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清华大学张亚勤:AI发展应遵循3R法则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43885191808576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AIR的科研一定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与社会需求,着眼长远发展,可能周期会长达5~10年,但还是要秉承初心、耐心去做。
划重点:
1、与亚马逊、谷歌等公司相比,国内在具备系统思维、架构能力方面的创新人才供给方面,确实存在差距。
2、自动驾驶的落地一方面需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解决非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逐步落地是能够理解的。
3、做科研时要勇于攀登高峰,这样即使无法最终完全到达目的地,但是过程中收获的东西,可能也是意想不到的。
在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清华大学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有着充分的发言权。
作为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Fellow)历史上获得会士称誉最年轻的科学家,张亚勤曾于1999年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后升级成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后一路出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及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2014年9月,他又以百度公司总裁的身份正式加盟百度,并一度成为百度主要的对外发言人之一,躬身入局推动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及其技术的发展。
2019年10月,在宣布从百度退休之后,已进入知天命之年的张亚勤,并未就此决定过起清闲安逸的退休生活。2个月后,应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邀请,他再次出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摇身一变成为驱动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
近日,新浪科技对张亚勤进行了专访,就国内计算机产业底层技术发展,细分领域运用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话题,进行了交流。
国内缺乏系统、架构型人才
在PC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国外提供的底层系统以及硬件技术,国内紧赶慢赶终于初步追上国外技术水平。但在新的智能时代大门面前,与海外发达市场同时拿到门票的国内产业,却忽然面临着借鉴海外技术能力越来越缺乏参考坐标的窘境。
与此同时,随着行业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间技术竞争格局的加剧。国内不仅面临进入无人区之后独自探索的风险,同时还需要做好强化根基,不断向下扎根稳健求生存的准备。
具备系统思维以及架构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正在成为时代的香饽饽,成为科技公司争抢的稀缺“资源”。然而,长期深耕产业一线,张亚勤看到的情况却是:“国内虽然在产品运用、市场占有以及算法数据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相比国外,核心技术人才的系统化思维、架构能力等相对欠缺”。
在计算与通信领域,摩尔定律、冯·诺依曼架构以及香农定理三大定律与体系,构建了当前计算机与通信产业最基本的发展规则,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这些已有的定律与规则,正在遭遇新的发展瓶颈。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对信息做一个重新的定义,更多理论层面的模型更新;制定新的计算范式,采用量子计算以及类脑计算等技术;创新传感器类型,突破冯·诺依曼体系架构限制。”但张亚勤不得不承认,与亚马逊、谷歌等公司相比,“国内在具备系统思维、架构能力方面的创新人才供给方面,确实存在差距。”
自动驾驶不光要解决技术问题
目前,AIR主要聚焦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以及智慧物联三大领域,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升级,面向大学提供企业资源及产业经验,同时向企业提供人才输送以及中长期前沿科研成果合作,推动智能产业发展。
在张亚勤看来,企业与高校建立联系,其实他们最看重的是以下三点:1、希望接触并了解大学教授在做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探索,接收学校里的新思想。2、希望高校能够向自己的企业培养并输送一些高端人才。3、希望与高校达成科研成果合作,对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带来帮助。
对应以上三点需求,张亚勤从创立AIR之初便制定了清晰的战略目标:一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二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CTO和具备系统思维的架构师人才。三是打造产业技术战略的智囊团。
“我们希望技术能够走出去,在研究院之外进一步渗透到行业中,解决更多实际的问题并创造社会价值。”
他看到,进入智能时代,整个智能计算产业的底层技术架构,都正在变得越来越分散,分布式的云+边缘+端计算架构,正在成为智能时代的重要趋势。“随着智能时代计算系统底层架构的变化不断发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序章已经开启,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赋能型技术和核心驱动力,将为各个产业创造出重大机遇。”张亚勤表示。
以自动驾驶行业为例,目前,张亚勤还担任Apollo联盟理事长一职。作为自动驾驶行业资深人士,他认为,即使在外界看来目前自动驾驶仍面临市场接受度、安全以及舆论等方面的考验,但是在送餐、园区配送、货运等场景下,在攀爬自动驾驶高峰过程中,这些自动驾驶技术降维使用产生的商业场景,已经能够看到许多非常可观的商业成果。
“自动驾驶的落地一方面需要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需要解决非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逐步落地是能够理解的。”张亚勤表示。
在他看来,自动驾驶一定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它解决的是社会的真实需求,使得驾驶更安全,更环保,更舒适,也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如果一直在这个行业里耕耘便可以不断看到曙光。
鼓励团队挑战科研难题
在退出待了三十多年的产业一线后,张亚勤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科研以及产业人才培养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开始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在9月份刚结束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张亚勤发表了对于看法AI赋能绿色计算、生物计算等方面的见解,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在助力可持续发展、生物科学融合等方面的发展运用。
同样是在今年2月份,他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3R法则:即Responsive(积极响应)、Resilient(适应发展)、Responsible(坚守价值),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成为负责任的技术。
从曾经的产业一线,到如今的更多精力花在高校科研及人才培养上,他在谈论智能产业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地强调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话题。“现在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更长远、但也更颠覆性的技术。”张亚勤表示。
在他的设定中,AIR的科研一定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与社会需求,着眼长远发展,可能周期会长达5~10年,但还是要秉承初心、耐心去做。因此,在带领学生做科研的时候,他往往也更愿意鼓励团队去做面向未来的重大创新技术突破。
张亚勤说,他时常鼓励自己的学生,做科研时要勇于攀登高峰,这样即使无法最终完全到达目的地,但是过程中收获的东西,可能也是意想不到的。“只有全力以赴之后,即使可能你成不了最终的奥运会冠军,但是获得亚运会的冠军也是有可能的。”
在他看来,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在矿山、餐厅、园区等领域的成功落地,便是攀爬高峰途中获取的奖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ID:techsina),作者:周文猛,编辑:韩大鹏,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