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年人在“洗脑课”上迷了路
source link: https://www.pintu360.com/a70114.html?s=10&o=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中年人在“洗脑课”上迷了路
摘要:精神课程拯救不了“迷路”的中年人,更治不了病
“几乎所有人都会崩溃,学员们如同着魔一般,忍受着无端的辱骂,同时无端的去辱骂他人。”
“他们知道你的软肋在哪里,会直接把刀子插在你7寸上。”
“千万不要去尝试,这种PUA造成的心理创伤很难愈合,精神上的伤害很难逆转。”
这是时任调查记者李亚玲卧底半年“精英课程”的感受。
南方周末一篇报道中,有学员也透露了诡异的课程内容。
“一群人闭着眼,躺在地板上,教练放着音乐,宣布他们已经死了,要把他们钉在棺材里。”
随后拿着皮鞋敲击地面,模拟“咚咚咚”钉棺材的声音。
意境之下,大家逐渐被带入那种阴沉的氛围,有的学员情绪崩溃开始嚎啕大哭,有的迷迷糊糊说着“不要不要”,有人阻止别人继续往下钉。
“来上这个课的人不少是小老板。”
显然,部分上课的人已属精英人群,甚至有些已是行业的顶端精英。
不解的是,为何会乐忠于如此奇葩的中年人培训游戏?
记者李亚玲对《封面》道出了真相,“我们这种人,恰好脱离了基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束缚之后,会格外的追求精神上心灵上的一种更高的东西,就是说会更追求完美。”
这也是这类课程盯上精英们的主要缘由,动则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课程,精英们乐此不疲,一些极端的学员甚至每年花几百万上千万的钱,请自己的员工亲朋好友去上课。
令人好奇和生疑的是,到底是怎样的课程有如此大的魔力,不惜花重金也要投入,几节课的精神养分真能彻底滋润“贫瘠”的精神土壤?
换汤没换药的“精神药丸”
“你看你,年纪这么大了,还混成这样,失不失败!”
“还有你,一点担当和自律意识都没有,才导致你和你弟经营的电商平台出现今天的局面。”
一名年龄近40岁,个子不高的短发女子,戴着耳麦,一边骂一边走进教室,一口气将全班接近40名学员挨个骂了一遍。
这是李标参加的“精神课程”第二阶段(魔鬼阶段)的课程,刚刚带着一股煞气的女子就是此阶段的总教练荆某。
引发荆某愤怒开骂的由头则是,“一进教室,里面没人,时间一长就有学员开始骚动,上厕所、走动、打电话等现象。”
一些“不规矩”的行为,变成了“违规”,打击学员最好的匕首。
显然,这是发动者早就做好的“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只需一瞬间就能攻破学员的心理防线。
荆某像潜伏在暗中的老鹰,一双透着寒光的眼睛死盯猎物,只等伺机出动,给学员一个措手不及。为那刻的“胜利”,前期荆某需要花费一些功夫,不仅对每个学员做足功课,更为摸清学员的习性,在教室外仔细观察每人的一举一动长达15分钟,甚至时间更久。
“太恐怖了,她能踩在每个人的痛点来训斥。”
骂到教室哭声一片,每个人笼罩在一种自我怀疑、太失败、无用的阴影之下。显然,她的目的达到了。
“有的学员在第二阶段整的精神失常,还有好几个被送医治疗,都是拜‘荆魔头’所赐”。李标时隔两年再次回忆起仍觉得可怕,不愿面对那段经历。
事件中的李标,是一家贸易公司老总,为增强个人企业管理能力,成为了此类课件的猎物。
事件中的公司为众鼎公司,曾于新三板挂牌上市,一家以“教练技术”为幌子的培训机构,通过对学员进行唤醒、蜕变、感召三个阶段改造,同时感召“海星”精神控制的目的进行不当的勾当,骗取钱财,打压心智。
“从前有个小孩在沙滩上一直往海里扔海星,以此方式来救他们。老人问,你救得了那么多吗?小孩说,能救一个是一个。”
学员就是一个一个海星,洗脑,被救赎,找寻新的海星。
2018年,深圳公安对众鼎公司违法行为破案收网。
然而结局并未皆大欢喜,“精神药丸”并未就此消失。
《半月谈》曾报道过《半裸上课摧毁三观,“教练技术”实为精神传销》。
2019年,《南方周末》也对“教练技术”进行过相关报道。
现在的里程LEGACY,过去的“灵修”课程亦是如此。
为何“中意”的总是中年人?
“那时候整宿睡不着,心里老是难受,就一下子感觉自己啥也不是。”
头发大把大把的掉,整晚整晚的失眠,严重时开始求助网上“没有副作用的睡觉药。”
这是35岁后,焦虑满格的唐丽君(化名)生活的写照。
伴随焦虑而来的,还有身体微妙的变化,白净细嫩的脸上褐色斑点越来越多,眼袋越来越重,细纹越来越明显,紧致光滑的皮肤变得松弛暗淡。原喜欢的公主粉,也开始被丈夫“教育”,“这都是小姑娘穿的”,不得不令其开始正视自己的年龄。
半夜12点一过,若在外聚会的丈夫还未回家,疑神疑鬼的连环call就会不断拨出,最严重的一次一连打了十多个电话,电话的另一端情绪瞬间被点燃,愤怒的嘶吼出那句“还能不能好好过?”
一直负责维护的大客户,被公司年轻的女同事接管,在质疑年轻人不熟练业务,无法承接大客户人际维护时,被总经理怼,“还往心里去,都多大岁数了”。
可还没摸到35岁红线时,一切都处在岁月静好之中。
同事口中“什么都不愁的成功女性”,爱人工作稳定,儿子国外留学,自己早已爬上一家生物技术公司销售经理的位置,居住在三四线城市四居室大平层,是旁人眼中幸福该有的样子。
然而美好滤镜在35岁后成功被打破,工作加生活困境成功的缠上了这个中年人。
此刻的唐丽君如同缺氧的鱼,极度不适,需要安慰、倾诉、调整、改变。
朋友鼓励之下,唐丽君成功的走进了“教练技术”培训课,想要净化心灵、实现蜕变,寻找到逆境中脱困的答案。
然而,类似唐丽君的中年人还有很多很多。
《螳螂观察》看到,作为“树洞”,作为“救世主”的培训课程的出现,成了漩涡中救命的绳索,牢牢抓住挣扎脱困是这部分中年人的正解,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开始涌入其中。
深究根源,一方面,“中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很好的概括了如今大多数中年人的状态。
游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时间节点,面临存款、收入危机,子女教育和老人陪伴的时间危机,年龄增长、快节奏生活的健康危机,中年人越来越潇洒不起来,各种压力扑面而来的中年生活满是滚烫。
今年4月,上海一48岁男子致信上海市长求工作引发热议。
该男子自称高学历,曾任职外企高管,由于绝大部分公司和企业不考虑“大龄青年”,男子已失业三年,自己的太太也面临相同的遭遇,如今还要抚养一个高中,一个幼儿园两个孩子,迫于无奈才决定以这样的方式求职,同时也代表着当下相当一部分高学历、资深但失落的大龄职场人。
另一方面,包装华丽,衣着光鲜的精英课程,正在短视频风潮下“好乘凉”。根据中商产业院研究数据,2021年3月,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5分钟,用户规模已达8.88亿。
庞大的用户基数,透露出的是诱人的商机。相比熟人介绍慢进程发展“海星”,在短视频平台,显然能有更精准的定位、精准的涉猎,满是泥泞处境的中年人能更快的成为手中的猎物。
《螳螂观察》抖音上看到,直戳中年人的痛点,打着“中年危机怎么破”、“中年人如何战胜焦虑”、“中年人逆袭法则”等等关键词的短视频,对于正处困境中的中年人显然没有免疫力。
破千的转发,破万的点赞,俘获着大批中年人的心,然而还沉浸在“在理”、“的确这样”、“讲的好”的韵味中时,“老师们”早已布好陷阱等着学员们扎堆入局。
评论热情回复,引导买课,制造火爆的售课氛围,诱导限时抢购。
短视频的套路往往都是在不经意间,悄悄的完成它的使命。
此外,部分企业对中年人开始变得不那么友好。海尔领袖人物张瑞敏曾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上表示,“企业里面中间层就是一群烤熟的鹅,没什么神经,也不会把市场情况反映进来。”
2017年,海尔裁掉一万多名中层。
2019年,腾讯裁掉10%的中层,让位更多年轻人。
足可见,“中年危机”并不是说说而已,准确来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无论生活在哪一个阶层,都不能幸免。
为摆脱泥潭,尽快的逃脱困境,相当一部分中年人都会想尽办法,找寻那一根稻草,此时打出“感召”、“体验”、“转移”、“活在当下”等只言片语的“很有价值的课程”,吸引着部分“迷路”的中年人不断往里钻,轻而易举的成为其桌上的“肥餐”。
“江湖郎中”精英课程,治不好“病”
“大部分学员深陷其中,性情大变,轻则与亲友产生矛盾、抛夫弃子,闹到离婚的地步,重则精神失常甚至轻生自杀,说白了就是这些培训机构为了钱啥都干得出来。”
这是深圳众鼎公司一阶段总教练屈某的感慨,20年前的他曾放弃百万年薪的总裁职位毅然决然的投身“教练技术”培训行业。
同时在反“教练技术”人士眼中,此类培训就是一个彻底以精神控制、催眠同化为手段,通过引诱、逼迫老学员发展“下线”达到敛财的目的骗局。
《螳螂观察》看到,知乎上有人询问,“大家有没有了解教练技术的?总觉得不对劲。”
有网友透露有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成功洗脑成为课程的“傀儡”,靠着各种手段,乐忠于不断的拉进一个又一个“海星”,在里面丢失自我。
部分网友对于此类课程更是议论纷纷,“上课的人像吸毒一样迷恋课程,家人也不理不管,自己儿子不理了,工作也不做了。”
“典型的精神传销。”
“这种东西杀人于无形之中,是社会的蛀虫。”
显而易见,带着“治病”目的的中年人,寄希望于所谓能“拯救”、“突破”、“改变”的培训课程,如今看来,简直是跳入的另一个火坑,“江湖郎中”不但不能治病,还会让其靠近另一个更大的“毒瘤”。
可如此诡异、颠覆常理的培训课程就无人管管?
由于警方、工商局及教育部门之间职能分割,监管上存在盲区,难定性、难取证,导致报警和投诉如同石沉大海,是这类课程猖獗的最大原因。
即使在此类案件中最大的深圳众鼎商学院被封,最终的罪名也并非是组织、领导传销罪,而是以强迫交易罪定罪。
这样来看,在精神类控制、培训课程上并没有完善的法律,这也导致此类课程难以被取缔、彻底消失。昂贵的学费利润、“有钱人不快乐”的市场空间,导致精神、心灵类的课程如幽灵般存在暗处。
2021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管理的通知》中提到,不得以教育咨询、科技咨询、技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各种咨询名义开展教育培训;且严禁以教育培训名义搞“小圈子”、“小团体”。
然而许多精神培训类课程背后的主体往往是文化传播、管理咨询公司,经营范围并不含有教育培训,难以定义的这片灰色区域也给了这类课程肆意发展的沃土。
显然,这类“异常”的课程该管束管束了。
精神课程拯救不了“迷路”的中年人,更治不了病,只会让人越陷越深,迷失自我,走向生活的另一端。
1、《精神控制、催眠同化、传销敛财……深圳警方打掉全国首个“教练技术”组织》—南方法治报
2、《一场悲剧撕裂创投圈》—20社
3、《辱骂、PUA、泄露隐私、自杀...深扒“精英课程”的另一面》—凤凰网财经
4、《48岁“失落大龄职场男”致信上海市长求工作 被推荐入职一个月后又离职》—红星新闻
5、《暴力、洗脑、拉人头,“教练技术”课程残酷物语》—极昼工作室
6、《裁员1100人:华为,还是对中年人下手了》—情智有氧
7、《警惕!参加这种培训,轻则离婚,重则精神失常甚至自杀……作案手法细思极恐》—顺德政法
8、《起底里程LEGACY:香港导师任大股东,一场培训收入近百万》—界面新闻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