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宝能、万科、恒大、安邦:最惨主角团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10813-36383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宝能、万科、恒大、安邦:最惨主角团

如今在优势项目中投下重注,对于姚振华和宝能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不容有失的关键转折。

六年前的暑期,籍籍无名的潮汕商人姚振华震惊市场,通过旗下钜盛华、前海人寿先后三次举牌万科,到8月26日,硬生生买成了持股15.04%的第一大股东。

举牌动作引起万科原大股东华润系的反攻,一度以15.29%的持股比例再次登顶。但宝能的疯狂买入远超预期,到12月初已经累计买到20.01%,最高峰持有股份比例达到25%,接近要约收购。

当时整个事件里相当精彩的部分,不仅有宝能系和华润的斗法,更刺激的是恒大和安邦的火线介入,把局面彻底推向高潮。截至2015年12月7日,安邦系花掉79-109亿元购入万科5%的股份形成举牌。在此之前,恒大已经于8月、11月两次举牌万科,持股比例一度超过了10%。

图片

宝万之争期间万科股价变化(2015年1月-2018年6月)

一场A股历史上最有名、最激烈的股权争夺战,最终伴随着恒大转让股份巨亏70亿元、宝能获利400多亿缓缓退出、深圳地铁入主万科而终结。但六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这场大事件的“主角团”们,已如同魔咒一般全部陷入尴尬:

万科的股价自2018年1月24日见顶之后一路下跌,从39.28元一路暴跌至17.56元,跌幅超过52%,并且在随后一路震荡至今。过去三年半时间里,万科股价累计跌幅超过了40%;

宝能没能延续自己在万科身上的辉煌战绩,此后在生鲜、汽车等领域的投资陷入风险,就在8月11日,宝能汽车宣布了新一轮高达60%的裁员,颓势明显;

恒大当时亏掉70亿没有危及自身,但2019年之后的资金压力越发沉重,波及无数银行、建筑建材供应商,其流动性困局已经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安邦更是经历了大地震,董事长被判诈骗罪,集团更名大家保险,昔日神秘而充满能量的气场烟消云散。

“宝万之争”作为一场资本战役可以彪炳千秋。但主角们各自波折的境遇,让这场战役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资本市场的尔虞我诈、波诡云谲。

2017:渡劫的开始

“保险”是这一年主角团们的关键词。

2017年,姚振华被禁入保险业10年。押注万科获得成功之后,宝能将下一步的投资重心放在了汽车和零售方面。

他对于新能源的风口判断准确,入局不晚。观致汽车的CTO、研究院院长长柏争先曾经判断:

“我们不认为未来汽车仅仅是纯电车,或者仅仅是燃油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汽车市场上还是会多种技术路径并存。”

观致汽车在2017年被收购之前以燃油车为主,宝能入主之后,开始规划各类新能源、混合动力车型,计划进行全面覆盖。

但2017年其实不是新能源汽车的好年份。

行业先锋蔚来在这一年估值仅为50-55亿元,没能获得融资且巨亏了50亿元;小鹏汽车获得了融资,但连生产资质都没有,只能由海马汽车代工生产第一款车型G3;理想汽车(当时还叫车和家)仍然全情投入在SEV小型车项目,到2018年初才宣告暂停。也就是说,当时的理想连主打产品还尚未确定。

虽然外界一直有诟病“宝能造车,实为圈地”的说法,但是从其后面的运作可以看出,圈地是一方面,姚振华还是很想把汽车产业做出来的。

他先是进一步花15.6亿元增持观致汽车12%的股份,然后又在2020年收购了东风标致雪铁龙的50%股份。如果仅仅是为了凭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去拿地,大可不必如此花钱,几次大规模的汽车资产的收购,也是其陷入困境的部分原因。

恒大旗下的恒大人寿活跃异常,被坊间认为极有可能是在效仿前海人寿。经过了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骚操作之后,在2017年2月最终被监管部门处罚——限制股票投资一年,两名责任人分别行业禁入五年和三年,下调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至20%、责令撤换另两名相关责任人等等。

但彼时的恒大意气风发:收入超过3000亿元,净利润243.72亿元,比2016年的利润高出足足192.81亿元,股价从5元暴涨到最高32元。相比之下,这点处罚实在算不得什么。

这一年的万科仍然站在恒大和融创的对立面,给行业“制造焦虑”,公开表示“已经对12个城市的13个项目计提跌价准备”。

2017年境遇最为不良的,是最晚入局的安邦。6月份,银监会窗口指导各大行,要求排查包括万达、安邦、海航集团、复星、浙江罗森内里在内多家企业的境外授信及风险分析,重点关注并购贷款及内保外贷的情况。几乎同时,董事长吴小晖因“个人原因不能履职”。

在此之前两个月,一场席卷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战役已经徐徐展开。4月,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注定了吴小晖与安邦的结局。

2018:活下去

命运的审判悄然而至。

安邦的命运在2018年迎来新的转折点。

2月23日,原保监会正式依法接管安邦集团,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对这家负债高达两万亿的巨无霸进行了细致的资产处置与剥离,2019年,安邦保险正式告别历史舞台,剥离了大量资产的安邦保险,最终变成了一个全新的面孔——大家保险。

造车、保险、海外并购。在多个方面玩得风生水起的安邦、恒大和宝能们,开始陆续面对命运的审判。

万科则是开始了对自己和行业的审判。“活下去”,是其在2018年喊出的一个臭名昭著的口号。在此之前一个月,郁亮在万科南方区域月度例会上也提出过“未来三年的目标是活下去”。

之所以会喊出这样耸人听闻的言论,首先就在于万科对自己经营的审视。2018年上半年,对现金流极端看重的万科发现,自己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中报负债率84.7%。根据万科万科的判断,这意味着2018年就是房地产的时代大拐点。

图片

谨慎异常的万科强烈表态,并提前应对危机,2018年成了其历年资产负债率的高点。但老对手恒大就没有万科这样谨小慎微的经营逻辑,而是一贯地高举高打。

2018年,恒大毛利润1689.5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50.5%,净利润722.1亿元,同比增长106.4%,营业额4662亿元同比增长49.9%,几乎所有经营数据都在这一年达到了恒大历史的最高峰。

当年6月,恒大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在随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投资布局:

6月份,通过67.46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的方式投资Faraday Future,这些投资最后变成了FF公司20%的股份;

2018年9月,恒大集团向广汇集团注资144.9亿元,拿下40%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19年1月15日,恒大以9.3亿美元入主瑞典电动汽车公司NEVS;

1月25日,恒大又以10.59亿元收购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1月29日,恒大以1.5亿欧元入股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

3月15日,恒大又以5亿元收购湖北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的股权,后者全资持有荷兰e-Traction公司;

动作之大甚至比宝能还要激进——毕竟恒大要比宝能有钱得多。随后,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资产被逐渐装到了香港上市公司恒大健康里,恒大健康也成为了恒大汽车最核心的新能源资产平台。

但收购了观致汽车的宝能,则因此持续承受亏损,2018年亏掉22亿以上。亏损的同时,分布在各省的各种“宝能新能源产业基地”,签约、圈占一点都没含糊,从最早2017年的沈阳、广州的产业园,到2018年3月的西咸新区,再到2018年10月与昆山区政府签署系列投资合作协议,并建设昆山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等,加在一起累计数万亩。

宝能和恒大通过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全国大举拿地,不仅受到了媒体的质疑,也引来了监管的排查。

2020年11月27日 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发改委在11月18日前向国家发改委产业司上报各地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情况。

2021:出血点

如今大家保险的总价值,还不如吴小晖2014年花出去的钱多。

谨慎的万科在2018年之后判断对了行业趋势的变化,并且保持了较好的财务表现——甚至被很多投资者判断一直在隐藏利润,但也没办法扭转资本市场对自己的看衰。

2020年开始,地产隐藏着的风险因素开始显现。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为限制开发商融资,约谈12家房企并出台了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又称“融资新规”),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全行业推行。

这个政策相当于给地产商套上了一个颈圈,使其难以进食(融资),难以长大(扩张),而本来就已经是超高负债率的地产商们,原本就依赖于通过融资借新还旧,融资被设置了上限之后,大量地产公司很快陷入困境。

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当属恒大。这个全国最大的地主,在经营和扩张的过程中严重依赖贷款,同时在新能源汽车、足球、矿泉水和粮油等项目上持续下注,出血点非常多但入账完全依靠房产销售,注定了会在收紧信贷的过程中痛苦不堪。

通过观察中国恒大的股价走势,可以看到这次政策的杀伤力之强,影响之深远。恒大股价自2020年7月初开始暴跌,8月中旬开始进入到持续性下跌状态中。进入到2021年之后,包括恒大物业、恒大健康、恒腾网络在内的多个上市公司平台股价全部下跌,整个恒大系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彻底显现。

同样是地产公司,万科作为行业中自有资金盘子最大、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在政策制定的几个关键节点上,股价基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2020年8月、2021年1月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跌行情。到2021年2月开始,才和整个行业一起陷入到新一轮的暴跌之中。

2020年,姚振华上马了一个全新的大项目:宝能生鲜。这是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超大型社区生鲜门店连锁项目,开店数量以万计算,城市扩张速度令人咋舌。

这原本是很容易理解的项目,瞄准社区高频次、高粘性的生鲜消费再配合宝能集团在物流、地产、生鲜领域的积累,迅速铺开以获得规模优势进入良性循环……但好巧不巧的是,正是在这一年,社区团购的热潮来了。

互联网公司用低价、补贴的方式攻占社区零售市场,社区团购的模式下,互联网公司可以直接从企业批量采购,然后绕过社区门店直接批售给用户。在这种模式下,即便是不用补贴,仍然可以把商品做到比社区门店更低的价格。

急速扩张的宝能生鲜遭遇了强大的对手,实际上不仅是宝能生鲜,包括永辉、大润发等一系列线下零售的大玩家无一不受到社区团购的剧烈影响。自2021年初开始,宝能生鲜在各地的负面消息传出:业务停滞、工资缓发、裁员、管理混乱……对于宝能生鲜来说,前途如何已经成了严峻的问题。

根据《财经》获得宝能汽车的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其业务收入为19.99 亿元, 截至2020年末,公司总资产为295.78 亿元,负债约为 262.76 亿元,净资产仅剩33.02亿元。

两大项目,最终成了宝能的两个巨大出血点。

2020年2月,银保监会结束了对安邦集团的接管兑付了1.5万亿的中短期理财。从此,大家保险成为了一家总资产210.76亿元、负债5.85亿元的中型保险公司。按照2021年7月保险保障基金的挂牌价格,曾经的安邦,现在的大家保险,98.78%的股份价值336亿元——还不及吴小晖2014年一年花出去钱的总数。

写在最后

投资者对于宝能的态度和情感非常复杂。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而言,宝能在2015年一片创业板、科技股的狂热之中选择了万科,几乎以一己之力挖掘出这家房地产龙头巨大的投资价值,并吸引了多方势力共同“参战”,事实上为在此之后多年的价值投资大行情奠定了基础。

姚振华同时还进行了包括格力、南玻A、中炬高新等几笔成功的投资,这些都是在A股市场都具备划时代意义。在参与宝万之争的几方势力中,姚振华在投资眼光、运作能力、对市场的指引意义上来看都是独一档。

但转战实业,进军汽车、生鲜零售之后的姚振华,又展示出了其失败的一面,几个大项目不仅没有大的效果,反而将其多年的宝万光环折损殆尽。

进入到2021年下半年,姚振华兄弟分家,剥离地产,同时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参与中炬高新的定增,显示出他很有可能是在回归“价值投资”。如今在优势项目中投下重注,对于姚振华和宝能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不容有失的关键转折。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