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销量破万!季度夺冠!卖得最火的新势力原来是…
source link: https://www.geeknev.com/industry/294/294529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销量破万!季度夺冠!卖得最火的新势力原来是…
行业 发布于:2021-10-09 09:01:35
国庆黄金周,各大车企纷纷发布上月销量/交付数据,不少新势力都交出了迄今为止的最美答卷,令国内车市为之一振。
其中,小鹏汽车的数据最为亮眼。
小鹏9月交付量达到10412台,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首家单月交付破万的车企,交付环比增幅达到44%,同比增长199%,连续15个月同比翻番。具体到车型,P7单月交付7512台,这也是P7连续五个月创新高。
以此计算,今年三季度以来,小鹏汽车交付节节攀升,7-9月累计交付量达到25666台,单季度的交付量已经接近其2020年全年的交付量。今年前九个月累计交付量达56404台,已经达到去年全年交付量2倍,如今还留给小鹏汽车一个季度的时间,可再次打破纪录。
在大行业环境面临疫情以及供应链风险的情况下,小鹏汽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尤为惊喜。
为什么月销量不是销冠,季度却是销冠?
其实论单月交付,前有蔚来长期霸榜,接着理想后来居上。小鹏未曾拿下单月销冠,但是在季度统计中,却是一举夺魁。
如今,单月交付破万,季度交付登顶。戏剧性反超的背后,是小鹏稳扎稳打品牌战略。
朝正确的方向,迈稳健的步伐
小鹏汽车阶段性胜利的背后,有两个关键词——方向与节奏。
年轻的新势力,没有继承传统车企大而全的产品战略,而是开辟了一场全新的“基因战” 。
“如果你没有及时真正地变成以智能化、以软件改变汽车、以电动改变交通出行工具这样的基因,”何小鹏在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中说到,“那你让它再改变的难度很高。”
这里所说的“基因”,从狭义上来理解,可能就是一个车企的技术与产品的方向;从宏观上来说,就是一个品牌的定位、调性和发展方向。
何小鹏认为,无论是成立十年内的新造车企业,还是传统车企,谁能够将基因和行动调整得最快,谁就能够留下来。在一个企业的外部看到的是品牌、产品力、销售力,在一个企业内部看到的是架构、组织、团队和基因。
基因也是车企文化的表现。
为什么如今的新势力市场已经形成一个消费观念——蔚来主打换电与服务、理想主打续航、小鹏主打年轻与智能?因为企业重大路线问题取决于掌门人的核心关注点,而掌门人的关注点往往是企业基因决定的,即如何打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竞争力优势。
基因之后就是节奏。
何小鹏说过:我们一直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一个创业者最难的是像一个交响乐团指挥家一样收放自如,不过我们今年算是抓得比较准,从行业来看我们走得快,我们在内部一直强调是要在快速运动中保持平衡。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其它车企注重性价比,疯狂铺开廉价车市场,你也跟着造;如果其它车企主打不惜成本的服务体系,你也跟着打造服务体系;如果其它车企疯狂推动基建,那你也跟着基建;…
那么你就会失去自己的节奏,不仅很难追赶上前者的步伐,而且步调总是会被别人带乱。最终,导致没有一项领域能够形成自己壁垒优势,被淘汰就是迟早的事情。
小鹏认清了自己的基因——年轻与智能化,并且保持了自己的节奏,朝着这个方向上全力输出。这就是小鹏汽车能在这个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存活下去,并且越活越好的根本原因。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论单车型销量,小鹏P7自2020年7月底启动规模交付至2021年9月,仅用不到15个月,便实现P7的五万台交付,打破了新势力单车最快交付记录,一直蝉联新势力纯电车型销量榜的榜首。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努力着,然后惊艳所有人。这就是小鹏。
交付量攀升的原因
品牌成立之初,何小鹏就意识到智能化在电动汽车中的核心定位。2017年,小鹏汽车开始搭建智能技术的全栈自研团队,并率先在造车新势力中完成了智能闭环系统的搭建,掌握了数据生产与功能研发、更新的主动权。
“我们都很有幸在过去见证了智能手机的时代,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智能汽车时代,这是我今年一个蛮大的感悟”,何小鹏曾经不止一次强调智能化,“我不知道智能化是用什么方式撬动,我不知道汽车上的最核心的是什么,我现在也不敢清晰地说,将来智能化会变成一个多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这一群人会创造跟建设。”
于是我们就看到,如今新能源和交通变革最大的风口——智能辅助驾驶。
全栈自研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近几年的自主研发,小鹏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NGP,已经成为小鹏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今年3月,小鹏汽车还创纪录地开启了一场从北京到广州的NGP远征,证明了它的能力。如今,NGP使用渗透率为60%,月激活渗透率达到65%。
该系统发布后,经过多次OTA迭代更行。目前已经可以实现高速NGP,即在高精度地图所覆盖的多数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快速路可实现NGP功能。该功能目前可实现辅助用户实现自动变道超越慢车、自动选择最优车道、自动限速调节、自动进出匝道、自动切换高速公路、变道自动紧急避让、交通锥桶识别/避让、大货车规避、夜间超车提醒、故障车辆避让等功能,在适用路况下可辅助按照导航路径行驶,引导车辆抵达目的地。
这是智能辅助驾驶迈向更广覆盖的一大跨步。
除了算法的精进,还有硬件的支持。作为全球“唯二”全栈自研量产车企,小鹏不仅自研车辆端的视觉感知、传感器融合、规划、定位、决策、控制等方面,并在云端数据运营所需的数据上传通道、前端数据上传实现、云端数据管理系统、分布式网络训练、数据采集工具开发、数据标注工具开发、软件部署等方面实现自研,可形成数据和算法的全闭环。
传感器方面,则依靠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高精度定位、高精地图、高性能计算平台。相较于以特斯拉为代表所采用的纯视觉感知方案,小鹏在此基础上增加地图管理与融合、强化了雷达与视觉的融合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当前量产车中最为顶尖的自动驾驶架构。也正是因为在解决方案中有别于竞争对手,小鹏汽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与同行形成技术代差。
今年1月29日,小鹏NGP发布的第二天,何小鹏就对外表示: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小鹏汽车起步不算早,但从未来几年来看,可以做到世界第一。
总所周知,马斯克的执拗,让特斯拉追求的视觉单一路线的极致,但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也会因为过于激进,酿成某些不可挽回的错误,从特斯拉Autopilot事故频发的新闻就可以管中窥豹。
小鹏的差异化也体现在这里——稳!
多一套安全冗余,虽然提高了车辆的制造成本,但是谁买车不是为了安全呢?
更别提,小鹏NGP本身还自带的本土化优势。
延长车辆生命周期的OTA
再说OTA,OTA是智能化实现的关键工具,全球支持自研OTA的车企不多,支持整车OTA的车企就更少了,而高频次整车OTA的车企就屈指可数,其中小鹏就是典型代表。
截止今年8月份,小鹏汽车通过OTA已累计为G3及P7用户推送了25次重大版本更新,新增功能150+项,优化功能2300+项。
越用越新,是智能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的又一个重要区别。
为什么能实现如此高效的迭代?这就要挖一挖小鹏背后的投入了。
据小鹏每股上市的IPO招股书显示,小鹏在过去两年的研发总投入高达37.5亿元人民币,在3000多名员工中,43%专注于研发,这部分的66%专注于汽车设计和工程,剩下的34%,一半在智能操作系统,一半在自动驾驶。
横向对比来看,小鹏的专利数量也在全行业处于领先位置。
去年2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情报所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知识产权分会联合发布了2019年中国汽车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榜单。榜单显示,小鹏汽车凭借2019全年742件汽车专利公开量,跻身2019年中国汽车专利公开量TOP 20,其中更有两项分类专利数据名列国内汽车企业之首。其中发明专利占比76.28%,国内汽车企业第一。
到今年底,小鹏将总投入40亿研发资金,将研发团队从3000人扩充到4500人,其中自动驾驶团队将扩大至1500人。
研发上的独立自主,更新上的持续迭代,都也给了小鹏冲击世界第一的底气,早在去年11月份,何小鹏就发文回击过特斯拉的马斯克,“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的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解决基础痛点——超充体系的自建
电动车的核心是智能化,但是电动车的普及和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充电就是最大的痛点。
小鹏汽车是国内第一个大规模覆盖高速超充的厂家。小鹏超级充电桩为180KW双枪直流快充,单枪最高功率可达120KW,同时带智能地锁、专属车位,插枪即充、拔枪即走,超充站体验远超共享充电桩。
根据小鹏近期自建超充信息:8月小鹏品牌上线102座,累计上线400座,覆盖101城目的地充电站上线36座,累计上线81座,免费站累计上线1596座,覆盖209城。
未来3个月,小鹏超级充电站还将入驻包头、承德、石家庄、哈尔滨、洛阳、桂林、银川、乌鲁木齐等62个城市。预计到今年年底,小鹏汽车将会有500座品牌超充站。
小鹏汽车在国内的战略部署持续扩大,不仅是纯电动车不断发展,充电站设备也跟上前进的脚步,打消了消费者对于充电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众的购买意愿。
越来越成熟的工厂作为支撑
再说量产能力。由于汽车产业的资本集中、技术集中的特性,新势力起家大多采用更为保险的代工模式。但是想要突破自我,就必须摆脱代工的限制。
为此,小鹏在今年4月与武汉签署“小鹏汽车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投资协议”。项目占地约1100亩,将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整车规划产能10万辆。
你猜猜这是小鹏汽车的第几个工厂?
答案:第四个。
继郑州、肇庆、广州之后,武汉将建成小鹏汽车的第四个生产基地。
小鹏汽车最早的生产基地为海马小鹏智能工厂(代工模式),由海马汽车和小鹏汽车双方合作于2018年建设完成,是小鹏汽车首款上市车型小鹏G3的量产工厂。位于郑州,占地43.89万平方米,总投资20余亿元,一期建设产能为年产15万辆。
肇庆工厂是小鹏汽车第二个工厂,也是小鹏首个自建的整车生产基地。作为目前小鹏P7的唯一规模量产基地,工厂坐落于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60万平方米,厂区共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车间,于2019年9月底竣工并试产。 一期规划年产10万辆。肇庆工厂的投用意味着小鹏汽车同时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率先摆脱了受限的代工模式。
广州是小鹏汽车的第三个生产基地,但目前尚未投产。2020年9月,小鹏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市知识城智能装备区奠基,建成拥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工艺车间的整车生产基地。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将用于小鹏汽车旗下新款车型研发、整车生产及销售等业务。
最新的小鹏汽车武汉智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占地约1100亩,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研发中心,引进全新下一代智能汽车平台,制造下一代全新智能电动汽车。预计2023年投产,整车项目规划年产能10万辆,峰值产能可达15~20万辆。小鹏汽车还将在武汉建设研发中心,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研发智能网联汽车、AI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技术等。
自营+加盟的新零售模式
在品牌创立之初,小鹏就不惜代价,选择业界少见的直营销售模式。对此,何小鹏特地强调了两点:一是新势力车企的成长速度飞快,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渠道,更新频率都会非常高,只有直营模式能够保证信息流通的一致性,做到即时全局调整;二是直营模式能够保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对于消费体验升级有积极作用。
如今,新势力带来的新零售体系,正在引发行业的变革,在中心城区开设品牌直营店,并以体验为主、买卖为辅,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辐射品牌与产品的影响力。基层销售是用户接触品牌的第一印象,直营模式让消费者能够自由、深度的接触产品,不用再承受销售饥渴又不耐烦的眼光。
但是,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直营店的成本不足以覆盖更广的消费者体验。于是小鹏汽车又带来了加盟模式,通过审核的授权经销商,将成为小鹏直营店拓展的触手。而且消费者也不用担心车辆的售前售后问题,因为除了资本结构以外,门店的经营与直营店完全一致,实际上门店并不承担交付的工作,新车交付都是在小鹏的交付中心完成。
小鹏汽车通过直营与加盟结合,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展开了更宽的销售网络。这也是小鹏汽车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变革。
深入年轻人的生活,并拓展边界
面对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小鹏汽车也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这些“与众不同”体现在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
2020年10月24日,小鹏汽车召开了首届小鹏“1024小鹏汽车智能技术分享日”,可以看出,这个智能宣传日的命名明显就是接住了程序员的梗(因为1024是软件工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数据量级),也点题了小鹏汽车极客的品牌属性。
在当时的宣传日上,小鹏通过P7强大的硬件属性,释放了包括“全场景语音控制”、“NGP自动泊车”、“NGP高速辅助驾驶”等新功能,进而把小鹏NGP辅助驾驶系统推上了“中国最强的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座椅。相较于其它厂商的用户见面会,小鹏的发布会明显更加硬核,这也是它以技术核心为导向的侧写。
用小鹏自己的话来说,“1024智能日”是小鹏汽车的智能技术分享型活动,期望通过展示智能技术上的进展和突破,让更多用户了解和走近智能汽车,也希望基于展示对自身及行业的洞察与思考,持续推动中国智能汽车的普及。未来每年都会定时举办,这让我们更加期待小鹏汽车会放出什么样的黑科技。
研究年轻人,可能没有哪个新势力比小鹏汽车更加专注了。BiliBili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B站,从最初二次元世界到如今已经演变成国内最受年轻人欢迎的视频网站。何小鹏为了“破圈”,就曾和朱一旦以“旦式风格”拍了一期短视频登陆B站,点击量超过百万,引发大量关注。这也是小鹏汽车“跳出固化的汽车行业,深入到年轻人的世界”的一次勇敢尝试。
当然,年轻人更是综艺节目的忠实群体。小鹏在脱口秀大会上,以「一套房子、四个轮子」的广告再次出圈,不仅抓住了年轻人的兴趣,也抓住了年轻人的需求。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打拼,房子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都是奢望,然而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这样的心理需求不可忽视。小鹏汽车就试图满足这一点。
小鹏P5的定位很明确,就是百变舒适智能家轿。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充满归属感、仪式感的生活方式。譬如,年轻人工作繁忙、喜欢在车上休息,那小鹏不如就在车内直接安排投影看球赛,再来个可躺可睡的大床,并且配套也是最好的,比如棉被用的是新疆棉,车内还有香氛、有冰箱,这不只是车,而是一个“休息空间”。
诸如此类的品牌大方向和产品小细节还有很多,点点滴滴都能反映出小鹏汽车对于自身定位的明确。以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拉近了车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当中,去提供更有趣的想法和具体需求的解决方案。
在产品布局中打开想象
工厂的完善,也打开了小鹏的产品想象。
在产品端,推出的细分车型越多、推出新产品的速度越快,就能覆盖越多的客户群。如果说小鹏G3系列是一个探索,P7是在直面特斯拉的竞争,那么P5就是小鹏在挑战自己。
一直以来,在国内汽车市场中15-25万元向来都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赛道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在这个赛道上已经有比亚迪、吉利、长城和广汽埃安等车企,还在于处于这个价格区间的消费者特性决定——他们可能是所有潜在客户中最“挑剔”的存在。
车价逼近20万元,使得其与选择10万元左右产品用户的需求完全不同。
以传统燃油车为例,能耗较低、品控较好、皮实耐造,这些都是15-20万元区间产品应该具有的品质;同时,外形设计、内饰用料、科技功能、动力水平、底盘调校甚至品牌附加值,都已纳入他们选车的标准中。
换言之,在预算仍然有限的背景下,购买需求成倍地增长,而这也对主机厂怎样用可控的成本,造出一台符合他们心意的车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能够预见的是,小鹏P5杀入的正是这样一个极致严苛的板块。从过往经验来看,部分仅仅具有长续航优势的纯电动车型,在与该区间传统燃油车的直面竞争中,纷纷败下阵来,也未真正撬开潜在用户的内心。究其原因,其它层面如智能化,仍然不具有明显的可替代优势,成为了症结所在。
而这一次,小鹏P5在保证长续航与实用性的前提下,不仅仅补足了长板,还让智能化成为了最大的长板。
要服务就找蔚来,解决里程焦虑就买理想,而小鹏更有年轻科技属性。
这话未必完全严谨,但不管是从市场定位还是在售价上,各家的早期车型都清晰的卡在自己选择的细分市场里。如今,蔚小理逐渐站稳了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位置,随着车型增多,三家的价位和定位即将出现重叠。
蔚来率先推出了更加亲民的ES6,拉低购车门槛,面向了新中产阶级的年轻人;理想下一台车,很可能回归到纯电路线;小鹏则准备继续向豪华市场上探。
小鹏的慢就是快
在众多车企中,目前小鹏是唯一一个与特斯拉有绝对交集的品牌,不仅品牌、产品定位十分相似,现在连主力车型的价格也落在了同一区间内。P7的官方指导价为22.99-34.99万元,而特斯拉降价后,Model 3主销车型价格几乎与其完全重叠。
可以说,小鹏正以一己之力,直面对抗特斯拉。
不仅是纯电车,小鹏的竞争目标也开始转向燃油车。今年7月27日,小鹏P7交付一周年庆典时,何小鹏做出了一个惊人预测,再过一段时间,小鹏P7的交付量就将超越奥迪A4。当时,汽车行业基本没人当真,因为A4作为奥迪主力车型,长年霸占豪华轿车销量榜单。
但何小鹏话音刚落,P7的7月交付数据就超过了A4,6054辆比3562辆。
消费者其实很少去研究一个车企的发展路径以及发展速度,购车者并不了解什么智能车拐点。但当身边的人谈起“奥迪A4的销量被小鹏P7超过了”,消费者们会生出一种清晰的感知“时代变了”。这种认知的改变,往往是消费习惯改变的前奏。
高端市场持续发力,小鹏汽车锁定了15万元的价格下限,但价格上限仍在继续探索:“我们已经通过P7证明有接近30万的市场,在上个月正式超过了燃油汽车奥迪A4在中国当月的销量,在未来时间我们会突破30万到40万,甚至到50万的价格区间。”
按照规划,2022年理想汽车将会推出X平台上的首款产品——全尺寸豪华增程式电动SUV,并于2023年在X平台上推出另外两款SUV。自2023年起,理想汽车每年将会至少推出两款采用高压纯电动技术的车型。
而离我们最近的下一个认知突破口,或许就是全球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型——小鹏P5。
全球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型
就在9月15日,小鹏第三款全新车型小鹏P5正式上市,作为小鹏汽车在智能出行的下一个探索,小鹏P5共有460G、460E、550G、550E、550P、600P等六款车型,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分别为460km、550km、600k,新车补贴后售价为15.79-22.39万元,并将于2021年10月底开始启动交付。
其中,550P、600P搭载了量产激光雷达,售价分别为19.9万元、22.39万元。这也意味着小鹏P5将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拉低至20万区间。
自今年4月在上海车展上开启正式预定后,根据官方数据,在短短53小时内,小鹏P5的订单就突破了一万辆;7月17日,正式开启预售后,小鹏P5又因其价格,再次收获了一片好评。仅是当天7个小时,就完成了5000辆订单。再创新高。
小鹏P5在硬件层面,实现了国内乃至全球的突破。它融合13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2个车规级激光雷达共32个传感器及1组高精度定位单元,可对环境进行视觉+雷达的360°双重融合感知。对行人、静态障碍物、小物体的检测能力全面提升,覆盖更多黑夜、弱光、逆光、隧道明暗交替等疑难场景,提升安全冗余,更适合中国复杂路况。
基于激光雷达的加持,P5上搭载的NGP系统,在城市环境中,可以根据导航路线,辅助驾驶员执行驾驶任务,拥有红绿灯路口通行能力;具有城市路况超车能力、定制化跟车能力、环岛通行能力、可根据地面、道路路况进行动态自动限速调节。
智能化多维度的体现除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外,还体现在智能座舱层面。毕竟,智能交互的革新,是不断扩展全新的用户体验场景。因此,小鹏P5同级别首次搭载了高通骁龙SA8155P车规级芯片,算力提升较上一代增强3倍以上,配合128GB存储空间、12GB运存,人机交互体验更流畅。
这都是小鹏P5带给人们的新想象,重点是,价格只需要不到20万元。
1年10万台,是一切的基础
在2016年行业提出“造车新势力”概念之前,更被行业广泛引用的一个词是“互联网造车”。拜游侠、乐视等公司所赐,这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定语,但是新势力三小强,正在用自己的市场表现,转变大家的观念。
如今在美国上市的蔚来、理想、小鹏无疑都是标准的互联网造车。
IPO会把造车新势力间的差距再度拉大,马太效应加剧毋庸赘述。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造车新势力率先IPO的是清一色的互联网造车企业?
行业变革往往从外部发生。就像手机行业变革时,引领者苹果公司原本是电脑生产商。传统汽车的变革,或许就是需要来自互联网的产品思维。
在今年6月份的一次演讲中,何小鹏说,“如何比别人早一拍甚至早两三拍观察到一个趋势,并能够控制好什么时候该入局,如何去组局,如何去行动,如何进行快速发展,能够坚持到最终的定力,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小鹏的月销量破万,季度销量首次登顶,就是一个印证。接下来,怎样触及更大的量变,从而引发整体的质变,则是关键。换言之,其必须找到下一个能够激发用户关注的增长点,才能稳固住自身已经取得的行业地位,在智能电动车这条赛道上,更快的狂奔。
小鹏P5的出现,承担了这样的使命。而它更为直接的目的,就是,保证不输于燃油车的实用性,再通过智能化形成越级打击的目的,全力收割20万元预算左右的新能源潜在消费者。
经历了G3、P7、P5几款产品的洗礼,何小鹏正从几年前那个闯入行业的“野蛮人”一点一点变得举重若轻,变得张弛有度。在智能汽车这个新品类被越来越多人知晓,越来越多车企入局的同时,这个在几年前就振臂高呼智能汽车时代终将来临的男人,正埋头酝酿着自己下一次的改变。
两年前,在接受皆电采访时何小鹏就曾表示:“一年卖出10万台车是所有未来可能性的前提。”
如今,小鹏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近了。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