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hejipi.com/63996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夏虫国》 / 汤柏华

时间:2021-10-12 11:00 | 阅读: 289

只能用三个字形容,太美了。

文章来源:有礼有节微杂志 ID:ylyj2015 作者:礼节君 编辑:卝生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高分的《夏虫国》传统而复古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在天涯海角的南方,有一个夏虫国,这里的人春生秋枯,在他们的意识中,“冰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却没人见到过。于是,将军、力士和墨斗先生决定造一艘大船,去寻找“冰”……

这动画没有对白,配乐也很古典,以民间戏曲为背景音乐,营造出神秘氛围。密集的鼓声中,白鹤、神龙、海神纷纷登场;在土墙色背景上,小小的气孔依稀可见,像儿时电影里的那种老旧质感。

《夏虫国》动画虽然小众,时间不长,但评分却达到8分以上。导演对短片的主旨讳莫如深,又有传统复古的制作手法,夏虫国的神秘拢上一层又一层面纱。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夏虫国》

20个年轻人+20吨石膏=17分钟短片

85后导演汤柏华从美院毕业后,和朋友创立“墨者文化”公司,他带着20多个年轻人用2年时间、10000块石膏板,做出17分钟的《夏虫国》,总重量20吨,被称为是世界上最重的动画。

在追求科技、极速的当下,画风独特的《夏虫国》显得十分难得。制作团队舍弃先进的电脑技术,转而用最“不科学”的土办法,一般人不理解导演的蜗牛速度和“自讨苦吃”。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其实《夏虫国》能完成制作,还有汤柏华的个人因素在里面。他从小在宗教氛围浓郁的浏阳长大。浏阳是有名的烟花爆竹生产地,做爆竹是个危险的行当,当地人因此建了很多寺庙,以求平安。

他小时候就在一个个庙宇里穿梭,在他看来,庙宇就是一个个艺术馆,里面的雕塑、壁画也都深深烙印在他心里。长大后,又在庄子的“夏虫”故事里找到了共鸣。这是团队决定完成这个带着宗教味道的故事的最初动因。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越老越有质感,越慢越显功力

为了给创作找寻灵感,2011年汤柏华带着20人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地奔赴敦煌采风半个月,后又在山西永乐宫研究壁画、看石窟、看建筑。一边采风,一边琢磨作画材料

版画专业出身的汤柏华试过木板、石板、铜版、纸、绢等材料,结果不是太硬就是太软:太硬的制作难度太高,太软的没有壁画的质感。后来找到了石膏,石膏易得,成本也低,效果最佳。

于是团队买石膏粉自己加工,用毛笔蘸矿物颜料作画,再扫入电脑。《夏虫国》制作了2年,剪辑只用了一星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画模板上。这种乌龟慢的手作效率不高,汤柏华却很喜欢,“我宁愿慢一点,做点不一样的。”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制作过程

动画入围多个国际电影节,团队却交不起房租

《大闹天宫》是“美术电影”,能在影院上映,而“绘画电影短片”《夏虫国》却很难。汤柏华说,“我们做传统绘画,先是赶走了一半观众;用石膏,又赶走一半;没有3D,再走一半;讲的还是个哲学故事,还得走一半。”

直到2014年,这“20吨”的动画片和部分石膏手稿才在广州风眠艺术空间露了脸。《夏虫国》入围了

第60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

第68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

第25届圣保罗国际短片电影节、

德国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

可是等不到颁奖,他们的公司却因交不上房子,要搬走了。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夏虫国》展示

《莫高霞光》画风清奇

《夏虫国》虽小众却反响不俗,即便辛苦,汤柏华也不甘心放弃。北京住不下去了,他索性带着30人的团队住到了敦煌的鸣沙山下,再次动用2000张泥板、9个月,创作出画风清奇的420秒动画——《莫高霞光》。

汤柏华不怕麻烦,朋友们都领教过了。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他又一次让团队吃饱了苦,切切实实地感受一番玄奘西行的艰难困苦。他们也如动画里的玄奘一样,不畏艰辛,孜孜以求,最终取得真经。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没有例外,《莫高霞光》每一帧也按敦煌壁画风格手绘完成。不过这次动画用的泥板更有敦煌味道,用大泉河的泥和鸣沙山的五色沙,按“三沙六土一灰”的古法配比制成,形式和意蕴上都更接近敦煌。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动画中,玄奘的一个行礼动作就要几十块泥板,这样“笨拙”的手法做出来的效果也更精致;在风沙漫天的浓墨重彩下,仍依然可辨风中的沙粒,画面古朴而有质感,俨然动起来的敦煌壁画。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莫高霞光》制作

老敦煌,老方法,慢制作,新动画

可能要真正走进敦煌,亲手触摸到敦煌的壁画佛光才能真正体会到汤柏华的固执。被感动了才坚持,感受到了敦煌的美才对这古老的绘画艺术念念不忘,最终“深陷其中”。

《夏虫国》、《莫高霞光》动画有着独特质感,这功劳既来自于创意,也离不开团队对手工艺术的认真和坚持。

正是他们用缓慢、耗时的“手绘影像”创作方式来表达本土审美,让传统元素在当代语境里细致呈现,使我们即使处在快速消费的当下,也能体会到传统艺术的美好质感与活力!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20个人用2年时间,把20吨的“敦煌”变成了17分钟短片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仅作分享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