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向华为学管理,究竟该学什么?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qianzhan.com/daka/detail/210904-1b3aaccf.html#commen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向华为学管理,究竟该学什么?

 科学创业派 • 2021-09-05 10:00:42 来源:科学创业派 E667G1

作者|王占刚  来源|科学创业派(ID:kexuechuangye)

► 高维君说:

华为用了30多年的时间,从一个草根初创的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它的主要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为什么华为一开始能用三流的产品卖出一流的市场?这一切都绕不开华为的营销组织能力。

任正非曾说过,“华为的产品也许不是最好的,但这又怎么样?什么是核心竞争力?选择我而没有选择你就是核心竞争力。”

华为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特别是营销能力的形成,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

接下来回顾一下华为营销体系能力构建的发展历程,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找到学习的方向。

1

市场红利期

第一个阶段是1987到1998年,华为经历了跑马圈地的阶段。

1987年华为刚刚成立,曾是一家贸易公司。后来因为偶然的机会,进入到了通信行业的赛道里面,才磕磕绊绊地走到了今天。

刚成立的时候,华为只有21000多块钱的注册资金,可谓处于一无技术、二无人才、三无资金、四无背景的“四大皆空”的状态。

最值钱的就是“华为”这个企业的名字,意思是中华有为。

这个阶段,华为通过目标驱动的方式,牵引公司的人去跑马圈地,为公司打下了第一桶金。

1.人海战术

当时华为的发展主要受益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带来的红利,一是通信行业的需求井喷,二是当时中国的工程师、知识分子比较便宜。

早期华为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华为的人均产出能力大概是对手爱立信的1/3,但是人均成本大概是爱立信的1/4。

因为人员比较便宜,华为采用了人海战术,靠人多取胜。但是即使是人海战术,华为仍然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这种迂回作战的思路。

在国内,华为的市场发展是从西北、东北、新疆、西藏等地区开始起步的。在海外,也是从亚非拉这些国家开始发展壮大的,当时华为提出的口号叫“到小国练兵,去大国打仗”。

2.差异化目标管理

在这个阶段,华为重点抓的实际上是目标、绩效评价和激励。

后来任总一直总结说,他对组织的贡献之一就是分钱。

当时华为提出的口号叫“赛马不相马”,“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鼓励大家跑马圈地为公司做贡献。

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初阶状态,但是,很多企业连这一基本的管理工具都没有用好。因为很多企业所谓的目标管理,绝大部分都是给一线员工定一个数字,说你今年要完成这个数字。但是华为不一样,它的目标管理必须匹配公司的战略布局。

比如,以业务目标来看,向一个新客户卖东西和向一个老客户卖东西,哪一个挑战更大?当然是新客户。

华为把业务目标中新客户、新区域和新产品的突破单独拿出来,把它定义成一个目标,叫“山头目标”。这类目标的设计、评价和激励方案是要单独考评的。

to b类业务属于一种复杂的决策模式。在业务结果当中,人会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华为把业务发展当中的“搞定人”和“搞定业务”分离开来,设立了一个客户关系发展目标,而且在市场拓展当中,一般会给新区域、新客户半年至两年的客户关系导入期。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目标管理的话,很多能干的人打进一个客户以后,他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守着这几个大客户就行了,因为从绝对贡献来讲也不少,一年能签单几千万。但是他的能力放在了已经打下来的客户身上,就是一种浪费。

很多公司没有针对于新客户、新区域和新产品有差异化的管理,就无法牵引你的能人愿意为公司攻山头,洗盐碱地。

还有一类,份额目标,也就是老客户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提升,这类目标也要有不一样的管理方法。简单的描述就是,去年的最好表现是明年的要求。

总之,华为管理的是增量,通过目标驱动的这种方式,牵引公司的人去攻下山,跑马圈地。

2

现代化企业转型期

虽然目标驱动的方式可以激发组织的意愿,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也会存在一些弊端。当这种方式把人的能力激发出来之后,内耗和整个能力不足的问题就会体现出来,让公司陷入一个新的发展瓶颈。

到了1997年,这种情况在华为就已经变得比较明显,出现了很多的派系、山头和利益集团。而任总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企业会遇到这种危险,所以在这个危机还没有到来之前,他就想着要把华为从一个草根的民企改革成一个现代化的企业。

1.统一思想与行动

在现代化变革之前,华为做了两件事情。

首先,统一思想,通过《华为基本法》,在管理团队之间建立了一个共识,让大家都知道华为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是华为做的,什么是华为不做的。如果你认同,就留下来;如果你不认同,那就请你离开。

当然,仅仅统一思想还不够,按照王阳明的讲法叫知行合一,思想和行动必须要统一起来。

在做完了《华为基本法》以后,当时主管市场体系的孙亚芳孙总提出来说,自她开始,所有营销体系的中层管理干部,每年要同时向公司提交两份报告,第一份叫辞职报告,愿意把自己的成绩重新归零;第二份叫竞聘报告,愿意接受公司的挑选到公司最需要的岗位上去。

通过这个机制的改变,华为打破了原来的那种山头主义,形成了特有的“干部能上能下”的营销体系的轮岗机制。

统一思想和有了统一指挥行动能力以后,从1998年开始,华为进行了研发、供应链、战略、人力资源、财经等领域的一系列变革。

2.集中资源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1

从1998年到2008年,在华为这些公司变革当中,它的变革特点是什么呢?

那就是在战略发展当中,企业应该永远去识别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集中公司优质的资源和力量去解决一个问题。

当时华为的整个公司变革有一个大的原则,叫“不求完美,急用先行”。

可以看到,在华为的整个重大管理变革中,它启动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偏某一个领域的,比如研发、供应链、战略、人力资源、财经等。它没有在一年当中启动很多个跨体系的变革。

因为变革需要消耗企业的资源,而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资源是很有限的,只有集中力量先解决某一个领域的问题,这个能力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如果你太着急、太浮躁,想集中力量把企业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这个愿望固然是好的,但现实是很残酷的,因为你根本做不到。

企业的变革不仅会消耗企业的资源,也会透支企业的公信力。如果一个企业变来变去,还是老样子,大家会丧失对变革的信心。

不过,在这10年里,华为在营销领域上没有做太大的变革,不过也不是什么事都没干。

华为在营销方面的学习对象主要是IBM,跟着IBM学习工具和方法。

从1998年到2014年,华为曾做过一个统计,在公司变革上共花费了300多亿的咨询费,其中,IBM一家就占据了100多个亿。

华为与IBM是全面合作的,包括营销领域、财经领域、战略等。任总也一直对IBM非常感激,他曾说过,“IBM教会了我们爬树,我们爬到了树上就摘到了苹果,我们的老师就是IBM。”

华为在营销领域用的很多工具和方法,基本上都是跟IBM学的,后来又把它们内化到自身业务管理的工具集里面了。

3

“以客户为中心”的重大变革期

到了2008年以后,华为开始针对营销领域启动大的变革,把它定义成公司变革的“最后一公里”,因为它是直接打通客户的流程,把公司的能力体现在服务于客户的能力上。

当时启动的项目叫“以客户为中心的CRM变革”,以客户为中心的CRM变革项目群包括对准价值创造的流程、客户关系管理、铁三角组织和核心价值传递四大内容。

这也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它将系统性地展示华为实现持续成功销售的客户管理、业务管理和组织管理体系,也是华为优秀业务实践与世界领先咨询相结合的产物,为华为持续有效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引擎和保障。

在这次变革当中,也体现出了为什么华为在早期没有启动营销的变革。

原因有三个:

首先,当时华为的营销能力很强,不太需要变革;

第二,变革是一门科学,在没有掌握变革管理的方法之前,不敢拿营销来试水;

第三,营销的变革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公司的所有组织都应该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营销提供支持。

在营销的变革当中,华为又识别出了很多后端流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对很多流程的再造。

有人说,华为是不可复制的。当然,现在的华为难以复制,甚至连华为自己都无法再次复制。

但我们向华为学习的,不是它现在的样子;我们应该学的是,华为如何成长为现在的样子。

4

IBM教会华为的三件事

华为的整个变革的管理思想,用一句话描述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基于不信任建立信任关系。

在华为的营销管理体系当中,它的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沿用了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而从西方继承的是工具和方法,也就是术层面的能力。

在IBM的帮助下,华为构建了公司的流程管理架构,完成了公司业务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公司未来发展的统一脉络和逻辑。

在这个管理框架当中,IBM教会了华为三件重要的事。

1.端到端的流程管理思想

无论是前端还是后端的所有组织,都应该直接或间接地为客户创造价值,端到端地去规划自己的业务和管理自己的业务。

华为改变了以前部门运作当中上下游接力棒的工作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就像两个齿轮一样,当一个齿轮想去驱动另外一个齿轮的时候,它会受到齿轮的反作用力,而这个反作用力就是一种内耗,而且这种反作用力会导致响应滞后,无法马上动起来。比如很多后端部门,要等着一线部门来推他一下,才动一下。

IBM告诉华为,在业务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当中,所有组织应该端到端去理解市场、理解客户,而不仅仅限于理解商业部门。

因为从上游部门传递下来的需求有可能不全,也有可能失真。如果上一个部门理解错了,你的服务就错了。

因此,所有的平台部门都应该成为业务部门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

比如,华为在人力资源体系提出了HRBP(全称为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这一概念。

2.明确组织的价值创造能力

通过端到端的业务设计之后,每个组织都应该明确自己的价值创造能力。有直接创造价值的,也有间接创造价值的。

基于这种逻辑,华为把流程分成了三类,第一种叫做价值创造流程;第二种叫做使能流程;第三种叫做平台支撑流程。

1

华为在业务设计当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第一个叫责任中心,第二个叫经营单元。

在实际建流程的时候,华为对所有体系做了价值定位,为了明确它是哪一种责任中心,以及组织价值创造应该用什么方式去评价。

比如华为把研发和市场叫做利润中心,它的价值评价方式就是要能够为公司的营收规模、利润、现金流等负责,帮助公司实现产品的成功,为客户创造价值。

而一般企业研发的核心职责是技术突破和产品实现,华为在此之上定义了一个更高的经营的职责。

由于研发并不直接向客户销售产品,意味着如果它真的要能够为产品的市场成功负责的话,就必须跟市场紧密协同。

首先,研发要能够准确满足一线的需求,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所以需求管理需要跟市场携手来完成;

第二,定价,因为价格在市场前端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产品上市,产品能否抢占先机提前推出,对取得市场成功也很重要。

因此,研发为了能够支持市场,取得产品的市场成功,必须在这三个点上跟市场紧密配合,才能够实现它利润中心的定位。

3.明确流程的责任主体与评价方法

第三件事情,所有的流程都要有明确的流程管理的责任主体,也就是说,业务部门是流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所有的流程都必须有对应的价值评价方法。

比如华为对财经体系变革的时候,财经体系主动提出了4句话,“准确确认收入,加快现金流入,经营风险可控,项目损益可见”,以此作为财经流程价值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依据。

从财经这次变革以后,华为要求所有的流程都必须定义出来它是如何创造价值的,以及所有流程的价值评价的方法。

华为通过IBM教的这三件事,完成了公司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明确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路径,为华为带来了良好的秩序与规范,也成就了这一阶段华为的超高速发展。

后来华为继续吸收包括IBM等公司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先进管理工具,逐渐引导企业走上了可持续的管理型成功之路,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国际化企业。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科学创业派(ID:kexuechuangye),作者:王占刚,来源:高维学堂《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体系》

本文来源科学创业派,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