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为什么不参加《脱口秀大会》?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mtpost.com/569391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我为什么不参加《脱口秀大会》?

· 9月17日

14.9万
2

台下不必羡慕台上的。

我为什么不参加《脱口秀大会》?

00:00 12:48

!1400x811&ext=.jpeg

文 | 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宛其,编辑 | 李秋涵

越来越多普通人涌入脱口秀行业。

正在热播的《脱口秀大会》第四季里,警察、程序员、网红、嘻哈歌手等横跨职业的表演者登上舞台。不过,根据行业人士的观察,此前比赛还有脱口秀演员表现“云淡风轻”,最新一季脱口秀里,演员在更加积极展示自己,希望通过节目走红的野心越发明显。

在《脱口秀大会》第二季,节目刚开始有热度,为了赢得比赛,台上脱口秀演员举动出格,当时还是笑果文化成员的池子,在后台感叹,“喜剧变了”。当时的热门选手张博洋表达过困惑:脱口秀怎么还能比赛?并以退赛表达了态度。而到第四季,大家已经无需发问了。

节目带来的红利非常明显。《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后,节目里走红的李雪琴、杨笠参加多档主流综艺节目,原本名不经传的演员线下演出也变得一票难求,脱口秀演员们有机会都想上去一搏,万一红的那个是自己呢?

“期待哪天被《脱口秀大会》选中,就不用发愁专场卖不出去票了。”脱口秀演员漆漆直接在她的微博简介上写道。从这一切面,或许能窥见《脱口秀大会》对行业的影响力。“有机会想去试试”“不行,明年再去呗”,成为了大多数脱口秀演员与这档节目擦肩而过后的常见话术。

“黄西不是都去《脱口秀大会》了吗?”一些观众看到这位国内脱口秀“天灵盖”出现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之后感慨。

脱口秀火了,在行业金字塔顶端,每年都有脱口秀演员因为参加节目走红,成名红利正在牵引着这个行业。但这对于行业来说,真的好吗?

北上广的脱口秀演出,能达到满座的不算少。

尽管现在受疫情影响,线下演出受限,但没有影响观众走入剧场的热情。深燃在某个周五的晚上,观看了一场线下脱口秀表演,200人的空间座无虚席,演员们有的讲中年危机、夫妻生活,有的讲学生时代暗恋男同学、在网络上遭受性骚扰等经历。从这场演出来看,台下女观众居多,后面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共鸣,场内笑声不断。

在综艺节目里,这类既贴近年轻人,也带点社会话题的段子的确也更容易受到关注。杨笠对男性“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调侃,还有双胞胎姐妹颜怡颜悦对女性身材焦虑的段子,在节目里都获得了不错的关注度。

“去俱乐部里看,年轻人基本是男的模仿李诞,女的模仿杨笠。”黄西曾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说。

!1400x686&ext=.jpeg

杨笠 来源 / 《脱口秀大会》

这是黄西的个人观察,但不止一位脱口秀演员也对深燃表示,一部分演员线下演出风格会往综艺风格上靠。比如,《脱口秀大会》李诞吐槽王建国老爱用“谐音梗”,尽管被认为是在创作上“取巧”,但观众反馈很好,一些线下演员也开始使用押韵、文字梗等。

金句式创作也在流行。这类句子便于传播,能在网上发酵,在综艺里受欢迎,也开始在线下“渗透”。单立人喜剧演员宋万博2015年就开始说单口喜剧,是国内早期单口喜剧演员之一。他说,观众的娱乐氛围也更加倾向于“漂亮句子”。像网络上流行的那句“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价格”,就很容易传播。

为什么都在学综艺?

归结原因,是演员们能尝到“走红”的甜头。

单立人喜剧演员悟饭也参加了笑果TIGHT5比赛,这个比赛的目的之一就是笑果为了选拔演员们上《脱口秀大会》节目。不过,在初选他就被淘汰了。淘汰后他难过了两天,自己总结了一下,首先是上场准备不是很充分,同时也承认自己当天演的也一般,虽然有些无奈,但也只能接受,被朋友调侃心挺大,他也只是笑笑。

其实悟饭尝过“红”的滋味。他曾经把自己家里破产的故事编成段子,发到网上之后火了,点击量破百万。他说,那时在心态上有点幼稚,突然有一些名人、权威、明星关注自己,还有各种网友留言,“我就在微博上评论,谢谢兄弟,谢谢妹子,天天回微博。”悟饭回忆。

他觉得,“现在的新人进来肯定也是想红的,但更多的也会是抱着尝试的心态。”

宋万博谈及对“红”的渴望时,半开玩笑地对深燃说,“我都不想当演员,想直接当明星了”,“小时候看奥斯卡的颁奖典礼,我就想,里面的演员说的还没我好,我上去说的比他强,每年看奥斯卡,我都要默默练习一遍获奖感言”。

走红,成为被综艺节目能够加速实现的现实。

先布局线上综艺的笑果文化,在行业里有绝对话语权,目前已经招纳超百位演员和编剧。一些演员签约笑果,就会奔着有机会上综艺节目去。

成名的“利”与“惑”

《吐槽大会》第一季刚结束时,池子曾说:“我只是个脱口秀表演者,名气会阻碍我的真实。”

现在,越来越多的脱口秀演员更加明白“明星”所带来的诸多益处。毕竟“走红”带来的报酬是实打实的。

被称为脱口秀元老的周奇墨,参加完节目后,线下演出的专场都是秒空,演出票原价为680元,被爆料在二手平台闲鱼上炒到2200元一张。2020年末才签约单立人喜剧的徐志胜,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凭借“丑男”类段子走红,现在已经是节目的人气选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综艺节目的播出,的确带动了行业发展。一位行业人士对深燃说,现在演出票价的确一直在涨,从几十元涨到现在的几百块。一些头部演员票价基本都会维持在300元以上。笑果文化厂牌的演出票基本都是秒抢。

而在从业者端,根据企查查数据,以“脱口秀”为关键词搜索,在册的有接近三百家公司。青岛叁拾捌喜剧俱乐部创始人何老师在知乎上就提到,疫情之前到现在,全国的脱口秀相关俱乐部至少增长了3倍以上,“我在青岛,从原来只有我们一家,到这一年半,现在有7家。”

有从业者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提到,仅去年一年,全国新成立的脱口秀俱乐部、厂牌超过50家。快速催生出来的俱乐部里,脱口秀演员的创作质量变得参差不齐

黄西曾表示,在美国,一位脱口秀演员可能做了四、五年才开始有点儿小收入,八到十年才能磨出一个五分钟的好段子。而在国内,短短一两年时间,就能让初入脱口秀不久的演员走红几轮了。

脱口秀这门在国内刚兴起的行业,对入行新人很友好。现在,“新人只要有才华,就有可能上台。”98年出生的脱口秀演员胡志扬说。

悟饭作为行业前辈很直接感受到“后浪”带来的冲击。他对深燃回忆,“白天给新人做培训,没想到晚上演出时,新人的演出比自己的表演还要炸场。”他觉得观众都喜欢看“少年屠龙”的故事,没名气的新人突然上来,把一个久经沙场的老演员一下“砍”下去,大家就会莫名的兴奋。

但事实上,真正做到有持续创作力,并没有那么容易。李诞就在节目里说,“每个人都能成为5分钟脱口秀演员”。刚入行,把过往的生活经历揉成几分钟的段子“炸场”并不算难,难的是持续优质的内容输出。几季节目下来,王建国、张博洋、Rock等老脱口秀演员在第四季已经有了明显的疲态。

胡志扬曾经试图去德云社拜师学艺,后转向做脱口秀时,他找了一份看起来清闲、有创作时间的工作——门卫,来养活自己。他说,到现在入行才两年半,就已经是个能“一个月有四十场演出”的演员了。

但他有点焦虑,虽然有大量演出的机会,他对深燃说,”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满意的段子。”他想讲社会困境,但他觉得自己没有充分的生活经历,“导致现在我讲不出来。”他对行业中“谁都能开专场”现象感到困惑,相比拼盘演出,专场一个人就得hold住全场,不仅考验人气,对演员演出的内容也是一种考验。他身边有些朋友会直接说,自己很想红,想开专场。

“做了几年,听到最多的就是一句话:这种东西我也行”,“演员和专业性其实很差,导致未来的发展是个问号,鱼龙混杂的情况很多。”何老师的那则知乎回答里,也提到了此类担忧。

脱口秀有点“着急”

观众的娱乐审美正在被综艺节目影响。在第二季,就有脱口秀演员调侃,“这节目录多了,什么投机取巧的方法我全都会了。”他用段子的形式将节目中脱口秀演员们为了赢得比赛,套词、套段子的手段讽刺了一遍。

到第四季,弹幕上偶尔也有观众会吐槽,某段表演是来自于网络段子,某段又和常受追捧的社会话题有关。这类风气也直接影响着线下的演员们的创作。

黄西曾分享,脱口秀里有些表演特别能唬人。一是演员要说得特别快,另一个是嗓门特别大。你只要把任何特别平庸的事快速说完,观众肯定给你鼓掌。在一些演讲的节目中,一个人突然语速放慢,声音提高一倍,说话掷地有声,大手一挥就好。

“现在脱口秀演员觉得在‘撒狗血’,有时候观众看惯了网络节目,你突然大手一挥抛了一个金句出来,观众当时虽然没听明白,但会觉得很有道理。”宋万博也颇有感触。

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第一期节目的采访环节,李诞说:“现在的网络环境,可以用喜剧来调侃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了。”

脱口秀作为小众爱好,在向主流大众靠拢的过程中,也在付出一定代价。宋万博分享他的见闻,现在少了怪人。他入行时,见过一个拿着关刀上来的法官,还有一个苏格兰人拿着苏格兰旗,甚至还有道士。

综艺将脱口秀的概念带给了更多人,但脱口秀也在综艺的影响下“变形”。

在宋万博看来,目前脱口秀只是被看到,还没有真正融入大众的生活。比方说,在相声行业,马三立老先生写过一个相声讲“马大哈”,之后“马大哈”成为了大家日常交流词汇,用来形容一个人办事马虎。但是脱口秀行业的演员和观众目前还是以年轻人为主,还没有产生出全民都喜欢的内容,也没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喜剧联盒国的脱口秀演员罗易是行业里为数不多年龄超过40岁的演员。还未入行时,他在上海讲了几次开放麦,被喜剧联盒国创始人Storm 徐风暴看中后进入行业。他同样也有自己的困惑:这个行业主要是年轻人为主,中年话题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他还特地邀请过自己的爸爸来看演出,但他爸爸看完之后给出的反馈是——看不懂。

李诞在他的新书里,给笑果下了一个定义:一个新兴行业的独大却弱的公司。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当下脱口秀行业的现状。

这是舶来品,脱口秀本质是自我表达,文化内核是真实,语言风格犀利,原本是一个没有固定章法、可以自由发挥个性,存在各种可能性的艺术形式。

已经说了6年脱口秀的宋万博,对深燃表达想要走红的理由之一时说,“如果能更有名,艺术的应用范围会更广。”没有名气的演员,想说一点儿严肃的、深刻的,观众就觉你这给我上课呢?如果是一个名人,观众会更愿意听他说话,或者听的时候更有耐心一点。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有一期抛出了一个问题,脱口秀到底是好笑重要,还是输出价值更重要?宋万博表达,在创作中他更在意前者。不过,坚持两者并行对现在的演员们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有人担心,会在顾此失彼中失去创作初心。

这样真的好吗?

有从业者对深燃感慨,无论是时下热播的《脱口秀大会》,还是综艺节目这种形式,都只是脱口秀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阵风”。行业要更健康的扎根发芽,单靠年轻人抛段子,打造几个红人是不够的

国内的脱口秀到底会怎样,目前,谁也给不出答案。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