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数据——如何全面科学地评估用户标签的质量?
source link: http://www.niaogebiji.com/article-77117-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01 为什么要评估标签质量
首先,为什么要进行标签质量评估?
想象一下,我们开发了一个“用户年龄”标签,业务想针对20-30岁的人进行精准投放。但经过筛选,才筛出来几千个人,和公司总体用户相比仅仅是九牛一毛,那这样的标签,还有价值不?
因此,对标签的质量进行科学完整地评估,有助于指导标签的管理者、开发者不断地提升标签质量。通过创建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对于质量过差的标签,不着急上线,等达到基本的质量要求后再开放给业务使用。不然,既对业务带来不了价值,也容易让标签画像系统失去用户的信任。
回过头来,上面这个例子反映的问题,其实就是标签的质量差。准确地说,是标签的覆盖度太低了。除了覆盖度,还有很多指标可以衡量一个标签的质量,咱们在下面详细展开,主要通过 数据质量、应用质量、业务质量 三个方面来评价标签的质量。
02 标签质量评估:数据质量评估
数据质量是标签质量最基础的评价,主要分为准确度、覆盖度、稳定性 三部分。
(1)标签的覆盖度
标签覆盖度的含义,是指在一个标签中,有业务含义的人群数量与总人群数量的比例。

举个例子,【性别】标签,全量用户是100万的规模,其中40万打上了“男性”标签,35万打上了“女性”标签,其他25万人都没有打上任何标签。那么,【性别】标签的覆盖度就是75%。
这个覆盖度还算是比较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覆盖度只有20%,会有哪些影响呢?可能会有下面的负面影响
用标签进行人群圈选的时候,人数过少
用标签统计平台用户的特征时,和真实情况会有偏差
因此,提升标签的覆盖度是标签的基本质量要求。
为啥会出现标签覆盖度低的情况?往往是一些用户自己填写的标签,覆盖度极低,之前的文章中也介绍过。
(2)标签的准确度
标签准确度的含义,是指给用户打的标签中,准确反映事实的人群数量与总人群数量的比例。
举个例子,【性别】标签,用户A真实情况是男性,但是打标签打成了女性,那么这就是一个错误的标签值。假设100万用户,真实情况50万男性50万女性,有以下表格:

那么这个标签的准确度就是:(35+30)/(35+5+5+30)=86.7%
提升标签准确度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准确度如果太低,那这个标签基本丧失了应用价值。至于阈值的设置,还是基于各自的业务情况来定。
(3)标签的稳定性
标签的稳定性也是影响标签质量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稳定性呢?举个用户年龄标签的例子。昨天30岁以下的用户有200万,占比10%,今天就成了1000万,占比50%。这种标签数据,你敢用么?是数据的计算逻辑出现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导致?
因此在标签的质量评估中,标签值的相对稳定性,是重要的评估标准之一。
具体怎么衡量标签的稳定性呢?主要可以通过PSI指标的方式来衡量。

PSI 计算步骤:
假设我们要比较样本A与样本B中某一变量Y的分布,首先按照同一标准将Y分为几个区间(通常分为10段),计算样本A和样本B中每个区间的占比。在每个区间段上,将两个样本的各自占比相除再取对数,然后乘以各自占比之差,最后将各个区间段的计算值相加,得到最终PSI。
最终计算的PSI指标中,若PSI<0.1 样本分布有微小变化,模型基本可以不做调整。若PSI 在0.1~0.2之间,样本分布有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评分切点或调整模型。若PSI>0.2,样本分布有显著变化,必须调整模型。
03 标签质量评估:应用质量评估
应用质量的评估是从产品角度出发,评估标签对于产品应用的价值。
若一个标签的数据质量高,但是用户都用不起来,不好用,那么也是难以发挥出标签内在的价值。
举个常见的例子。大家都会做的一个标签,【用户近30天gmv值】。这个标签(是个连续性值,但可以说是个广义的标签)按照上文的标准衡量,覆盖度高,100%的用户;准确度也高,100%(SQL正确的话……)。那这个标签有用吗?往往业务不太爱用这种连续值的标签。
为什么?因为这种标签的应用质量太差了。
对于业务来讲,【近30天gmv值】是1万美金,这个是高还是低?如果是没有经验的业务人员是完全无法判断的。
因此,要将这种标签的应用价值提升。针对这个例子,提升的方法可以是把连续值分段,做成【高价值】、【中价值】、【低价值】,也可以做分布曲线给用户提供参考。
再比如,一个标签是用户常用的搜索词,如果不进行一些特殊的加工,将是很冗余的长串字符,用起来也是体验很差。这也属于应用质量低。
关于应用价值的衡量,往往会用一些滞后性的指标衡量。基础假设是,业务人员用的多的标签,一定是应用质量好的;业务人员用得少的标签,一定是应用质量弱的。
具体衡量应用多少的指标,可以用【使用次数】、【使用热度】、【调用次数】等来综合衡量。
对于应用价值低的标签,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不断提升每个标签的应用价值。
04 标签质量评估:业务价值评估
最后一个衡量标签质量的方面,就是业务质量。
这个方面是最不好衡量的,但又是最最重要的。因为相比于数据质量是从数据层出发、应用质量是从产品层出发,业务质量是从业务层出发,是离业务价值最近的。
想象一下,业务如果用了一个标签,对一群人进行了投放,ROI是日常投放的好几倍,那这个标签的价值可以说是毋庸置疑了。这时,我们可以说这个标签的业务质量很高。
什么样的标签的业务质量会比较高呢?比如:【用户购买偏好】、【用户的营销敏感度】等等。这类的标签往往都是一些复杂逻辑的算法标签,常常有比较强的业务质量。
但这里存在的一个悖论,就是业务质量是后验的。即想知道一个标签的业务质量,就一定要进行投放测试才行。而且往往不同场景的一些投放带来的结果也不太一样,就导致业务质量的评估往往很难落地。
这确实是个难点。作者的经验是,在评估标签质量时,先重点考虑数据质量和应用质量,这两者都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上线开放给业务使用。但对于业务使用标签后的数据进行回流,监控标签应用在业务场景的价值情况。最终可以有个比较公允的衡量。而这个衡量,将对后面标签的优化方向,带来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END-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