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淘特凶猛,拼多多持重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110/921725.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淘特凶猛,拼多多持重

淘特和拼多多,这一对欢喜冤家越来越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一面。

早前,我们曾经看到过淘特将广告打到拼多多大本营的消息。尽管最后不了了之,但是,不得不让外界看到了淘特的真实意图。

相对于淘特方面的咄咄逼人,拼多多方面表现出来了异乎寻常的冷静。对于淘特方面“直捣黄龙”的做法,泰然处之。

然而,对于两个都将下沉市场作为目标对象的玩家来讲,即使没有了唇枪舌战的口水战,暗地里的较劲,终将无可避免。

不得不说的是,在流量见顶业已成为现实的大背景下,下沉市场,对于依赖流量的电商来讲的确是一个蓝海。

如果仅仅只是因为流量本身而关注下沉市场,甚至将原本在一二线城市的战火烧到下沉市场,未免有些太过简单了。

是的,下沉市场是有很多的流量,并且这些流量有着原本电商用户所没有的特征,但是,如果仅仅只是看到了流量,并且仅仅只是将竞争的焦点聚焦在流量上。

不得不说,将下沉市场的竞争带入到了传统的俗套当中。

相对于流量本身,我们在下沉市场当中或许应该更多地看到的是,更多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好的农产品;比如,好的供应链;比如,好的社交关系等。

正是因为如此,我更多地认为,有关下沉市场的竞争并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流量本身,而应当更多地关注流量之外的东西。

再则说,无论是在下沉市场,还是其他市场来讲,现在竞争的重点早已不再是流量本身,而是对下沉市场的产业深度融合的能力。

如果依然死死抱着流量的思维,一味地将所有的竞争都归结为流量的竞争,那么,这样的竞争势必会陷入到早前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状态里。

相对于淘特方面,对于流量的执念,拼多多就显得持重了许多。

在很多人看来,拼多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崛起,主要是以为拼多多将关注点放在了它的竞争对手并未关注的市场当中。

下沉市场,便是基于他们的这种理解衍生而来的。

如果仅仅只是将拼多多的崛起看成是抄了老牌电商的后路,抑或是杀入了老牌电商的后院,我认为是不准确的。

我认为,拼多多将用户群体聚焦在了下沉市场,仅仅只是一个方面,仅仅只是它作为一家电商平台必然需要流量作为支持的一种顺理成章的选择,而真正促使拼多多崛起的原因更多地在于它对于社交关系链的深刻理解。

相信对于这一点,我们都会有亲身的经历和理解。因为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过家人群或者同学群里的拼多多的分享链接。

相对于下沉市场的蓝海,拼多多基于社交关系链的链式传播,才是让它能够快速崛起的关键所在。

如果一定要为拼多多的崛起找到一种合理的解释,以社交为底层逻辑,以下沉市场的用户为种子用户,才是关键所在。

简单来讲,早期的拼多多,就是社交电商的突出代表。

经历了早期的迅猛发展之后,当下的电商业态业已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一味地在下沉市场争夺流量,一味地在下沉市场烧钱和补贴,早就已经变成了一种存量市场的游戏,而不再是流量市场的游戏。

秉持这样一种思维,只会将自身竞争的焦点聚焦在流量本身,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开头淘特将广告打到拼多多的大本营的一幕。

从表面上看,这种做法的确为淘特方面出了一口恶气,但是,这种明面上的小胜非但无法让外界看到淘特好的一面,甚至还会让外界更多地看到淘特方面的急切。

这是典型的流量思维在作祟。

实际上,现在电商行业的发展早就已经过了流量时代,而进入到了存量时代。

无论是新零售的持续、深入发展,还是新技术的方兴未艾,都在告诉我们,传统电商的那一套早已难以为继。我们需要找到与这样一个时代相匹配的竞争态势和策略。

现在,阿里业已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新零售身上,并且开始投身到数字经济的领域里,而拼多多则是在不断强化新电商的概念。

它们的这些改变,正在告诉我们,传统电商的那一套打法,传统电商的那些逻辑,正在失效,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竞争方式和策略。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不能对传统电商的那一套竞争方式讳莫如深,避之不及,而是要将重点从那一套竞争方式上转移开去,从而去寻找新的竞争方式和方法。

我认为,未来电商行业的竞争更多地应当聚焦在对于相关产业的深度扶持、深度赋能和全链路的打通上。

衡量一家电商平台能否在竞争当中获胜的关键,应当从传统意义上的流量的多寡,转移到现代意义上的,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一家电商平台,能够给产业带来更多的改变,能够更加精准地提供用户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是保证它可以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而流量,仅仅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

这就不得不回到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隐退之后,专注于农业方面研究的话题。

相对于外界所认为的不同,我认为,黄峥开始投身到农业研究当中,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拼多多开始探索一种有别于传统,经典意义上的互联网模式的新模式。

这样一种新模式,真正需要的,或许不再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司空见惯的规模和效率为主导的模式,而是更多地是对于产业,特别是下沉市场的相关产业的深度赋能和改造的新模式。

因此,与其将黄峥的隐退,看成是一次退休,不如将它看成是一次全新的启航。

透过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拼多多本身战略打法的转移和改变。

我们同样可以从这个事情上看到,拼多多之所以面对淘特的咄咄逼人的攻势,选择泰然处之的方式的根本原因。

不得不说,作为衍生于淘系的淘特,的确在流量的打法上是有着自己的一套的。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凶猛”一词来形容淘特的发展,特别是它在流量运作方面的表现。

但是,现在的电商早已过了那个以流量为主导的时代,进入到了存量时代。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下,我们真正需要的,或许不是浅尝辄止的、蜻蜓点水的流量游戏,而是真正需要能够为下沉市场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

或许,这才是拼多多表现出持重状态的最好的诠释。

未来,我们或许还将会看到更多有关淘特和拼多多贴身肉搏的战役,我们同样也将会看到两者完全不一样的应对之策。

这是由淘特和拼多多的基因所决定的。同样是,他们对于电商的不同理解所决定的。

当淘特的眼中只有拼多多,而拼多多的眼中只有马铃薯的时候,孰高孰低,一看便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