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读书笔记(三十六) 《张爱玲传记》成就富家才女的落魄家族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luzexi.com/2021/07/17/%E8%AF%BB%E4%B9%A6%E7%AC%94%E8%AE%B03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读书笔记(三十六) 《张爱玲传记》成就富家才女的落魄家族

已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点击跳转

这是一本张爱玲的他传《张爱玲-民国临水照花人》,读书前我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大概是因为我有两个女儿的关系,使得我迫切想去了解女性的世界,包括她们的成长、她们的心理、她们的困惑、她们的烦恼等。 因此我陆陆续续读完了国民四大才女的传记,《林徽因》,《陆小曼》、《张爱玲》、《三毛》传记,我希望通过这四个民国才女来了解女性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困惑与煎熬。

直到有了女儿我才体会到女性与男性有着完全不同的路径和体验,也因此在这些年读了很多关于女性书籍后更深有体会。

《张爱玲-民国临水照花人》这本书着实也给了我很多震撼,为此我不得不给自己留下一篇回顾性的文章, 以记录下读完此书后给我带来的感受。

张爱玲这一生有很多成就,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人对她的负面评价,但无论怎样她都没有被这个世界改变,她一直在活出自己,一直都是那个有才但又羞涩的少女。

张爱玲祖上有许多积累,她的祖父、外祖父、曾外祖父都是当时有名的人物,比如曾外祖父就是李鸿章,外祖父是张佩纶科举中榜并后来受军机处重用位于重要职务。

整个家族从父亲张延重开始没落,和当时许多高官的子孙一样,由于祖辈只留下遗产而没有留下好的教养和精神力量,因此寻花问柳和赌博是这些富家子弟的常态。

父亲张延重与长江水师提督孙女黄逸梵结婚后很快就生下女儿张爱玲,后来他们又生了一个弟弟张子静。

母亲和父亲从小的家庭氛围完全不同,父亲更多的是老派作风,性格刻板拘谨,母亲则接受过开明的新式教育,风情漂亮,思想新潮,因此两人格格不入。

其实张爱玲从小就在学习氛围浓重的家庭长大,父母很小开始就亲自教她读书写字,而且张爱玲也很喜欢读书,三岁就会背唐诗成了父亲的掌上明珠。

好景不长,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每个家庭都处于风雨摇摆之中,虽然张家家底比较殷实没有那么辛苦,但父亲与母亲的矛盾愈演愈烈。

父亲希望母亲能对自己言听计从,以弥补自己多年来所承受的束缚;母亲则为刚逃脱父权压制又落入夫权专横的家庭感到绝望。

失落和失望中父亲开始堕落,出入风月场所,吸鸦片,还带姨太太回家。母亲则喜欢洋派的派对并到处旅游,东南亚、日本、欧洲,对父亲的行为很少在意。

其实最初他们两彼此也曾试图为了靠近对方改变过自己的价值观,守旧的父亲为了能追随妻子的思想看起了洋书,一心向往新思想的黄逸梵读起了唐诗,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母亲对张爱玲的教育一直放在心上,她希望女儿得到新思想的熏陶,所以她精心为女儿安排了钢琴、英文和绘画等课程,这为张爱玲营造出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最终父亲与母亲还是劳燕分飞了,离婚前母亲告诉父亲自己心已如木头一般,父亲听了心潮涌动,想到对方屡次退步已退无可退不如海阔天空,放各自一条生路。

离婚后母亲过的风生水起,旅游、派对、崇尚欧美风格的时尚着装,奢华洋派的生活再一次影响了张爱玲的人生观。

这些所有的经历都会使人成长,无论最后定型为哪一种性格,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习惯了分离,就会觉得一个人往前走是种常态。

在这个乱世里体会过不同的感受,张爱玲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将喜怒哀乐都转换为坚强。

因此她一生对任何事情和情感的漠然令人疑惑,殊不知,张爱玲在幼时就已经修炼成风轻云淡的心态,既然要来的早晚要来,不如看淡,走好眼前的路,才是当下最好的生活。

父亲对女儿的新思想教育不太支持,所以每次张爱玲向父亲要上课的学费时,父亲都是冷漠以待,因为他无法容忍妻子的影子影射到女儿的身上。

父亲后来娶了新妻子,继母对张爱玲很讨厌,也很讨厌前任妻子,这让原本曾一度父女相依为命的温情在继母的影响下落到不堪的地步。

最后张爱玲离家出走去了亲身母亲家里,但其实亲生母亲家中并不富有,只能维持现状,无法给张爱玲更好的环境。

所以张爱玲很小就知道,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当别人还在懵懂迷茫的时候,她早已开始谋划未来。

当然张爱玲与母亲也有很大的隔阂,由于张爱玲从习惯了小富家小姐的环境,懒散又不太会家务,出门连路都不认得,因此让母亲很不满意,时常斥责张爱玲。

饱尝巨大落差的张爱玲,心里却是介意的,觉得母亲是个自私的女人,为了享乐还要挥霍有限的金钱,对待自己的女儿却要百般计较。

张爱玲所经历的畸形家庭裂变,和身边亲人的冷漠自私,尤其是在金钱上遭受过的窘迫和难堪,都深深地影响了她的人生观。

后来张爱玲在母亲的帮助下苦读,考上了香港大学。当时香港刚好在战火中,一边读书一边听炮火的经历让张爱玲刻骨铭心。

张爱玲的姑姑是张爱玲生命中重要的亲人,母亲崇尚自由很早就去了国外,留下姑姑与她相伴。

姑姑的品位与学识也深深影响着张爱玲,在张爱玲离开上海时,姑姑正在英商洋行做事,后来听了别人建议投资股票失败又遇时局动荡,辞职到电台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去了大光明戏院做翻译,后来供职于外资企业,生活还算过的悠闲。

在大学里张爱玲仍然需要一边读书一边赚取生活费,写稿的紧张节奏令张爱玲逐渐吃不消,于是她决定退学而正是走上写作的道路。

在专注创作后不久,张爱玲体会到了中文小说的谋篇布局,畅意抒怀的创作更让她淋漓尽致发挥自己的才华,曾向往的林语堂方式的英文写作,远不如她书写生活中的市井生活,和身边人的人生百态。

从小读《红楼梦》长大的张爱玲,又在港大将西方作家的作品统统学过,将文学精粹炼进自己的文字里,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张爱玲感情生活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争议的一段感情就是与“国民汉奸”胡兰成。

胡兰成从桂系军阀到汪精卫伪政府一直走的是邪魔歪道的路线,但对于涉世不深的张爱玲来说她并没有意识到胡兰成的问题所在。

汪精卫以重金拉拢胡兰成于羽翼之下,胡兰成成为他们的御用文人,汪精卫伪政府成立后胡兰成上任宣传部部长。

当时的张爱玲在感情上相当于一张白纸,而胡兰成则早已经历了风风雨雨无论情场还是职场都是老手了,加之胡兰成在文学上有一些造诣让张爱玲很快就沦陷了。

胡兰成一介寒士爬到如今的位置,那些上流社会的美好始终在他心中梦一般的存在着,不曾想到这一切在张爱玲心里竟不值一提。

高傲的张爱玲自有她的万丈光芒,无须以自己的家世来衬托,她的不屑与他的渴望形成了鲜明的讽刺。

但是胡兰成的细腻还是将张爱玲的骄傲清冷融化,令她产生出多年来从而有过的归属感。他与她之间共生出的默契是张爱玲从未感受过的强烈洪流。

坊间的俗语,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来形容胡兰成很是贴切。而常年孤僻生活和写作的幻想空间,使得张爱玲脱离了现实,她常常拿小说里的经验来判断胡兰成对待她的真伪。

胡兰成在张爱玲结束前就有三位妻子,结婚后又与女同事出轨,在日本战败后逃离中又与好友家中的寡妇联结,最后张爱玲忍无可忍分手道别。

可惜已经太晚,张爱玲已经背负了汉奸之妻的身份,出门也要伪装自己以免被人认出。

母亲回国后看到张爱玲的样子,认为她沉浸在小城市里裹足不前,应该去往更远的地方看看世界,提高眼界。

此时母亲自身的能力非常出色,在国外做尼赫鲁两姐妹的社交秘书,因此对于沉浸在小情小调文字中的张爱玲不屑一顾,甚至有几分怒其不争的愤慨。

那个年轻风情文雅的母亲早已消失不见,站在眼前的是一个强势又自我的老太婆。

张爱玲太过了解母亲黄逸梵,从小与父母有隔阂的张爱玲羞于喊出“妈妈”这般亲昵的字眼,母亲当年给她心理造成的阴影,让她一直以“婶婶”相称。

同时在母亲回来看女儿的时刻,张爱玲提出了要用二两金子还清母女之情,母亲得知女儿的意思后潸然泪下后婉拒了女儿,又踏上了出国的旅程。

张爱玲一生未育,当然也无法体会母亲年轻时候所承受的一切,而只是执拗地刺激着给了她生命的母亲。

其实母女两人都是极端自我的女子,不同的是,黄逸梵不仅学历高,交际手腕也高明,还有非常远大的追求;张爱玲则大学没有上完因此没有大学毕业证,更不擅长为人处世。

与胡兰成离婚后,张爱玲用剧本拍了几部电影非常火热,还与导演桑弧热恋,桑弧是个非常擅长人情世故的人,这是因为在电影行业里必定要学会处世才能混得风生水起。

但谈到结婚生子时,张爱玲是抗拒的,她往前看似乎能看到未来的路上有一个身影,重叠着自己年少时的孤独和恐惧,她不想重蹈母亲的覆辙,她恨母亲的自私,但同时她也是与母亲一样的女人,没有能力去爱护幼小的生命。

与导演桑弧分手后张爱玲回到了香港大学,继续漂泊继续流浪,漂泊对她与母亲来说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

在香港她认识了邝文美,邝文美相貌不仅秀丽端庄,又是个学识、有见地的才女,她的温柔像一条薄厚相宜的毯子,柔软的话语覆盖过来,让张爱玲四肢百骸都放松下来,像遇见多年未见的幼年伙伴怎么说话也说不完。

在那个人人都想出人头地的时代,邝文美始终以家庭为重,将家庭和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她放弃了荣华富贵的机遇,不攀附权贵,却愿意和远在异乡的张爱玲结为知己。

邝文美在生活里应付自如的涵养,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张爱玲不理俗事的弱点。邝文美本就对张爱玲非常欣赏,又加之她深谙人性特点,在这样的友谊中,她不但能理解张爱玲天真的幼稚,亦能包容她不明世故的观点。

1953年美国放开移民政策,张爱玲在麦卡锡的担保下离开了香港去往美国。在那里她邂逅了共度半生的美国作家普德南.赖雅。

赖雅是位德国移民后裔,在哈弗大学读到文艺硕士毕业后,从事英文教室工作。在艺术方面天赋极高,不仅文学作品优秀,摄影也非常出色。先后担任欧洲战地记者,自由撰稿人,欧洲采访知名作家等,经历非常丰富。

但此时赖雅已经65岁了,而张爱玲才36岁,她曾坦言:一向对于年纪大一点的人感到亲切,对于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人则有点看不起。

在美国几年后,收到了母亲病重的来信,而张爱玲只写了封信,寄上100美元的支票安慰母亲,让她好好治病。

母亲在她心里一直都是个强大的女人,她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是个快乐的女神,怎么会被疾病轻易击垮?多年来在两人之间的隔膜已经深成了跨不过去的沟壑。

张爱玲同时也流掉了与丈夫赖雅的孩子,这与张爱玲从小缺乏家庭关爱不无关系。

母亲黄逸梵手术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张爱玲默然承受着这个结果,没能满足母亲最后的愿望,张爱玲为此大病一场。

母亲走了为女儿留下一箱古董,黄逸梵在病体难抗的绝境里,完全可以卖掉古董来治病,一向有见地的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留给了女人张爱玲,这是母亲对张爱玲最后的眷恋。

黄逸梵从张爱玲四岁起就离开了上海前往国外,从此爱上了独自旅行。

她跑到欧洲的学校学绘画,又去了马来西亚的华侨学校教书,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上,这个三寸金莲的美丽女子勇敢从山顶往下飞滑。在游历过程中所邂逅的情人,无不是浪漫多情又绅士的外国男子,这让她品尝到了爱情的真谛。从家庭角度讲,黄逸梵并不是个称职的母亲,但却对张爱玲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面对封建旧式家庭的规矩,她毅然站出来拒绝女儿缠足,还自作主张教导女儿英语、钢琴,从而也使得张爱玲熏陶到良好的西方文化。

虽然母女俩不常见面,张爱玲在心里将母亲当作偶像,张爱玲对事业的追求和我行我素的风格,以及爱情上的观念,甚至是后来漂泊海外的流浪旅途都与母亲有着惊人的吻合,她们是相爱相杀的母女,黄逸梵的洒脱是留给张爱玲的华丽背影,也是投射在她心灵深处的阴影。

1967年赖雅去世,张爱玲心情降到冰点。但天亮了,张爱玲还要将写作进行下去,生命的真相有时候没必要去追根究底,因为宿命的安排或是性格上的原因,也许是一个人最简单的寄托。

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在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浦东一所小学任教,先后又更换了几所学校,于1986年正式退休搬到江苏路的一个14平方米小屋居住,这是父亲败光家产后遗留给他的最后遗产。

1953年父亲张延重肺病去世,继母所依赖房屋被政府回收后的定息也在文革爆发后停止发放。1970年继母双目失明,弟弟给她请了个保姆,1986年离世。

1983年弟弟联系到张爱玲并劝姐姐回国,但张爱玲拒绝了弟弟的请求,并告诉他能保持书信就好。

到了晚年,张爱玲再读《红楼梦》时在书中读出了整个张氏大家族与贾府相似的命运,从而让她对世事产生出悲凉之感。

她年轻时争名夺利的性情,如风过,已是了无痕。往事已过去多年,她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浮于表面的浅薄。

虽是个老太太,举止言谈间却完全是一个自闭的少女状态,但神清里有说不出的柔和恬静,遇事的时候也已经能够泰然自若。

晚年整理回忆录《对照记》时,选了100多幅她与家人、朋友的照片,母亲、姑姑、闺蜜和她的风华正茂,都定格在光影里。

其中最为经典的是那张,最具张爱玲风范,她的脸庞轻轻上扬,眼睛望向侧上方,穿着缎子做的高领短袖,如生在世间的一枝兰,高傲贵气又出尘。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去世在自己的公寓里,旁边的书桌上是一叠铺开的稿纸和一支未合上的笔。

张爱玲在遗嘱中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邝文美。

已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点击跳转

July 17, 2021 · 读书笔记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版权申明

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读书笔记(三十六) 《张爱玲传记》成就富家才女的落魄家族

Copyright attention

Please don't reprint without authorize.

qrcode_for_gzh.jpg

微信公众号,文章同步推送,致力于分享一个资深程序员在北上广深拼搏中对世界的理解

QQ交流群: 777859752 (高级程序书友会)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