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密特罗德》新作为什么能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款银河战士”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ystv.cn/p/848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密特罗德》新作为什么能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款银河战士”

推游 2天前
推游 > 《密特罗德》新作为什么能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款银河战士”

正脚踏上“邪道”的重回巅峰之路。

*本文含有关于《密特罗德:生存恐惧》的微量剧透,但相信这不会影响你享受这款游戏

10月8日,《密特罗德:生存恐惧》(下文简称“生存恐惧”)如期发售了,距离该系列上一部2D正作,已过去了19年。

这个在国内也被称为“银河战士”的系列,历史地位能比肩塞尔达和马力欧,人气和销量却远不如它们,这是将《密特罗德》比作“任天堂干儿子”的粉丝们早已习惯的事。

但令粉丝们没想到的是,此次生存恐惧发售后,却比想象中火爆得多。社区迎来久违的活跃、销量屡破纪录,还有望创造系列新高。

国内玩家感受更直观的,大概就是实体卡带的大幅涨价。预购时300左右的生存恐惧,发售后最多涨到了400块,粉丝们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从《密特罗德》上嗅到热门大作的气息,居然是金钱的味道。

近年来类银河城游戏迎来了文艺复兴热潮,《密特罗德》的热销无疑是借到了这股东风。所有人都想看看,这个“银河城”中的“银河”能否在众多优秀后辈的围攻下,再次确立自己的地位。

生存恐惧做到了,而且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向新玩家们敞开怀抱。

年轻人的第一款银河战士

作为银河城游戏的鼻祖,《密特罗德》是这类游戏的起点,也一直是玩法最独树一帜的一支。

对地图的探索是银河城游戏最重要的部分,不同游戏给了玩家不同的探索反馈。有的是装备、道具和人物提升,有的是一场难忘的BOSS战,有的是支离破碎故事的一角。而《密特罗德》给玩家的奖励,是继续探索下去的道路。

《密特罗德》系列一直在“探索”这个玩法上保持得很纯粹,生存恐惧依然将地图设计作为了核心。看似四通八达的地图,随着不同能力的获取才能逐步解锁通向不同方向的道路,某段角落里的隐藏墙壁,可能才是找到出口的关键。

这种玩法有其魅力所在,却不一定适合所有玩家。对这类玩法没有足够经验的玩家,只能迷失在满是岔路的地图中不知所措。

而在生存恐惧中,整个通关流程被大幅线性化了。例如,游戏中会设置看似3条道路,一条充满灼热气息持续掉血,一条用普通方法跳不上去,于是只能走进另一条。直到来到下一个岔路,依然是同样的设计。即使新手玩家不知道哪条是正路,也会在各种潜移默化的暗示下一口气杀到结局。

另一个《密特罗德》系列中有些劝退的点——BOSS战体验,也得到了大幅改善。用一个词来形容历代BOSS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那就是“恶心人”。

设计上的可圈可点,却依然难掩盖某些BOSS让人憋屈的击杀过程。要么是判定点极小,要么是出手机会少,要么是强行要求玩家用机制终结,即使用其他方法依然能让BOSS掉血,也只会一遍遍重复上一阶段。

以《密特罗德 零点任务》的BOSS母脑为例,相信打过它的玩家都能明白这种隔靴搔痒的痛苦。玩家只有两根独木桩可以落脚,却必须站定后才能获得出手机会,期间要躲避四面而来的子弹,被击中后还会在硬直中被大幅击退,最后死在疲于往返的途中。

即便失误频发但卖血硬扛也能过,但过程实在不算愉快

生存恐惧中也有对母脑的致敬,不过到了平地上就只是个靶子

但在生存恐惧中,我原本这方面的顾虑被完全抛却,甚至在几场BOSS战后还会期待起下一场。“爽快感”就是我在撕下旧标签后,迫不及待向给它打上的新烙印。

为了优化变球赶路、站立瞄准等十分过时和呆板的操作,本作加入了滑铲、瞬移等高速流畅的新能力。这些动作在整个游戏流程中,都大幅提高了动作的流畅感,更关键的是还让BOSS战也得到了升华。

多个高速技能让战斗的节奏感十足,更灵活的弹反搭配成功后的电影式运镜演出,把火力输出的快感和主角萨姐的帅气动作结合起来,一次收获双倍爽快。在此之上,高光和特写等演出细节还加强了玩家对BOSS机制的理解,再次削短了原本需要靠死亡次数堆砌的学习门槛。

生存恐惧的最终BOSS雷文毕克,更是我认为难得兼具了难度与快感的BOSS。这场战斗中不仅要求玩家活用此前拿到的大部分技能,而且每一招都有对应的弱点供你反击,演出更是整个游戏的最高潮,从哪一方面来说都镇得住整款游戏。上一次让我有同样感觉的BOSS,还是《只狼》的剑圣苇名一心。

这个3D视角的演出中,玩家依然能进行操作

这些地方的革新都让生存恐惧更像一个新世代的游戏,同时也有了重新吸引新玩家的资本。从结果来看,它确实是一部对新玩家无比友好的密特罗德。

只不过,这些向新手传递出的友好,并没能让所有人满意,有人对此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妥协背后的邪道

其实在游戏发售前,仅有几段实际预告公布后,就已经有人指责生存恐惧为了新手妥协过多。

当时有Youtuber根据预告中的动画,分析“反墙跳”这个需要一定操作的动作已被大幅简化,认为这会导致很多衍生操作被删除,破坏了核心玩法。

事实上,游戏发售后证明他的猜测是对的。曾经需要在贴到墙壁瞬间按住反方键和跳跃键才能用出的反墙跳,在生存恐惧中只要按跳跃键就能用出。而他担心的“单面上墙”等技巧,确实也随着反墙跳的简化用不出来了(只不过并没有被删除)。

以往作品中的反墙跳,对操作要求更加严格

经过速通社区的研究,发现在反墙跳瞬间变成球能落的离起跳点更近,这样就能重现单面上墙的技巧,只是操作相比从前变得更加困难。事实证明生存恐惧在照顾新玩家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核心玩家。

速通玩家羽毛视频中的单面上墙,难度已急剧攀升

同样曾在老玩家中饱受争议的还有过于线性化的流程——直到越来越多“破序路线”的发现。

银河城游戏中能力的获取顺序,往往决定了整个游戏的通关路线。而破序是指玩家通过一些邪道,打破设计者既定的通关顺序。因为偏离了制作者初衷,破序往往没有太大意义,甚至会引发死档的危险。但在《密特罗德》系列里,这却是一个优良传统和重要玩法。

生存恐惧发售后,有玩家通过一个看似设计缺陷的技巧可以提前拿到了变形球炸弹。这时候再去开启克雷德的BOSS战,在第二阶段就可以靠着隐藏砖里的机关,直接秒杀它。最关键的是,这个秒杀动作还配有完整的击杀演出动画,也就是说那个看似缺陷的技巧也是制作组的精心设计。

被诟病的线性流程,实则只是看上去“线性”。这些恰好能通过的邪道背后,是制作组编织的另一轮设计。其他游戏破序后是死档的可能,在生存恐惧里却是另一条全新流程。留给玩家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远没有被发掘干净,制作组早已在大气层等着玩家。

当然,生存恐惧并非没有值得诟病之处。

虽然这部作品中BOSS战的体验此番大幅提升,不过依然有不少精英怪是换皮的产物。尽管制作组已经在主角和敌人的能力上做文章,让每次与同类敌人的相遇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获得新能力后,此前苦战的敌人往往轻松就能解决,却依然难免让人产生重复感。

前中期压迫感十足的双精英战,会随着某些能力的解锁难度骤降

追逐战是生存恐惧中最点题的新玩法,但也没有收获一致好评。阴间配乐和时有时无的扫描滴滴声,动作模式神似异形的机械怪物EMMI紧跟身后,还有抓住即死的严重惩罚,都让追逐战充满压迫感。

不过在逃脱成功、EMMI被清除后,这片追逐区域却完全丧失了作用。为了让玩家能和EMMI在其中有周旋余地,这片区域很明显为此进行了一番设计。只不过作为《密特罗德》的地图,却没有进行供玩家探索的部分。

游戏中共有7片区域上演追逐战,只有屈指可数的隐藏内容藏在其中,对于藏宝图般满是秘密的大地图,这几个区域就像白纸一样刺眼。相信每个玩家在解决敌人后,踏上那片地图时都或多或少有些失望——这一定程度了背离了“探索”的核心玩法。

好在整体地图设计得无比出色,玩家首次通关后大概还有50%左右的道具散落在各个角落,足够玩家去解放他们的好奇心。为了方便最后的探索,在最终传送点解锁后,会把此前定点传送的传送点全部变成自由传送,大大省去了枯燥的赶路时间。

最后活用各种能力的赶路

获得全部能力后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赶路,在让玩家切切实实爽了一把的同时,也把本作最大的一个遗憾暴露了出来。

重回巅峰在路上

《超级密特罗德》是系列于1994年在SFC上推出的作品,一直被玩家奉为系列的天花板。其中地图设计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环环相扣的结构。

各具特点的区域地图区域设计得探索感十足,这是每个银河城游戏都在追求的,也是每代密特罗德都做到的基本要求。而在《超级密特罗德》里,这些已精巧有余的地图还环环相扣地咬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处处是惊喜的大地图。

生存恐惧作的地图设计水准沿袭了系列的高水准,在当代银河城游戏中已足够惊艳,但依然没能超越1994年的系列天花板。过多依赖电梯的区域式设计让人遗憾,少了那几句“原来是通到这里啊”的柳暗花明之感。

在许多人心中难以超越的《超级密特罗德》

这些都是老玩家对它严格的热爱,其实本可以不提,不过这藏在丰满羽翼下的遗憾,可能也是囿于机能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NS的孱弱机能是个老大难问题了,生存恐惧可以说尽力了。游戏的画面质量在NS平台上非常不错,3D建模的2D场景全程都保持了60帧的流畅体验,只有极少数地方能感受到明显波动。虽然这些都只是当代游戏的基本要求,但对于NS来说已是难能可贵。

如果你在NS的官方SFC模拟器上玩过《超级密特罗德》,你会发现即便这是个27年前的游戏,依然会在特定场景中出现卡顿,让人哭笑不得。

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生存恐惧流畅的手感和快速的游戏节奏是一大特色,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图的无缝衔接,却注定以现有机能无法在无缝大地图中实现。不过制作组一开始,还真可能有此打算。

一位叫做“弑神的修”的网友整理发现,游戏中两片靠电梯连接的区域中,上下两处地图的场景能够完美对应上。所以原本在进行地图设计时,制作组很可能考虑过制作无缝地图,但限于技术不得不进行切割和取舍,才有了现在区域分明的世界。

这实在让人遗憾,我们本可以期待一款能超越《超级密特罗德》的银河战士。

19年前生存恐惧刚刚立项时,也是因为技术原因难以实现制作理念,制作人坂本贺勇才在多次立项和取消后将它拖到了现在。19年后在已是后生林立的银河城类型里,生存恐惧依然是一本必读的教科书,我们还能看到它的脚镣,同时它向上攀登的心依然闪耀。

所以这也没什么让人遗憾的,因为阔别多年我们见到了一部能拿来和顶点之作进行比较的《密特罗德》,而且能清晰地看到摸到甚至掀翻它的可能,这已是最好的礼物。

上一次我们等了19年,它是值得的。生存恐惧的通关界面依然是熟悉的话语,让我们有理由期待或许不用再花更长的时间,已重回巅峰的《密特罗德》就能带来下一部更好的作品——下个任务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