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每天利息3个亿——恒大,已经无法回头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geeknev.com/industry/294/294633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每天利息3个亿——恒大,已经无法回头了|皆电

每天利息3个亿——恒大,已经无法回头了

行业 发布于:2021-10-15 22:51:52

最近,整个金融界都在关注恒大的挣扎,这个全球最大的地产集团之一,正在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而它的生死存亡将影响成千上万百姓们的生活。

据恒大集团2021年中财报,恒大资产规模为2.38万亿人民币,但负债总额高达1.97万亿元,其中1年内要偿还的债务1.57万亿元,这些短期债务正是恒大危机的根源。

就在几天之前,恒大集团又有新的债务到期无法偿还——据路透社消息,恒大集团所欠一批1.48亿美元的票息已在10月11日到期,而恒大尚未结付,这是恒大连续三个星期错过还债期限了。

细思恐极的是,恒大在国内还有800多个未完工的工程项目,约有160万人正在等待搬进新家。

扑朔迷离的恒大造车进度

曾信誓旦旦要颠覆行业的恒大造车,现在也扑朔迷离。

10月13日,恒大集团旗下的『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接连发生工商变更。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约由20.15亿美元增至25.15亿美元,增幅约24.81%;『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1亿人民币增至10亿人民币,增幅900%。

对于旗下公司接连发生工商变更,恒大集团未予置评。

但从商业操作逻辑来看,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通常是向外界展示公司信用的一种途径,同时增资也有利于公司开拓新的投资项目。恒大造车,有变。

在两家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的前两天,恒大汽车还在天津生产基地举办了战略合作伙伴大会,天津政府领导、恒大汽车高层管理还有近200家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出席。

活动上,恒大汽车总裁刘永灼表示,恒大汽车已打响了为期三个月的攻坚战,要确保恒驰首款车型于2022年年初在天津工厂下线,首款车型为恒驰5。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公司工商信息发生变更、举办战略合作大会、宣布首款车型下线时间,恒大汽车颇有一种“考前誓师动员会”的感觉。

或许,这很可能就是恒大汽车的背水一战,甚至是恒大集团的背水一战。

恒大真的要造车吗?

随着时间越拖越长,这个答案越来越扑朔迷离。

2020年9月,恒大集团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恒大健康』正式更名『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恒大造车成功借名上市。

恒大的入局,引发过一阵市场狂潮。纵观去年恒大汽车的股市表现,最高市值曾突破6000亿港元,一度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车企,尽管它一辆车都没有量产。

令人诧异的是,截至今年10月11日收盘,恒大汽车报3.51港元/股,总市值约342亿港元,市值直接蒸发6000多亿。

恒大的造车泡沫被戳破了吗?

让我们回顾一下恒大决定造车以来的一系列操作。

先是许家印试图联谊贾跃亭的FF,但因为主导权之争闹掰分手,之后恒大的投资战略就发生了变化,不再单独押注新能源整车企业,而是拿出了一套产业链打法。

恒大以「亿」为单位,从几乎所有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领域下手,包括不限于——

Protean、e-Traction两家轮毂电机制造商、湖北泰特机电以及卡耐新能源,还有柯尼塞格汽车,以及拥有造车资质的国能NEVS汽车;甚至连销售体系也安排妥当,斥巨资直接收购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广汇集团股份。

关于恒大造车疯狂买买买的操作,笔者在之前一篇文章中已经有详细解析,感兴趣可点击阅读《2000亿 vs 41亿!贾跃亭和许家印分手后,谁更快乐?》

总之,没有造车资质?买!没有三电技术?买!没有生产线?买!不,砸钱建!

在恒大汽车公布的2020年财报中,恒大汽车累计投入高达474亿元,其中249亿元用于购买核心技术跟研发投入,另外225亿元用于厂房的建设。

恒大声称,基于出车的紧迫性,恒大要“以资本换技术”、“以技术换时间”,大幅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才能确保抢占市场先机。起步就掏空自己,一副没有明天的样子。

如今看来,恒大确实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

由于巨额亏损造成的资金链紧张,恒大汽车大部分相关项目已经停工。恒大造车,明面上是倾情投入,背地里却是疑云重重。

造车疑点(1):一口气推出15款车型,却没有细节

2019年,恒大汽车签约五家全球顶尖汽车工程技术企业,直接表示要同步研发15款新车;2020年8月,恒大在上海、广州同时发布“恒驰”首期6款新车,并表示2021年恒驰全系列产品将陆续实现量产;到2021年,恒大汽车不仅没有任何量产进展,而且在2月又发布了恒驰7、恒驰8、恒驰9三款新车。

目前,恒大汽车亮相的产品矩阵已扩充到9款,覆盖紧凑型到中大型的轿车、轿跑、SUV和MPV,宣称要对标市场上所有主流豪华品牌车型。

虽然恒大是家大业大,但作为一家新创车企,一口气就发布15款新车,并且纷纷要量产,市场不符合市场规律。

造车疑点(2):15个设计师,一款一个样

恒大阔气宣布同时研发15款新车时,还特别提到,恒驰汽车邀请了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15位世界顶级汽车造型设计大师,为恒驰全系列车型提供造型设计。

问题又出现了,每款车型都是不同的设计师,而设计的标准还是许家印直接给出,就是要“人人见,人人哇”…所以我们看到了,恒驰汽车的设计风格迥异,没有品牌DNA、也几乎没有辨识度。更像是一个个实验品。

上个月,一辆恒驰5的路试车被曝光,新车由日本设计师丸山公顾设计,实车外观并无亮点,名字恐怕也很难让人记住,而恒大貌似也意识到了,不仅没有伪装贴,还特地挂上了“HENGCHI 5”的名字,生怕大家不知道这是恒驰的新车。

造车疑点(3):新车都是车壳,没有技术细节

去年上海车展期间,恒驰9款车型齐聚展台,但是所有车辆均没有悬挂、没有底盘、没有内饰…

去年年底,恒驰1新车首次亮相时,轮胎也装反了…

作为恒驰汽车的“开山之作”,到目前为止,恒驰5的动力、续航等方面还是个迷…

诸如此类的蜜汁笑点还有很多,恕不能穷举…

造车疑点(4):造车工厂成谜,焊点机器人到位?

今年8月7日,恒驰汽车上海生产基地、广州生产基地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许家印也赴恒大汽车上海、广州生产基地视察,了解设备调试进度;但是在10月13日,恒大又来到了天津生产基地,举办战略合作伙伴大会。

会上恒大表示,相较于上海和广州基地,天津基地拥有发改委和工信部颁发的新能源整车生产双资质,具备量产所需要的所有条件,所以恒大汽车把战略中心转移到天津基地。

两个月时间,一会儿上海/广州,一会儿天津,恒大的首款车型到底在哪个工厂下线?

更何况,工厂还未确定,设备都已经在安装调试了。那焊接线机器人要焊什么东西?焊点怎么定位?生产线上的几百个自动化机器人在调试什么呢?

造车疑点(5):造车之前,疯狂拿地

据不完全统计,还没有生产出一台车的恒大汽车,旗下已有超过30家子公司可开发房地产。仅在2019年,恒大汽车子公司就拿了约700万平方米的土地。

在国家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环境下,地方为鼓励新能源行业,出台了不少相关优惠政策,而恒大在造车过程中打着创造就业岗位和纳税的旗号,与地方发展需求契合,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土地。

这些公司在全国各地拿到的土地,既有可以建设工厂的工业用地,也能开发新楼盘的住宅用地,还有能建商业地产、写字楼、学校或商住两用楼的综合用地。至于是不是造车相关,那就不一定了。

造车疑点(6):恒大汽车员工负责卖房

据恒大员工爆料,去年十一期间,恒大汽车3000多名员工领到了新任务——卖300套房子。其中,生产部门平均8个人一套,研发部门平均26个人一套。没能完成卖房任务,还要面临罚款和内部检讨的处分。

除了卖房,恒大汽车员工还曾被要求推销恒大理财产品,最低5万起购,15人左右的团队会分到约1400万元的推荐指标。一个员工多家使用,节能环保。

恒大为何至此的原因

“在我看来,许家印是一个很会走钢丝的人,”胡润百富榜的创始人Rupert Hoogewerf说到恒大,“他一直能在债务和业务增长之间找到平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恒大集团,1996年由许家印创办的超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核心业务为房地产开发,项目遍及全国两百多个城市,同时也发展金融、体育、旅游、健康、新能源汽车等多元化业务。

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内推出“四万亿计划”政策,大量投资涌入基础设施建设,再加上宽松的信贷政策,房地产迎来一波强力上涨,恒大集团就是参与者之一。

2010年至2014年,国内房市火热,房价不断飙升,房地产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直到2014年5月,市场迎来瓶颈。当时,中国房地产的另一个巨头万科认为,行业狂飙已停止,接下来是精耕细作。

然而,彼时恒大并不认同这个判断,并且决定继续扩张。

恒大将香港房市的“卖楼花”模式发扬光大——向银行借贷数以亿计的资金买地,之后几个月内就开盘售楼,收回数倍资金,接着再把这笔钱投入买更多的地,借更多的债,开更多的盘。

2016年,国内开启棚改货币化:将城市中难以配套的老破小区域进行拆除,给予拆迁户现金补贴,鼓励他们拿这笔钱去购置新房。这一政策使得中国楼市“量价齐升”,搭上政策东风,恒大继续通过激进的高杠杆操作,瞬间膨胀,扶摇直上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大房企。

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恒大就是通过这「三高一低」的战术攻城略地——通过大规模举债获得资金,把举债获得的资金,再转化成土地储备,然后再把土地储备快速转化为物业,最后通过高周转将物业回笼为现金,简单粗暴——这种看似激进而风险极高的策略,最终成就了恒大的商业帝国。

但伴随而来的,就是居高不下的负债。

因为要利用杠杆与借贷,房地产企业的负债一直都很高。在2021中期财报中,恒大负债1.95万亿,成为负债最高的房企;碧桂园负债1.76万亿,排名第二;万科负债1.52万亿,位居第三。

可以看到,这些房产巨头的负债都超过万亿规模。

但是,此前的恒大,可以通过快速售卖地产来平衡负债,关键是流动,负债即使再高也不用怕,怕的就是流动资金不够,进而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被三条红线斩断的恒大

之后的事情我们知道了:三条红线,切断了恒大的资金链。

恒大这些的企业也被监管单位称为“灰犀牛”,这些企业如此庞大,与国家金融体系的瓜葛如此之多,以至于它们一举一动都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利害影响。

为了控制这些灰犀牛,政府在2020年颁布了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给国内房地产行业带来了巨变,也直接扼住了恒大的脖颈。

所谓“三道红线”是指2020年8月住建部、央行召集房企开会时提出的三个监管要求——(1)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2)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3)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

根据踩线的条数,监管部门将房企分成“红、橙、黄、绿”四档管理,每降低一档,有息负债规模增速上限增加5%,即使是处于绿档位置的房企,有息负债年增幅也不得超过15%。

踩线数量越多,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降杠杆压力越大:如果踩了其中一条,年负债增速不得超过10%;如果踩了两条,不得超过5%;如果三条全踩,不得新增有息债务。

恒大,三条全踩中。

外部融资渠道受限,就意味着恒大没办法通过“借新还旧”填旧债的坑,之前的招数行不通了,资金链直接断裂。

同时,这期间国家还开始新一轮楼市调控,出台了限购、限贷、限价、限商、限售等严厉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销售减缓,回收资金周期变长。

这两大因素,直接要了恒大「三高一低」战术的命。

恒大的疯狂扩张,凝聚成三个关键词就是砸钱、速度和规模。但这种思路并不是在所有领域都能取得成绩,顺势而为就是滔天巨浪,否则后期就是一滩污泥,恒大冰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今,恒驰汽车很可能也会重蹈覆辙。

撑破自己的野心

恒大集团沦落至今,有房地产变革带来的影响,也有多元化布局带来的影响,当然还也包括恒大集团内部运营、分红机制等等因素带来的弊端。

究其根本,还是恒大的野心把自己撑破了。

就在恒大进军造车行业时,许家印就提出恒大造车的三大宏伟目标:(1)恒大汽车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2)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3)到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

这几句话足以看出恒大这个资本巨鳄的野心,但也能听到同行们嗤笑的声音。

恒驰汽车,在距离“百年品牌”还有98年的时候,陷入了舆论的质疑声中,对于恒大汽车,想打消外界的质疑,唯一的办法就是加速恒驰汽车的生产和交付。

然而到今天,在巨额亏损、资金缺乏等压力之下,恒驰汽车能否量产都存变数。

如果你说,恒大造车只是一个空壳、一场骗局,那无数的资本、无数的供应商、拔地而起的恒大工厂和无数研发人员的卷入,又为何苦?

如果你说,恒大是真的要造车到底,那不按常理出牌的新车规划、不断传出的负面消息、停滞不前的造车进度,为何总让人觉得不靠谱?

恒大的造车之路,并不能简单地用“画饼”来形容,而是一场更加庞大的生存游戏,只看新能源车能否载上这条资本巨鳄,救它一命。

无论如何,恒大这趟车,已经无法回头了。

(图/文/摄:皆电 唐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