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积电三星“自愿”提交机密数据,为国内半导体产业再度敲响警钟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diankeji.com/guandian/6015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台积电三星“自愿”提交机密数据,为国内半导体产业再度敲响警钟

电科技辛雯11-10 00:05 148

今年以来,全球芯片短缺,汽车行业尤甚。以美国为例,今年9月,通用汽车有六家工厂陷入了停产状态,福特也限制了部分车型的产能。目前,这一影响也蔓延到了多个高科技制造业中,并且带来了失业率增高、经济增长停滞等“并发症”。

面对这样一种形势,任何国家都不会坐视不理。而美国给出的方案则非常简单粗暴:9月下旬,美国商务部要求三星、台积电、英特尔等半导体厂商,苹果、微软等科技公司,以及宝马、戴姆勒等20多家芯片企业提供相关的商业机密数据,以便掌握行业真实供需关系,并将最后期限设定为了11月8日。

此事一出,自然引起了相关企业的强烈不满。三星、台积电先后表示抗议,但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的回应则很直接:“如果企业不愿意提交,我们的(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其他方法能让他们把数据交给我们。我希望我们不要走到那一步,但如果有必要我们会采取行动。”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

在美国的强权威逼下,台积电、三星、海力士等企业先后妥协,在11月8日“自愿”向美国政府提交了芯片供应链信息。尽管很多企业都表示没有披露涉及客户信息、库存及销量等核心内容的具体数据,但这种说法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就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彻查囤货还是另有所图?

在美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中,表示此次要求各大企业上交数据的目的是“弄清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瓶颈的位置,提高供应链内的信任度和透明度”。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政府怀疑部分企业在囤货,所以他们要调查清楚到底哪些部件是真的缺货,并由此对供应链进行整合。

美国商务部文件

雷蒙多还援引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从2020年初以来,芯片制造商的产量提升了8%,到明年年底预计将提升16%。但这样的背景下,却出现了如此严重的缺货现象,很难让人不怀疑是有芯片厂商在从中作梗。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三星、海力士等韩国企业比台积电更加抵触美国政府的这项要求:在美国车企遭受缺芯重创的同时,韩国车企受到的影响明显更小。

今年9月,起亚在美国的销量达到了52906辆,今年前三季度总销量则达到了555525辆,创下了新高。因此,三星、海力士等企业是否存在“偏袒”本国车企的行为,也就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但除了名义上的统筹供应链外,此举更多还是处于现实利益的考量。

如今,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很明显的问题,而就业就是解决经济问题的一大良方。今年4月,美国总统拜登就提出了“让芯片产业重返美国”的计划,雷蒙多也曾表示过“高端芯片中美国制造的占比是0%”。芯片制造业的回流能为美国提供无数就业岗位,更能帮助他们巩固自己在靠科技的霸主地位,自然也就成了美国政府眼中的救命稻草。

去年,美国用政府补贴吸引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设了一座工厂,三星同样确认将会赴美建厂。如果这两座工厂能够顺利建成,对于美国的就业问题和对高端制造业的掌控力都有着诸多益处。

不过,美国政府承诺给台积电的补贴至今仍未落实,工厂也仅仅处在破土动工阶段,预计2024年才能投产。

台积电美国工厂

增建芯片工厂属于见效慢的长远措施,并不能缓解燃眉之急。由此,美国政府才会只给芯片厂商们不到两个月的考虑时间。

在美国政府掌握了台积电、三星们的重要数据之后,自然在这些公司面前就有了更多话语权。结合如今的芯片短缺状况,美国政府有可能会要求这些企业优先满足美国客户的芯片需求,再下一步可能就是要求技术转移和专利开放。

这一系列的“明抢”行径并非无迹可循。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曾独霸全球,市场份额突破了45%。随后,美国政府认定日本半导体构成“倾销”,发起制裁,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日本开放半导体市场,让国外公司在5年内获得超过20%的日本市场份额,并对日本出口的价值3亿美元的半导体产品征收了100%的惩罚性关税。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日本半导体产业陷入到全面被动,而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半导体行业则在美国的扶持下迅速崛起。

如今,类似的局面降临到了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面前。在最坏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可以掌握到各国企业芯片设计的水平、这些企业过去产品的库存以及未来的产量、各半导体代工厂的技术水平等关键信息。

而一旦他们将这些信息分享给了苹果、特斯拉、高通这些美国的半导体采购大户,就意味着三星、台积电们面对这些企业时的议价能力将会跌入谷底,面对英特尔、格芯这类直接竞争对手更是会没有秘密可言。

对于商业公司来说,这种局面无疑是灭顶之灾。

日本学者赤松要曾提出过“雁行理论”:某一产业会在不同国家间伴随着产业转移先后兴盛衰退。韩国和中国台湾靠着日本转移而来的半导体产业崛起,如今又要走上日本的老路,这从某种角度上印证了“雁行理论”的正确,但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台积电

醉翁之意在中国?

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美国此举很难说没有针对中国的意图。

如今,中国正处在向高科技转型的关键阶段,对芯片的需求量相当大。美国政府掌握了世界上所有半导体生产厂商的客户采购信息,这其中自然包括大量中国厂商,而芯片一般是提前预定一到两年的产能,也就是说,美国完全可以借此了解中国企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必要时可能还会采取制裁措施——就像对华为做的那样。

华为能够自主设计芯片,但无法制造,台积电则正好相反,现在两家企业都被美国扼住了咽喉,对中国来说,这也算是又一次提醒:在高科技领域,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的进口乃至施舍,从设计到制造,都要有独自解决的能力。

所以我们能看到,中国近几年都在大力发展芯片产业,除了华为外,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有不少企业投入了自研芯片的研发。在芯片封装领域,国产28nm和14nm的芯片也有望在今明两年实现量产,尽管这并非目前制程最先进的芯片,但对于最缺芯的汽车行业来说,已经可以满足使用需求了。

目前,中国在人才培养、产业链补全、核心技术突破等方向都有着全面的布局,以期在新型芯片为产业洗牌时开辟出新的赛道,掌握主动权。

格芯

其实,美国的“芯片回流”计划还是有着明显的漏洞:芯片虽然对科技行业必不可少,但没有人会只买一块芯片回家,芯片只是产品的一部分。而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最终装上产品,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当前的主流模式是在美国完成第一步,第二、第三步在我国台湾省或是韩国完成,最后一步组装则是在中国大陆。

因此,即便芯片制造的环节真的被彻底拉回了美国,整套流程的成本也会大大提升,让整个产业陷入成本畸高的田地。除非美国有能力将整条产业链全部转移回国,否则这种模式并不会长久持续下去。

因此,对于中国芯片产业来说,不必因为美国对台积电、三星出手而自乱阵脚,而是要保持定力,步步为营。确实,我们离真正的芯片自主现在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只要坚定不移的发展自有的核心技术,我们自己的产业链上下游互相支持,假以时日,就一定能看到属于“中国芯”的曙光。

电科技专注于TMT领域报道,青云计划、百+计划获得者。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自媒体人称号、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

投稿请登录: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务合作请洽:marketing#diankeji.com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电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电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