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国鸟人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4148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中国鸟人-虎嗅网1122334455文集深度号外热文时间线 2021-07-15 21:47

被称作“中国鸟人”的翼装飞行者张树鹏,一年中有六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山间“飞翔”。五年时间,张树鹏从零走到世锦赛,然而外人认为的“天赋”,在张树鹏看来不过是多掌握了一门“更快下山的方式”;外人认为的“疯子的运动”,张树鹏却只享受和鹰比肩,与风为友的和谐。我们采访了张树鹏,通过他的双眼欣赏俯瞰视角的天门山,通过他的声音感受被风托起的轻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故乡与世界(ID:homeandworld),作者:刘睿欣,编辑:调反唱唱,摄影:王海森,原文标题:《他把自己变成鸟》,头图来自:王海森

张树鹏的别名是“中国鸟人”。更准确地说,他是一名专业、资深的翼装飞行者。穿上翼装服,将全身包裹进宽大而有弹性的尼龙材料里后,他就能像鸟一样,在贴近地面、楼厦、峭壁的地方飞翔,一边调整自己的身姿,一边俯冲,小幅上扬,御风而行。

85

张树鹏坐在机舱内,平日里他和来到跳伞基地的体验者,就是从这个机舱跳出,感受飞翔的刺激。

在5月的一个大风天,我们在跳伞基地见到了张树鹏。他刚从张家界回来,身材精瘦,脸晒得很黑。这两年,因为疫情,翼装飞行世锦赛暂停了举办。但张树鹏没有停止训练,他有一个本子,记载着翼装飞行次数,仅在天门山一地,他的低空翼装飞行经验就达到一千一百八十九次,最多的一天跳了12次。

他带着我们去基地背后爬山,路很陡,两边的杏树挂着还未成熟的果子,远处能看到丹霞。因为那天风大,张树鹏没法向我们展示翼装飞行,只能背着10几公斤的装备爬到山顶。山顶的风更大了,张树鹏张开双臂,双翼随之展开,他微微下蹲,风灌进他胸前的口袋——“我感觉下一秒,我就能飞。”

85
85

跳伞基地内停留的飞机。

张树鹏对飞并不陌生。他是滑翔伞运动员、跳伞协会会员,但翼装飞行给他的感受完全不同。

从起跳点一跃而下后,在三四秒钟之内,翼装飞行的下降速度就能达到160公里/小时到220公里/小时。在超高时速下,一切景物被拉长成模糊的影子。张树鹏必须带上眼镜,才能睁开眼,看清飞行轨迹。

风是他此时唯一能倚靠的“朋友”。直线下坠时,风会灌进翼装服。尼龙迅速膨胀,在张树鹏的双臂下方和两腿之间形成增压膜,产生升力。张树鹏能感觉到风轻轻将他托起,把他推开,在他的身旁迅速掠过。耳边的风声很大,就像人站在高铁轨道旁,只是他是那辆高速行驶的火车。

85

张家口的秋天,张树鹏准备飞行。

一年十二个月,张树鹏有六分之一的时间都待在天门山。那里是他训练的地方,具备低空翼装飞行的一切条件。天门山的垂直距离近一千米,从起跳点往下看,是超过三百米的九十度峭壁,和沿着天门山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偶见一两只鹰在气流处盘旋,或是一群燕子在山脚穿梭游荡。

张树鹏会找准鸟离开的那个间隙,从天门洞的右边起跳。飞行过程中,他离峭壁往往只有半米,伸手距离就是突出的岩石、伸展的树枝。整个过程只有几十秒,但飞翔的体验足够张树鹏再花一个半小时重新叠伞、中转、坐缆车上山。

85

张树鹏向我们展示降落伞回收。

在张树鹏的眼中,天门山的一年四季都漂亮。冬天的天门山被雪覆盖,有寂静的美;夏天能飞在云雾的上边,从两朵云的缝隙中穿过;春秋时节的能见度很高,站在起跳点,能看到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景色......

有时候,张树鹏在当天的最后一次练习中,会做“放松飞行”。整个人在空中翻转过来,面向天空。“夕阳的光线特别美,我的余光能看见自己的飞行轨迹,刚好与山脊线平行。”

从少年时期起,张树鹏就常常做与“飞行”有关的梦。两个月之前,他又梦到自己站在小学操场,一边使劲往前跑,一边扇动双臂,下一秒,他整个人飞了起来,只是很疲惫,因为“怎么飞也飞不高”。

而在小学同学的眼中,张树鹏从小就胆大、有主意,有冒险精神。小时候,小伙伴们约着一起去爬信号发射铁塔,一个爬到两层楼高,怕了,一个稍微好点,多爬了半米,只有张树鹏,一股气爬到了最顶上。

这些或许能解释张树鹏为什么大学考入体育专业后,会突然转向滑翔伞。在张树鹏口中,滑翔伞是一项慢速、优雅的运动,能在空中飘浮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他回忆起博鳌的一次飞行,阳光和煦,眼底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是只有飞行才能带来的享受。

85

高空翼装飞行和地空翼装飞行的装备不同,低空只使用一个降落伞。每使用500次需返厂检查。

有时候,张树鹏甚至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鸟”。鹰天生具有寻找稳定上升气流的天赋,以往张树鹏看见鹰在某个区域大幅度地盘旋时,会调整角度,加入鹰群一起飞。但那一次,他在尼泊尔上空找到一处气流,正跟那儿滑翔,突然一只鹰飞来,加入了他。“这次不是我加入了鹰,是鹰加入了我。感觉挺奇妙的,人和动物可以相处得这么和谐。”

滑翔伞运动员经历,也为张树鹏积累了丰富的飞行经验和气象学知识。在采访中,他一会指着对面的丹霞高山,说气流遇山受阻会遇到漩涡,很危险;一会儿又指向天上的乌云,说云下有乱流,会产生每秒10米的颠簸;有时他还会把手拱起来,解释气流的上升和下降......我们还调侃他,说张树鹏看山不是山,看的是气流,空气中全是密密麻麻的气流箭头。

85
85

张树鹏将降落伞收起。

很多人觉得张树鹏了不起,因为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翼装飞行,拿到了世锦赛参赛资格。正常情况下,普通人掌握低空翼装飞行需要两至三年时间,过程像是漫长的闯关:前期要经过跳伞的培训 ,跳够200次以后,才能学习高空翼装飞行。积累了100次高空翼装飞行的经验,就可以学习低空跳伞。低空跳伞再积累100次经验之后,才可以学习低空翼装飞行。

但张树鹏只用了16天,就获得了跳伞执照,之后又仅仅用了1个月零14天,便完成了学习翼装飞行前必须的200次跳伞经验。从接触翼装到参加世锦赛,只花了五年,成长速度惊人。

85

张家界的秋天,张树鹏参加翼装飞行世锦赛。张家界的秋天,张树鹏参加翼装飞行世锦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张树鹏从不承认自己有天赋。他只说自己训练刻苦,是“鸟人”中的“笨鸟”。第一次将翼装飞行带到中国的运动员杰布·克里斯曾在《人物》的采访中表示,张树鹏为了达到在天门山翼装飞行所需的水准,投入了四年间所有的时间、生活和一切。每天早上6点跟着第一趟缆车开始训练,直到晚上7点坐上最后一班缆车。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过人之处,张树鹏告诉我,也就是在不久前的训练中,他才发现自己的反应速度似乎比常人快一点点。除此之外,他从没觉得自己有天赋,他幽默地说,学会翼装飞行,只是比别人多掌握了一种“更快下山的方式”。

85

张家口的秋天,张树鹏一跃而下。

但不是所有人,都把这种“更快下山的方式”当做一项正常的户外活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翼装飞行被视为“疯子的运动”,因为它在旁观者的视角里的确惊人——飞行者似乎只是身披一件蝙蝠状的巨型“床单”,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从山上跳下去,自由落体。

在张树鹏看来,翼装飞行容错率低,但绝不是“疯了”。他几乎每次都要重新普及一遍知识,外界传闻一件翼装服售价十万以上,“根本是瞎说”,专业的大翼装服加上降落伞只需七八万。30%的死亡率,是“老早前的数据”,最新的统计中事故率是5‰。在张树鹏口中,这是一项比开车还安全的活动,甚至不值得他提前写遗书。

只有一次惊险状况留在张树鹏的记忆里,在瑞士因特拉肯,他连续多次没拉到引导伞。最后终于开伞时,离地面已经很近,刚调整了半个弯,就落地了。张树鹏将这次险情归咎于不熟悉装备,“环境、线路、装备,一般不要同时尝试两样新东西。”

说起这段经历,张树鹏的声音依然平稳、理性。“我一直认为翼装飞行是一项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运动项目。开玩笑说,开车去跳伞的路上,可能比跳伞本身还危险。它有最基本的东西,比如规则、场地条件、装备,我们飞了这么多次,都是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犯错误,肯定完全是个人的原因,而不是运动的。”

85

张树鹏坐在机舱内。

张树鹏还想翼装飞过迪拜哈利法塔、里约热内卢的救世耶稣像。不能出门飞行的日子,最近的他在学制片,想在未来拍地震题材或是犯罪题材的节目、电影,像是《极盗者》《变形金刚》那样的动作大片。

坐在面前的张树鹏,戴着墨镜,日照强烈,大风卷起风化后的砂石。回到地面的他,过着最平凡、热烈的生活。他打了个比方,和普通人一样,他也是一周五天工作,周末两天去玩,只不过玩的是翼装飞行。“一定要有对比,那两天才会显得珍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故乡与世界(ID:homeandworld),作者:刘睿欣,编辑:调反唱唱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