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很火的个人IP,到底是什么?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content/695705.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最近很火的个人IP,到底是什么?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所谓个人IP其实是一个意化的产物,在特定的群体内,通过内容和交互的形式,在群体的心智中植入个人的特殊形象,由此形成了个人IP。而且,个人IP目前在各个领域都十分火热,已经开始扎堆出现各式各样的个人IP。作者就以此文章为我们深入分析了个人IP,一起来了解一下。

VtGTSLYn3x3D6VlyLHSQ.jpg

个人IP是在某一群体内具有共同认知的特殊形象。所谓个人IP其实是一个意化的产物,在特定的群体内,通过内容和交互的形式,在群体的心智中植入个人的特殊形象,由此形成了个人IP。

事实上,个人IP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人为造就的某一领域的“专家”。在过去,专家的形成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催化,才能形成这一形象。比如权威机构的身份背书、新闻的多次覆盖、某一领域的专业著作以及名人大咖的站台等等多种因素。

传统的专家形象产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因为信息的传递受到媒体限制,尤其是仅仅通过专家的当地口碑、群体的口口相传、传统媒体的报道等多方面信息叠加,从而形成专家形象。

因为传统媒体的内容连续性差,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在群体心智中的个人形象。而且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掌握在媒体机构手中,传统专家对于媒体没有掌控能力,这也导致了内容分散,无法形成多个内容之间的合力。

多个内容之间的合力指的是多个内容连续在受众群体中曝光,针对专家形象的各个维度,比如权威性、价值感等因素进行快速曝光,最快时间内在受众群体的心智中形成专家的形象。

另外专家的形成除了内容的传递以外,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与用户交互。这种交互不仅仅包含了专家所生产的内容(课程、新闻、案例、著作等)被受众群体所浏览,还包含了与用户的交互行为。

这种交互行为是将专家形象在用户心智中把虚拟形象变为实体形象最重要的一步,但是传统的专家很少有与用户进行交互行为的机会。最大规模的交互也仅仅是公开的演讲。

传统的专家与大规模的受众群体交互只有一个机会,就是上相关类的电视节目,但是非常容易受其他同样参与这个节目的专家的形象影响。当同类节目出现一个人设崩塌的专家时,其他共同参与的专家同样会受到影响。

但是如今的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不再受限,更因为互联网尤其是自媒体受众群体的极速扩张,让塑造专家的信息有了快速传递从而短时间内在受众心智中扎根的机会。

另一方面,过去知识共享程度较低,专家往往掌握着更为隐秘、价值感强、专业性高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如今的知识分享程度高,很多未被大众熟知的知识已经被披露在了网上,个人IP仅仅需要稍微加工进行传播,就能变成受众严重有价值的内容。

而且适合个人IP孵化的领域,基本都是新生类的领域,这些领域中本身并没有非常权威性的专家以及近乎标准的学术论作,这就给个人IP的诞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肆意创造的温床。这也是导致个人IP良莠不齐的根源。

最后,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现在的个人IP在塑造专家形象时,都是选择的较为新颖的领域中进行塑造。首先在领域内本身很少有传统专家,这就诞生了塑造新专家形象的机会,也就是塑造个人IP的机会。

理顺了这些之后再去看个人IP,也就说个人IP就是选择在新生且没有传统专家形象的领域内,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快速的内容传递和群体交互,从而塑造的专家形象。

但是这里必须清楚一个事实,如今所谓的个人IP虽然对外呈现的一个领域的专家形象,但这本身并不代表这这个IP背后的人一定是真正的专家,这些催生出来的个人IP更多是在扮演着一个专家形象。

单纯的专家的形成更多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对于某一领域的信息有着强烈需求,而且是权威性的信息需求,所以在这种需求下才会去在群体中自发的产生专家形象。换句话说,传统的专家形象并不是有专家本身创造的,而是由受众群体赋予的。

在传统的专家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当年的神医张悟本,就是采取强背书、高频信息覆盖以及通过电视节目进行群体互动的方式,短期内在受众群体心智中植入自己的专家性形象。

现在的个人IP更多是第二种情况,通过运营手段短期内在受众群体心智中植入自己的专家形象。但是本身并不一定是专家,因为自媒体并不具备即时交互的能力,所以让个人IP们有了扮演IP的机会。

个人IP不一定是当前领域内真正权威性的人,但一定是有足够的能力扮演好IP形象得人。以某些新领域和相关传统领域边界较为模糊的领域来看,某些真正的专家并不具备呈现IP形象的能力,导致自身并不容易塑造IP。

这其中也跟用户的心理因素有关。个人IP在进行内容创作时,并不会给用户过高的期待,而且内容大多植根于新生领域,这样内容的价值性较为模糊,再加上IP的引导和呈现形式,就会让受众群体主观上认为个人IP价值更高,更具有可以追随的价值。

但是反观真正的专家,因为本身并不具备自媒体运营和呈现能力,使得内容张力不高,不容易吸引用户。另一方面,因为本身已经拥有某种背书,所以受众群体对其会有较高的内容价值期待,两个因素叠加,这就导致了真正的专家塑造个人IP的路径并不顺畅。

按照目前的发展来看,无论是个人IP的专业化还是专家的IP化都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两种模式并不是零和博弈,二者叠加说不定才是未来发展的真正潮流。

作者:【鲸典君】

来源:微信公众号“鲸典君(ID:jingdiansiw)”

本文由 @【鲸典君】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