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operate/519538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2021-10-29
0 评论 367 浏览 0 收藏 24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编辑导语:过去这几年,短视频绝对是内容行业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从放宽时长到布局知识、剧情等更多门类,短视频内容指向了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趋势下,“故事”成为吸引注意力和增强传播效果的有力手段。那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这篇文章以故事类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一段时间内对各平台短视频的研究分析来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lKhREJJvFa63tGxsH1y8.jpg

过去这几年,短视频绝对是内容行业最热门的领域之一,从放宽时长到布局知识、剧情等更多门类,短视频内容指向了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趋势下,“故事”成为吸引注意力和增强传播效果的有力手段。

对于读者、观众或者说用户来说,故事不是新事物,也并非作家和记者的专属,而是每个人日常交流传播中都要讲述和接收的东西,也是和所有内容形式都紧密相连的方式。

作为时下最热的休闲方式之一,短视频也成为与故事交集频繁的一种媒介形态。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短视频已经成为“全民休闲方式”

图片来源:CNNIC第48次调查报告

短视频观看场景便捷,时长通常不超过5min,故事讲究起承转合,有其独特的叙述特点。那么,“故事”如何在不同的短视频平台中出现?各有什么特点?

本期全媒派以故事类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一段时间内对各平台短视频的研究分析,给出一份非官方答案。

一、不同平台中的故事类短视频浅析

作为近两年在活跃用户和UGC数量上都增长迅速的视频网站,bilibili有相对丰富的视频生态和更为年轻化的用户构成。

B站现在的分区包括动画、音乐、鬼畜、生活、娱乐、时尚、美食等,在不同领域,“故事”以丰富的形态出现,故事逻辑贯穿在社区生态中,具体表现为:

故事和垂直频道(如故事+知识、故事+鬼畜)的结合更加多元和深入,视频的故事主题性更鲜明,主题类别也比较丰富。

生活区的vlog,各类作品的二次创作,甚至鬼畜视频,都能以一个完整故事的形式出现。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图片来源:B站

相较于基本情感的唤起,在这里,故事视频的趣味创意和表达,是更强的驱动。

同时,社区的生态(如弹幕文化)也可以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由于视频时长不受限,up主在故事的结构编排和内容丰富度/完整度上有更多的选择,故事在这里的延展度相对更高。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故事”是热门视频中的常见视角

图片来源:B站第133期每周必看节选

另外,相较于短视频平台常见的剧情类视频(角色扮演),B站的up主一般以自己的现实状态和身份出现在故事中,这赋予了博主与粉丝之间更强的黏性。

以B站“入站必看”榜单的视频为例,具备故事逻辑的视频占据大多数,故事有鲜明的主题性,并且基于B站生态独特展开。

比如鬼畜视频的代表《派大星的独白:一个关于正常人的故事》(播放量近7000万),用原动画的素材重新创作出简单的故事,在剧情里抓住最普遍的情感,受到喜爱。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图片来源:B站

即便是硬核数码科技类视频,像“大家好我是何同学”这样的up主依然会在每一期视频里都设置很突出的叙事编排。

此外,在“每周必看”中,常能看到新人up主的视频上榜,这类视频在制作上稚嫩,但是通常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感染力。

作为在短视频领域市占率中长期高居首位的平台,抖音的故事类短视频发展得较为丰富,有很好的代表性。

根据对抖音创作服务平台中热点、音乐、美食、剧情等类别排行榜的观察,故事类的视频在平台各个角落都随处可见,既和热门话题、门类相绑定,也生长出更完整的模式:

一方面,“故事”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常和其他垂直类别的视频相结合(如故事+美食、故事+旅游、故事+娱乐),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

故事可能不是创作者固定的视频呈现方式,但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抓手。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抖音认证优质视频创作者房琪kiki(1150.7万粉丝),旅游视频中经常有故事的叙述视角

图片来源:抖音

另一方面,“故事”是不少短视频的主要表达手段,以故事的形式做系列视频,通过塑造具体人设(真实身份或者虚拟角色),在不同视频中以“固定角色+场景+情节”的形式来讲一件事。剧情类视频和更规模化、工业化生产的短剧是其中代表。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抖音短剧最热榜TOP1《恶女的告白》,是典型的校园甜宠类型

图片来源:抖音

从具体的故事表达来看:

对于真实发生的事件来说,热门故事的表达集中在官方机构/媒体账号的叙述上,多以新闻类视频的形式出现,这部分视频通常是“字幕+新闻现场+解说”的结构。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图片来源:抖音

对于并非真实发生/有编排的故事,剧情向的创作则是主体。

这部分视频多集中在生活/情感领域,选择观看门槛低的普适话题(如家长里短/职场生活/男女情感),达到煽情或猎奇的效果。这类视频的故事通常简单明了,有很重的生活气息,加上竖屏的接近性,配上合适的音乐,同短视频下的观看和传播场景契合。

在“反转”“短剧”“连续剧”“恋爱”“短片”“爱情”类话题中,故事类视频出现频繁。

以抖音10月12日上午11:00热点榜前50话题的参与为例,政务类帐号在40%的话题中成为主要参与者,这类话题通常是具体的新闻事件,所以其中新闻媒体/官方机构的故事视频也是话题下的热门。而剧情类帐号,也在10%的话题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类话题以情感和日常生活占据主导。

在另一头部短视频平台快手中,故事类视频也越来越成为很多创作者的选择。快手推荐频道中,有时尚、本地生活、情感、小剧场等。

根据对各模块和热门榜单视频的观察,快手平台中,故事同样是很多作品显/隐性导向的叙述偏好。

首先,新闻类和剧情类视频仍旧是使用故事模式的最常见类型,二者分别承接真实/虚构向的故事模板,情感类的话题也依然是主要的着力点。

同时,故事和其他垂直类视频结合的方式依旧有效,典型表现在“故事+本地生活”“故事+情感”等内容方面,故事具有更多乡村和山野的背景。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农业领域创作者@李菲儿【豌豆爸爸】,结合了垂直类别(农业)和故事叙述

图片来源:快手

作为较早投入短剧领域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平台短剧模块增长迅速。在这个领域中,故事俯拾皆是。“小剧场”专区中,汇集着各式题材短剧,以甜宠类别最受欢迎,校园、古风、魔幻、悬疑等多样呈现。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图片来源:快手

从具体的故事表现方式来看:

在真实故事上,平台中不少乡镇农村创作者,在表达上走出章法,有了“野蛮生长”出来的故事叙事。

这些作品通常在制作上略粗糙,但依然具备场景、情节等基本要素。同时,粗颗粒感带来了新鲜和真诚的观感,故事也能达到意外的效果。

在有专门编排的故事视频(包括常规剧情类和短剧类)中,创作主题仍然相对集中,情感/生活类的主题更容易传播。在“剧情”话题中,有21.0万个作品,725.5亿播放。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这个男主有点冷》是快手最先跑通短剧生态中的剧集代表,以“高甜”贯穿剧情。

图片来源:快手

同时,编排视频的表达形式也更多元。不仅是现实剧类视频,还有漫画形式的故事短剧/剧情视频,时长也从15秒到5分钟不等,集数从几十到上千,套路和反套路都变得常见。

简洁的台词,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剧情跳跃反转,封面以核心情节文字加剧情图形式出现,是惯常的形式。

以在快手生长繁荣的短剧为例,截至今年6月30日,平台上单部累计观看量超过1亿的系列短剧已超过800部,其中部分由平台独家孵化。这类短剧的节奏快,剧情几乎在每一集都会有跌宕起伏,不拖沓,每集的高潮处戛然而止,吸引观众连续收看。

和前3个平台本身以视频为主的属性不同,在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的微博中,视频主要作为丰富和完善社区内容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现。

在去年7月微博视频号服务推出后,该平台的视频生态也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目前,微博视频号有美食、时尚美妆、娱乐明星、综艺、vlog等19个分区。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图片来源:《微博2020视频号发展报告》

在微博,“故事”类视频的呈现和传播也有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方面,“故事”逻辑叙述的视频整体在微博并不十分突出,而是集中出现在热门话题下的机构视频(政务官方机构和新闻媒体),以及生活日常类视频(典型为vlog)中。

另一方面,“故事”又表现出分散的一面,从具体时长、主题,到视频类型、发布者,故事类作品分散出现在不同的创作领域。

联系到微博泛生活和泛娱乐为主体内容的特点,明星和kol的创作往往在热门视频中占比很高。其中,以故事形式出现的视频传播度相对更广,娱乐明星发布的vlog通常很受欢迎。相较之下,垂直领域的博主在故事的丰富度和延展性上,有更深的探索。

承接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的分享属性,很多传播效果较好的故事视频,其实并非创作者原创上传,而是对其他类型作品(如综艺、电视)和其他平台作品的搬运。

如何在短视频里讲故事?看看这些平台和创作者怎么做

图片来源:微博

以10月12日为例,全站top20的热门视频(综合观看和互动数据计算),用了比较明显的故事叙述视角的视频较少,多是本身有较大影响力的博主发布的各类视频,比如美食制作过程、化妆和购物开箱分享。

二、用短视频讲故事的两大创作主体

在对代表平台的故事类(短)视频进行简单分析后,让我们转换视角,从创作者,也就是叙述故事的主体来看,也可以进行简单划分。不同类别叙述者讲述故事的方式各有特点。

1. 主流机构

以主流机构为作为账号形象呈现故事的,主要是各类政务号和新闻媒体,其中以新闻媒体为主。

对于这类主体来说,“讲故事”本身就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从前是文字图片和横屏电视报道,现在则采用了更多的短视频形式。

目前,这类叙述主体的故事短视频表达特点表现为:

作为媒介融合的一条路径,媒体“入驻”平台,做故事类的视频报道是常态。

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以及各类地方媒体与市场化媒体,共同构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故事新闻短视频报道生态。主流媒体在网络上依然有更强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尤其表现在引领热门话题讨论中。

原创的短视频表达不是对新闻图文的转述或者电视新闻的拆分,而是一种对视频表达规律的遵循创作。通常来看,这类故事视频内容更生活化,强调事件现场和核心画面,快节奏,接地气。

醒目的标题和文字配色,核心现场画面,语音和文字解说等典型元素,共同构成常见的短视频新闻报道。

2. UGC创作者

主流机构外,更多的是以UGC身份出现的创作者(当然其背后可能是MCN机构),一部分处于纯素人状态,也有一部分是有较多粉丝的博主。对这类创作者的故事视频,我们以故事中惯常出现的形象,来划分出两类:

一是以自己真实生活中的形象,即“作为自己”出现在故事中的博主。

这类形象和故事叙述的结合,通常出现在生活类分享中,典型如vlog,或是和美食、美妆等垂类领域结合。博主的形象从真实生活中来,所以也呈现得较为多元。

这类视频中,“故事”通常作为作品偶尔的表达方式出现。创作者以真实的身份出现在画面中,分享日常生活,视频变成有人物、有起承转合、有前因后果的故事。

除了既定出现的核心人物外,相较于虚拟原创的剧集故事,这类故事视频的模板化程度更低,留给博主自己进行故事内容书写和结构创作的空间更大。

二是以虚拟人设的形象出现在故事中的博主。

这类形象的表达中,故事讲述是贯穿账号内容创作始终的。人物有设定,这本身是一重隐形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每个视频中的人物经历,又是一重故事。视频平台中常见的剧情向视频,和近两年比较火热的短剧,都是这类典型。当然,目前这类创作者中也有很大部分是由专业的MCN机构来孵化。

目前来看,剧情向的视频模版化程度已经较高。一般先设定了1到2个主要固定人设,1个人就强化标签属性(比如霸道总裁/回乡的打工人/大女主),2个人就可以有固定的关系(姐弟/夫妻/母女)展开,再在单个视频里面通过“人物+生活场景+强情节”的形式进行循环生产。

三、故事类短视频的叙述特点

尽管故事类视频种类繁多,也各有特点,但从故事叙述来看,我们也能从下面3个方面看到一些共性:

1. 故事的文本

从故事的要素来看,首先,事件主体(即人)的设定很重要。

受限于短视频时长、屏幕和拍摄资源,以及碎片化、娱乐化观看场景和需求的限制,这类视频中的人物很难“复杂”起来,通常是易于接受,符合大众心理期待的。所以,贴合实际生活的简单设定更行之有效。

有了人物后,就是具体的主题。

目前来看,生活化、情感向的内容更易传播。取材于生活是对于创作者和观看者来说都可行的方式,故事唤醒情感,而共鸣的情绪更容易促使人点赞、转发和收藏。

有了典型的事实主题,要唤醒情感,可以借用在新闻故事写作中常提的“细节决定故事质感”,把这个手段移置到短视频文本中,考虑说什么话、用什么镜头、穿什么衣服,也部分适用。

另外,在剧情向/短剧的故事短视频中,“系列”更新已经是常见的文本组织方式。系列赋予主题延续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短视频时长的弊端,更利于类型化创作和增强与粉丝的连接。

2. 故事的形式

在故事的编排中,十几秒到几分钟的场景,都已经展露出了多样的形式。比较常见且行之有效的,还是欧亨利小说中典型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形式,通常以反转/冲突的形式呈现。故事短视频中身份形象、性格或性别的反转都很常见。

这种以反转刺激受众观看的形式,也作用在不同的时间节点。短视频需要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所以有时开头即高潮,又在尾声制造悬念,通过紧凑的情节发展吸引人看下去。

在情节结构的剪辑上,平铺直叙在短视频场景中适应性较低,相反,不同时空场景平行、交叉、颠倒甚至重复的形式,反而能达到突出故事矛盾主题,加快节奏感,渲染氛围的效果。

而在竖屏视频中,对远景、中景和近镜的不同运用,如何表达人物心理和故事隐喻,背后也都包含了多样叙述的功夫。

3. 故事的场景

作为新媒体时代重要的内容产品和娱乐手段,短视频的背后,是生产、传播和消费场景的革新。“场景”变得更重要。

现实中,生产故事的场景落到更多人身上,场景变得丰富,故事也有了更多展开的可能。观看和传播的场景则是移动的、碎片化的,内容要符合小屏、竖屏和短时间的场景需要,作用到故事视频中,就构成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各种具象特征。

不过,从场景出发,对故事短视频的探索也不能停留在目前的特征上。留给每个潜在的生产者、消费者思考的是——故事和短视频如何更好的结合,引导内容消费,而不是单纯迎合。

要承认,在文本和结构叙述上,现在很大一部分的故事视频都有落入窠臼的趋势,并且大量生产被纳入纯商业化变现的需求中。

从长期来看,这会阻碍短视频生态的健康发展。在短视频进入提质阶段时,故事视频也不能止步于当前。

本质上,讲故事是很底层的能力,但也是一门深刻的艺术。追求生活化和与人共情,同对影像记录、镜头语言保持敬畏,二者并不冲突。

一些时候,短视频和故事的碰撞也激发出了很多直击人心的经典作品。这些内容碎片里,故事是人们打开一个视频、了解一段思想片段的钥匙。这样的视频,也应该再多一些。

作者: yuri;公众号:全媒派

本文由 @ yur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