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没了“超前点播”,依旧等不来看片自由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110/921464.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没了“超前点播”,依旧等不来看片自由

历经短短两年兴衰,如今超前点播已成为历史。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文批评视频平台“超前点播”行为涉嫌损害会员权益后,2021年10月4日,长视频领域三大头部平台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相继宣布正式取消超前点播服务,称意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事实上,自超前点播模式诞生伊始,便一直深受用户诟病。先有年度大剧《庆余年》因两大视频平台开启超前点播被人民日报点名;后有采取超前点播的《扫黑风暴》盗版泛滥,正常用户却因无法跳集点播频频发表不满……

毋庸置疑,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超前点播取消之后,平台与用户之间的这场拉锯战也画上了一个句号。正因一个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相反就会问题重重,超前点播的下架结局,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超前点播”三宗罪

所谓超前点播,实则就是视频网站中推出的一项增值服务,在会员的基础上再付费,可以提前解锁剧集内容的一种点播形式。

追溯到2019年,彼时长视频平台会员规模刚刚进入“亿级”时代,但增长趋势也有所放缓趋向。近几年为吸引用户,平台之间的内容竞争不断加剧,关于版权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内容成本的不断增长。

根据各大上市公司财报以及网络公开信息整理估计,2015——2019年间,版权售价1500万/集左右剧目估计有3部,为《如懿传》、《天盛长歌》、《都挺好》;《如懿传》、《天盛长歌》、《大军师司马懿》、《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四部剧,版权总费用均在10亿以上。

内容成本的加重,直接影响到平台的营收情况。据爱优腾三家平台财报数据显示,至2021上半年,三家均处于亏损状态。平台若想实现营收,势必会在平台现有的流量方面做文章,这也就可以理解,平台为何会推出超前点播这一机制。

其实,多种形式的收费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视频平台的主流运营模式,到如今也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运营机制。那么超前点播这一模式,既帮助平台获取收益,又满足了部分用户的观剧需求,从自愿消费的角度上来说似乎并无不妥,为何自其诞生起始终未能步入良性循环,如今转向落幕呢?小编认为,这与平台的运营机制和超前点播本身的商业模式脱不开关系。

其一,看似明码标价,实则为多方博弈,弱势买单;据法治周末记者实际考察得知,腾讯视频海外版WeTV、爱奇艺国际版iQIYI、国内版腾讯视频、爱奇艺普通用户和VIP用户账号无论是在广告和超前点播收费上均存在差异。

腾讯视频海外版WeTV与爱奇艺国际版iQIYI,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VIP用户,都可以直接跳过广告观看视频内容,但在国内版腾讯视频平台当中观看视频,非会员用户则需等待105秒的广告,爱奇艺需等待65秒至75秒不等的广告。即使是VIP用户,在观看部分视频时也会出现VIP热剧推荐广告,需手动“关闭”。

在超前点播模式中,以《云南虫谷》为例,腾讯视频国内外版本在超前点播解锁进度上并无差别,但在价格上差距明显,腾讯视频为3元/集,海外版页面VIP则显示“可1元/集购买超前点播节目”。

爱奇艺国内外版本在超前点播解锁进度上同样没有差别,价格上差距明显,以爱奇艺《满月之下请相爱》对比来看,国内版为3元/集解锁,而国际版则显示“黄金会员可任务解锁超前点映影片”。据两版《爱奇艺VIP会员服务协议》中也可以看出,国内版本写明VIP会员可通过选择额外付费提前观看视频内容更多剧集,国际版中则是可通过做任务形式进行解锁剧集。

其二,平台规则混乱,超前点播消耗自身热度,难赢市场;可以说,超前点播模式已经侵犯了平台VIP用户的消费权益,将用户当做平台的“韭菜”收割。为拥有一个良好的观影体验,许多用户选择购买平台VIP服务,也有很多视频网站打着无广告、看独剧、追新剧的噱头吸引消费者。但超前点播却是在用户已经是VIP会员的基础上,再进行付费才可观看更多剧情。

而提前解锁剧情,也就意味着会加速部分已经付费用户的追剧速度,从而失去对剧情讨论热度。另外,剧情的提前公开,还会使一些资源网站利用这个漏洞,出现资源外泄,盗版资源泛滥的情况,同样的影片,正规平台付费,其他平台免费观看,更多普通用户便会选择盗版观看,最终损害平台与片方利益。

以今年8月上线的《扫黑风暴》来看,自其开播以来,凭借着高口碑高话题量好评不断,剧集也于8月19日起开启了超前点播模式。随着超前点播的开启,网络上开始流传出不少《扫黑风暴》的盗版资源,据了解,相关资源内容已经超出了目前网络播放的内容,严重扰乱了正版的播放秩序。

另外,自《扫黑风暴》开启超前点播服务后,顺应平台运营机制,若会员只想看接下来的某一集时,也需要购买从超前点播的“首”集至该集之间的全部内容,平台的解锁规则引发众多用户的不满,尤其是VIP用户,非会员不用花钱就可以观看盗版影片,而VIP用户仍需要逐集解锁。

久而久之,VIP用户对平台必生怨言,而最终结果就是,观看盗版影片的用户越来越多,正版影片却无人问津,平台的VIP用户不断减少,最终损害的还是平台利益。

其三,超前点播常态化趋势明显,付费用户却仅占四成;据云合数据发布的《2021上半年连续剧市场网播表现及用户分析》,2021上半年上线超前点播剧共67部,占上新剧总体的33%。其中,爱奇艺上线超前点播的剧集为10部,点播比例为11%;腾讯视频、优酷上线超前点播的剧集均为24部,点播比例则分别为30%、34%,而芒果TV上线超前点播的剧集则为21部,点播比例高达47%。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3月以来,付费超前点播剧集数量增长显著,付费超前点播常态化趋势明朗。但付费超前点播的观剧模式一直也在饱受争议,以《陈情令》来看,在当时《陈情令》推出的超前点播模式,就被不少网友认为是重复收费的割韭菜行为,VIP用户在冲会员以后,解锁更多剧集还需额外支付费用,以致于在《陈情令》宣布开启超前点播后,一则#拒绝陈情令点播#话题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

据新京报一则针对付费超前点播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愿意为超前点播付费的用户仅占四成左右,不愿意付费的用户为6成之多,他们表示不满视频平台用超前点播进行对用户割韭菜的做法。

另外,甚至有人用法律武器对平台这种“套娃”式割韭菜的行为说“不”。2019年,身为爱奇艺会员用户的吴声律师就爱奇艺在《庆余年》中超前点播模式提起诉讼,称其损害了自身的会员权益。最终法院以爱奇艺单方面更改用户协议为由判决吴声威胜诉,但同时也表示“超前点播”的商业模式并不违法。

虽说平台内超前点播模式不违法,但不一定不违规。有业界人士表示,超前点播模式属于二次售卖,是视频平台的陋习,商业模式创新也需要坚持底线思维,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底线,这才是视频平台在推出新模式时该注意的问题。

在视频网站发展的同时,看清平台用户的需求方为正道,如何在已有的规则之下合理运用,满足用户需求才是未来平台要考虑的问题所在。

看片自由仍遥遥无期

在历数超前点播的“三宗罪”之后,也会问上一句,爱优腾之前为什么会在一片讨伐声中实行超前点播?其实只要了解超前点播诞生的背景,或许就能明白长视频平台们真的很需要这笔钱。纵览整个长视频行业会发现大家都在面临巨额亏损的现实困境,爱奇艺上市三年亏损人民币263.45亿元;据阿里巴巴财报,2021年二季度优酷仍亏损;腾讯视频没有披露2020年的财务数据,但2019年共亏损超30亿元。

窥其背后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攀升的内容成本,长视频平台内容来源一般是两类,一类是外部采买影视版权,一类则是自制内容。其中外部采买价格不菲,据爱奇艺CEO龚宇透露:“版权剧价格高昂,版权剧一集采购价格200万元起,独播剧价格可能高达600万元至800万元一集。”爱奇艺曾以800万元/集拿下《琅琊榜》,腾讯视频独播《如懿传》的版权费则飙升至13亿元。

版权采买这种重资产的模式,直接限制了长视频平台的盈利能力。这也致使优酷总裁樊路远于今年6月在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出感慨,“我们这三家什么时候能盈利?如果按现在的生存环境看,‘指日可待’是痴心妄想。”而版权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主演片酬过高,传闻郑爽在《倩女幽魂》中77天竟获得1.6亿片酬,一天207万的酬金令人咂舌,“一爽”也成了新的明星片酬计量单位。

水涨船高的内容成本让长视频平台承压,而他们也会找到释压的渠道,那就是让用户买单。超前点播就是释压的一种方式,毕竟超前点播带来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例如在2019年6月间上映的《陈情令》,据相关媒体统计,该剧的付费点播人数约为520万,超前付费的总金额也多达1.56亿元。尽管《庆余年》因超前点播备受争议,但视频网站开通超前点播的当晚,此剧的获利就超过了3054万元,盈利能力可见一斑。但如今超前点播被取消,也意味着三大视频网站放弃了一条短期内暴利的途径,这对于近年来处于亏损状态的“三巨头”来说无异于是“断臂之痛”。

再次面临收入缺口放大的爱优腾又会以何种方式来转嫁压力呢?成为外界新的担心,可以预想到的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继续提升会员价格;提升会员价格对于爱优腾来说是一个见效最快,而用户又无法拒绝的办法。用户虽然不满会员涨价,但基于诸多片源权限以及消费习惯,纵使调整价格也依旧会续费。提升会员费也是平台方的老办法了,早在2020年11月,推出会员服务9年来从未改价的爱奇艺会员率先对基础会员订阅价格做出调整,跑在了其他所有平台前面,调整后的会员黄金VIP月卡(25元)、黄金VIP年卡(248元),之前的会员月卡价格是19.8元,年卡之前价格是198元,爱奇艺这轮价格涨幅约在25%左右。

无独有偶,在爱奇艺开了先河之后,腾讯视频也上涨了会员价格,腾讯视频新价格体系调整为连续包月、包季、包年的售价分别为20元、58元、218元,涨幅分别为33%、29%、42%;非连续会员月卡、季卡、年卡售价分别为30元、68元、253元,涨幅分别为50%、17%、28%。已经做过一次调整的会员价格,有可能会继续上调,以此来补位超前点播下线后的损失。

第二,推出更多类似贴片广告的营收模式;目前除了会费之外,广告仍是视频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也促使平台们挖空心思在广告形式上做出变动,现在的广告可谓无孔不入,既有长达一分钟以上的片前广告、剧中的插入广告,同时还有贴片广告、小剧场广告等等。据相关人士统计,此前,腾讯视频的热播剧《三十而已》,剧前诚邀请观看和前情回顾的植入从华为P40到vivo S7等,共计10个品牌,加上韩束,仅正片开播前的贴片和播报广告就有11家,6集总广告条数23条。

优酷的《平凡的荣耀》,6集样本数据与《三十而已》相似,基本维持了一集一条中插的频率;爱奇艺平台的《沉默的真相》,前四集堪比广告集中售卖区,每集中插数量达到2条,加上片尾的小剧场就得有3条。如果再加上片头部分,那么前4集,得看19条广告。

由此可见广告的密集程度,虽然现在长视频平台已经较为克制且很多广告是可以跳过的,但依旧严重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在取消超前点播后,平台们可能会推出新的增值服务形式,换个“马甲”再卷土重来,视频用户的体验势必大打折扣。

第三,将更多免费内容升级会员内容;如若将免费变成仅会员可看,无疑是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看剧门槛,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大幅增加平台的会员数量,为已经进入增缓期的会员流量池提供新的增量。根据国泰君安研究,自2017三季度至2020年三季度的三年时间里,以“爱优腾”为头部的长视频平台付费会员数量在超过1亿人后,增速已经有所放缓。从阿里巴巴二季度财报可以看出,优酷二季度的日均付费用户规模同比增长17%;腾讯则在财报中表示视频付费会员数达1.25亿,同比增长9%。

与此同时,爱奇艺也面临了会员增长触顶的局面。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爱奇艺的订阅会员为1.062亿,一季度末爱奇艺订阅会员数为1.053亿,从整体上来看,几乎没有太大增长。如果将很多免费内容升级为会员内容,那会员增长将会有大的变化,并且会提升收益弥补缺口。

这些措施虽然都可以在取消超前点播后,发挥盈利价值,为平台带来营收。但对于用户而言这是进一步损害消费者的看剧自由,看似是在让用户选择,其实并未给消费者留下选择的余地。同时,也会对平台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让其失去用户的信任与喜爱,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损伤根基的事情。

而平台要想摆脱内容成本的钳制,实现盈利与口碑的平衡,最为有效的方式还是要从根源出发,联合多方平台来压制暴涨的版权费。随着明星限薪令的推进,或将遏制天价版权费现象,这对于视频平台方而言是一个翻身契机。

另外,“内容为王”在视频平台永不过时,平台应当注重自己的品牌培养,进行品牌差异化建设,爱奇艺“迷雾剧场”就是一个成功的品牌打造案例。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个性化服务能力,通过推出圈层剧集来提高用户黏性。只有不断地更新优质内容,才能让用户始终对平台充满期待,持续付费。相信在此番举措之下,平台会走出逐步亏损阴影,用户也会认为会员物超所值,用户与视频平台将形成正向的、良性的客企关系。

内部营收告急,亏损严重;外部短视频环伺,竞争激烈,内忧外患的平台方们还是要回归初心,勿忘初衷,还消费者一个真正的“看剧自由”。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