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代黑话一代人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1662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作者:胡万程,来源:南风窗

网络流行语无非两种命运,要么是大浪淘沙成为经典,要么是烟火散去一地鸡毛。

《来了,三代人的黑话》

“养火”、“nss”、“扩列”、“zqsg”,这些词语你看得懂么?

“00后”的网络黑话已经自成体系,连“90后”都不明白了。

可就在几年前,“90后”的黑话刚刚拍死了“80后”。

互联网涌入中国25年了。25年间,网络用语串联起来的,是时代的变迁,也是一代代人永远逝去的青春。

  第一群吃螃蟹的“80后”  

作为第一批接触互联网的群体,“80后”如同清末刚刚睁眼看世界的志士,网外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80后”们好奇又大胆,在尚还有限的活动范围内,努力探索未知的一切,创造了初代网络文化,开垦出第一批网络流行用语。

(1)网上冲浪

一代黑话一代人

这个带有时代感的词语,应该是最早接触到互联网的一批人最初掌握的词汇之一。

它是英文“surfing the internet”的直译,用于统称发电子邮件、上聊天室、浏览门户网站等行为。

聊天室、BBS、门户网站兴起于1998年之后。“80后”青年们把富余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这个新生事物里,他们在聊天室里大海捞针地找网友,他们为在某BBS版块当上“斑竹”而兴奋,他们在门户网站上如饥似渴地读着痞子蔡、安妮宝贝和木子美……

一代黑话一代人

随着网民队伍的逐渐扩大,“网上冲浪”这样绕口且稍显滑稽的词语,很快被更加简洁的“上网”所替代。

与在“00后”眼中,“90后”在已是“老年人”类似,如今“你也在上网冲浪啊”这句话,就是在讽刺对方老土过时,如同“村通网”。

(2)GG、MM、PLMM、恐龙

过去网友聊天,看不到朋友圈,看不到头像,也没有资料,只能通过网名和签名来努力嗅出对方是“纯情少女”还是“抠脚大汉”。

当无数小心翼翼地试探终归失望,无数幻想化为泡影后,“你是GG还是MM?”成为了初代网友间开门见山的口头禅。

GG是哥哥,MM是美眉,PLMM是漂亮美眉,恐龙是丑女。

敲出GG之后,对方再无回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而看到“偶是MM”的消息回复时,GG们的气息就开始变得急促,键盘敲击的速度开始加快。似乎一场约会就在眼前,“如何通过网上聊天获得对方好感”成为了GG们的必修课。

虽然仅仅是拼音缩写,但GGMM背后,暗藏着一代青年无从发泄的荷尔蒙。

那气息,波浪汹涌。

(3)886、520、555、7456、9494

数字流行语的坚挺程度比想象得更久,886(拜拜咯)、520(我爱你)、9494(就是就是)至今仍是许多人的常用语。

流行成为经典有其原因。看看其他国家,你会发现数字谐音代替文字的表达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文化现象。

英文里的GR8(Great)、4ever(Forever)、2(Too)、419(For one night),日文中的77(ナナ)、634(ムサシ)、893(ヤクザ)、4545(シコシコ)等表达,也早已成为了经典用语。

  “90后”的时代最强音  

“90后”接触的互联网要早很多。

“90后”多半是在小学机房、甚至通过家用电脑爬上了互联网。网络用语在这一代大放异彩,“90后”颇有韩寒“文坛算个屁,谁也别装X”的反骨精神,挑战传统话语体系的网络用语就是一种表现。

(1)偶、稀饭、表、酱紫

2001年,改编于《花样男子》的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在大陆热播,一时间剧中台湾口音成为了青年男女的模仿对象。

偶(我)、稀饭(喜欢)、表(不要)、酱紫(这样子)的流行,与台湾口音的流行不无关系。这些词类的变种,既可爱化了词语,又软化了语气,极大改变了使用者的气质。不由让人联想,网线那一头是一位可爱少女。

当然,随着使用人数增多,这些词语的使用也扩大到男性网民。“糙汉子”们使用的频率升高,词语的味道变杂,也就不那么可爱了。

网络流行语无非有两种命运,要么是大浪淘沙成为经典,要么是烟火散去一地鸡毛。

(2)PK、粉丝、草根

回过头来看《超级女声》,它不止是一个现象级的选秀节目,它还打开了很多新生事物的大门。

PK原本是游戏用语,原义指的是Player Killing(玩家对决),后来被湖南卫视使用在选手间的对战中。经过大众传媒的传播,PK很快成为了全民用语。

“粉丝”与“草根”更加好命,他们成为了主流社会的经典词汇,一直流传至今。粉丝的前身是歌迷、影迷,支持者。“粉丝”这个词十分接地气。甚至还有点土,不仅把这些意思全部包含在内,还保证了唯一性,再也找不到词语替换了。

在此之前,Fans一词没有与之对应的中文词汇,而音译的粉丝成功解决了这个难题。

从语言学上来说,”粉丝“实乃一匹黑马。

(3)BS、BT、兰州烧饼

网络用语诞生于网络,出自草根环境,自然充满烟火味、市井气,也就少不了怼人的话语。

何况中国的骂人体系中,词汇本就极为丰富,一旦与互联网碰撞,必定火花四射,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BS、BT、兰州烧饼诞生于BBS时代,热帖下面总有网友们五花八门的讨论。当时水军还未成产业,AI机器人还未发明,网友们毫不吝啬地奉献自己的“才学”,不少回帖比帖子本身还要精彩。

当然,意见的交锋伴随着情绪的升温。BS你(鄙视你),你个BT(你个变态),兰州烧饼(楼主傻瓜)等词逐渐成为了暴躁老哥的常用语。

至于后来流行开来的“彩笔”、“MMP”、“沙雕”、“NMSL”又是一番新气象。

怼人用语是不可能消亡的,但由于网络审核制度的存在,它也不可能太过激、太露骨。它有它的生存空间,也有它的成长逻辑。

(4)河蟹、火钳刘明、Diao丝、高富帅、白富美

2003年~2013年这十年,百度贴吧成为互联网流行文化的重要策源地。

搜索引擎的指引与更优秀的体验,使得贴吧很快代替了落后于时代的BBS。一个关键词就能聚集起一大批同好者,一时间各贴吧群雄并起,百家争鸣。

2004年建立的“李毅吧”经过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了贴吧中的“帝吧”。由帝吧产生的颇具草根精神、叛逆风骨以及内涵文笔的网络亚文化,对中国的互联网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由于“李毅吧”而流行的词语不计其数,有“毅种循环”这种值得玩味的,也有“护”、“黑木耳”这种低俗的,鱼龙混杂。

而诸如“Diao丝”、“高富帅”、“白富美”等网络用语留了下来,成为了主流社会的常用词。

不过随着“00后”逐渐掌握话语权,或许再过不久这些词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5)安排、大神、萌新、基操勿6、风骚走位

电子游戏是网络原住民的最大消遣方式。如果说“80后”还有人不玩游戏的话,那么“95后”、“00后”的生活几乎无法避开游戏。

语言源于生活,这一代人使用的语言不可避免地掺杂着游戏用语。

游戏玩的好的人叫大神,游戏新手叫萌新。

游戏里把对手给吃透了叫安排,游戏里善于闪转挪移叫走位风骚。

游戏发挥精彩,满弹幕的666,然而操作者则会故作谦虚地来一句“基操勿6”(基本操作,你们不用打666了)。

游戏一代“得道了”,游戏用语跟着“鸡犬升天”。

  “00后”的黑话指南   

能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只有“00后”。

不夸张地讲,他们出生手里便攥着手机,眼中盯着平板,网络游戏不是“00后”的娱乐方式而是社交方式。

他们厌烦充满繁杂人际关系的微信,他们不愿自己的隐私曝光于家长与教师,最终他们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黑话体系。

(1)养火、nss、扩列、zqsg、nbcs、ky、dbq

不同于帝吧流行的内涵造语,也不同于网文常见的新造成语,“00后”的网络黑话多为常用语的缩写,与他们的常用软件紧密相关。

养火在“00后”眼中,微信已经老土,QQ才是年轻人的地盘。如今的QQ,大胆展示好友间的互动频率,以火花来反映,好友间互动越频繁,火花越大。养火的意思就是“多多互动”。

nss“暖说说”的拼音缩写,同样与QQ相关,意为“帮忙点赞、互评、转发说说,增进线上感情”。

扩列“扩充QQ好友列表”的缩写,意为“添加好友”。

zqsg“真情实感”的拼音缩写,但用法更广,意为“真心地,认真地”。比如,我zqsg觉得这道数学题超纲了。

nbcs“Nobody cares”的英文缩写,意为“我根本不在乎”。

ky「空気が読めない」(不会察言观色)的日语缩写,意为“你很没眼力劲”

dbq:“对不起”的拼音缩写。

00后黑话,你能看懂多少?

虽然看起来复杂难懂,其实“00后”黑话难度低,意思浅显,或许“80后”“90后”们会对此嗤之以鼻,有些“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但仔细一想,“80后”创造的“GGMM”、“斑竹”、“I服了U”,以及“90后”创造的“┾囍歡用㊋煋文做人人網〓簽名┡ē”之流的火星文,也并未高明到哪里去。

世代间的网络用语有着明显的差异,通常与那个世代独有的体验联系紧密。原本可能仅仅流行在世代的本身圈子里,但当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话语权越来越大,网络用语也就随之流传开来。

这一点,与“80后”、“90后”用语在主流社会中的流行过程相比,并无他异。

网络用语的变迁既是时代变换的见证,也反映了世代交接,不断去中心化的过程。

它的流行大都不由文化精英的创作所引领, 反倒是普通网民的智慧常常风靡。

网络时代的技术进步不会停,正如历史进程的车轮不会停。软件在进化、平台在进化,不同世代的网民们在不同的圈子里发光发热,推动流行语的变迁。

身处其中的你我,是前一段潮流的观察者,是这一段潮流的亲历者,也终将是下一段潮流的守望者。

经授权转载至数英,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公众号:南风窗(ID:SouthReviews)
南风窗.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