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VC干货分享:创业实战建议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pencilnews.cn/p/39309.html?from=article_list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VC干货分享:创业实战建议

75

整理|林森

创业需要“一步步”地走,在于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

朱春涛是创享投资的合伙人。创享投资持续关注以90、00后为代表的用户人群,专注于文体娱乐、消费升级、前沿科技等,期望成为全国独树一帜,有影响力的早期投资机构。抖音上大火的“我是不白吃”就是创享的投资案例,此外创享还是天上友嘉、摩奇卡卡、钛核互动、动图宇宙、重力聿画、哇哇鱼艾葵斯、互联星梦、元浪文化等企业的投资方。

创享投资管理团队成员来自于腾讯、掌趣、小米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和同威、 零一等国内一线创投机构。作为其中一员,朱春涛不仅是资深投资人,还是连续创业者,创立过多家公司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前不久铅笔道举办的“天使融资冲刺营”上,朱春涛结合自己过去多年的创业和投资经历,对初创企业该如何走好每一步,给出了实用的建议。

创业五步:

第一步、一个企业是怎么开始的。第二步、寻找进入市场的方法。第三步、寻找同路人。第四步、企业是否能创造价值。第五步、给自己树立一句口号。

商业模式实战建议:

第一,专注细分市场。第二,商业模式要简单明了。第三,借鉴成功模式。第四,增量优于存量。

公司创立需要注意的三大板块:

第一,公司结构问题。第二,知识产权清晰。第三,资本结构。

创业五步

我发现一个问题,大部分人都是问我怎么和投资人建立联系,怎么拿到融资。但很少有人问我,应该怎么把企业做好。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就我来看,创业在于你的行动,而不是纸上谈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公司初创阶段,我们打造的是公司的核心DNA。就是在公司起步的时候,你们专注在一些事情上,这样的话就可以把公司的基础打好。打好基础以后,可以把时间腾出来,去应付创业中间遇到一些挑战,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创业“第一步”,一个企业是怎么开始的。

1、一个企业开始的时候,就是当我注意到某种或者预测某种趋势即将出现的时候,我就会想那接下来会怎么办?我第一次创业的逻辑就是,当时我们觉得往后走5年应该是3DMMORPG的时代,事实证明确实是游戏的时代,但这个时代其实并没有落在我们头上,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内部的问题。

2、有些人创业是因为好奇心或者说发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便利贴的发明是做胶水的时候偶然遇到一个产品。

3、对当下的不满在推动着我们找寻更好的办法。我们对现在有些情况不满,我们希望改变它,我第二次创业其实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当时是因为在做游戏,找不到好的供应商。

4、现有业务中发现的业务缺陷或者缺口。其实在很多内部创业是因为这个问题。比如会觉得公司流程是可改进的,像腾讯会议做那么好,其实就是因为大家线上办公里面遇到交流的问题。

5、发现人生中不可不做的事情。这个特别有使命感。

6、市场的头部出现了弱点。比如市场头部出现了弱点,市场不出现热点的时候,那可能是一个创业的机会。

但是,你看这里面就并不包括怎么去融一大笔钱,因为我觉得,赚钱其实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实现的事,并不是人生最难的事情。我觉得我们创业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赚钱。

创业“第二步”,寻找进入市场的方法。

在你寻找到你目标以后,第二步我们就要找到进入市场的方法。首先需要专长,明白自己专长在什么地方很重要。如果你对你的行当了解特别深刻,可能会好做一些。然后是机会,如果你内心觉得不是有机会的话,你就没有意愿和动力把你的时间或者资源投入。另外要有激情,因为创业其实是需要长期的激情去做这个事情。

分解来讲这三点。第一个专长,是你或者团队力所能及做的事情。但是很有可能在创业时候,团队并没有特别的专长,这是很可能存在的事。所以第二个要寻找机会。机会分很多种,很早有句话叫红海和蓝海都是策略的问题,就是说两种市场其实都有机会。在我们创业第一步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评估这个机会是不是真的存在的。这个时候就只能靠自己的信心去坚持,这需要你的激情。很多创业者把自己的创业热情当成了自己的创业能力,但是很难讲到底是热情催生了成功,还是成功导致了激情。

我觉得,这三者并非缺一不可,如果具备其中两点,并且足够努力,往往就可以把第三点补齐。如果你有专长,有机会在行业做,长时间会产生激情。如果你有专长,也有激情,在你的行业里一定能找到你的机会。如果你有激情,也发现了市场机会,一定可以培养出你的特长。

创业“第三步”,寻找同路人。

CEO创业开始可能是自己的想法,但你必须要你的团队。大家看西游记,唐僧在取经之前第一步不是去打怪,是收徒弟,收了三个徒弟以后,成为一个团队,然后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到真经。

创业也是这样一个逻辑。创业者很多会把成功后的高光放到一个人身上,但实际上是一个团队做起来的。特斯拉这么火,虽然因为马斯克很牛,但其实这是马斯克中间参股加入的公司。

至少有两个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成为一家真正的公司。有第二个人认同你的领导,然后第三个人认同第二个人的部分价值和你的领导,这是一个逐渐渐进的过程。我觉得第一位追随者其实非常重要,你公司的第一位创始员工可能没办法陪你走到最后,但是对你来说一定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因为是他肯定你的创业价值,肯定了你创业的时间。但是这个人在挑的时候也很困难,因为需要和他有专业的匹配,需要和他的精神协同,这都是非常难找的,找创始人比结婚还困难。

两人的“共性”。首先,我们要有共同的愿景,虽然愿景这个词听着很不接地气,但事实上是很重要的。你的伙伴和你对市场的看法需要至少是接近的。其次,是格局问题,伙伴和你的格局一定要接近,这是一开始最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人的目标也是不断变化的,像两个人爬山一样,速度肯定不一样,就会有人会走到前面,是选择放手还是等着,是需要去协商的,会影响公司的整个发展情况。最后,是认知的区别。两个人对企业的付出认知应该有相同的看法。如果你是主要创始人,你的投入可能非常高,都在公司待10多小时,但你没有办法要求你的创业伙伴跟你一样付出这么多。因为每个人的诉求认知不一样,预期回报也不一样,觉得他投入的成本也不一样,这是很难去协调的。在开始的时候你得明白他的上限和下限在哪里,也要明白你的下限在哪里,你的认知上限在哪里。如果我们想把公司做大上市的话,有一个10年的规划预期是很好的。

两人的“差异化”。两个人在一起创业是要差异化的,如果两人完全一样的话,没有必要在一起创业。两个人差异化需要有三点,第一个是取长补短。第二个是分工合作。一个初创团队要成功的话,就都应该具备两种人,有人抬头看天,有人在地上捡钱,两人在一起合作,就能过得好。第三是角色多元。视角越多元,你对产品把握可能越精准,越能触碰到不同不同文化和不同人的方向,我觉得这很重要。比如滴滴和美团,在不同的城市页面的表述和排列都是不同的,这就是队伍多元化才能做到的事。还有,如果你只对一二线城市有认知,就很难把产品呈现的更多元,就很难抓住多元的用户。

关于找合伙人的建议。找合伙人这事不能太着急,需要三思而后行,因为这个寻找过程特别需要运气,运气好的话你们可以在一起合作10多年。合伙人是为了团队强大。第一点,我觉得创始人不用怕合伙人太少,你要担心的是合伙人是不是太多了。第二点,拆伙耗费的精力和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选择合伙人和选择结婚人选的时候一样,一定要一样的用心和花时间。第三点,找合伙人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你问问自己,如果我不需要他带给我钱的话,是否需要雇他到我的团队里去。如果不需要,我觉得你就不要把他拉进去,这是大家有过的教训。

往好处想,但往坏处准备。有一个保护你的权益的办法,就是股权分期成熟或者股权激励。这是非常实用的东西,一般我们的建议是4年分期成熟。保证在你创业最初的4年里面,如果有人走掉的话,你也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为了公平起见,除了你的合伙人以外,自己最好也是做股权分期成熟,因为很难保证你以后一定是公司的CEO。如果别人做CEO,股权其实对你真的就有保护作用了。

创业“第四步”,企业是否能创造价值。

价值本身不是钱,我能说空气和水有价值,但不能说空气和水是钱,因为价值和钱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我觉得公司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你把事做好,钱自然就会找到你了,这才是一个正经的比较好的心态。只要你相信你的公司真正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始终是会赚到钱的,这听着有点虚,但大家以后一定会明白。

创业“第五步”,给自己树立一句口号。

第一,口号一定要短,保证公司每个人说都说得出来,前台都知道你在做什么。第二,一定要正能量。口号应该让人很振奋,一听就能表达出我想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这个很重要。第三,强调外部价值,slogan上表达的是你想做的一个什么事情。用户并不care你的公司追求是什么,他只在乎你们给他们带来什么东西。

商业模式的思考

商业模式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可以不断调整,一开始这么做并不代表你后面一直要这么做下去。企业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你赚钱,要么你关门,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一定得选择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会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是要赚的钱在哪,第二个是怎么把钱放进口袋来。

我觉得几个比较好的商业模式。

第一个,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是大家在做的一个方向,这个方案的前提是要保证产品能够给客户带来高满意度。如果你不能让他成回头客,你的销售额就很难提升,因为每个用户的进入成本是很高的。传统生意有一句话叫做生不如做熟,其实就是这个逻辑。你对他提供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所以你能做熟,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

第二个,多元组合。举个例子,农夫山泉它有不同的包装产品在不同的渠道售卖,卖法不一样,但是产品都是一样的产品,这样供应链压力就小了,而且不同渠道的毛利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成为市场领导者。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商业模式,但是非常难。苹果也好,华为也好,小米也好,元气森林也好,它都是市场标准,为什么?它能满足消费者最新最酷的东西。苹果手机的利润是全球最高的,它毛利足。当然,作为市场领导者,你的溢价能做非常高,但付出的成本也非常高。

第四个,核心技术模组。这个相对比较难理解,比如宁德时代,比如高通,就是说我并不直接卖给终端客户,但终端客户买的所有产品都有我的产品在里面。

第五个,免费加增值。这个方式其实非常传统,比如吉利剃须刀,吉利最开始主打市场就是送剃胡刀卖刀片,类似的买打印机送墨盒,游戏免费下载付费内购。

商业模式需要持续思考并调整,几点实战的建议:

第一个,专注细分市场。创业公司对顾客的描述越精准,对第一步创业越有好处。

第二个,商业模式要简单明了。不要做太复杂的商业模式,为什么?战略、使命、世界级这些都太务虚了。我觉得最好是能简单解释清楚的商业模式,对外词藻可以很复杂,模式一定不要复杂。

第三个,借鉴成功模式。我们可以依托现有科技去做创新,可以在营销方法上做创新,可以在分发渠道上做创新,但是,你要建立一个完全新的商业模式,是非常非常困难,而且大概率也会失败。所以,创业第一步不如去找一个已经存在的商业模式。

第四个,增量优于存量。有时候做增量可能比做存量更好,因为对初创企业来说,想办法做大相对简单一些。

整体业务的把控

在创业早期的6个月里面,需要把业务全部聚拢到一个点里面去,才能保证你的公司能够活下去。我觉得要找一些方法,把资源聚拢保证公司能够活下去。

这是有5个里程碑,应该把80%的精力放在如何达到这5个里程碑上:第一个,最小的可用原型;第二个,启动资金;第三个,产品的实际测试版本上线时间;第四个,测试你的付费用户在哪里;第五个,什么时候可以达到盈利平衡点。

设定完重要里程碑后,会遇到第二个问题,就是基础设定。基础设定有几个关键设定,市场规模、边际毛利、每一个销售接触的商机数量、客户获取成本、客户转化率、销售周期、客户投资回报、应收应付账期。

第三个问题就是实际测试。产品上线以后需要做实际测试,就是扣除获客成本以后,盈利空间有多少?你的产品能赚多少钱?消费者是不是真的会用你的产品?现金能花多久,资金的支撑算上流动性,钱能烧多久?然后,你会面对薅羊毛的人,面对假用户,你还会面对对手的打击。

为了达到里程碑,并测试我们的设定,我们需要完成设定的任务。第一个是招募的员工,你需要有人才能打仗。第二个是寻找代理商、经销渠道。第三是财务和工资一定要体系规范起来。第四是法律文件的建立,包括公司章程等。你需要去聘请一个法务,包括你公司章程,董事会的治理,股东会的治理,在公司章程里一定要把这个解决好。

公司创立的经验分享

有三大板块需要大家注意:

第一是公司结构问题。每个国家的法律都不一样,所以你的公司在国内还是离岸,对公司的股权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在国内的话,你的股权结构要符合公司法,注册资金有要求。要明白公司市场在哪里,你是预期上市,还是只做一个个人公司,你还要把钱留出来做员工激励等。

第二是知识产权。我建议大部分公司的专利或者知识产权一定要归属在公司名下,而不是在某个人的名下。因为人是不可控的,如果这个人发生变化以后,你再去找回个专利,代价会非常高。

第三个是资本结构。股权分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有4个特别常见的错误:一、公司几个创始人拿了绝大多数股权,也不愿意给员工分享,也不愿意做期权池,这种公司绝对做不长;二、公司有部分人不想被稀释股权,有的股东会说我的股份在几轮融资以内不会被稀释,这种奇怪的条件都会存在;三、股东太分散,这样股东管理也会有问题;四、公司估值太高。公司估值太高了,没有安全垫,高估值不一定有意义。

产品的发布时间很重要。你的发布时间一定要尽早,如果第一版产品没有让你觉得有很多问题,发布时间太晚可能已经失掉先机了。

找内行人。去找一个有真实创业经历,不管是失败和成功,在这里面找高管。如果他是IPO之前进入这个公司的,你可以去找他做你的创业合伙人。如果他是IPO之后进入公司,他是外行的概率非常的大。他们并没有经过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也没经过公司发展最迅速的时候,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运营者,但不一定是很好的创业者。

怎么做投资预测。说实话我不会相信bp上面投资收益预测,没有看到过一家公司能真正完成他的投资预测的。我觉得,你们的收益预测,应该和内地类似的已经上市的公司去做对比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一个人说相信你的投资预测,我建议你不要拿他的钱,因为他对投资和创业也没有什么概念。

需不需要请猎头做招聘。我觉得在公司早期的时候不需要,因为你没有预算去解决这个问题。

公司怎么估值。我觉得比较实用的办法是,多问几个投资人,看看他们给什么样的报价,然后在其中找一个合理的价格。

准备就绪,克服恐惧。大家在面对未知的时候都会恐惧,有两种办法可以克服恐惧;第一种是,一条路走到黑的搏命;第二种是,做安全垫:一边做业务发展一边做具体营收,让公司安全地运作起来,再去找你的新方向,构建新业务。任何理论和鸡汤都没办法克服恐惧,只有行动才能克服恐惧。

创业实践中的建议

对产品、行业、财务等是否了解,这些专业技能都是可以学的,或者可以请专家来解决,但有一点是没法学的,就是管理能力。在公司里面最难的事情就是在于管理调动和指挥别人,如果你觉得管理就是做决定指挥别人,那其实是很悲哀的,社会会把你毒打一顿然后丢出竞技场。

下面一些关于团队执行的经验。

第一、保持乐观,感染周围人。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发怒,可以大吼大叫,但是你不能认输,你能在你的团队面前表现出乐观,哪怕你去装。其实创业有很多负面情绪,你可以找你的家人朋友聊,但不要去跟你的雇员聊,你必须让他们相信你对这事情充满信心。

第二、打造团队执行力。一、制定目标并且传达到位,你得让员工明白你要做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交;二、对进度进行考量,你一定要对工作有反馈;三、责任一定落实到人;四、参与解决问题,领头人一定需要以身作则去践行;五、一定要奖励做出成绩的人,不知道发奖金也好,请吃饭也好,给他期权也好,谁做出成绩一定要表扬他,狠狠地表扬他。

第三、需要一个出色的参谋。CEO会决定我去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完成什么战略目标,参谋来负责解决问题,在什么地方可能会出错。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参谋,赶紧去找一个。什么样的是好参谋?我觉得有10年以上的企业运营经验,有着财务和会计背景,还要有实战创业经验,哪怕是失败经验,这种人在团队里面能帮你们少走很多弯路。

第四、团队里允许有唱反调的人。第一,能证明你的团队是包容的。第二,你的管理做法是开放的。第三,他也是你的一个参谋,能指出你的缺陷。

第五、雇佣比你出色的员工。保持谦逊,你得承认别人做得比你好。加强能力,你必须要能分辨出谁比自己强。另外自信很重要,出色的员工能够为我所用,而不是取代我的位置,我还是团队领导者,这个你得自信。

第六、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在初始阶段,我们需要愿意一周工作七天的特种部队。在特种部队控场后,需要靠谱的实施者进场搞基建。基建修好后,需要一个善于且乐于运营的运营人才。

初创企业很难找到顶级的人才,如何在最少的人的情况下,让公司跑起来是非常重要的。你得让你的员工有足够多的施展机会,提升他们的素质。我们要的不是全才,而是在某个方面有特殊成绩的人才。我们可以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对员工进行雇佣,可以给他搭配其他的人才,把团队做得更漂亮。管理层一定是留给那些特别优秀的员工,成长速度快的员工,这些人才值得把它分到管理层,给他股份和期权。

寻找自己的缺点。在批评他人之前,一定要找自己的不足,因为很多员工的不足,可能是因为我自己的不足,导致了团队的不足。换句话说,如果我要开除的人,可能是因为我的领导能力有缺陷,导致我需要开除他。把领导工作做得更好,自我批评的人才具备管理者的潜质,因为他们勇于承担责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是公司管理者没有做一些事儿,你不要去期望你的员工怎么去做。

庆祝每次成功。获得每一个成功,庆祝成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次成功可以战胜100次的失败。这样能激励员工,告诉他们努力是有收获的。能团结员工,通过一起努力,达到一个目标,能把团队凝聚力加深。休息一下,提升员工的士气,有更好的精力投入到下一个阶段里面去。能传达企业所看中的目标。让员工能看到企业的真的一步步往前发展,让员工认识到企业和他一起发展非常重要。让员工知道我们不断的发展,我们在不断胜利。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