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警惕!烂尾暗涌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kanshangjie.com/article/171681-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警惕!烂尾暗涌 - 精选 - 商界网 | 商界APP-专注于商人-企业以及商业思维
警惕!烂尾暗涌
崔小花 2021-10-08 13:47:48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秋意的寒,地产企业感受得分外真切。

任泽平曾经做出过分析,对于房地产周期,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但他没有明说的一句话是:长中短期,都要看政策。

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通过制定房地产商融资的“三道红线”,以及限售、限购、限离、限法拍、加大保障性租赁房供给等精准调控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承压,重压!

9月1日,恒大突然举行保交楼军令状签署大会,集团的8位总裁以及各省公司董事长率班子成员、项目总,郑重签署了“保交楼”军令状。

这一举动多少透露着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保交楼,实则防烂尾。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已经在立军令状防烂尾了,那么其他的中小开发商处境可想而之。

按照以往的经验,中国式烂尾楼伴随着政策的转向,泡沫的戳穿, 每隔几年就迎来一波爆发期。现在发生的所有一切是否预示着我们要做好准备:新一轮的烂尾潮可能即将到来?

城市的疤

中国房地产的烂尾由来已久,它深嵌于城市的肌理,像一道反复愈合的伤疤,述说着一个时代的故事。

1988年,海南建省,海口这个原本的海滨小城一夜间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的首府。

1992年,邓小平发布南巡讲话后,海南省加快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房地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的钻了出来。

“要挣钱,去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海口满大街都是操着北方口音的炒房炒地者。

这一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还多,海南省年财政收入的40%由房地产贡献。

随之而来的是房价一路飙升,从均价1400元/平方米,仅用一年时间就飙升到5000元/平方米,1993年更是涨到了7500元/平方米,房价高涨的背后,海南的地价也从1991年的几十万/亩,一路狂飙到600多万元/亩。开发商大量贷款,甚至把图纸上的楼盘高价抵押给银行。

与此同时,与海南省紧邻的广西北海房地产的火爆程度也毫不逊色。1992年,这个常住人口只有十几万人的小城出现了1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各地驻扎在此的“炒家”多达50多万人。

局部市场过热,中央不得不出台宏观政策调控,银行信贷收紧、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措施一出台,投资人只能排队上天台。“天涯、海角、烂尾楼”一时间成为海南的三大景观,至今常常被经济学家提起。

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引起了国际经济环境的激烈变化,让筹措资金更加困难,导致上海出现了一大批烂尾楼。

在华灯初上的魔都,站在南京西路的尽头,向东侧放眼望去,与静安寺商圈灯火辉煌相邻的“上海协和城”则是一片黑暗,如同巨兽的大嘴随时要将一切吞噬。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项目的地块就被中国地产集团拿下,之后又陆续拿下了整条街道,囤地27年却未能完全完工。终于,2019年该项目被静安区规划局公告为“闲置土地”。

再比如说2009年的杭州,2013年的一大批二线城市和2014、2015年的三四线城市,都曾经出现过规模不等的烂尾潮。

每个项目烂尾的原因各有不同,有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也有政策与市场的波动,但无一不成为城市身上的疤、购房者心中的痛。

旧时盛宴

曾经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是最不应该缺钱的群体,中国的首富一大半都出自这个行业。

历经楼市沧桑洗礼的中国老百姓早已被市场调教过。凌晨裹着棉被拿着小板凳,在寒风中等待着排队摇号;成百上千万现金装进口袋,虔诚地等着开发商开盘。“全款买房的请往里面走,按揭的不要堵在门口。”一幕幕魔幻的大戏反复在中国的楼市上演。

开发商则像是脱了缰的野马,疯狂地加杠杆、疯狂地扩张。以恒大为例,2013年总负债只有2688亿,到了2016年底总负债已经达到了11583亿。

房企之所以敢这样做,是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2017年,恒大和碧桂园的股价涨幅都在500%以上,许家印以2900亿身价登顶胡润百富榜,孙宏斌的身价也在一年内增加了7倍。

旧时的盛宴如一场虚妄的梦,谁又知道清醒时是否一枕黄粱。

2020年8月,中央出台针对房企端“三道红线”:

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

2.净负债率大于100%;

3.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2020年12月,中央针对房贷端“两道红线”:

1.“房地产贷款占比”,大型银行不得超过40%,中型银行不得超过27.5%,小型银行不得超过22.5%,县域农合机构不得超过17.2%,村镇银行不得超过12.5%;

2.“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大型银行不得超过32.5%,中型银行不得超过20%,小型银行不得超过17.5%,县域农合机构不得超过12.5%,村镇银行不得超过7.5%。

2021年2月,22城集中供地;

2021年3月,严查消费贷经营贷进入楼市;

2021年6月,房企商票纳入“三道红线”监测;

······

房住不炒的大旗之下,房地产行业彻底告别了高增长时代,所有的头部房企都在降低市场预期,向上表决心,向下求平稳。

降负债、去杠杆,“三道红线翻绿”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共同追求的目标。谨慎拿地、加大营销、精简人员,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8月底,余姚的蓝光地产项目停工被曝光,拉开了四川地产“一哥”蓝光地产的维权潮。

9月12日,恒大集团深圳卓越就好中心的总部遭到投资者围堵,由此引发了挤兑潮。

华夏幸福、泰禾、蓝光、恒大……当房企的财务风险从机构层面转向个体,针对整个地产行业的信任危机开始发酵。

棋局之下

这一轮周期中,房地产行业正在发动一场洗牌,许多房企看着恒大的剧本,等着未知的结局。

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被称为万业之母,一个房地产行业就可以拉动二十多个产业链,疫情后也是拉动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撑。但中央这一轮针对房地产的政策却如此严厉,是因为中央已经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如果还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来刺激中国经济增长,那么我们面对就不是一头灰犀牛,而是一群灰犀牛了。

第一,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速度加快,目前工业化已经进入尾声,城镇化离终点也越来越近,必须摆脱房地产对于国民经济的束缚。

第二,中国的银行体系与房地产过度捆绑。从“十七大”到“十九大”,国家都在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换句话就是提高股市融资能力(间接融资),降低银行房地产融资模式(直接融资)。

第三,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太过于集中于房产。横向对比,美国股市400多万亿元,房地产市场300多万亿元;而中国股市80多万亿元,房地产市场则达400多万亿元。中国人的财富过于畸形的集中在房产上,缺乏多渠道财富载体,特别是资本市场。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几乎所有的房企都是高杠杆运作。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现在房企若想盲目加杠杆扩规模,依赖高周转,最终只能导致更高的财务杠杆,形成更大的财务风险。

房,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太过于看重,也太过于沉重。

在中国,没有一个行业可以像房地产这样,成为牌桌、饭桌、咖啡桌甚至是出租车上经久不衰的话题,从来没有什么政府文件能像房地产调控政策这般,让人恨不能把每个笔画都拆解开来,看看到底明里暗里在预示着什么。

那些还没竣工的房子背后,每一匹砖瓦身上都有着一个家庭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1998年房改开始,刹车和油门就在不断切换,目的只有一个,避免过快增长,防止过冷下滑,然而节奏从不由老百姓掌握。

棋局之上,是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博弈与妥协,棋局之下,是惊涛骇浪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百姓,说不尽的酸甜苦辣,人生悲欢。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在近两年已经被说烂了。但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房是一件容错率极低的事情,烂尾一次便是对一大批家庭的重大创伤。

时代的疾风骤雨,从未停歇……

34
欢迎关注商界网公众号(微信号:shangjiexinmeiti)
标签烂尾  

全部评论(2462)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