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乘资本官宣13亿新基金,LP:这是一家凭本事挣carry的机构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10913-36443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千乘资本官宣13亿新基金,LP:这是一家凭本事挣carry的机构
这是一只在基因里就不追求规模,而是追求回报倍数的精品基金。
埋头投了五年之后,千乘资本近日官宣了规模达13亿元的二期基金。
这只基金,让成立五年的千乘资本再上了一个台阶。不仅基金规模与一期相比翻了整整一倍,并且LP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基金近半的出资来自老LP,一期基金的LP中金启元和元禾辰坤均选择继续加倍加仓。另外千乘还引进了广州金控、厦门建发、中新集团、海宁半导体产业基金等新的机构LP,让二期基金的机构化率提升至85%。其余的出资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千乘资本自有资金。
熊伟在2016年辞去达晨财智合伙人,单枪匹马创立了千乘资本。目前千乘的一期基金已经结束投资期,投资了30余个项目。其中,3个项目已IPO发行,还有2个项目已申报科创板IPO。未来2年,预计将有超过10个项目陆续申报IPO项目。在数量之外还有质量,千乘资本敢于对高回报的项目下重注,一期基金中有5个以上项目有望达成“本垒打”。千乘定义的“本垒打”,是指单个项目要收回整只基金的钱。
熊伟向投中网表示,过去一段时间募资占去了一半的精力,现在又可以重新回到投资上去了。
坚守高回报的精品基金
在战国时代,万乘之国才是大国,千乘之国只能摄乎大国之间。从名字就能看出千乘资本的克制,这是一只在基因里就不追求规模,而是追求回报倍数的精品基金。
这一特点对优质、成熟的LP有极大的吸引力。中金资本董事总经理张胜兰评价,千乘资本是“真正靠自己的本事去挣carry”。
在创业之初,熊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把第一期基金的整体回报倍数做过5倍。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一位LP告诉投中网,一般来说回报超过3倍的基金就已经属于优秀。随着千乘资本一期基金的项目逐渐进入退出期,熊伟的小目标实现在望。
千乘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
翻开千乘资本的被投公司列表,很多公司都完成了多轮后续融资,其中不乏后期PE机构疯抢、估值增长很多倍的明星项目,纳芯微、壹秘、海目星、数策、天地和兴、三清互联等项目都是有望实现“本垒打”的种子选手。
在千乘内部有一个基本要求,A轮项目至少要有20倍回报的前景,B轮则是10倍,即便是偏后期、Pre-IPO的项目,最低也要达到5倍。如果不到5倍,就被认为会拖整只基金的后腿。
这种对高回报的坚持,在人民币基金中并不多见,有时候甚至让千乘资本显得有些“轴”。千乘资本成立之后,正好遇到了2017年、2018年资本市场连续的大热,整个一级市场估值虚高,回报倍数的账算不清楚。这种市场环境下千乘资本选择了收手,让几个亿的资金趴在账上长达一年多。
可想而知,刚刚创业的熊伟心理压力会很大。LP有时候问最近投了什么项目,对方可能只是关心一下,但熊伟会不由地感到焦虑。长时间不投项目,团队也会人心浮动。但即便如此,千乘资本也没有选择跟随市场大流,“与泡沫共舞”。熊伟告诉投中网:“再焦虑也没用,没有好的项目、合适的价格,那就一直忍。”
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之后,资管新规出台,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资本寒冬来袭,千乘却进入了投资最活跃的时期,一期基金的大部分子弹在这一时期打出。
千乘资本超常的忍耐力,给LP留下了深刻印象。
元禾辰坤管理合伙人徐清告诉投中网,选择二期基金继续加注的原因之一是,千乘在该下手的时候下手,在市场偏贵的时候也能够控制住,对市场的敏感度非常难得。
2019年A股注册制改革落地之后,熊伟又给投资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币基金曾经有一套很拿手的商业模式,以两三亿的估值投一个项目,上市之后四五十亿市值,可以赚一二十倍的回报。但熊伟表示,千乘以后要投预期市值高于100亿的项目,“我们会损失一些机会,但基金会获得更高的回报”。
LP:熊伟是个“投资痴”
在看重产业能力的当下VC圈,熊伟的履历一拿出来立刻就会引起LP的注意。张胜兰向投中网表示,熊伟是行业内很难得的“产、投、创三位一体”的投资人。熊伟早年供职于华为,之后响应华为内部创业的号召,是深圳科皓的联合创始人。结束创业后熊伟又加入达晨,五年时间从投资经理升到了合伙人,是达晨成立以来升的最快的合伙人。
接触过熊伟的人,都对他谈及投资时的滔滔不绝印象深刻。张胜兰向投中网回忆,第一次与熊伟见面时,原本只预留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最后聊了接近三个小时。在谈到一个项目时,熊伟越讲越有兴致,以至于千乘资本IR负责人不得不频频提醒他注意时间。这次见面给张胜兰的感觉是,熊伟像是一个“投资痴”。
熊伟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非常注重逻辑,谈话思路往往像剥洋葱似的层次分明、逐渐深入。千乘资本从2016年创立之初就聚焦在工业的数据化,熊伟是国内较早提产业互联网的人,之后又提出工业科技的概念,在这一方向的认知深度无论是项目方还是LP都非常认可。
由于中金资本亦有直投,张胜兰有时找熊伟讨论看上的某个项目,熊伟给出的意见总能给她惊喜。熊伟不会只浮于表面的谈谈市场空间,而是非常细颗粒度的分析,可以一直深入到车间里或是供应链上,给人感觉非常地接地气。
徐清也向投中网表示,千乘资本很突出的特点是,在策略的持续性上做的很好。熊伟说要做什么,就一直盯着做。论在工业领域的整体布局,千乘早了好几年出发,比大部分基金看得更深。
认知输出还给熊伟带来过“意外之喜”。千乘对锂电激光装备龙头海目星的投资就是一例。千乘是在对激光赛道做研究的时候发现的海目星,找上门去的时候却发现它刚刚关闭了一轮融资。虽然明知投资没戏了,但熊伟对海目星创始人赵盛宇说:“既然来都来了,就耽误您一点时间交流一下。”于是两人从激光行业一直聊到未来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一聊就是两小时。在千乘资本对工业科技的布局,以及海目星未来的发展战略之间,可以找出非常多的契合点。
聊到最后,赵盛宇被熊伟打动了,提出可以转让老股让千乘进来。就这样海目星成为千乘第一个投资额过4000万元的重仓项目,2020年已经科创板IPO。
还有一次是在二期基金的募集期间,有一家LP原本意向出资2000万元,但在跟熊伟聊过之后,却主动提出增加至4000万元,让千乘资本的IR非常惊讶。一问原因,对方半开玩笑的表示,看熊伟连说了五个小时不带停的,说明工作精力很旺盛。
千乘资本有一个惯例,每一个项目在上投决会之前,都必须要安排一次团队面谈。熊伟会率领整个千乘投资团队,包括所有的合伙人,与目标公司的所有高管和核心员工挨个进行访谈。访谈往往从上午一直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钟,熊伟一般都是最投入的人之一。车轮战到最后,基本上所有人都已经疲惫不堪,而熊伟依然可以犀利发问。
千乘风控合伙人魏博形容,这种马拉松式的访谈就像是“熬鹰”,熬到后面团队里的年轻人都受不了了,但熊伟依然可以关注到非常细节的问题,他会一直问下去直到搞清楚为止。对新加入千乘的员工而言,每一次的团队面谈都像是一次高强度的现场教学。
徐清向投中网表示,在一个团队当中Leader非常重要,他站的有多高、想的有多远,还有他的执行力,都会决定团队未来的长远发展,“我们对熊伟这个人非常认可”。
跟所有人打明牌,学习华为有功必赏
在千乘,退出项目carry收入的30%直接奖励给对项目有贡献的员工,只要成绩突出,即便是低级别的员工也能获得很高的奖金收入。熊伟告诉投中网,一期基金退出后,有的项目经理能够实现财务自由。这种直截了当的激励机制,与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全员分红的制度颇有神似。
1998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熊伟入职了华为。当时的华为还在发展早期,正是“狼性文化”成型的时候。初出茅庐的熊伟,在华为完成了最初的锤炼。熊伟还记得,曾经为了运作一个大项目三天三夜未睡觉,然后在项目落单后昏睡了一天一夜。熊伟日后很多的工作习惯和管理风格都可以看到华为的烙印,例如对规则和制度的重视、结果导向的公司文化。
投资行业总是在跟不确定性打交道。熊伟喜欢说的一句话是,自己是在跟所有人“打明牌”,所有的规则都摊在台面上。任正非说过要“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性”,这句话用在千乘身上也非常恰当。
在VC业内,合伙人以下级别的人一般都不太把所谓carry收入当回事,因为基本上都是“听过没见过”。千乘资本从创立伊始就非常重视carry分配的制度化,避免分不分全凭老板心情的情况发生。
千乘还是不多见的会为离职员工保留carry收益的机构。在熊伟看来这事不需要太多理由:按规则那是人家应得的,公司为什么要去占他便宜?并且熊伟也不希望有员工为了carry而留在公司混日子。
在明确规则后,熊伟会给员工极大的自主性,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熊伟自称是一个不善于做管理的人,因此希望员工是自我驱动型的人,“最好我给他支援和资源就完事了”。
千乘招人有三个标准,第一条是专业素质,这个很好理解;第二条是学习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能力,不人云亦云,在熊伟看来是一种投资行业里很稀缺的品质;第三条是强烈的成就感导向。熊伟认为,做投资很难用硬性指标去约束,只有自我定位足够高,才会去坚持高标准的投资。不是成就感导向人,不可能投出真正优质的项目。
满足以上三个标准的人,熊伟称之为”聪明的靠谱人“。这个标准并不低,熊伟认为投资一定是只适合少数人的。大部分投资机构都是金字塔结构,按行业、地域分条线摊大饼。但熊伟给千乘定的组织目标是倒金字塔结构,合伙人比投资经理更多,并且互相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熊伟希望达成的效果是,能力强、项目多的leader,自然而然大家都会跟着他走。这样整个团队将保持在一个非常精干的状态,所有人都冲在一线。
千乘如何培养合伙人?
事实证明,基于规则的激励激发出来的活力会令人意想不到。很多新人在进入千乘后完成了个人的蜕变。在千乘,一个新人从项目经理升到合伙人只需要两级,如果能把握住机遇,这个过程可以短至两三年。
2016年加入千乘的魏博,1987年生人,目前已经升任公司风控合伙人,负责管理整个中后台。魏博是中南财大会计系科班出身,曾在普华永道工作六年时间。在VC机构中,风控的职责容易让自己成为投资团队的对立面。但在千乘,魏博很快从一个财务型的风控成长为一个有业务眼光的风控。
魏博表示,千乘目前团队规模偏小,作为风控不能仅仅提示风险,然后就把问题抛给投资团队。魏博给自己的要求是,提出风险之后还要与投资团队探讨,风险是否可以解决、如何解决。这个过程中,往往能够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有更深入的认识。熊伟对魏博的评价是,他除了是风险的把关人,还能帮助投资团队用财务工具加深对项目商业本质的理解,这就很可贵了。
另一位80后方昕,2018年加入千乘,已经从VP升至投资合伙人。千乘并不是方昕供职的第一家投资机构,但在千乘方昕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完成了从新手向高手的蜕变。在千乘,方昕一个人已经主导投资了六七家半导体公司,其中包括已经申报科创板IPO的纳芯微,成为一位在半导体领域有”话语权“的投资人。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方昕加入之前,半导体其实并不是千乘的目标赛道。
千乘资本的投资主线是工业科技,半导体是工业科技的底层,但熊伟认为,在2019年之前半导体赛道还看不出投资逻辑。方昕在英特尔工作过很多年,对芯片产业链非常熟悉。在千乘每两月一次的行研分享会上,方昕谈了很多次半导体。熊伟告诉投中网:“我就不断的提问题,他(方昕)不断的回答问题,被逼着思考的更多。”方昕也向投中网提到了与熊伟的“交锋”,他坦言压力肯定是有的,但千乘内部的交流非常开放,没有绝对的权威,“我也可以说老熊是不对的,我们摆事实、讲道理”。
经过一轮一轮的论证,千乘资本对半导体赛道的认识逐渐清晰,从底层出发一步步搭建起完整的投资逻辑,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之前市场上关注半导体的机构多是着眼于半导体产业链本身,盯着晶圆和封测,而千乘比较早从工业科技的应用端出发看半导体。在细分赛道上,千乘放过了“高举高打”的数字芯片,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模拟芯片上。
等到华为事件突然发生,半导体行业的投资窗口打开,早有准备的千乘资本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投的第一个案子是今年已经申报科创板的纳芯微。现在回顾,这笔投资打了一个刚刚好的提前量。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千乘资本投资同一年,纳芯微营收增长了一倍多。这之后半导体赛道骤然转热,纳芯微在一年之内估值涨了三倍。
从纳芯微开始,千乘投入资源对半导体赛道进行了系统性的、密集的布局。方昕从单枪匹马成长为一个团队leader,他投的项目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了已经申报IPO的纳芯微,还有多个项目估值增长很快,回报有望达到“本垒打”级别。
熊伟坦言,工业科技的大赛道里面有几十个细分行业,它们都有机会,一个人不可能全都看清楚,需要培养更多像方昕这样的人,给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熊伟在公司内部说,就像“千乘”二字的字面意思,他希望这个大平台上未来有一千辆战车,每一辆拉出去都能够打仗。
千乘的愿景是聚拢一批“聪明的靠谱人“,做一家“专业的靠谱机构”。知易行难,在工业科技这个赛道,新生的千乘用五年的坚持立下了自己的招牌。俗话说水落而石出,在股权投资已经红海化的当下,千乘就像一颗立定潮头的石头,不从众、不随大流,这样的投资机构,正是如今的市场所稀缺的。
Recommend
-
62
腾讯科技讯 12月6日消息,中国领先的风险投资机构高榕资本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美元四期基金募集。今年5月初,高榕已完成了5.6亿元的三期人民币早期基金募集。目前,高榕资本管理的9支基金整体规模折合达到约150亿人民币(或约22亿美元)。 ...
-
43
新浪科技讯 8月17日晚间消息,今日12时11分,千乘一号01星作为主星搭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捷龙一号遥一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经主...
-
14
2021年1月28日,GGV纪源资本宣布募集完成25.2亿美元基金,以及即将完成的约34亿元人民币基金,累计总规模约200亿元人民币,刷新了以往的记录,成为GGV纪源资本成立20年来最大一笔基金募集。 此次募集的美元基金为GGV Capital VIII (“Fund VIII”...
-
2
源码资本完成10亿美金新基金募集2021-04-06 09:10:29 来源:投资家网 作者: 源码资本宣布完成10亿美金新基金募集,随着新基金募集完成,源码资本管理资金规模达25亿美金、88亿人民币。本次基金募集获...
-
7
五源资本宣布完成超130亿元新基金募集 刘芹:真正的创新才刚开始 新浪科技讯 4月12日早间消息,五源资本...
-
13
五源资本完成新基金募集 总规模超130亿元
-
7
云晖资本顺利完成新基金首轮关账,冲破百亿管理规模!2021-08-23 10:03:37 来源:投资家网 作者: 近日,云晖资本宣布顺利完成新一期人民币基金的首轮关账,目前累计基金管理规模已冲破百亿元。本期基...
-
5
...
-
16
千乘资本领投星翰科技超亿元融资,助力光伏产业创新升级2023-12-22 15:47:40 来源: 千乘资本 作者:
-
3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