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离开大厂后,我在非洲「发财」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39682968220365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离开大厂后,我在非洲「发财」

这里水深、有鱼,但「不卷」。

v2_23012c711919467ba0b4b61cbd5ede20_img_000

非洲 ,正在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成为视频平台上的流量黑洞。 

对着镜头做饭的非洲朋友们,一个个说着一口不流利的中文,却能熟练地倒油、颠勺,甚至能做出不少年轻人都掌握不好火候的菜——火锅鸡、黄焖鸡、红烧带鱼…… 

中国美食在非洲“人传人”的背后,恰是一批批中国人在非洲的扎根。

据《中国非洲投资报告》,2000年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推动下,中国民营企业逐步成为中非经贸投资合作的主要力量,正在经历从“走向非洲”到“落户非洲”、再到“扎根非洲”的转变。 

“假如说在非洲创业是四两拨千斤,那么在国内想拨千斤你可能需要先有2000斤。” 一位在摩洛哥创业的90后如是说。 

与国内的创业环境不同,这里是一个近乎未被开发的新生市场,很多行业刚刚起步,机会多,竞争少,更不用说,高速的人生增长和廉价的劳动力。

一言以蔽之,就是,没那么卷。 

不少看到机会的年轻人漂在非洲创业。你也可以说他们是,「非漂」青年。

不可否认,这里充满着各种问题——抢劫、偷盗、腐败是常有的事。 

可有风险,更有收益。 

我们找了几位在非洲的创业者。他们讲述了非洲更真实、丰富的一面。

有人在非洲近十年,靠着“本土化经营”踩在每个风口浪尖上;有人在前老板的介绍下,当起了农场主;有人趁着“天时地利人和”,在非洲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有人从大厂离职,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产品梦;也有人充分利用新模式,做起了视频博主…… 

在非洲,他们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从麦肯锡离职,我在非洲种田

v2_67bbbcb188e645b48fc1582944fcf766_img_000

李奕 女 27岁 现居肯尼亚 农业  

提起中国人在非洲,或许大家想的都是政府的各种项目、基建,其实中国私人商业在非洲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发展。 

2017年,麦肯锡出过一份“龙狮共舞”报告,讲了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当时还在麦肯锡洛杉矶办公室做咨询师的我,读了这份报告,觉得非洲经济发展还是挺不错的,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落后。 

2019年,可以说是好奇心驱使,我向公司申请“薪资减半”来到了麦肯锡肯尼亚办公室,看看非洲的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

到去年4月,我在麦府呆了近5年。服务了各行各业的客户——从大公司到国际组织、非营利性机构,我觉得自己在麦肯锡收获颇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应该去做一些新的挑战,可以让我觉得自己是有影响力和有意义的。 

我和当时的老板聊起关于离职的事情,说自己想去一个偏向创业氛围的公司,去一个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我告诉老板:“我准备辞职了,你要找人来接替我啦。”

老板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他也有一些情怀吧,希望帮助一些对国家发展真正有想法的人。他说自己投资的一家农业公司正在找合伙人,问我有没有兴趣。

虽然没接触过农业,但另一位创始人Peter和我很合得来。Peter是土生土长的肯尼亚人,年纪大我很多,农业经验丰富。他很热爱农业,从小就在家里阳台种东西,而我也相信农业在非洲未来的发展。  

或许我留下来也不错?不是说我的抱负多么远大,想完成什么使命,只是单纯对这一新的领域比较好奇。

v2_74fb2158921640ada77772a72e9bc772_img_000

李奕与团队员工

我加入了这家创业公司,正式成为了一名农场主。 Peter和我背景完全不同,但是却很互补:他可以负责生产、技术性的工作,而我负责运营、流程、销售等。 

一开始我没有团队,一个人要做好多事情。那段时间我完全不需要设闹钟,因为每天一早都有急事会把我叫醒——凌晨两点,司机会给我打电话让我支付当天的油费;凌晨三点,我要亲自跟夜车送货,在非洲最大的贫民窟里卖番茄;开车途中,我还要打开电脑批复邮件…… 

慢慢,我开始招财务、招人力、招管理……我没有相关的经验,所以招的人都是有经验的,我也更相信他们的看法。 有人专门管物流,有人专门管销售,有人专门管仓库,一个真正的组织架构慢慢建立起来,我也没有最开始那么紧张了。 

我给他们制定了一套汇报制度。 他们都不会做汇报,一直以来也没汇报的习惯,需要我跟他们讲怎么做汇报。给他们搞个Excel表格,制定个模板,教他们如何根据指标衡量自己的表现。 

有一次,我的仓库发生了一起偷盗事件 :有人偷偷拿了几件工作服,被保安发现了。我本以为偷东西的人是新来的,没想到却是位我很熟悉的姑娘。我没有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硬是做不到狠心说开除。最后还是给Peter打了电话,拜托他第二天出面解决。 

后来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去认识了一些行业内的“大拿”,听到了更多稀奇古怪的偷盗方式和各种解决方案。例如保安要用来自非当地部落的,这样不容易和当地员工串通;每两个月就要换一次保安,以免他们和员工混的太熟。

创业就是永远都在解决问题的路上,像一场打地鼠的游戏,这里打掉一只,那里又会冒出来一只 ——拦路收小费的警察、狮子大开口的城管…… 

但问题再多,也一个个跨过去了。这是一个不断精益求精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从零到一,但是要保证每天前进的方向是对的。 

v2_9ebe7fa2dec9402a8a196447b1a3c236_img_000

李奕农场产的作物 

非洲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地好空气也好,一年都是二、三十度的天气,连种都没问题。唯二的阻碍就是科技的发展与农业人才的缺乏。 

这些都是我们想要去解决的。怎么在这里打造出一个可以变现并且可以规模化的的商业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地把非洲农业变成一种可持续。

非洲也有不少中国农场主,但大多针对的都是中国客户,种中国人爱吃的菜——四季豆、中国黄瓜,然后卖给中资公司、中国餐厅。市场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单价相对高一些,是种不错的模式。 

但想要真正做本地市场发展农业,难度高不少。 肯尼亚的农业还是小农经济为主,95%的农民有着一亩三分田,可缺乏投资和技术,多数还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农业领域的投资不像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并不挣快钱,毕竟开个地都得大半年的时间。长时间的投入与周期,也许要花很多年才能看到成果。

凡是在这里做出一些事业的人,都是生长了很多年的,花了很多时间。在非洲,基本上做任何事都是需要耐心的,它不像国内那么快。在这里看不到任何一个焦虑的非洲人。有时候我觉得问题已经很大了,他们还都会挺放松的。蛮好的,这样不会传导一种焦虑的情绪。 

v2_48a53352e19f4ca1b293ba10efb4840c_img_000

李奕在马赛马拉 

非洲是个神奇的地方。它能让人看到太多力所不能及,放弃了改变世界的抱负;也能让人看到机会和希望,甚至让我这个胸无大志的人开始发自内心想做点事业。

我希望可以在这份工作里得到学习和成长,也有机会证明——非洲农业大有可为,在非洲这片广阔的天地上,农业可以可持续地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能作出贡献。 

“坐拥”尼日利亚当地最大的红木家具厂,为近400个非洲人解决了就业

v2_18d7dae1ff7244c9ae07826e5d36ede7_img_000

龙跃辉 男 34岁 现居尼日利亚 加工零售 

不少人问过我,非洲的经商环境如何?六个字来形容,就是“浪急”、“水深”、“有鱼”。

360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有机会,有人能赚钱,有人赚不到钱,关键是怎么把握机会。 

2012年毕业后,偶然一次饭局,实习单位的经理给我提供了一个信息,说可以去看一看非洲的红木进口有没有市场。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考察了八个月左右,研究了非洲的花梨木、刺猬紫檀,跑遍了浙江东阳、广东中山等市场,问了大概一百四十多个客户对于红木是否有需求,一百多个客户给我的反馈都是:只要有货,肯定会要。 

当时我就发现,这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而且国内的客户热情很高涨,一直追着我要红木。我就觉得,哇,这个事情是可以做的,反正我也喜欢折腾。

2013年,国家正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算是“天时地利人和”,我在宁波市镇海区的大学生创业园注册了公司,带着补贴和自己攒的共5万块钱,一个人来到尼日利亚,开始做红木生意,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万一创好了呢,那就是另一种人生,大不了失败后回去工作,反正本来也没什么钱。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人口国,两个亿的人口基数非常大,商业机会也比较多。这里作为红木的产地,我能提供给国内市场的供应链是最优质的,这是最大的优势。 

我到网上寻觅了一番,认识了一些国内的厂家,也在QQ群里加了一些非洲“著名”华侨 ,跟他们聊了聊,有时候也会到家里去拜访他们,了解了他们的人品。慢慢,也成为了朋友,他们对我特别照顾,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们会给我介绍一些人脉,比如会计师、律师、酋长、代理商、供应商等等。现在负责出口的黑人代理商,就是一位朋友介绍给我的。 

v2_bda829cf6f5c43bab889f980a89060d4_img_000

龙跃辉受当地酋长邀请,捐赠修建教堂 

找一个靠谱的黑人代理商是很难的。

有一次,一家山东的阿胶厂联系我,问我是否有驴皮,我想着这或许也是一个商机,不如试着做做看,就跟一个黑人供应商说要买驴皮。供应商告诉我要先付定金,他会去山上的一个地方帮我拉回来。我给他打了200w奈拉(尼日利亚法定货币),折合人民币近4w。后来他给我打电话,说车子坏在路上,要50w奈拉,我给他打过去了。结果没两三天,他说车子又坏了,还要50w修车,我又给他打了。 

打钱之后,他一直没消息。过几天才回来,我却发现一点驴皮都没有,被他骗了。

在非洲的创业者时常会认识些不靠谱的供应商。后来我们达成了共识,统一了口径——货到工厂再付钱。

国内对同行竞争一般是“深恶痛绝”的,大家会觉得,你抢了我东西,我就要想办法抵制你。而我们非洲创业者,没什么竞争关系。毕竟都在异国他乡,都凭自己本事,你要是拿到货了,自己去做就好,我们不参与,也不涉足,还都会祝福你,替你开心;你没拿到货,下一个人就再去谈,谁谈拢货归谁。 

非洲有很多商业机会,因为它的工业几乎为零,95%都是靠进口,靠made in China。 以前中国人都是做外贸出口,大家都“躺”着赚钱,直接把国内的拿过来卖;现在是第二阶段,中国人在非洲开工厂了,橱柜厂、瓷砖厂、水管厂……靠深耕当地市场来赚钱。  

做了几年的开发商,红木市场的门槛越来越高。恰逢尼日利亚政府鼓励我们做深加工,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2017年7月,我在尼日利亚奥贡州开了第一家红木家具厂,从做贸易的开发商转向了做实业的供货商。 

v2_06357eccf5bb4310891e6e34229e5401_img_000

龙跃辉和保镖 

当然,转型的过程是一波三折。

动工第一天,厂门口来了二十多个骑摩托车的小伙,讹钱,否则不让挖掘机进厂。 我找来了我的黑人经理,他在当地还挺有威望的。在他的处理下,我给那群小伙发了2w奈拉(人民币400元),又给每人买了瓶可口可乐,他们就再也没来过了。 

动工第三天,厂里工人开始集体罢工 ——我要求周末与平常一样工作到五点半,但他们想工作到四点。我就跟他们开会讨论,折中商量,最后给他们制定了“大小周”——这周末工作到四点下班,下周末就工作到五点半。 

开工第三个月,当地的环保局又来给我贴封条。 因为做家具有很多废屑、木头,他们觉得污染环境。我就找到当地的一个木材协会会长,让他出面帮我解决。 

不用说一些小事了,员工偷电线、推卸责任更是时有发生。 这里的员工整体素质不是那么高,做事都是“不痛不痒”的,不像中国,领导什么事情交代下去,员工都能完成、能执行地很好。 

在非洲创业,无论是员工、当地政府,还是合作伙伴,各方面关系都得维护好,这些都是必修课。 

v2_89ad7fc5eec540f2abe8b79d53070665_img_000

2018年6月,龙跃辉的第二个家具厂开业 

在非洲做红木的中国人有七、八十号,开家具厂的也就六、七个。2018年,我开了第二家红木家具厂,算是站在了家具厂的风口,“坐拥”了当地最大的红木家具厂,也为近400个非洲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做二手服装批发,我在肯尼亚赚到了第一桶金

v2_1c3de4347e0340c3be3d0947be7a4e86_img_000

王垚 男 38岁 现居肯尼亚 二手服装 

在非洲创业,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做懂的事儿,二是要做擅长的事儿。

2009年,因为公司(一家央企)外派,我作为企业常驻人员在坦桑尼亚从事国产民用飞机的出口工作,由此揭开了非洲生活的序幕。 

奋斗了近十年,从普通员工到处级管理岗位,我对非洲的风土人情、政治经商环境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各行各业很多专家成为了兄弟、哥们儿。 

2019年,一位在乌干达做生意的大哥把二手服装产业的一些供货商、行业内部的秘密都分享给了我。在他的帮助和引导下,我辞职做起了二手服装批发,在肯尼亚赚到了第一桶金。

大家都以为二手服装市场是个暴利行业,因为它几乎都是靠大家的捐赠,或者是走街串巷用低廉价格收过来的,没什么成本。实际上这个行业早就过了暴利期了,真正的暴利期是在10-15年前。 

但是这个市场需求是一直存在的,衣食住行始终是老百姓的刚需,加上非洲人民的消费能力有限,所以二手服装始终都有市场,只不过是薄利多销。

例如我们在国内出口一个集装箱的衣服到非洲,货值是30w人民币。卖给非洲当地的批发商,如果卖好了我可以挣1w美元,毛利率水平还是可以的。 

v2_829d705047414423ba2d45e4ece8ff85_img_000

王垚与自己进口的二手服装 

一般二手衣服会在国内的分拣工厂人为分拣,整个行业最大的猫腻和风险就是在这里。 货分三六九等,它不可能把好货都卖给一个买家,会有一个配比,就跟煮一碗五谷杂粮粥一样,小米、大米、红枣、芸豆,这些东西都得有。 

分拣工厂的工人特不愿意接我们中国的买家,因为我们懂,而且我在国内有监督团队,没办法让他们糊弄。 比如我定了两柜货,加衣柜一共54吨,里面大概上百万件商品,我能不能盯住这些东西就很重要。 

柜盯住了,那些工人挑的衣服就会比较好;柜盯不住,他就会给你装两柜“垃圾”运到非洲来,你打开柜门就完全傻眼了,这不赔完了么?这就有很多不确定性。 

在非洲的二手批发市场,全部是现金交易。每次交易要拿一大蛇皮袋子的钱,点钱、存钱都有风险,偷偷摸摸、丢货少钱这种事更是时有发生。

2017年5月某个礼拜天的上午,三个持着枪的劫匪跑到我家,抢走了放在家里的大量现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抢劫,他们埋伏了两个星期,剪掉了整个大楼、街道的CCTV。 

2018年,我的一个批发档口也被持枪的歹徒抢劫了。直到现在,我依旧位居全肯尼亚被抢劫现金数目榜首。

大家都是在和平年代长大的,被手枪顶过脑门子和胸口谁能不怕啊?为了安全,我想,要不从二手服装批发转向做精品二手服装店?

这些年我对这个行业、对客户早有了解。例如我知道男士牛仔裤要想很畅销,一是颜色要深,黑色到深蓝色;二是裤长要长,因为非洲人四肢比较长;三是牛仔裤要有品牌,比如Levis、Lee等,非洲人也认牌子。 

到现在我的二手服装已经发展了12家零售门店,分布在肯尼亚的各大城市。用一句时髦的话讲就是“本土化做得比较好”。无论做什么行业,只要对当地环境的熟悉程度、应变程度高,跟当地人工作的配合程度好,几乎都是有钱赚的。 

非洲是一个冒险者的天堂,这里有世界顶级的野奢酒店,展示着荒郊野岭的奢华和狂野;这里有马赛马拉国际保护区,上演着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当然,这里也有着不是很完善的政治与经济条件,对于创业者来说,会有一些风险,同时也有着更大的机会。

毕竟非洲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在这样一个嘈杂的环境中,法律法规“形同虚设”,执行遵守的人少之又少。我每天都在不停地去“搞关系”,去处理城管、税务、移民局、警察局等带给我的各种各样的不愉快。 

v2_3d456b96333f4342917093d95a0e0027_img_000

王垚协助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向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捐赠现金及物资 

不是每个人都能创业,创业肯定是九死一生的,但我愿意去冒险。 

相较于国内,非洲的就业环境会更好一点,机会多一些,竞争少一些。国内每个行业都做得很成熟,新的东西出来,大家蜂拥而上,马上就给它做死了。

去年,因为疫情我成立了新的公司,申请了医药器械的资质,对防疫物资、医院的医疗器械以及药品,我们都有进口权和销售权。 

做生意,就要因时而变,市场需要什么,我掌握什么样的资源就去匹配。现在的商业环境,不给任何人思考的时间,看好一个事情就要马上执行,这样才有机会。

很多时候,大家都是瞻前顾后,要做好调研、做好风险分析,等这些东西好了之后,时机就错过了。 

离开大厂后,我在肯尼亚做“消费贷”

v2_cde0abd68dfe48a9a052a5b14b604d99_img_000

Jayson 男 31岁 现居肯尼亚 互联网金融 

2016年2月,我被华为外派到了非洲。 

做好了只能在宿舍自重锻炼的准备,在新买的kindle里下载了很多电子书,我坐上了去肯尼亚的飞机。 

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来到非洲前,我对非洲的印象就是落后、破旧——原始部落一样的茅草屋,走的路都是那种泥巴路,住的房子和乡镇自建房差不多,网络最好也就是3G网,网速还不咋地,刷微博、打视频电话什么的想都别想。 

落地后,我发现这里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落后。 可以办4G卡,网速好像也不错;超市与国内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基本物品都有。 

v2_7bb76d203c9a47e99dbf82be49b1263a_img_000

Jayson家窗外,受访者供图 

我的主要工作是运营,平时会关注一下非洲市场在发生什么事情 ,如和在非洲做数字服务的人对接资源,交流现在有什么新兴的行业在发展。也会定期去见一些非洲当地的普通人,了解一下年轻人玩什么,消费习惯是什么。 

我发现非洲的年轻人没有储蓄的习惯,但他们又很乐于消费 ——没钱的时候,哪怕买一瓶啤酒、买一个手机都要超前消费;而且在非洲,借钱的难度比较大,因为这里整体社会信用体系不是很高,朋友之间借钱都很难。 

如果能有一个产品,在他们着急的时候,给他们一些钱,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设一些利息,等他们拿到工资的时候再还钱,当地人一定是很乐于有这样一个东西。 

其实我一直都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做一个产品也好,打造一个品牌也好,签个单几千、几百万美金也好,我想要获得这些成就感。 

在公司呆了两年,自己的技能水平触达了天花板。再往上升,也只能是做一些所谓的管理,对职业技能没什么突破。而且这里时间太不自由了,有时候一个项目做起来,一整年都没办法回国。 

所以2018年11月,我离职了。联系了在非洲当地的投资人——他之前在非洲做传统行业,有一定的财富积累,想转型只能找我这种科技行业的人来合作。张罗了几个月,19年末,我们的产品上线了,一个消费贷项目。

直到现在,下载量已经超过100万。 

我们的主要优势就是属地化和本土化做的好一些。很多人来非洲创业失败,很大原因都是对本地市场没有做太接地气、太深入的调研,凭想象把国内的很多东西照搬过来,这是完全行不通的。 

大多数人对于非洲创业还停留在——是不是随便带点什么东西过来卖就能发财?其实不然,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想要找到一个竞争很小的产业,是很难的,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中国人的身影。

国内市场的打法是天花板很高,非洲市场的打法是竞争门槛较小,尤其是一些比较新的业务。如果上一辈的非漂创业是靠吃苦耐劳,那么这一辈的非漂创业更多是要靠模式创新和本土化运营。

我们年轻人不太一样的地方正是如此。我们会有更多的意愿去了解非洲当地的的年轻人、当地的未来以及当地创新市场的发展,从而我们结合国内科学的运营方法论,用数据化、量化的方法来运营企业,运营自己的品牌。 

我曾经和国内大厂的朋友聊过,自己要不要回国重新进大厂。一位级别很高的劝我:“想都不用想,就算现在回来,有一天你还是会出去创业。无论级别高低,只要领导来一个电话,要求明天交一个材料,写一个项目,不管你今天有啥事,明天都得完成。” 

对于自由懒散的我来说,这种生活真的是last choice。

v2_ed2425d61e454eb4b901b22ff0f67c66_img_000

肯尼亚的寿司师傅,受访者供图 

作为东非门户,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也算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2019年人均GDP达1925美元,Facebook、谷歌微软,甚至星巴克,都在这里成立了分支机构。 

较于国内,肯尼亚的优质资源竞争并不大,包场健身房和游泳池是常有的事,网红餐厅从来不需要排队,夜店、酒吧这里也有。

跟中国肯定是有很大差别,比如没有国内新兴的剧本杀和桌游,却并不枯燥。每天找个餐厅坐一坐吃顿好的,周末开车去个花园类型的景点,还能抽空去旅个游,也算是“逃离内卷”的一种方式。 

我觉得年轻人,与其受不了国内的大环境而躺平,不如来肯尼亚、南非这些非洲经济好一点的地方体会一下,过一过自由一点、有品质一点的生活。 

我在视频中分享非洲街头小吃,B站播放量高达百万

v2_fb7cfca20fdf4a5083767b4f7680a850_img_jpg

Johnny 男 26岁 现居多哥 视频博主 

对于非洲,我还蛮有发言权的。 

从2017年,被一家建筑公司外派到肯尼亚做项目管理,到环球旅行途径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再到现在工作的多哥,走过了9个国家,我觉得非洲在未来10年、20年必将成为一个机遇。 

因为世界上已经没什么其他地方可以开发了,而非洲却是一个蓬勃向上的大洲。

网络上有些博主,找到当地的非洲人,拍一些搞笑的、做饭的视频,一味地想去搏眼球;片面地拍摄素材,用“踩高捧低”的姿态去看待非洲,一味地去找优越感,说非洲如何野蛮与落后,这是不负责任的。 

2020年11月,我开始在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在非洲的真实生活。我希望能为大家客观地展现一个真实的非洲,改变大家对非洲的刻板印象。 

做自媒体不容易,要呈现好的内容,就要提升视频的质量。在拍摄前我要构思,写文案、写稿子,还要了解当事人的背景,根据他的背景去琢磨一些问题——哪些问题能问,哪些问题不能问,这个过程是很费时间的。 

还会遇到一些社会上的问题——有些人不愿意被拍摄,会拿手去挡镜头;拿着相机去街上拍,也容易被偷抢。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方向的视频,都是看到粉丝的留言,“小钟我想看你去拍非洲当地市场”,我就去拍市场,“小钟我想知道非洲餐厅的真实情况”,我就去拍餐厅。 

不要小看年轻人在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尤其是在美食上。 今年3月,我在视频中分享了非洲的街头小吃,B站播放量竟高达125.7万,YouTube播放量为69万。靠着观众的反馈,我对自己的定位更清晰了。 

我开始带着大家探索非洲的市集,参观非洲的市场,揭秘非洲的巫术,品尝非洲的美食。 用相机,我记录了当地人是如何工作的,分享了当地人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 

v2_abc601bd0b324ce7880fd1775ea97abf_img_jpg

Johnny与卖石油的非洲女士们 

目前非洲大概有13亿的人口,中国人的数量大约在200万以上,但是在一些小的国家,圈子还是蛮小的。我女朋友在多哥生活了4年多,会积累一些相应的人脉与资源。靠着这种关系网,我邀请了一些在非洲上学的中国留学生、在非洲学校教中文的70后妈妈、在非洲打拼的中国年轻人等,分享他们在非洲的真实生活。

有时候,我还会在网上找一些潜在目标,尝试用Facebook给他们发私信,邀请那些非洲歌手、高端服装店店长等分享他们的故事,为大家呈现一个更真实的非洲。他们知道,非洲其实在全球的声音都是比较小的,刻板印象也是存在的,他们也希望通过我的渠道去发出一些声音。 

一直以来,中国自媒体人在海外的声音都很小,影响力也不大,YouTube上看到的中文博主几乎都是海外的华人。

既然现在有了一点点起色,希望我能以中国人的身份,在海外平台上展现中国人的声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杨小彤、薇薇子,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由「后浪研究所」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采访供图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