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实现「零碳」NFT 模式?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cj.com/p/2461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首页文章详情页

碳中和背景下,如何实现「零碳」NFT 模式?

碳排放指标有望成为下一代具有全球支付功能的硬通货。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隐藏着属于NFT的商机。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NFT 艺术品要结束了》的文章引起不少人关注,它向大家解释了为什么看空 NFT 艺术品,也提到了 NFT 艺术家们的困境:他们越来越难从中盈利。

另外,法国艺术家 JoanieLemercier 抨击 NFT 拍卖过程产生了非常高的碳排放(POW 机制)……市面上充斥着看空 NFT 的声音,全球碳中和大背景下,在未来它又将何去何从?本文对相关内容做了一些梳理。

NFT 是「绿色地球」的头号敌人?

质疑 NFT 不「绿色」的声音不绝于耳。「任何一个 NFT 都比一笔以太坊普通兑换成本高得多,因为 NFT 在区块链上要被多次铸造和交换。」数字艺术家和工程师 Memo Atken 指出。

《纽约时报》批评:「创建一枚普通 NFT 会产生非常巨额的碳排放,会带来超过 200 公斤的碳,相当于一架普通美国汽油动力车行驶 500 英里产生的碳足迹,这些排放将会导致地球变暖。」

碳排放严重、碳足迹最多

2810242739wc.jpg

Carbon.fyi 专门对区块链的碳足迹进行了统计:「比特币网络累计总功耗超过了 45.8 TWh (太瓦时),是 125 座大亚湾核电站全年产出的总量,每年排放约 4580 万吨二氧化碳,以太坊则是 9.62TWh,创造了大约 26 座大亚湾核电站的年产出。」

基本上,基于 POW 的应用都是碳排放大户,NFT 就是其中的代表。根据 Carbon.fyi 网站的统计,截止到 4 月 29 日,OpenSea 累计排放达到 8283 万 kg 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开曼群岛 2016 年全年排放的 20%。

如何实现「零碳」NFT 模式?

能耗更低的共识机制

NFT 消耗巨额的资源,根据 Ultrasound.money 统计,24 小时内 OpenSea 就燃烧了 369 枚 ETH,罪魁祸首是以太坊网络使用的 POW 共识算法,因为耗能巨大。

实际上,大多数的 NFT 挖掘和兑换是基于 POW 的区块链上进行的,铸造和兑换需耗费大量能量,这不是可持续的。长远来说,最终能立足的肯定是燃料费用更低和碳足迹更少的 NFT。

使用绿色电代替不环保电

在共识机制上面进行优化其实不是最好的方式,不确定性是重要原因:以太坊从 2018 开始提出切换到 POS,乐观预计在今年或明年实现切换。

由于生态太大,以太坊如此多相节点的博弈让共识机制的切换没那么容易。其实,实现绿色 NFT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使用绿色电,代替煤电、火电等高排放的传统电。

以欧盟为例,接近一半以上的电力供应都是清洁能源,分布在欧盟的节点可以承接 NFT 在铸造和兑换的各环节的主要验证工作,已经能够大幅降低排放。当然,由于节点的分散,这实施起来有难度,这需要将他们有序的组织起来。

在加密市场引入绿色投资

绿色资本将有助于推动 NFT 项目以「低碳」甚至「零碳」的方式运作。

投资机构或者债权人对于各环节的碳排放有具体的要求,在铸造、发行、和竞拍等环节需要限制碳排放,除此之外,项目也需要尽披露义务,提供可追踪的碳排放足迹,定期发布碳排放数据。

也就是说 NFT 项目除了需要达成财务业绩,还需要满足绿色指标,否则需要接受投资人的资本回撤或者视为债权违约。要推动这个进程并不难,因为区块链技术在推动绿色投资方面已经有很广泛的影响力。

国际上,不少机构组织一直在积极推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可持续金融领域,Green Digital Finance Alliance 预测到 2025 年全球 10% 的 GDP 都会储存在区块链中。

2810242mtzf2.jpg

来源:Green Digital Finance Alliance

伦敦大学可持续金融的经济系教授 Ulrich 撰写了《Scaling up sustainable investment through blockchain -based project bonds》,论文详细论述了运用区块链技术助力可持续型投资能够规模化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式。

毫无疑问,零碳 NFT 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低碳 NFT 的优等生们

Algorand 公链:权益证明共识下的 NFT 生态链

解决方案架构师 Cosimo Bassi 计算过,在 Algorand 上每铸造一枚 NFT,大约只产 0.0000004kg 的二氧化碳,对比大多数区块链产生的 200kg 来说,Algorand 的产生碳足迹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Algorand 使用的共识算法是纯粹权益证明(PPoS),用户通过质押 ALGO,成为区块验证者,系统随机地秘密地挑选每期的验证人,即实现与 POW 相同程度的去中心化,能确保极高的安全性。

WAX: 打造低碳 NFT

「WAX 链已累积抵消了 211 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计划打造一个全球范围的,提供新型碳影响 NFT 数字收藏品的市场。」WAX 官网报道。

281024dspr9s.jpg

WAX 协议摒弃了 POW,采用 WAX 公会(WAX GUILDS)制度 , GUILDS 负责验证兑换,产生新的区块,由于完全基于质押和投票的共识机制,与比特币和以太坊相比,WAX 链能把能耗耗低 22 万倍。

碳中和背景下的 NFT

今年 7 月 16 日,中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兑换。在中国之前,美国是最早践行排放权兑换的国家,虽然没形成像欧盟 EST 那样的体系和规模,但有的企业已经产生了「惊人」的效益。

2020 年,特斯拉首次实现盈利,主要原因是向其他车企出售碳排放指标,一共 15.8 亿美元。

在这个资本和数字融合时代,我们可以大胆预测「碳元」时代也许即将到来,碳排放指标有望成为下一代具有全球支付功能的硬通货。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隐藏着属于 NFT 的商机。

碳信用 NFT

首先,碳信用 NFT 的流通量有限,碳信用 NFT 具有稀缺性,且逐年加速通缩。

基于《巴黎协定》的大框架,各国需要设定一个年度碳排放上限,这个上限会作为额度分配到指定行业,并且这个额度是逐年递减的。以欧盟为例,从 2021 年起,排放上限每年减少 2.2%,相当于每年减少 4300 万吨二氧化碳。

换句话说,公开市场将有 4300 万吨的碳排放信用可供兑换,对于那些短期内不能做不到减排的国家或者公司,这将是必需品,最新碳指标现货买价约为 54.11 欧元(CFD),意味着每年一级市场成交额大约是 23 亿欧元。加之,碳排放指标不能滚动到下一年使用,形成了一个有限供应市场。

其次,碳信用 NFT 的硬通货属性。市场有持续的需求,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特定行业和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无法减少排放,他们因此需要购买指标,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能够通过出售碳信用获得如此巨额收益。

将来在公司的财务报表里面,碳信用有可能成为重要资产类别,并且以 NFT 的形式储存,因为基于区块链的 NFT 具有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非常适合管理和跟踪碳信用足迹。

碳信用实现全球跨国界兑换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但需要更完善的加密资产基础设施,和更多可连接供需两侧需求的服务商。

基于 NFT 的碳追踪行业

碳排放额度的购买和消耗是需要追踪的,基于区块链的 NFT,具有可溯源的特性,可以有效对碳指标的身份进行标识,并记录碳指标的流向。

其实,运用区块链对关键信息进行标签,并且实现动态跟踪,国内已有比较成熟的应用,比如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简称「国网青海」)。

国网青海与储能电站项目合作,在青海部署分布式供电储能传输一体化项目。

利用区块链可追踪以及不可篡改的特点,国网青海在分布式系统中对发、储、配、用每个环节的量和价等进行标签并且记录。

各个主体以及电的流通一目了然:用户(居民或者企业)根据预算和用电时间需求,通过竞价的方式选择电力供应商,各家风电或光伏发电企业通过竞价拍卖的方式出售电力。

绿色电供能的 NFT 铸造行业

NFT 市场是被广泛看好的,它的唯一痛点是高排放。也就是说,NFT 在各环节都要解决排放问题,只要达到零碳,它就具备了良好投资标的的条件。这将会有两个潜在的商机:

  • 服务 NFT 产业链的绿色供电

在 NFT 流通的各环节使用纯绿色电,绿色电指的是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0 或趋近于 0,相较于其他方式(如火力发电)所生产之电力,对于环境冲击影响较低。

绿电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能、风力、水力、生质能、地热、核电等。目前,NFT 主要使用当地电力,碳排放的程度取决于当地的发电构成,比如欧盟国家,核电和可再生能源都是 20%,中国大约 60% 是煤电。

由于各平台和对兑换进行验证的节点是分散的,控制用电类型是困难的,市场上需要专业服务商将他们根据用电类型进行分类,一方面艺术家们可以选择更「绿色」的铸造方式和拍卖方,另一方面有利于统计 NFT 行业的整体碳排放情况。

  • 碳吸收补偿服务

这种方式的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主动吸收碳排放的服务,对 NFT 的碳排放进行有偿式的吸收捕捉,也就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对排放进行碳吸收,达到平衡。艺术家和平台维持现有的业务模式,但是需要采购第三方的碳吸收服务。

假如铸造和拍卖一件 NFT 艺术品,累计排放 400kg 二氧化碳,则需要采购对等碳吸收量,实现碳的总和为零的目的。

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些争议,比如自由插画家 Bleached Rainbows 在推特上指出:这相当于放火烧房子(释放大量的碳),然后在废墟旁边放一颗盆栽进行「补偿」。

可是实施起来未必可行,因为这会增加 NFT 的兑换成本和流通难度。

转型是区块链和加密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环保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但这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一方面催生了新的产业机会,另一方面让加密行业可以通过证明自己的价值提升影响力。

撰文:梁文辉

1、本文仅是传达资讯之目的,不代表猎云财经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2、猎云财经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进行授权。转载时须在文章头部明确注明出处、保留官方微信号、作者署名,如转自猎云财经(微信号:lieyuncj)字样。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