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五倍薪酬挖人,抬估值抢项目:美元VC杀入大湾区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11004-36478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五倍薪酬挖人,抬估值抢项目:美元VC杀入大湾区

过去几年中国的VC格局、行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不久前,一家深圳创投机构的掌门人告诉投中网一件很苦恼的事,他们培养出来的一位年轻投资人,被某家北京的美元VC开出“五倍薪水”挖走了。

这事并非孤例,据他所知,不光是他的公司,深圳的大牌VC们也被北京的美元VC拿梳子“梳过一遍”了,看有没有可以挖的人。

虽然很难确定是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在深圳VC圈,最近半年多的时间的确已经发生了好几起从本土VC向北京美元VC的跳槽。美元VC薪资水平要比深圳的人民币VC高上不止一档,它们挖起人来,往往让后者很难招架。

不光是挖人,在招人的时候,深圳VC也感觉到了竞争。现在机构招人都看重技术背景,某深圳VC看中了一位工科博士,想招进来做投资经理,一问得知他已经在跟一家北京的VC谈了,那边开出的薪金数字,瞬间打消了这家深圳VC争取一下的念头。

中国的VC圈素来南北有别,“深圳帮”自成一派已经很长时间。过去南北两派的交集不多,但它们之间的那层屏障似乎正在打破——北边来的美元VC,正在大举进军深圳,进军大湾区。

美元VC的共同选择:进军大湾区

美元VC在深圳挖人,是因为它们在大湾区的投资需求越来越大了。

梳理数据能很容易看出,在北京、上海的美元VC的投资布局中,大湾区(尤其是深圳)的重要性最近两年在直线上升。这并不是说过去美元VC就不关注大湾区,而是自2019年之后,它们在广东的投资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收录的投资事件,红杉中国截至2021年9月29日的最近10个投资事件中,有5个投的是深圳项目,包括今是科技、锐肆酒馆、太若科技、海柔创新、空中云汇,赛道涵盖医疗器械、消费、VR硬件、人工智能等等。

这并不是一时的现象。实际上,数据清晰地显示,近几年红杉在广东的投资力度有明显的加强。2016年红杉只有7%的投资案例发生在广东,2021年是23%。

图片

红杉资本在广东的投资事件数量,来源:CVSource投中数据

如果只是红杉一家,或许只是个别现象。但实际上,梳理其他美元投资机构的数据,也能看到一条类似的上升曲线,比如高瓴。

图片

高瓴在广东的投资事件数量,来源:CVSource投中数据

源码资本、高榕资本这些新生代的美元VC的情况也类似。

图片

源码资本在广东的投资事件数量,来源:CVSource投中数据

图片

高榕资本在广东的投资事件数量,来源:CVSource投中数据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美元VC纷纷大幅增加对大湾区的投资,意味着过去几年中国的VC格局、行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大湾区的IPO爆炸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湾区的存在感并不强。这里诞生的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自腾讯之后大概只有迅雷、快播。这足以解释为什么美元VC过去相对不太重视大湾区。

大湾区的基因是制造业,是2B,是硬科技,这一点对曾经的美元VC来说是劣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深圳的创业者常常与北边来的投资人话不投机。

多位深圳的创业者曾向投中网吐槽被VC投资人评价“缺乏互联网思维”。深圳跑出来的独角兽公司像大疆、优必选等,基本都是硬件创业。然而在硬件创业公司中,能成长为独角兽的风毛菱角,大部分都是不太起眼的小公司。

一位深圳投资人坦言,过去中国的主流投资机构不会把钱投在硬科技行业,因为“不容易做好回报”。科创板刚推出的时候,一位美元VC大佬曾点评道,上的公司很多都做了十来年了,一看市值才几十上百亿人民币,“没什么意思”。

但现在风口变了,美元VC南下,当然是嗅到到了新的机会。

A股注册制改革、让大湾区在创投版图上的地位显著提升,这种提升从IPO数量上就能直观的看出来。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对中国企业IPO(含A股、港股、美股及其它海外市场)的统计,广东企业的IPO数量在2019年之后迅速增长,占全国的比例也大幅提升,从2018年的13%提升至2020年的19%,是实至名归的IPO第一大省。

图片

广东IPO企业数量及占全国比例,来源:CVSource投中数据

与北京、上海不同的是,广东的绝大部分IPO发生在A股。在2021年上半年,A股IPO数量占IPO总数的比例,北京为42.5%,上海为58.3%,而广东高达82.8%。当下中概股IPO几乎冰封,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则如火如荼,一面是互联网公司的海外上市困难,另一面是硬科技公司在A股扎堆上市。一升一降之下,广东的优势体现的更加明显。

大湾区在过去40年里积累了全球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既有传统制造业、也有强劲的高科技产业支撑。罗振宇说深圳平均每万人拥有89件专利,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一旦注册制的东风来临,大湾区爆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2021年上半年,共计245家中国企业在沪深两市IPO,同比上升了1.08倍,而广东在全国各省市中当仁不让的位列A股IPO数量排行榜第一位。广东企业共取得48个IPO,占全国IPO总数的比例达到20%。

VC最大的风险是错过,在这样的数字面前,哪家VC愿意承担错过大湾区的代价?下一个时代,是属于制造业、属于硬科技的。在不可阻挡的大势面前,有头有脸的美元VC都纷纷开始募人民币基金,把投资的目光投向广东,也就不足为奇。

拉动估值飞涨,本土VC直呼看不懂

美元VC杀到大湾区,首先冲击的是项目估值。在大湾区活跃的本土人民币基金,过去有一套自己的估值体系,但这一套体系现在受到了挑战。

就像挖人时表现出的“财大气粗”,美元VC在争夺项目时也非常凶狠。面对好项目,美元基金往往能很干脆的涨价一倍或更高。一家深圳的中型VC合伙人在谈到与大机构的竞争时表示,面对人民币的大VC是不怵的,但面对大美元基金有压力。在他看来,美元基金不在乎估值,“有些美元基金会哄抬估值,让人民币基金望而却步”。

美元VC对估值的判断,有时候让人民币基金的投资人感到“猜不透”。当前一级市场泡沫严重,几乎人人都在喊太贵了。但一位深圳的投资人向投中网吐槽称他的美元同行们是在喊假的,因为有些项目要的价格大家都说贵的看不懂,但过了一两个月发现总有一些美元基金在投。

这样激烈的竞争,是本土的人民币基金未曾见过的,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意料之中。一家老牌人民币基金的大佬曾向投中网分析道,过去人民币基金赚钱其实要比美元同行们容易,因为A股过去的审核制实际上弱化了投资机构之间的竞争,让大大小小的投资机构都有项目上市,都能赚到钱。这种局面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这个阶段肯定会过去。

另一方面,也有投资人对美元VC“高举高打”的那一套不以为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元VC擅长造风口。在人民币基金圈内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美元VC现在是把这一套打法搬到了硬科技,但硬科技是要“慢工出细活”的,并不是砸钱就行。

当然,在百花齐放的一级市场,各有各的投资之道。某种程度上,所谓美元VC与人民币VC实际上也在融合,开头提到的“挖人”就是一个例证。一位VC猎头向投中网表示,过去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之间的人员流动很少,但她所在的团队最近确实经手了两三例,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一位LP向投中网表示,现在VC投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需要对产业有非常本土化。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