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完100个抖音全案之后,我总结了价值百万的抖音KOL选号攻略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e6%8a%96%e9%9f%b3%e8%bf%90%e8%90%a5/69760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短视频是数字营销时代的分水岭,无论你如何认知,市场大势不可逆转,如果你把KOL投放看作是效果营销的ROI,那么结果必然是惨淡的。如果你把KOL当作参与品牌未来建设的合作者,可能结局会不一样。本篇文章作者总结了抖音KOL投放经验,浓缩在这“三块斧”之中,一起来看看吧!
上周受邀参加了一个消费品牌的闭门交流会,按主办方给我布置的作业,让我分享三个抖音投放被问及最多的问题,所以有了那天分享的主题《抖音三板斧》,将这几年抖音KOL投放经验,浓缩在这三板斧之中。
那天分享了不少干货,很多朋友意犹未尽,也希望我可以分享更多的细节,于是索性构思起来,准备写三篇文章,详细讲讲抖音投放的干货。
一、为什么要投KOL
在我公众号的上一篇文章《投完100个抖音全案之后,我总结了消费品牌增长的六个底层逻辑》,其中提出一个观点:
今天的「品牌建设」已经约等于「内容建设」,这就意味着内容不再是「策略」,而是「战略」。
今天的品牌建设,已然是自下而上的,不在于品牌想说什么,而是消费者所关注的网红说什么,一篇产品种草笔记,一条好物推荐的短视频,通过这些「种草内容」,消费者发现了一个新的宝藏,点击购物车,一键下单完成购买。
整个传播链路已经被极度缩短,几乎只剩两步,选择适合的KOL内容共创,做好电商平台运营承接。链路在缩短,难度在增大。
2019年开始抖音流量爆发,短视频成为内容营销的主流,这时间入场的新锐和本土品牌,都享受过抖音KOL成长的红利,但是在这波红利退潮之后,还有多少品牌留存下来,归根结底,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可以靠红利走向未来。
短视频是数字营销时代的分水岭,无论你如何认知,市场大势不可逆转,如果你把KOL投放看作是效果营销的ROI,那么结果必然是惨淡的。如果你把KOL当作参与品牌未来建设的合作者,可能结局会不一样。
今天如果内容作为品牌的战略,那就没有任何的捷径,只有踏踏实实一步步往前走,选对KOL是迈出去的第一步。
二、KOL的类型
我们内部会把KOL分成三大类:垂类、泛垂类、非垂类。
1. 垂类KOL
以美妆产品选号为例,垂类会分成两大类,一种是讲话类型的,叫口播博主,另外一种不讲话的,非口播博主,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是账号势能和品类偏好不同。
垂类口播博主,如美妆、美食、母婴等垂类KOL。口播博主的特性是有明确的人设,有一定的粉丝基数(50w以上),良好的脚本创造能力,鲜明的视频表达能力。
在抖音平台上,垂类的口播博主是稀缺的,口播博主的成长速度已赶不上平台商业化的速度,这也是今天投KOL很难再有不错ROI的原因。今天品牌传播的自说自话已经没有意义,你需要的是与KOL共创,而今天真正能把内容打穿,能把产品带火,能打出品牌心智的,主要靠这类型的KOL。
抖音头部效应已经出现了,几乎都是垂类口播博主,不仅有超强的带货能力,更是影响市场方向的风向标。
垂类非口播博主,大多是不讲话,靠视频效果和字幕表达内容,而且很多是KOC。2019年我们大概服务了中国近半数的新锐彩妆品牌,当时有一种特别的投法,就是KOC铺量,追求一定的视频爆率,在那一年我们投出非常多的爆款视频。
我们几乎测试了所有的彩妆品类,最后在KOC能爆量的几个品类只有:口红、眼影、腮红、高光这类高颜值的彩妆品类。但这里有个问题,高颜值的KOC不讲话,通过简单的化妆或变妆,通过惊艳的妆效实现了一定曝光和转化,但品牌是谁,产品是什么,根本不重要。
2019年彩妆新锐们靠抖音爆发,但2021年还有多少被人记住。
今天我们再看完美日记和花西子品牌感知和品牌力是不一样的,在2019年完美日记每月投近2000个KOC(也有KOL),而花西子每月是200个KOL(也有KOC),选择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2. 泛垂类KOL
以美妆产品为例,母婴、生活、VLOG、甚至美食博主,但凡通过内容表现,可以创造一条与美妆博主相差无几的短视频,口播类型,那么在内容上几乎就是垂类博主。泛垂类的投法是源于在垂类赛道中,该投的KOL已经投完了,不得不扩赛道。在这里的要点就在于:
第一,KOL的粉丝画像一定是与投放产品的购买人群是匹配的。
第二,泛垂类博主的内容创造垂类化,同样要符合垂类博主惯用的「4T内容法则」(第二板斧分享)。
3. 非垂类KOL
常规理解是剧情号,或者是CPM较低的流量大号。剧情号带不带货,品类差异非常大,从过去的投放经验来看,剧情号可以带品类大众、视频表现力强、低客单的产品。
选择剧情号会有几个要点:
1. 账号要有品类属性
这是要看内容属性,是否很多内容最终的落点在于产品,很多剧情号处于商业化的考虑,一开始就有品类定位,大多是美妆与生活属性的偏好。
2. 粉丝画像的健康度
女粉比例是最基础的,年龄比例也很影响带货能力和客单承受力,大多数的剧情号都是蛮低龄的,但彩妆品牌的教育年轻市场却是好的选择。
3. 账号人设
虽然剧情千篇一律,但是人设自带的粘性还是不同,从粉丝评论中还是可见一斑。如果一定要推荐效果好的,霸道总裁类吧,你们自行体会。
并不是所有KOL类型,都适合「从内容到流量」全链路投放,而口播博主适合,所以PAVG选号方法论主要针对垂类口播KOL。
三、PAVG选号方法论
PAVG选号算法是基于我们过去大量KOL投放经验,对垂类口播博主选号方法论的总结,并且开发了系统,从四个维度核心指标的计算,得出一个PAVG综合指数,通过排序可以锁定选号范围,提高选号的效率,量化每个KOL的数据模型,提高选号的效果。
- P:Performance表现力
- A:Advertising商业力
- V:Value性价比
- G:Growth 成长性
原则上,为了保证计算数据的精准性,我们取值以星图后台数据为准。且个人作品与商业作品数据分离,取值根据商业化程度相关,商业化低则取个人数据计算。
由于算法计算方式比较复杂,我会把一些量化的指标与大家分享,基于这些核心指标,对于选号的一些参考,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四、P:Performance 表现力
这个维度侧重于量化KOL的短视频内容能力。
传播指数:加权计算KOL近30日有效播放、互动、完播率等数据,评估KOL作品传播能力。这个数据是官方侧重传播的算法指数之一。
1. 互动率:互动行为数(点赞、评论、分享)/播放数
这个数据以点赞为大基数的指标,互动率我们往往会对应着评赞率做对比,垂类博主往往是评赞率高而互动率低,而非垂类(如剧情号)数据刚好相反。这个指标对垂类口播达人而言,权重一般,仅作参考。
2. 完播率:完整播放数/播放数
垂类博主会重点参考商业作品的指标(商业化低看个人作品),相对而言,完播率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相对合理的范围在:3-10%。不过有时候会对比个人作品的完播率,会发现数据差异巨大,我不认为这是不合理的,相反个人作品完播率的高低,会透露KOL真实的粉丝粘性。
3. 爆文率:爆文数量/视频数
爆文的定义一般是点赞10w+(降低标准5w+),今天垂类口播博主几乎不会产生爆文,甚至自然播放量就在100w以内,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产出爆文,背后原理就是品牌会投Dou+、内容服务、达人竞价等流量加持。虽然受流量加持的影响,但这并不是不客观,刚好相反,因为KOL视频表现力好,内容转化模型好,流量获取能力强,所以加持流量之后才有可能是爆文,如果ROI一塌糊涂,品牌怎么可能投流量。
Performance表现力这个维度,我认为是机器算法很难代替人类(当然也未必,目前确实没有用语义分析和评论分析拆解),因为有关于视频的表现效果,还有很多是感观上微妙连接,尤其是关于人设的判断,很难以数据来量化。
在无法100%量化表现力的情况下,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有效经验:
1. KOL的人设是否真实
确实今天抖音里有很多MCN机构,他们用一些套路孵化账号,这本就是生意无可厚非,但对于用户而言,如果大量刷到这类同质的账号(假号和水号),早些年还好,但今天你认为用户会买单吗?很显然今天那些真实的、鲜明的、甚至独树一帜的KOL,才可能打动用户路转粉,今天所有垂类头部的KOL,你会发现他们的人设是独一无二的。
2. 内容的创造能力
我们在「4T内容法则」中,有1T的环节是TRUST信任力,博主是否有过深刻体验,甚至惨痛经历,这样的表达,很难照本宣科,而这样的内容往往会形成粉丝强烈的共鸣,从而引发讨论、分享和购买。KOL内容共创的精髓,就在于KOL能否以真情实感,引发用户的感动身受。
3. 对于一些小号,也要给些机会,信任不够,颜值来凑
有颜有料的KOL,成长速度都不错,但整容脸不行。小号由于信任力相对弱,那么就不要前面太多废话,直奔主题,尽量在产品的「诱惑力」环节上,强化产品的演示效果,把产品卖点讲透,一定程度的夸张也是必要的,增强视频的表现力。
过去操盘一个案子,客户预算在KOL有限,在投流端无限(基于ROI标准),这种情况下,不太可能投非常贵的KOL,我的策略就是有限的预算投腰尾部KOL,但有二个要求,一是所选KOL能做到相对夸张的表现力,需要一定的视觉或听觉的冲击,加持表现力,二是MCN机构的配合度一定要高,因为相对小的KOL,内容把控度较弱,在这个案子上只能发力在内容本身上。
最后的结果还不错,一些腰部的KOL因为内容制作精良,视频流量也比日常水平要好,在ROI稳定的情况下,原生视频也吃掉了很多Dou+和达人竞价的流量,其他尾部的KOL,产出了相对低成本的优质素材,在信息流投放中也有良好的表现。
五、A:Advertising 商业力
这个维度侧重于量化KOL的短视频带货能力。
种草指数:加权计算KOL近期购物车等组件点击转化情况,评估KOL种草能力。
1. 购物车点击率:购物车卡片点击数/播放数
购物车点击代表着潜在进店行为,如果按这个数据的20-50%,代表着进店率的指标,不同品类差异巨大,但至少这个参考值可以明确了解KOL引流的能力,也是潜在带货能力。垂类KOL购物车点击率理想比率是3%+。
2. 评赞率:(评论+分享)/点赞数
以评论和分享为重点基数的指标,如果一条短视频,有大量的评论,要么说明内容优质,引发了大量的讨论,或者是博主粉丝粘性强,粉丝参与互动,如果有大量的分享,就意味着内容有用,被用户分享给他人。这几种情况无论哪种,都是非常良好的种草现象,从带货的角度也完全会被验证。
所以这个指标我没有把它归入到内容的表现力,而是体现带货能力的商业力。垂类KOL评赞率理想比率是5%+。
Advertising商业力在这个维度上,确实存在同一个KOL,推荐不同的产品,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甚至带货能力相差10倍。其实KOL本身就是存在明显的「品类偏好」,可能是因为人设定位的原因,也可能是基于某些类型的内容,抖音给KOL打了明显的标签。所以在选号的过程中,能够匹配品类偏好的KOL,会在带货能力上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有时候并不是选的号不对,而是选择的KOL不是你要的品类偏好。
另一个要点,同一品类的产品,KOL不能在同一个月内推广,一个是容易造成用户的不信任,达人恰烂饭,另外是前面那条已经透支了一定购买力,再来一条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甚至有些都不是竞品但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着一段时间内分流用户的购买需求。
理想状态下KOL最好能品类错峰三个月,实在不行错峰一个月。
今年操盘一个防晒的案子,抖音防晒市场竞争非常惨烈,基本KOL选号定档从1月份就开始了,到4月之后会发现好的KOL几乎已经被竞品定完了。
不过好的垂类KOL十分爱惜羽毛,不会在同期接多个竞品,如果是的话我们也是第一时间PASS。我们今年合作了一个KOL,带货数据指标近乎完美,从递品试用到确认接单,足足等了3个月,KOL也做了非常聪明的操作,以今年我只接一款防晒霜为话题,让粉丝们共同参与内测,选出她今年唯一做推广的防晒产品。最后结果不言而喻,所有的势能都在最终发布时爆发,一条短视频带货200w+。
六、V:Value 性价比
这个维度侧重于量化KOL的短视频性价比。
1. CPM
在比较头腰部垂类达人的CPM,已经不太取决于自然流量了,主要取决于品牌为其投放的流量加持(Dou+、内容服务、达人竞价)。如果品牌愿意投,至少被验证达人的价值。在看一些成长期的达人,由于价格相对低,且流量加持少,自然流量体出良好的CPM,这种会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2. 预估播放量
预估播放量作为基础流量,和达人价格的关系,可以前置计算所加持的流量至爆款视频的空间,大约可以折算出预算分配和整体ROI。如果预估播放量太少,大概率流量加持也会遇到瓶颈,这一定不是好的选择。
这里稍微讲下,小号(50w粉丝以下)到底有没有性价比?我觉得如果只有投到那些真正处于成长期,高速涨粉,大爆内容这类型,且价格还没来得及调整,或者你有能力判断这个达人有大号潜力(独特人设和内容能力),才可能投出性价比的效果。否则一般般的小号或者KOC,至少需要靠口播能力的,虽然价格相对低,但大概率会死的很惨,没有信任背书,没有粉丝粘性,没有账号权重,最后加持流量都加不动。
抖音完成一次成交,至少需要七次触达(七次法则)。
基于七次法则的原理,我操盘过一个案子,产品已经在抖音有一定认知,品类的接受度也不错,客单价不高,人群也比较宽,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其中一个策略是大量投低CPM的剧情号。品牌已经有不少垂类KOL的覆盖,我们需要让用户在一个闭环生态中,实现多次触达,从而不断唤醒,继而实现转化。
而剧情号可以实现低成本触达,只要控制好CPM,所以选号的标准就是,在账号品类属性和粉丝画像匹配的情况下,追求高性价比的CPM,最大化实现曝光。最后结果,虽然剧情号转化率跟垂类有很大差距,在超大规模的曝光数据后,仍然是有不错的ROI。但问题是无法加持投流。
如上面相反的做法是垂类口播的玩法,投人设强内容好的大号(头腰部),虽然看上去都不便宜,但是有机会买5-10倍的流量,比如Dou+投出50-100w,达人竞价投出100-200w,更重要的是好的内容被广泛传播,最后算账,发现这才是真正的性价比。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没有做好内容的「1」,后面流量的「0」也很难持续加持,性价比是看你怎么算这笔帐。
七、G:Growth 成长性
这个维度侧重于量化KOL的粉丝购买力。
1. 涨粉指数/涨粉数
这个就不多讲了,一段时间内的涨粉速度,可见达人的成长性,在达人突破100w粉丝之前,这个阶段是值得下注的。
2. 活跃度指数
一般是看重度粉丝活跃度的比例,这个值是跟粉丝质量息息相关,重度活跃度越高,粉丝质量越好,一般理想的比例在70%+。
3. iPhone指数
iPhone用户在粉丝中的占比,这也比较白富美的指数,虽然今天很多国产手机越来越高端,但是iPhone的占比还是像风向标一样,成为那些顶尖带货KOL高比例的标准。一般理想的范围在40%+。
4. 24-30指数
24-30岁这个年龄区间,是消费的中坚力量,这部分用户比例,能反应达人粉丝的消费质量,一般理想的范围在20%+,多多益善。
我曾经有个案子,服务了客户近18个月的抖音KOL投放,这个时长我们把抖音能讲话的人,能投的几乎都投了,最后的结果,这个产品是品牌的大爆款。如此长周期的合作,当时我给到的策略是,除了垂类、泛垂类的投放外,我们重点投成长性好的新号,这个参考维度就是监测每天、每周、每月的涨粉、涨赞、涨评论的数据,押注上升期的KOL,确实我们收割了很多KOL的成长红利。虽然也有失败案例,但整体而言,还是赚到的更多。
很多时候,KOL前三条商业化广告,性价比都不错,一旦投的效果好,应该持续下注。
今天选择投的KOL,就是未来成本最低的时间点。
万里长征,选号只是迈出去的第一步。
出于产品经理的职业习惯,我非常希望能够量化选号的核心指标,能够通过算法和系统来支持这样的工作,写这篇文章,我感觉更像是在写算法。
大家可以从过去我们选号的经验,从这些核心指标的维度,去看你们合作的KOL,数据星图基本都有,至少通过一些数据指标,可以做相对合理的判断。长期来看,选号能力,只是品牌最基础的内容能力。
今天分享的更多是从数据维度看如何选号,同时也补充了一些人为所必须的经验判断,这个思路应用到小红书、B站、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其核心逻辑同样适用。
选择好的KOL,与之内容共创,绝对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在内容上是温暖的,是强烈的,是引发共鸣的。好内容的创作,同样也有成熟的内容框架和套路,我会在下一篇文章分享:抖音三板斧之二《4T内容法则》抖音效果内容方法论。
最后祝各位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作者:飞扬
来源:微信公众号“增长在路上(ID:gh_d3e055ed2c1b)”
本文由 @飞扬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