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产品数据每天看,到底应该看什么?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data-analysis/513391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辑导语:对于互联网人来说,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那么多业务数据,一些萌新小伙伴们可能不知道应该怎么看数据,本篇文章中作者就此问题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看数据的以及看这些数据的原因,推荐对产品数据感兴趣的朋友们阅读。

qW6BdkNyHcOb2fFwomz2.jpg

不得不说,数据能力真的太太太重要了!

这是一个互联网老人家的肺腑之言!

如果那你还没意识到,建议你抽时间专题学习起来;相信我!日后大有用处。

为什么数据这么重要?核心理由有2个:

  1. 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数据密不可分;
  2. 数据能力是一个互联网人谋生的基础技能。

在职场的金字塔中,职级越往上,掌握的企业数据信息越多。

那不可避免的,他每天都会吸入大量的数据信息。

面对那么多的数据,萌新小伙伴常常会问:

业务数据每天在看,到底应该看什么?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下,我每天都会怎么看数据的?为什么要看这些?

一、做好数据分类,多而不乱

流量数据、用户特征数、页面转化数据、产品销售数据、活动页面数据、日报数据等等,不管是产品经理还是运营经理,都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数据。

同时,老板经常问这个数据、问那个数据,有时候还突然发飙:为啥这个数据掉了,怎么没发现!准备怎么挽救?

我给大家梳理下常见问题:

  • 数据太多,几乎看不过来;
  • 手上的工作都做不完,数据基本很少看;
  • 数据都有在看,但是不知道重点是啥;
  • 感觉总是老板先发现问题,我们反倒是后知后觉;
  • 数据是任务式看完,但没啥感觉,问到具体动作,没有想法;
  • 这些问题,由浅入深,从没有数据意识,到没有数据业务重点,最后到数据指导业务策略。

做好数据分类,是高效看数的一步。

教大家两个纬度看数据,可以非常快速地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数据的业务属性和数据的时效性。

1. 数据的业务属性

数据的业务属性,可以分为结果型数据和过程型数据。

1)结果型数据

可以理解为,当前你负责的核心业务指标,比如产品的销售额、付费会员数、新注册用户数、推荐准确率等等

结果型数据,是看得最多的数据。为什么?因为,你的升职加薪很大程度会取决于你的业绩结果表现。所以丝毫不能马虎。

2)过程型数据

有怎么的过程就会推导出怎么样的结果。过程型的数据,结果型数据的构成部分。过程型的数据,拆解的角度有非常之多。比如上述的销售额数据(GMV)。

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GMV=a产品GMV+b产品GMV+…+n产品GMV

GMV=a渠道GMV+b渠道GMV+…+n渠道GMV

上述等号(=)右边,都是过程型数据。过程型数据的拆解,一定程度上根据团队的组成和管理方式决定的。过程数据,顾名思义要注重过程,所以要注意分析、观察每一个节点的数据表现。

2. 数据的时效

根据数据产出的时效划分,大多数有这三种:实时报、小时报、日报,这个比较好理解。

1)实时报

需要实时关注的数据,表明这些数据对业务的及时动作非常有指导意义。

比如:抽奖奖品数据监控、双11大促流量监控、秒杀数据监控等等,一般在高并发的场景。

2)小时报

数据体现不像实时数据那么着急,但是足够重要,领导非常关心的。

比如:战略级重点项目/活动的的流量数据;又比如重点产品的销售数据。

3)日报

大多数是业务重点指标数据。

包含过程型数和结果型数。这些数据跟前一天的业务动作息息相关。

通过上述两个纬度的划分:结果数据要牢记、过程数据分析着看、实时数据实时看、日报数据每日看,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

二、每天看数,至少做好“三看”

通过数据分类,我们了解看数的基本策略,看数有的放矢,那么基本上可以解决看不过来的问题。

那,不知道看数重点,老板总比我们先发现问题的情况,又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先来看下,大家日常看数的反应:

  • 有的人看kpi数,每天的反应是:哦~了解了!
  • 而有的人看kpi数据,他会有喜怒哀乐:太赞了,超越目标进度20%;不好了,现在距离进度差太多了,得抓紧。

看数角度,足见思考深度!

那么我们接下来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业务数据?为什么要这样看呢?

我认为,至少需要做好“三看”:

看现状、看异常、看差异。

1. 看现状

现状是对整体大盘数据的监控,对所负责的业务有一个宏观、全面的了解。在这里,重点需要看:核心指标的完成情况。

完成情况数据,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1. 昨日完成数据:核心指标数据、各过程指标的数据;
  2. 距离目标进度:kpi完成数据进度情况(a%),当前时间进度(b%),如果a>b说明,进度还算正常;如果b>a,那就要注意了,要加把劲;给团队设定一个进度阀值,低于某一个数值,得告警出来。

每日应该完成多少,实际完成多少。当我们增加这个进度的监控指标之后,就更加有感知和方向。

2. 看异常

数据异常带来的结果,可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影响业务指标的完成,甚至有可能会让人丢掉饭碗。因此,对于异常情况,切莫掉以轻心。

那么应该从哪些角度看呢?

  1. 绝对值:业务的某个模块数据,以前一直都是非常亮眼的,突然昨天为0了,或者非常低。那就是有异常;
  2. 占比:按照比例情况,如果一个渠道新户转化占比一直都是40%左右,昨天变成了4%。也可能有异常;
  3. 系统告警:这种是有明显的异常提醒的。比如抽奖库存控制不住超发、服务器挂掉了等等。

多数情况,异常的发现,一般都需要有敏锐的数据洞察能力,需要日常注意多积累,多用心记业务数据情况;同时,看数也要时刻抱着一个怀疑的态度

3. 看差异

看增长的差异,最常用是:同比、环比的方式。在对比的过程中,注意考虑是否有业务周期性的规律影响、是否有业务重点动作的影响。

看出差异,并不是结束,而是业务分析的开始,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差异的问题,找出解决差异的办法,这个才是看差异的目的所在!

三、数据指导行动,才是王道

如果说,每天仅仅停留在看数据上,不思考、不行动,那为什么要花时间去看呢?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非常清楚这一点:看数不是目的,采取行动才是!

  • 通过看现状数据,了解业务距离目标进度情况,加深对业务认识、摸索总结周期性规律;
  • 通过看异常数据,找到异常的原因所在,及时处理异常,避免业务有资金损失、影响公司声誉;
  • 通过看差异数据,关注过程指标的差异,找到差异问题的核心,并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每天看数,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看。而是从了解what,到分析why,再到how,才是一个完整的看数链条。

#专栏作家#

行走的大雄,微信公众号:大雄背起行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金融产品经理,有多款千万级产品设计运营经验,喜欢健身、跑步,专注输出实战方法。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80
80
80
8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