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uisdc.com/b-to-c-design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13小时前 推荐: ZoeYZ点赞 7 评论区 阅读本文需 6 分钟

经常在网上看到「B 端产品 C 端化」的讨论。

一开始我以为这个概念是说 B 端产品以前做得太差了,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后也要像 C 端产品那样注重用户体验,更加轻量化、趣味性和人文关怀才行。

当时我还挺不以为然,感觉像是噱头或者自嗨。

用户体验做好虽然重要,但是这对 B 端公司的实际业务(钱)未必有什么直接影响。

因为对于绝大部分客户来说,功能、效率和价格才是真正的硬指标,而且光是能找到能同时满足这三点的产品就很不容易了!

然而,我最近刚开始参与一个 B 端项目,为了做竞品调研,我试用了国内外十多款产品(国外为主)。

做完之后,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对「B 端产品 C 端化」的理解还是太肤浅。

为什么要 C 端化?

其实 B 端产品 C 端化,并不是因为传统的 B 端产品没 C 端好用(不是这么比的)。

其实关键还是获客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 B 端产品是销售驱动,销售人员通过电话、上门拜访等形式促使客户下单。

一旦成功卖出,只要后续的服务不太差,客户就没必要更换迁移。

现在 B 端市场越来越大、行业信息越来越透明、客户的判断能力越来越强,传统销售模式开始变为互联网营销。

B 端产品在网上发布信息并投放广告,吸引客户自己前来试用并购买,只需提供少量客服人员即可。

这与以往的 B 端业务模式有很大不同,所以就需要变革。

所谓「B 端产品 C 端化」,表面上是学习 C 端的用户体验,背后的真正意图是要学习人家 C 端的互联网获客能力。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怎样才是好的 C 端化?

我发现 B 端产品的 C 端化程度,和他们的互联网广告投放力度成正相关。

例如我在油管上经常受到 Monday、GoDaddy 这两款 B 端产品的轮番轰炸。

先不说好不好用(毕竟我也不是目标客户),我发现他们用起来真的很有「C 端感」,和传统的 B 端产品果真不一样。

倒不是什么“轻量化、趣味性和人文关怀”,而是因为他们在我打开网站的那一刻,就开始不断吸引我探索使用。

我拿 GitLab 和 Monday 的官网首页对比一下,也许你就能感受到了: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前者像是一板一眼的「老实人」,后者则像是对你笑眯眯的「绿茶妹」,高下立判。

“轻量化、趣味性和人文关怀”这些东西,并不足以打动用户试用和购买,顶多只能算是「低段位」手段。

只有「高段位」手段,才能让用户不自主地地被吸引,心甘情愿地掏钱。

可是要做到「高段位」真的很不容易,我今天就总结几个技巧吧~

1. 直接坦诚

遇到两个陌生人:一个打官腔又遮遮掩掩的;另一个说话友善接地气又诚实,你会更喜欢哪个?

可能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会喜欢第二个。

C 端化做得好的 B 端产品,会把自己的产品预览图直接放到首页供人观看,而不是搞一张概念图外加一堆高大上的广告词。

前面放过的那张案例,这里也可能拿来用: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GitLab 的官网画了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图,写了一些很抽象的描述,给人感觉很模糊。

Monday 的官网明确把自己的业务类型列了出来供用户选择,还把每种业务对应的图标和展示方式画了出来,感觉很明确清晰。

2. 有效互动

遇到两个健身房销售:一个上来就说一个劲地介绍服务;另一个则先确认你平时的健身习惯,再根据你的情况介绍服务,你会更愿意听谁说话?

我肯定更喜欢第二个。

C 端化做得好的 B 端产品,不是简单地展示信息,而是先了解用户,再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甚至服务。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Zendesk 的网站,会把自己的功能列出来给用户,给的图像和描述又很抽象,毫无互动感。

而 Asana 会让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功能,并直接给出具体案例的界面展示图。

3. 降低门槛

遇到商场逛街时遇到两个陌生餐馆,一家在二楼;另一家在一楼,你会愿意尝试哪家?

肯定是第二个。

很多 C 端化做的好的 B 端产品,会把表单用弹窗的样式放在产品上面,让用户感觉只要填写完就能立即使用了。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比起 Trello,Smartsheet 只是在表单展示了一下产品内部,就让用户感觉门槛低了好多。

即便 Smartsheet 的新用户后面发现背后那张图真的这是一张图而已,要填的一点不少,但这时都已经快填完了……

4. 循序渐进

两家陌生的两家餐厅都把菜单摆出来了,一家的菜单写得密密麻麻;另一家的菜单虽然菜品不多,但是推荐菜品和菜式分类很清晰,你会更愿意尝试哪家?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更愿意尝试后者。

C 端化做得好的 B 端产品,不会太在意自己的产品是不是看起来功能齐全,而是更在意用户是否能够很好的理解产品,不要造成心理负担。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上图来源:Figma 这些交互细节,B 端设计也值得借鉴

Sketch 和 Figma 的属性面板在功能上其实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后者看起来却清晰简洁许多,对新用户更加友好。

B 端产品 C 端化这个理念其实很好,但如果被误以为只是向 C 端学习用户体验那就可惜了。

用户体验只是手段,关键目的是在没有销售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如何从互联网获客。

这次的经验的提醒我,以后如果再看到一些很火概念,不要简单的从表面理解,而是要站在决策者的角度,多思考背后的真实意图。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体验进阶」

B端产品C端化是自嗨?对不起我想得太简单了!

点赞 7
收藏 5

复制本文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优设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