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龙虎武师》看内卷
source link: https://liqiang.io/post/my-perception-of-kungfu-stuntmen?lang=ZH_CN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从《龙虎武师》看内卷
@SOLUTION· 2021-09-18 00:21 · 7 min read
今晚乘闲暇看了一部关于香港上个世纪 80-90 年代武行的纪录片,纪录片中介绍了当年那个年代武行们为了电影不断内卷的记录,以及作为一个当时高收入人群的武行们很多上年纪之后都难以维生的情况,突然感触良多,所以写篇文章发表一下。
首先先说一下香港龙虎武师的由来,众所周知,19 世纪初我们国家比较动乱,所以很多北方的戏剧大家都为了躲避战乱南下,不少最终就到了香港。但是,从北方过来的戏剧大家都是唱中文的,在香港没有什么人听得懂,市场不好,所以没办法,就只能开戏剧学校教学生唱戏,因此就有四大家比较出名的:
- 粉菊花:比较出名的学生有董玮、惠天赐、孟海、尊龙
- 唐迪:比较出名的学生有程小东、潘健君、徐忠信、杨世钧、火星
- 于占元:这个就是比较出名的洪金宝、成龙、元华等七小福的老师
这些大家的学生学了本事之后唱戏也没人听,那没办法,那时拍电影比较火,所以他们就只能去拍电影了,那肯定不能说让你当主角的,所以就只能当替身了,而且是难度比较高的武替。
武行的发展
因为当时拍电影没什么 “水平”,就讲究热闹,无论什么电影,都要有大场面的打斗,所以武行的生意还是非常好做的,一天拍 3 个替身是很正常的,而且一个替身就是 150 块,在当时人们普遍收入 100 块的年代,一个武行每个月就可以简简单单收入 2-3 千块,随随便便都能买车,所以片场的私家车都可排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了。
但是,随着这种电影的变多,大家有些疲劳了,但是,并没有太明显的颓势之后,李小龙来香港了。李小龙的路线已经是进一步了,不讲究牌面了,讲究的是有效,干净的打斗,例如精武门中李小龙的表演,往往都是一拳或者一棍下去一个人的战斗就完了,不会说两帮人拿着刀在那比划很久还没结束,于是这个时候武行的世界已经进行了一次转变,开始转换到个人的表现上了。在这个时期,武行继续延续着良好的发展,大家也是朝着真功夫的路线前进。
但是,不幸的消息接踵而来,李小龙不幸逝世之后,这些武行就蒙了,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走了,所以接下来 4-5 年内武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迷茫期,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暴露出武行的问题了,这些进入武行的人从小就开始武行,社会上的其他角色难以胜任,虽然以前收入不错,但是不懂得理财,并且还喜欢赌博,所以很多人都难以维持生计,只能去当苦力,好一些会开车的就去开出租。
但是,在 80 年代,大哥站出来了,首先是洪金宝站出来,开始了洪家班的发展,他们开始了真功夫的硬碰硬的电影,同时还有刘家良的刘家班和随后成龙的成家班,因为他们都是有真功夫的,所以讲究拳拳都肉,真枪实弹地来,所以观众是看得很精彩,但是武行们也是很辛苦的。
因为这里观众看的是武行的表演刺激性,所以这就导致了市场的走向是越来越要满足观众们不断提高的审 “美” 能力,要不断超出用户的期望,因为观众看得多了,如果你没新花样,你一个动作起来,资深点的观众都知道下一步是怎样了,所以这个时候,武行们走的就是一个越来越拼命的路线;例如他们会去电影院看别的武行拍的电影是怎么样的,例如从 5 米高的地方跳下来,中间再加个亭台,咦,他们就会说,这个动作我们也可以做到哦,但是,我们没有做过,那下一部怎么办,那就才从 7 米吧,就是这样大家就为了越来越高难度动作,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
当时卷到什么程度,就是卷到拍电影的时候,要在戏场旁边预备两辆救护车,因为随时可能有人受重伤,例如有一部电影叫《执法先锋》,是 7 个人从将近 10 层楼的地方一起跳下来,当他们跳下来之后,导演叫 = 喊的是 “卡,救人”,而不是 “卡,收工”,所以可见危险之高。
武行的危机
其实从武行的发展来看,隐藏的危机是很多的。第一个危机就是他们的职业是高危职业的,他们就算运气好也是落得一身伤的,如果运气不好,那么可能某一场电影就残了,关键是他们这个职业是没有保险给他们买的,所以有些演员是以武术教练的身份偷着买的;有些电影可能有买保险,但是出了事情,相关的人员都是让武行不要报保险,武行们很多因为自己不懂,所以也就信他们了,但是公司往往都是补贴钱给他们的,可能给个 10 几 20 万就完了。
同时,在前面的第一个转换危机中也看到了,很多武行都是疏于理财的,所以没什么积蓄,这在武打电影市场不行的时候,事情就很糟了,很多武行的生计都是个问题了。
再来就是这些武行大部分都没有额外的傍身技能,所以一旦武行这门生意没得做了,那么后续就不知道该如何生存了,所以也能看到现在很多的武行没有自己的楼(房子),生计也是问题。
武行的内卷
其实武行当时的内卷很多是徒劳的,并且是低效的,但是,这也受限于当时的大环境,从而导致了最终他们的没落,从一个后来者的角度来看,当时他们有两个主要的问题:
- 缺乏培养体系
- 缺乏发展科技
所谓的缺乏培养体系是当时的他们不断卷的是对比大家谁的难度更高,确实,这培养了一大批很能打,很能做高难度工作的武行演员,但是这是不可持续的,首先人的极限是有限的,同时,这些工作是很危险的,大家卷下去,后面进来的人会越来越少,门槛越来越高,而在门槛以内的人难度越来越大,出事的概率也越大,最终还是要崩的。
因为他们只卷难度,而没有去发展其他相关的方面,例如剧本剧情,拍摄手段,电影理论之类的,从而也导致了后面的武打电影的没落,并且没落之后,也不能萌芽出其他更好的一些新的产物(当然不是说香港电影就完了,后续还有其他类型的电影流行)。
再说他们因为都讲究真实感,并且因为特效技术也低,所以他们拍的都是 low tech 的电影,从而,和发展特效的好莱坞差距也越来越大,当好莱坞的特效电影成熟的时候,武行们就傻眼了。
对于武行来说,一般的出路的就是当武术指导,对于一些做得比较成功的,就走当导演的路。那问题来了,都说香港的武打电影市场不行了,你给谁当去。
这个时候就要寻求更大的市场去了,刚好,大陆的电影后续发展起来了,事情似乎有到了有转机的时候了。
这部电影感触良多,让我对现在 IT 的内卷还是能找到不少的共同点的,同时,我也在考虑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虽然未必能想通,但是想一想总比不想好吧。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