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书福押下新赌注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7821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10月4日报道(文/八千)
正当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冲入造车赛道腹地时,李书福带领吉利押下新赌注,上演了一波“逆向反击”,突袭手机厂商的核心业务。
9月28日,由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
作为民营自主造车的一把手,吉利不仅要做手机,还要做服务全球市场的高端手机。
跨界造车热潮下,吉利却选择逆风而行,李书福到底在赌什么?
吉利反击,直指车机协同
在官宣之前,吉利造手机的消息就已经在业内传的沸沸扬扬,但不少人还是不能理解,吉利为何要一头扎进智能手机的红海。
当下,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高度成熟,各个梯队都有实力厂商坐镇,近年来,部分老玩家黯然退场的同时,已不见新玩家加入。中金企信在2020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前五大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已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7成。报告中还指出,发达国家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趋向饱和,发展中国家则更青睐高性价比的智能机型,这一趋势无疑给吉利征战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增加了难度。
但在吉利看来,目前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仍然可期,凭借吉利和沃尔沃在设计研发、智能制造、产业链管理等领域积累的经验,或许依然能在热火朝天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分一杯羹。
此前也有观点称,吉利可能会专做技术研发,选择手机品牌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产品。iQOO、OPPO、一加等手机品牌都曾与国际知名车企有过合作,这些尝试也被看作是手机厂商在短期内冲击高端市场的可行路径。反过来,吉利也能通过这一方式达到速成的目的。
吉利真的是想趁着手机厂商们大力造车,突袭对方腹地吗?当然不是。外界普遍认为,吉利造手机的动机,直指车机协同。
作为万物互联的重要媒介,手机已经与车联网、物联网等场景深度绑定,汽车能否与手机无缝连接,已经成为了衡量汽车智能化的重要标准。当下,手机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汽车,实现导航、影音播放等基本功能,此前苹果、华为等手机厂商还联动车企推出了数字汽车钥匙功能。
李书福就在讲话中提到:“手机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
因此,吉利试图通过两个互通的系统,在软件层面互相赋能,来优化吉利车主的驾乘体验,是说得通的。
同时,鉴于手机的研发周期比汽车要快得多,车企的最新技术也可以率先应用于智能手机产品,最终反哺汽车业务,推动汽车的智能化转型。
而华为智能座舱的出现,也让车机协同的“内卷”达到了新的高度,“逼着”车企们做出改变。未来汽车日报援引吉利资深员工称,如果将智能座舱完全开放,传统车企很有可能会沦为“硬件的组装厂”,该员工认为,未来车企的软件利润规模将会越来越大。
而吉利率先下场造手机,或许就是为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科技版图又落一子,构建出行生态圈
吉利在科技行业又落一子,在此之前,它又做了哪些准备和布局?
吉利造手机的关键一环正是亿咖通科技。
早在2016年,李书福与沈子瑜共同创立了亿咖通,聚焦汽车芯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高精度地图、大数据及车联网云平台等核心技术产品。官网显示,亿咖通在国内外均设有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研发团队超过千人。
亿咖通的多项科技成果已经落地。其中为吉利汽车定制的吉客智能生态系统(GKUI)搭载了旗下40多款车型,目前已有超过220万4G在线用户。今年8月,亿咖通的新车机操作系统银河OS也已在吉利星越L车型上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吉利的造“机”计划中,沈子瑜再度得到重用。天眼查App显示,沈子瑜在星纪时代持股30%,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对于手机制造,亿咖通给吉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芯片,尽管汽车芯片与手机芯片仍有区别,但至少意味着吉利不用从零开始摸索了。
李书福想要对标马斯克,在业内几乎是共识了。近年来,吉利科技版图的发展轨迹与特斯拉越来越贴近了。
特斯拉要造手机的传闻甚至比吉利还要再早一些,当时有报道称,特斯拉手机可能叫做Model π,其运用了特斯拉独有的技术,星链Starlink将成为这款手机的其中一个核心优势。
反观吉利,也在加速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它是中国首家自主研发低轨道卫星的汽车企业,其商业航天业务已涵盖卫星设计研发、制造、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
9月27日,吉利打造的全国首个商业化卫星工厂首星已经下线,未来将打造全球首个低轨未来出行星座,构建高精时空天地一体化PPP-RTK网,服务车辆云管理、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自动泊车、低空出行等智慧出行应用。
除此之外,吉利的飞行汽车计划也有了新的进展,前不久,吉利旗下沃飞长空宣布将与德国城市空中交通创企Volocopter共同成立沃珑空泰(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沃珑空泰将负责Volocopter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和运营,预计未来3-5年内将城市空中出行(UAM)落地中国。
而在2017年,吉利就通过全资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 Terrafugia(太力飞行汽车)涉足飞行汽车领域。
吉利方面称,后续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出行生态。
而在这个生态圈内,手机很可能会成为各项业务的重要连接点。
正如李书福所说:“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万物互联的多屏互动生活体验。”
主营业务承压,吉利能稳坐一哥宝座吗?
在科技圈开疆扩土的吉利,在造车老本行上,表现又如何呢?
最新数据显示,1-8月,吉利汽车总销量为817860辆,同比上升9%。8月销售数据则同比大跌22%,总销量为88348辆。
其中高端品牌领克的销量仅仅只有6039辆,同比下滑64.68%,环比下滑66.9%。在此之前,作为吉利和沃尔沃的合资品牌,领克拥有沃尔沃造车平台、发动机技术等方面的背书,加上更低的售价,领克一度活得很滋润。
领克一直被诟病缺乏技术突破,不过由于拥有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平台(该平台原本只有沃尔沃和领克车型在使用),领克在此前一直相安无事,而极氪001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后成为独立品牌终于让领克感受到了压力。同时,随着吉利品牌不断向上发力,吉利的星越、星瑞等高端车型也开始使用CMA平台,领克的独占优势也没有了。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端新能源车型此消彼长的局面——“中国星”高端系列的销量一路看涨,8月订单及总销量35912辆。对于吉利来说,或许并不是最好的结果。
作为民营造车一哥,吉利计划到2025年,市场占有率稳居中国品牌第一,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占比超过30%。现状却并不理想,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占比仅为4.8%,这也意味着,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吉利在主营业务上仍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还有个比较尴尬的点是,尽管吉利一直在进步,但消费者对其的认知仍是偏低端的,诸如沃尔沃等高端资产,还是从别处买来的。想要打动更具购买力的消费者,吉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类似的情况很可能出现在未来智能手机销售上,苹果、华为、三星的用户们,不管哪一块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俘获高端手机用户,对于吉利来说必然是一大挑战。
面对来势汹汹跨界造车的互联网公司们,李书福押下的新赌注能否帮助吉利打赢反击战,盘活大局?暂未可知。当下,吉利需要时间,先把手机造出来,而实现手机、汽车、卫星的互联互通,就显得更加遥远了。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