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智能汽车赛道“盲盒”,装了哪些千亿级市场?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43222663978969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智能汽车赛道“盲盒”,装了哪些千亿级市场?

毫米波雷达、车路协同等领域的风口来了

一张圆桌,4位智能汽车赛道资深玩家,开启了36氪四川“产业会氪厅”第二期。

毫米波雷达、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共享新能源环卫车等领域的深度分享,让我们跳出媒体聚光灯下的“蔚小理”,揭开智能汽车赛道“盲盒”,挖掘行业黑科技和新模式。

本次“产业会氪厅”,36氪四川邀请了电子科技大学车联网校友会的成员企业家们,聚焦讨论四个问题:

1.毫米波雷达产业的发展痛点;

2.车路协同中的传感器运用;

3.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问题;

4.共享新能源环卫车如何打开千亿级市场。

1.毫米波雷达产业的三个痛点

如果说车载摄像头是汽车的眼睛,那么车载毫米波雷达就是智能汽车的耳朵。

毫米波雷达可以使用天线发射毫米波(通常频域为30~300GHz频域,波长为1~10mm),再通过处理回波检测汽车与探测目标相对距离、速度、角度及运动方向等信息,是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主流标配方案(以比亚迪和蔚小理为代表)。目前,汽车也是它运用最广泛的市场。

据中金公司研究部报告:2025年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114亿元,2020-2025年的CAGR(年复合增长率)为19%。

市场火热的背后,我国毫米波雷达行业也存在很多痛点。

毫米波领域专家、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成都上富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何十全告诉36氪,毫米波行业的发展痛点主要在技术积累、政策和人才三个方面。

在技术上,我国的毫米波雷达底层技术基础积累还很薄弱,迭代跟不上目前的产业发展,很多实验室能达到效果的技术,在量产并稳定输出方面存在困难,产业发展和国外有较大差距。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报告:毫米波雷达硬件部分的射频前端MMIC高频PCB和信号处理系统具有较高壁垒,国内较为落后、处于追赶状态;后端算法方面,国内现有技术局限性大,而国外算法受专利保护、价格高昂(专利授权费约占总成本的50%)。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目前毫米波雷达基本为国外一级供应商垄断,博世、大陆、电装和海拉四家企业占据55%以上市场份额,核心元器件也主要被英飞凌、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亚德诺半导体等企业垄断。

除了技术问题,毫米波雷达的相关政策也存在一定滞后性。何十全表示,市场往往是先行于政策的,而现在毫米波雷达的频率规划、性能指标等领域的标准,及相关政策迟迟未出台,导致产业界不敢放手去做。

标准是行业竞争的重要要素。如果国家不尽快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制定相关标准,引导企业形成合力,外企将可能依靠已有的产业优势,对我国产业链企业形成降维打击,手机行业便是前车之鉴。因为我国通信设备标准建设起步较晚,在2G、3G和4G时代的话语权较少,一部价值千元的手机要给高通30元到50元的专利费。

何十全还提到了人才问题:这个行业太新了,大学的课程和市场的需求不匹配,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跟不上产业发展,“专业跨度太大,硬件要从芯片开始,通信得从无线到有线”。

很多企业要么自己培养,要么去研究所挖人,“但这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我国在这部分的基础理论研究很薄弱,研究人员、学者都去创业了,就没有人做基础理论研究了”。

好消息是,当下爆发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给了行业较为宽容的发展环境。新技术和新企业不断出现,可能推动国产企业弯道超车,为相关标准的建立提供产业基础。资本的不断涌入,也让企业有更多的成本培养人才。但何十全也提醒进入这条赛道的玩家们,“技术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不能有吃快餐的想法,太浮躁和激进,很难出成果,很容易被淘汰。”

2.车路协同中,“协同”是核心

讲完耳朵,再来说车的脑袋(ADAS)和车路协同。

智能汽车标配的ADAS要利用车载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单\双目摄像头、卫星导航等)收集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并结合导航地图数据,进行系统运算与分析,让驾驶者预判危险,增加汽车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车路协同则是把车的脑袋和路的脑袋连接到一起,实现交通整体的数智化。

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委员会专家吴国庆介绍说:“车路协同是用车和路的传感器,收集所有交通参与者的数据,再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和远程感应技术,把数据汇总到车联网处理,实现车和路运行效率的最优化。比如前面的十字路口发生了车祸,距离远的车探测不了,但可以通过其它车的数据得到预警。路口的摄像头和雷达,也可以共享数据。但车路协同并不是每一台车的处理器要处理这条路所有信息,而是只处理这台车附近有用的信息。”

他还进一步补充,“车路协同”中,“协同”是核心,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配备不同的传感器,发挥不同设备的优势。比如车子遇上大雾天,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抓瞎,就得靠毫米波;遇到隧道着火或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上面这些设备都用不上,需要烟雾探测器、一氧化碳探测器。

车路协同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车路协同主要IT设备(RSU、OBU、高精地图、边缘计算单元)累计投资规模为912亿元,到2030年,车路协同主要IT设备累计投资规模达到2834亿元。

吴国庆描绘了一幅车路协同的蓝图:未来的路可能会拆掉红绿灯,每辆车都不停地接收、处理周边车和路的数据,自动计算出安全的行驶方向、角度和速度,一路畅行无阻。他还强调,这时候人的驾驶反而可能是最不安全的。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飞舟把这幅蓝图画得更大。他在两日后的“2021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六届青城问道”活动中提到,“以后的智慧城市,不仅仅是车路协同,还会有城市中台、城市经济中台、政务大数据、AI赋能平台,汇集社会方方面面的数据,提升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

但技术有了,安全问题也来了。

3.如火如荼的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市场

有了耳朵和脑袋,也得防着被“攻击”、“诈骗”和“利用”。

在电影《速度与激情8》中,黑客通过远程操控劫持指定区域内的所有汽车,朝着一个目的地“狂奔”。这样的场面,是所有司机和车企的噩梦,也让大众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网络安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六零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网络安全挑战:一是汽车已演变为新型智能移动终端,代码数量增加让车载系统安全缺陷激增;二是万物互联增大攻击面,云端隐患威胁车辆安全;三是车企网联程度不断提高,供应链安全隐患巨大;四是车企拥有的数据量将不亚于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数据安全将威胁到用户隐私安全和自动驾驶等功能的使用。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专家、为辰信安CEO李允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是一个包括云(安全服务平台、云端安全、安全运营中心)、管(4G、5G、V2X等)、端(手机、车辆、路)的系统问题。在数据安全方面,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共享、销毁、隐私、备份/恢复,等环节的安全。

v2_6d0b4570049f46d18389062873e38bae_img_000

产品与技术:基于网联体系的网络安全

长长的产业链条,让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引来众多参与者。而且,车联网中不仅有智能化较高的电动汽车,也有传统燃油车。智能化趋势下,传统燃油车的车机联网率越来越高,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也要不断提升。

李允透露说:“从去年开始就明显感觉到进入这个赛道的人变多了,很多大企业开始进入这条赛道,融资事件发生较为频繁,有些企业轻松就拿到几亿元。

提及《速度与激情8》中的场景,李允认为,目前智能汽车的普及率、基础设备和信息技术条件还不成熟,不会出现黑客劫持多辆汽车的场景。而且,由于这种行为严重威胁公共安全,国家也会进行监管。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就强调,各相关企业要加强汽车、网络、平台、数据等安全保护,监测、防范、及时处置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状态,保障车联网安全稳定运行。

对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企业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产品是动态的。很多产品交付即结束,但网络安全产品在交付使用时,运营才开始。可能你的产品昨天测试没问题,但今天就出bug。所以,它需要不断更新、升级。而且,技术是不断发展演变的,相应的安全防护也要不断更新。李允表示:“智能汽车网络安全就像是消防设施,平时存在感不强,关键时刻却能力挽狂澜。

除了智能汽车赛道的新技术,这次36氪四川“产业会氪厅”,也挖到了新模式。

4.低调成长的共享新能源环卫车市场

上海环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环瀚科技”)总经理孙炜介绍了共享新能源环卫车(清扫车、清洗车、垃圾车、市政车和洒水车)的落地情况。

孙炜表示:“2020年全国环卫车辆销售约11.4万辆,其中新能源环卫车销售3637辆,渗透率仅3.19%。”

在国家层面,已有加快新能源环卫车应用的相关政策出台。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孙炜介绍说:“为了加快新能源环卫车的应用,全国过半数省份颁布了新能源环卫车采购和使用政策(截止2021年4月)。深圳的项目招标文件甚至要求必须是纯电环卫车。”

据孙炜测算,一般地级市新能源环卫车替换市场为1-5亿元,省会城市为6-10亿元,全省为30-40亿元;如果全国年度新增环卫车辆全部为纯电类型,将有700亿元市场规模;如果所有存量全部替换,将达到4000亿元市场规模。

但新能源环卫车市场也有一些痛点,让新能源环卫车的普及率受到了影响。孙炜分析了三方面原因:一是政府外包的环卫项目每年会重新招标,环卫企业不确定是否能继续中标,更换设备的动力小;二是参与各地的环卫工作的大多是小企业,缺乏更换设备的资金;三是全国环卫设备生产厂家超过200家,市场高度分散,低价和低质的恶性竞争非常激烈,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四是之前交付的新能源环卫车存在电池续航能力不足、电池衰减快、车辆故障频发、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口碑下滑。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环瀚科技把金融租赁模式引入到了新能源环卫车市场,在各省市设立区域公司批量采购新能源环卫车,长期租赁(5年以上)给各地政府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可自用或转租给中标环卫服务公司使用。环瀚科技在保障车辆使用效率和使用时间同时,还提供维修保养、电池管理、车辆管理系统、司机培训等整体解决方案,使车辆在长期租约下的租金与使用传统燃油车的综合成本基本相同,客户不需要额外增加支出就可以实现新能源环卫车的替换。与此同时,还解决了原有燃油环卫车碳排放问题,帮政府收集了相关数据,为以后新能源环卫车的自动驾驶打下了基础。

孙炜所在的环瀚科技已经跑通了商业模式,形成了资产管理、运营管理、大数据、决策分析四个中心,包括四个层面:连接层:传感器、超声波雷达、视频监控、T-BOX、RFID读写、底盘和调度盘;呈现层:资产管理(车辆采购/库存、车辆维保/保险、车辆残值管理、车辆监控、远程控制、资产看板)、运营管理(产品定义、驾驶员管理、易耗品、日常养护)、租赁服务(客户管理、合同管理、务管理、租赁产品方案)和行业大数据(全国车型报价、区域环卫公司、招投标信息、全国车企目录、全区域存量车);服务层:智能监控(异常监测、数据驾驶舱、智能场景提醒、驾驶行为分析、电子围栏/GPS);智能引擎(工作流引擎、智能场景引擎、数据分析引擎、故障/行为/轨迹分析引擎、报表引擎);数据层:智能算法(故障/事故数据处理、流媒体数据处理、远程指令处理、行业数据预测、围栏轨迹数据处理)、数据中心(设备数据/业务数据:采集、存储、清洗、处理)。

v2_48d76b6b2021484693b7a1addd08e523_img_000

完整的新能源环卫车商业模式

因为新能源环卫车的使用场景集中在城市道路车辆较少的凌晨,速度也很慢,很可能成为所有汽车中率先实现自动驾驶的类型。

5.结语:狂奔的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玩家们,在36氪四川第二期“产业会氪厅”活动中的深度分享,勾勒出更清晰的产业链条,深挖了行业痛点,也发掘了行业机会。这将是一个万亿级市场,盛宴才刚刚开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