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学霸回国创业,靠研发抗癌新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身家125亿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qianzhan.com/daka/detail/211023-c8b06b2d.html#commen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学霸回国创业,靠研发抗癌新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身家125亿

 冯仑风马牛 • 2021-10-24 11:00:22 来源:冯仑风马牛 E4001G1

1

作者|大军  来源|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

在国内医药界,过去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念:中国的创新药条件还不成熟,而做仿制药投入低、风险小,来钱又快。但有一个企业家却一直坚持的观念是:中国不缺仿制药,只有自主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道。我们一定会在创新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个企业家就是贝达药业创始人丁列明。

众所周知,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02 年,留美医学博士丁列明为做出让国人吃得起的抗癌药,选择回国扎根创新药研发行业。十年磨一剑,在他的带领下,贝达药业成功研发了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并构建了国内领先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为许多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如今,贝达药业已成功上市,丁列明也以 125 亿元身家入围《 2021 胡润全球富豪榜》。他曾说:贝达药业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现在又赶上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危中有机,唯勇于创新者胜。我们将继续以创新为本,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增强核心竞争力。我们将牢记 「Better Medicine, Better Life」 的使命,做更多老百姓吃得起的新药好药,用心守护人民健康。

1963 年,丁列明出生于浙江省嵊州市石璜镇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让他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1979 年,趁着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的春风,年仅 16 岁的丁列明跳出「农门」,考取了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在接受采访时,他回忆说:我的爷爷当时发病到去世就一天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当时也没好的医生能够给他及时诊治,所以我对缺医少药也是有非常切身的感受,那么我就选择读医学院。当年应届高考我们三百多个人,考上的就我一个人,我当时学的就是医科大学,印象非常深刻。你想,能不能上大学,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大学毕业后,丁列明起初被分配到防疫站工作,但不久后,他又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1989 年,从浙江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后,丁列明留校任教,在研究所从事传染病研究。

1992 年,经学校选派,丁列明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学习,经过拼搏获得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考取医生执照成为一名病理科执业医师。

丁列明曾说:我赶上了非常好的机会去美国,所以当时去还是非常兴奋的,也是非常期待的。因为毕竟我们刚刚打开国门,知道我们跟海外的差距、发达国家的差距,包括医疗、科技、教育。刚去的时候,我还是做传染病研究这一块,逐步就是走肿瘤的基因治疗这个研究方向。到了后来,我自己也成为了医生。在别人看来,确实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工作和生活都很如意。但在美国读书和工作期间,我切身感受到了中美医药产业的差距,我们这一代人还是有一颗根深蒂固的中国心,总盼望着能够有机会回国,以自己的学识报效祖国。

2002 年,丁列明与几个伙伴设计合成的一组化合物(时称 BPI-2009 )在分子和细胞水平显示出色的靶向抗癌效果,有希望开发成靶向抗癌药。但是在美国,要完成一个新药的研究开发非常困难,要历时 10 年,花费 10 亿美元。

丁列明说:我们就下一步如何发展进行了讨论,大家很自然想到了回国创业。当时,靶向抗癌研究在国际上刚刚兴起,国内更是一片空白,没有一个上市产品,也没有一家公司研发,国家欢迎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有许多支持政策。综合考虑这些,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回国,把这个项目带回中国继续开发,让中国患者用上中国人自己研发的抗癌药。

2002 年 8 月,丁列明以「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身份」从美国带领团队回到杭州,创办了贝达药业,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生产。丁列明表示:我们回来的时候,不管是国外的朋友还是自己国内的亲戚朋友都有一些不理解,甚至质疑。现在回过头去看,这条路走对了,我们在祖国做成了在美国做不成的事情,实现了梦想和价值!

每一个企业家成功背后,往往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创业史。

新药研发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件艰难的事,投入大、周期长、高风险,还有无数的技术困难。而在创新土壤薄弱的中国,更是难上加难。当时国内药企对新药研发都敬而远之,几乎无人问津,许多人甚至把新药研发当笑话讲,认为他们不是疯子就是傻子。丁列明就在大家质疑的目光下,开始了中国创新药的艰难之旅。

在一次演讲中,丁列明讲到:我们在研发过程中,经历了数不清的曲折与艰辛,有技术关、资金关、产业化关和审批关等等。最困难还是在 2008 年,盐酸埃克替尼Ⅱ期临床研究完成,准备启动Ⅲ期临床,需要资金 5000 万元,光买对照药就要 2600 万元。当时所有投资已经耗尽,还欠了银行 3000 万元的债务。资金已难以为继,为此,我到处找投资,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美国基金公司愿意投资,也因为金融危机终止了。

中断临床研究,不但意味着项目前功尽弃,企业也将破产。到了 2008 年底,丁列明团队核心成员已经开始砸锅卖铁,把自己的房子卖掉还利息。但这完全补不上这个资金缺口。面对困境,走投无路的丁列明给公司所在的余杭区政府写了份报告,反应企业经营情况。最终区政府雪中送炭支持了 1500 万元,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后来银行追加了贷款,风投也跟进投入,终于完成了Ⅲ期临床研究。

时至今日,这段经历仍让丁列明感到刻骨铭心。他说,「喝水不忘挖井人,特别感谢这个过程中帮助我的余杭区政府以及很多专家,如果没有他们,我们肯定也走不到今天,也非常感谢我们浙江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此后,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863 计划、火炬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帮助下, 2011 年 6 月,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商品名:凯美纳®)获批上市。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竺院士赞誉盐酸埃克替尼的成功研发,称之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上市以来,盐酸埃克替尼已经有 30 多万名肺癌患者服用,凭借突出的创新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并荣获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和浙江省企业界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中国专利金奖……

做国人用得起的抗癌药是丁列明的初衷,为了造福更多患者,尽管疗效和安全性都优于进口药,他仍定价比进口药低 30-40% ,并与中国药促会合作开展后续免费用药项目,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截至 2020 年 10 月底,免费赠药已累计达 550 多万盒,市场价值超百亿元。2017 年,丁列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盐酸埃克替尼参与国家谈判,主动率先降价 54% ,作为第一个国家谈判品种,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实现了肺癌患者都能用上靶向药的美好愿景。此后,盐酸埃克替尼再次降价,持续降低肺癌靶向治疗费用,先后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新版国家医保药品常规准入目录。

「做创新药,贵在坚持。在困难的时候要坚持,在成功的时候更要持之以恒。」

丁列明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2011 年,就在我们马上就要拿到新药证书的时候,一家跨国制药公司派代表来到公司,出资 2.5 亿美元希望收购我们的研发成果,我们很果断地拒绝了。当时我们的确非常需要钱,一路走来,深感没钱的痛苦。但假如就这样卖掉的话,且不说别的,我们无颜面对一直给我们大力支持的众多专家和领导。」

2016 年 11 月,贝达药业成功上市。此后,丁列明针对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持续增加新药研发投入。据官网介绍,贝达药业 2018 年研发投入 5.9 亿元;2019 年投入 6.8 亿元;2020 年增加到 7.4 亿元,研发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 39.7% ,在国内药企中名列前茅。目前公司有在研创新药项目 30 余项, 18 项进入临床试验, 4 项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其中盐酸恩沙替尼项目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正在推进,有望成为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在全球上市的肺癌靶向创新药。

关于企业的成功秘诀,在一次演讲中,丁列明表示: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了医药创新的艰辛与不易。我很高兴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中国的新药研发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回顾我们贝达的发展,科技创新就是我们的核心基因,也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我们贝达发展史就是科技创新的历史,从第一个创新药的早期开发、临床研究、到新药上市,再到公司在创业板上市,都是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的。当然,贝达的发展靠创新,创新的核心是人才。这些年,在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余杭区的支持下,我们引进了一系列高端人才。所有贝达取得的成绩背后都离不开各位员工的努力和员工家属们的支持。

如今,兵强马壮的贝达药业,将战略目标设定为「成为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要把中国人用药的话语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丁列明坚信,风雨过后是彩虹,严冬之后,必将迎来春天的万紫千红。

丁列明曾讲到:大家都喜欢成功,都把成功作为标杆,但是创新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失败。大家可以看到,新疫苗、新药物的研发过程是万里挑一的,即使进入临床也有 90% 的失败可能性。可以说,失败是新药研发包括其它创新不得不面对的常态。如果不能正确、科学地面对失败,想要取得创新成果是很难的。做创新药是一个漫长且煎熬的过程,要沉得住气,切忌急功近利,医药从业者必须要保证药品的质量,科学做事。容易的事不会留给我们来做,就是因为这事太难,我们才有机会。

资料来源

1.贝达药业官网

2.贝达药业丁列明:创新是贝达的根基,长城国际健康论坛,丁列明

3.丁列明:把贝达打造成总部在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我们要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 浙江民营经济改革开放40年40人,浙商头条

4.西湖智脉 | 丁列明:西湖激发着企业家、科学家的创造力,浙商杂志

5.价值发现│贝达药业丁列明:做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药,上海证券报,刘冬赋 祁豆豆

6.丁列明:回馈社会 为民解忧,农工党浙江省委会

7.农工党党员丁列明:拓荒中国创新抗癌药,我一生的追求,就是为老百姓做好药,中国农工民主党

8.贝达药业丁列明:中国工业大奖的一匹「黑马」,中国经济周刊

9.改革者说 | 丁列明: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中国蓝新闻

10.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中国不缺仿制药,创新才是硬道理!| 我是追梦人,浙江卫视

11.攻克肺癌——丁列明十年磨一剑研发抗癌新药,福布斯中文网,钱琪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作者:大军

本文来源冯仑风马牛,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