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QQ里不只有00后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it/513467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QQ里不只有00后

2021-09-13
0 评论 3545 浏览 0 收藏 34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编辑导语:作为一款生存已久的产品,QQ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使用,它可以被用于多个场景之下,比如办公、情感联络等。为什么QQ这款互联网产品至今仍能够陪伴着许多用户?本文作者采访了一些使用者的亲身经历,不妨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ZnB9SmsgYvLV8bzNsLJV.jpg

此前,商隐社发布了《和100位00后聊完,我明白了为什么还有6亿中国人仍不放弃QQ》这篇文章,引起了读者的大量讨论,大家纷纷谈了自己使用QQ的难忘经历。

作为一款已经22岁、诞生于PC时代的互联网“化石级”产品,QQ直至今天仍屹立不倒,能PK掉众多新锐社交产品的关键一步就是,通过差异化竞争找准了自己位置,获得了在年轻人中的广泛影响力。

但QQ的影响力不只存在于年轻人中,根据青山资本的深度调研报告《Z世代定义与特征》,最能代表年轻人群体的Z世代(报告定义在1998至2014年出生的人)人数为2.8亿人,即便90后、00后和10后人数全部加在一起,也只有4亿多人,撑不起QQ的6亿月活。

也就是说,年轻人之外,QQ还有一片广阔的天空。

通过读者的讨论,我们也发现了QQ一些不为人知的面相,比如职场人士用来办公;中年人用来回忆青春,有时也在上面娱乐;老年人用来联络亲友,寄托情感;公益者用来发起爱心活动。

商隐社近期采访了12有代表性的QQ用户,他们各自讲了自己使用QQ的经历,让我们对这款产品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办公室里的“滴滴声”

当下,很多企业也用QQ办公,QQ成了很多职场人离不开的“办公神器”,其群组功能、文件传输功能、图片提取文字功能、在线视频会议、QQ邮箱等都能给职场人独特的办公体验。

单从文件传输功能来看,有数据显示,QQ是中国第一大文件传输工具,每日传输1.8亿份文件。

有两位受访者谈了QQ在他们工作中的应用。

我做视频拍摄、剪辑工作,QQ是我工作中的必备软件。

传输文件,对于一款社交类应用来说应当是最基本的功能,对于我们这些用户也是刚需,但很多软件无法支持大文件传输,有时给客户传视频文件得一次次压缩,甚至偶尔压缩也不行,只能将压缩N次的文件分成多段给客户简单看下。

QQ在文件传输这块是业内公认无敌的,没有文件大小的限制,只要你和对方的电脑硬盘装得下就能传。

之前有个1GB多的片子,我当时在其他APP上问客户的QQ号是多少,给他发样片,他当时还有些不太乐意,说就是简单看看样片,画质差一点也没事,最后还是看终版。

我跟他说QQ可以发大文件,不用压缩,视频效果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最后还是用了QQ发送。

当我把文件发过去后,他差不多过了半小时才回复我,说感觉很哇塞,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样片,之前看那么多样品都是草草而过,没认真用心看,就看个大概。

看到这我心里有些不舒服,因为这是不尊重别人的作品。虽然心里这么想但不能说,于是回答道:应该是文件没有被压缩、分割的原因,画质好视觉效果会好一些,可以吸引你的眼球,这样你会认真看内容。如果画质不好,还被分割成多段,眼睛就不想看,自然就不会认真看。对此他没有反驳。

之后这个客户也经常关照我的工作,有合适的合作都会来找我。而且,他还把我介绍给他的一些朋友,现在我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另外,我听一个朋友说,这个客户现在找其他家合作在看样片时,都会让对方通过QQ发给他。反倒是把一些创作者给弄懵了。

其实,用压缩文件、分割发送,都是甲方为了自己方便慢慢在圈内形成的不成文规定,但如果跳出来想,无非甲方想要的就是好的作品,乙方想要的是展示好的作品,而QQ强大的文件传输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双方需求。

如果为了所谓的“方便”牺牲了双方所需,改来改去,好的作品很可能被改成垃圾,最后只能用“将就着用吧”不愉快完成合作,那将是双方重大的损失。

我是一位知识服务社群的运营,主要向职场人士提供找财报、行业资料等服务。

其实,我们最开始并不是在QQ上运营社群,而是在其他平台。但随着我们服务人数的增多,社群也越来越多,管理起来比较麻烦,就迁移到了QQ上。因为,目前市面上好像也就QQ能建2000人的大群。迁移到QQ上,原来的几个群就可以合并成一个群,更方便管理。

还有就是,我们在之前运营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我们的服务是有偿的,分为“7天会员”、“30天会员”、“365天会员”,之前每个会员我们都会打上时间标签。等他们会员到期时,有的会续费,有的停止服务,我们根据情况重新打上标签,但这个效率非常低。而且有时会出现三种会员都有到期的,忙起来容易出现打错时间标签的情况。

而这种情况用QQ就可以直接解决——每种期限的会员各建一个分组,到期时,把续费的移到新的分组,不续费的直接改组名。效率大大提升,还不容易出错。

二、深夜,中年人在QQ上寻找青春

QQ诞生于1999年2月,当时正值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前夜,最大的80后还是不满20岁的少年,最大的90后也只是在上学,QQ一路伴随着他们成长了起来,并且留下了一些或值得品味、或哭笑不得的青春回忆。

到现在,QQ已经是22岁的“化石级”产品,跨越了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 而成长起来的80、90后,除去在工作中,业余时间依然会在这里找自己青春时代的记忆,查看当年的QQ空间动态和照片、与老友偶尔互动、重玩当年玩过的小游戏……

我算是QQ的元老级用户,见证了QQ的发展。

我在2000年左右注册,那时QQ还叫OICQ,中文名叫“网络寻呼机”,确实和寻呼机(BP机)差不多,除了一对一聊天,没有别的功能。

当时已经在青春期的尾巴尖上了,QQ群、QQ邮箱、空间、相册、说说这些功能都没有,所以也没法用QQ留下什么记录。但是曾经复制了一些聊天记录放在邮箱里,现在还能看到曾经幼稚的自己。

2015年前,我QQ用得很频繁,其他一些社交软件也都用过,但最终还是觉得QQ好用。2015年以后,身边的男女老少都在用微信,我的同龄人中现在也有一部分人还在用QQ,发个空间、说说,很少聊天。我之所以每天都打开QQ,也许是习惯使然吧。

另外,由于工作原因,不得不用微信加许多工作上认识的人,但可能自己或多或少有些社交恐惧症,不愿意让太多人看自己的朋友圈,也不想看别人的朋友圈。微信通讯录只有401个人,不能看我朋友圈的有191个。虽然微信好友很少,但我关注的公众号倒是有653个。

就社交功能来说,我更倾向于用QQ,它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更完善。比如QQ群的临时会话功能,是微信不具备的。不愿意为了几句话,而添加一个所谓“好友”。

QQ可以说承载着我整个青春。

在QQ群里上传文件和照片是可以永久保存的,我有一个QQ群,群里只有我一个人,而且群里边的内容都是我初中到大学一些哥们的“黑照”。

我个人比较爱记录,所以每次我们出去玩时都喜欢带个小相机或者手机。年轻时大家都爱玩,有时玩着玩着就疯起来了,要是不拍些黑照总感觉对不起他们。

拍好的照片我会做成表情包,发给对方,他们看到自己那“非人类”的表情以及动作,就发我的黑照怼我。每次都是这样互相伤害,却非常有趣。即便现在翻看那些照片,也让我很怀念。

有一次翻看群里的表情包时,我突来兴致,将大学时关系特别好的一位哥们的表情包发给了他,没过一会,他一个电话过来了,也没提照片的事,直接说这么多年不见,我还能想到他,这两天有空约一下吧。

他这样一说,我当时也有同感,就和他聊了约饭的事情。

见面才发现,去的不只我们两个,还有几个关系很好的哥们,饭桌上我们回忆当初的狗血事迹,调侃不断。

三、以前放班级合照,现在宝妈用QQ相册放宝宝的照片

QQ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QQ空间,在这里可以写日志、发说说、上传照片并管理相册等,随着移动端发展前后更新推出游戏、视频、FM、话题圈、画报、大头条、小秘密、认证空间等众多功能,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

对于成年人来说,除了在QQ空间回忆青春,很实用的功能就是QQ相册。很多分析认为,照片分享是一款社交软件的重要驱动力,QQ相册的图片日上传峰值曾突破过3.6亿张,显示了这个功能的高粘性。

工作后用QQ聊天的次数越来越少,不过我一直在用,比如QQ空间中的“说说”。

我的“说说”板块记录着我家孩子的趣事,每次遇到她有趣、可爱的事情,我都会随手拍下来,并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通过说说发到QQ空间中。

当初之所以记录这些,是想着几年后自己记不清孩子小时候有趣的事情时,可以翻出来看。

有一次她编了一首诗,让我哭笑不得:

开业营业银杏叶,天天都要写作业。

大笑苦笑捧腹笑,明天还要来学校。

假山火山万重山,我的作业堆成山。

大雨小雨雷阵雨,我的卷子下成雨。

而且,偶尔晚上睡觉前,翻一翻“说说”中的内容,和孩子聊一聊,一起回忆一下她小时候的趣事然后入睡,会感到很幸福。

另外,我在用“说说”记录孩子的趣事时,会标上序号,现在已经更新到477条。

当然,这些趣事不可能每天都有,所以这期间经常会停更。而多次停更让我发现有很多好友在关注我的“说说”板块——每次停更时,总会有身边的朋友或者网上的好友在线催更。这让我更加坚定地持续记录下去。

除了“说说”,我还用“相册”这个功能。从孩子小时候一直到她4岁的照片都阶段性地放在里面。

总而言之,现在对我来说,QQ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记录。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等她长大了,我们上年纪了,再翻一翻她成长的美好瞬间。

QQ我一直有在用,但用的最多的是QQ相册。

我清晰记得第一次用相册,是认识我的偶像易烊千玺时,当时他刚出道,网络上的物料很少,所以每次看到关于他的照片和视频我都会保存起来,放到专门的相册里,记录了很多他的成长瞬间。直到现在都还有这个习惯。

除了记录易烊千玺外,我还记录了上学期间的很多点点滴滴。

上高中时,我有些贪玩,没有上交手机,所以每次班级活动我都有拍,专门放在一个相册里,几乎每位老师、同学都出现在了我的相册里,我记录了三年,直到高考完吃了散伙饭为止。

其实,我高中挺社恐的,没有和每个人都熟识,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每个人都到我的空间相册里找过照片。感觉这挺有意义。

高中毕业去旅行,我又专门做了一个旅游相册。QQ相册中的旅游相册这个功能超级智能,只要把照片上传,照片下方就自动显示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根本不用手动定位,我非常喜欢,它可以记录我去过哪。闲暇时翻看这些照片,会有再临其境的感觉。

当然,大学也有专门的相册,但是活动少,加上平时看到同学时间少,所以照片不是很多。

除了这些,我还专门为闺蜜们建了相册,里面大多是她们的丑照,设置了密码,只有我们才知道。

QQ相册记录着我的生活,我会一直记录下去,等到我们都老了,曾经的老师、同学以及好闺蜜们都会来我的QQ相册寻找青春的记忆,一定别有一番风味。

四、10年前,90后瞒着父母玩QQ,如今年轻人用QQ学习

职场人用QQ办公,学生、考证者、学位进阶人士等也可以用来辅助学习,比如用文件传输功能传资料,去各种类型的学习群交流,用“图片提取文字”功能配合“翻译”功能快速翻译外文,甚至还能直接登入QQ课堂等学习版块。

我今年研一,线上学习直接来了QQ。

因为周围的学长学姐都在QQ群里交流,包括在没有读研前,他们借给我一些考研资料也是通过QQ发的。甚至,我后来去其他平台买资料,对方也说要在QQ上发我。最开始我觉得他们有问题,为什么在这个APP问的,却要去QQ发,但随着我深入考研圈,才知道QQ群的功能特别香。

比如QQ群的“文件”功能非常强大,群里一起考研的学长学姐平时看到一些好的考研资料都会上传到群文件里,要注意的是,这个上传不会出现在你的聊天页面,也就不会影响QQ群里正常的交流,这在我所知道的APP里是没有的。

对了,这些群文件可以永久保存,对于一些新进群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福利,一进群就可以吃一波,我当时就是。

群里有一个功能是“精华消息”,一般是在有重要消息分享时用到,比如某个学长学姐“上岸”成功后,会将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整理,并在群里说一下那个地区,然后设为“精华消息”,如果距离相近的同学看到就可以和他/她联系,去免费领取,或有偿同城寄送。

我特别喜欢这个功能,因为我在“精华消息”中已经获取了两位学长的上岸宝典。

QQ群里的“相册”我也有用,不过用的没有“文件”这个功能多。

相册就是平时大家分享一下图片形式的资料,不过一般都是直接提取文字。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QQ的“提取文字”功能,任何字都能提取,而且提取后下方有一个“翻译”功能,翻译得非常准确。

我经常用这个功能,有些英语资料中会有一些地方看不懂,就随时翻译,比复制粘贴后去别的APP方便多了。

除这些外,还有一些辅助功能,比如“签到”,为了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场域,我们每天都会在群里打卡,大家互相监督鼓励,一起进步。

QQ群里还有“一起听歌”,考研偶尔也会放松一下,大家就在群里点歌,一起听。

总之,在考研的日子里,每天只需一个QQ群,我就可以很充实过一天。

五、那些用QQ和子女视频的老年人

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年轻人都用QQ,老年人才用微信”,凸显QQ在广大年轻人中的影响力,但其实,除了年轻人以及上述很多中年人在用QQ,QQ用户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群体。

我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有接近3亿,其中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有1.3亿,但很多软件让老年人招架不住。QQ近几年也做了很多适老化改造,推出了“屏幕共享”与“远程协助”功能,将子女的引导作用直接发挥了出来。

由此,在手机端,老人们可以通过屏幕共享,将自己正面临的网络困扰分享给子女查看,让子女进行实时答疑与指导;而在PC端,子女甚至可以通过远程协助功能直接连接老人电脑,“手把手”解决操作难题,大幅改善老人们的上网体验。

对我这个在外工作,离父母远的人来说,除了回家见面,QQ可以说是我与父母之间亲情的唯一连接。

大学毕业后就来北京工作,每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陪父母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不过,虽然现实中不能真正陪伴,但视频聊天给了我们“陪伴”父母的机会。

比如,我很多时候下班回家都会与父母进行QQ视频。之所以选择QQ视频,是因为它相对稳定一些,之前用其他APP,效果都差不多,但一旦时间过长总会出现网络不佳的情况,明明就在Wi-Fi旁边,还开着流量,就很奇怪。

每次视频都是从我进小区门开始的,边走边和父母聊。到家后,我边做饭边和他们视频,妈妈每次都会在旁边说这个菜该怎么做,那个菜该怎么做,或者是油放多,盐放少了。

总之就是,即使她知道你会做,依旧会在旁边给你说,虽然听起来很唠叨,但真的很幸福,满满的母爱。

做完饭,他们会有时会看着我吃饭,我就像一个吃播,他们一会说你在不吃口这个菜,一会说咋不吃口那个菜,一会说慢点吃别噎着,一会说你吃饭真墨迹,快点吃……活脱脱两个难搞的粉丝。

对了,QQ除了视频电话很好用外,还有一个功能我很喜欢。QQ有个“分享屏幕”功能,我不知道QQ出这个功能是干啥,反正我觉得是老年人的专属。对于智能手机,很多上年纪的人都用不太明白,但一些可恶的网页总是弹出后关不了,有时乱点很可能会被骗钱。

爸爸是个军事迷,喜欢看战争片,给他下载专门看电视的APP也用不惯,每次都用搜索软件,说上边好看的多,但会弹出一些广告,有时还能关掉,有时关不掉。他就用我妈的电话跟我说,让我看看怎么回事。

这时我就会通过QQ给他发分享屏幕,然后“手把手”教他。除了看电视,平时手机上一些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我都会通过分享屏幕来帮助他。

讲真,虽然我工作不用QQ,但QQ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太多帮助。

我其实是从去年开始用QQ和父母联系的。

去年由于疫情原因,我过年没能回家,那也是我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心里感觉很不舒服。于是,只好每天和父母视频,但这并不能让我心里舒服很多,甚至一度让我更难受。

一年没回家,平时和父母视频聊天只是缓解思念之情,心里还是盼着过年回家能见面。但是突发的疫情打破了我心中所念。

有一天,我随手发了个朋友圈问没有回家过年的朋友是怎么和家里一起过年的,希望找到和我处境相同的朋友互相安慰一下。

朋友圈刚发一会儿,一位同事就来找我聊,从他那里我得知QQ有个“视频包厢”功能,可以和家里人一起看电影。我当时很惊,感谢之后就去试这个功能。

“视频包厢”里有腾讯视频这个通道,里边有很多视频,有些需要付费,但也就一瓶饮料的钱,有的是免费。进去点“一起看”,就会向对方发起邀请,对方同意后可以一起看,而且还可以同时语音聊天。除了还是不能看到父母本人,已经很不错了。

那段时间我和父母把里边想看的电影看的差不多了,就去自己下载资源,然后建一个群,资源上传其中,最后通过“视频包厢”中的“视频文件”来看自己下载的电影。

就这一个功能,让我在疫情期间有了过年的感觉。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找爸妈一起看电影,让我在外枯燥的生活,变得有了乐趣。

六、在基层,我们这样下发重要通知

QQ群是QQ的亮点之一,相比于其他社交软件的同类功能,QQ群最多可以容纳2000人、能发起临时会话、消息通知更合理、群文件便于保存和查找、便于管理等特点深受用户喜爱,也被广泛与娱乐、学习、工作和管理。

有一位社区管理者谈了QQ群在基层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是某小区的社区工作人员。

对于QQ我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我们小区的所有通知都是我通过QQ群发通知。

小区有很多住户,虽然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都是每人负责几栋楼的住户,但平均下来人每人负责的住户还是很多,如果用其他APP创建群组的话,很难把所有人都放到一个群里。所以我们当初选择用QQ群来把住户联系起来。

用QQ除了它能建大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方便。

QQ群可以设置进群问题,不是本小区的人不知道答案。而且我们社区的群也不允许群内其他人员拉人进来,群里所有人,要么是最早的一批业主,要么是后来的租客自己到社区找社区人员邀请进群的。

另外,由于群里都备注自己家的门牌号及姓名,大家很多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群里的人也就不愿意去发一些乱七八糟的广告。

而且,有了这个群,小区住户逐渐出现了串门、见面打招呼的现象,相比之前邻居之间不认识、不接触,多了很多人情味。并且像平时小区谁家东西落小区树林或者健身器材处时,大家看到都会发群里,等人认领。

七、动漫、露营、天文爱好者在这里大胆CQY

在QQ的“找群”功能中,有各种各样类型的群组,比如网络游戏、影视娱乐、学习考试、生活休闲等,各个大类下面又有两级分类,像同城交友项下有户外,户外下面又有登山、露营等具体项目,每个最底层类目下又涵盖无数个不同区域、规模和主题的兴趣群,学习考试项下也能找到各种天文地理研究者和爱好者,由此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兴趣社区。

无论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能在这些社群里找到自己的归属,交到真心朋友。

除了B站,也只有QQ是动漫人的乐园了。

QQ上有很多动漫群,这些群并不像外界想得那么简单。因为我们还有一件事比聊动漫更重要、更有趣。

在QQ群里每个人都会讨论一些超燃的动漫情节,也就是外界看来的聊动漫,不过这只是最小乐趣。

我们最大的乐趣是剪辑动漫。

像我们群里近2000人,几乎每个人都在短视频平台有自己的作品,而且都是一些炫酷的动漫片段,有的是疯狂卡点,有的是爆燃特效,有的是狗血画面、混剪一切……每个人几乎都有近百条视频。

我们QQ群里的文件夹、相册里也几乎全是剪辑教程和一些动漫资源。大家来这里,就是为了玩,剪辑动漫也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把自己喜欢的动漫,喜欢的人物剪辑成视频发到网上,然后再发到群里秀一把,等群里人夸。

如果有人吐槽,那就和他battle,看看谁剪得好。虽然看起来很幼稚,但真的很有趣,那种专心剪辑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发出来给众人看,还有人点赞的快感,很让人着迷。

而且我们群里不全都是00后,还有很多90后、95后,像我已经快30了,照样和他们一起疯。

每天在公司工作压力巨大,闲时和同事讨论动漫,他们要么不懂,要么就是把奇奇怪怪的人物名字放到我给他说的动漫中,强扯关系……只有在动漫群里我才能放飞自我,感觉这里才是真正的世界,有千人和我喜欢同一个东西,而且还都能聊到一起,感觉很棒。

而且,在这里还可以和比我小很多的人聊天,他们的世界跟我们这些成年人是不同的,他们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很多时候他们的点子更有突破性、创新性,有时用在工作中也是很不错的点子。

八、一群救助小动物的朋友,在QQ聚到了一起

QQ群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跟公益相关的,比如动物救助群、支教群、法律援助群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通过QQ这个开放的平台聚集在一起,涓涓细流汇成河海,共同在一起发起、研究、践行公益事业,成为了QQ中的温暖一隅。

QQ对于我们这些动物救助志愿者来说,是传播救助动物常识的主要平台,相对于其他APP,QQ有很多垂直的类型群。

很多爱护动物的人都是通过QQ“公益”类型群找到我们的。

另外,因为全国各地救助动物的爱心人士有很多,而我们这些救助群一般是区域性民间组织,在找群的搜索中很好找。

比如我在北京某个区,特别喜欢猫,想加入附近的动物救助组织,就可以在“找群”中点击“公益”,搜索某区的动物救助群,从而找到相关的公益群。或者搜索附近某个公园景点的动物救助群也可以找到,因为现在绝大部分公园景点都有很多流浪猫。

我们这个群主要是通过群文件,以及“直播”的形式在固定的时间教新来的志愿者如何救助流浪猫及其他动物。

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去救助,尽力去给它们做绝育,给它们提供食物。但这个工作很少有人能坚持做,因为这需要投入较多金钱和精力,而且没有什么物质回报,有的是那些流浪猫被救助后精神状态变好,向你撒娇时精神上的享受。

QQ能在群类型中专门做出一个“公益”类型,真的不错。这给我们带来了大量新的志愿者,即使有些人没有坚持做下去,也曾为小流浪们做过一些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周围其他人救助动物。

行笔至此,我们也就大致理解了QQ为什么成为了互联网领域生命力最顽强的产品,直至今天,即便面对在某个细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社交新锐,也依然是很多人社交、娱乐、工作的首选。

原因就在于,QQ虽然在抓住年轻人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需求,但也并没有将成年人排斥在外,相反,时隔多年,成年人依然能在QQ中找到自己的归属,甚至有的用户由青涩到成熟,从未离开过QQ。

对于成年人来说,QQ装载着各种难忘的记忆;是远离喧嚣、卸下面具的“世外桃源”;是能联络亲情、友情的便捷纽带;是功能强大的办公、学习必备工具;是能随时感受到年轻氛围的“不老神器”。

多年来,QQ这款互联网产品沿着“有趣”“有情”进行了一系列进化,才能年龄、职业、阅历等都不同的各种用户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共生,但每个用户又能在QQ里找到满足自我需求的应用场景,可见,QQ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追求的是丰富度最大化。

这样才实现了在每个场景下都能陪伴用户的这一难度很高的目标,这也是QQ能成为一款“国民软件”,并保持20多年屹立不倒的关键。

作者:肉包;编辑:齐马;公众号:商隐社(ID:shangyinshecj)

本文由 @商隐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80
80
80
8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