕竟通过这个标签不仅可以引来资本的关注,同时也能增加品牌的认知度,而对于它们来说,也必须加快速度来配得上这个标签才行。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